YS 5229-1996(条文说明)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pdf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83528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87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S 5229-1996(条文说明)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YS 5229-1996(条文说明)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YS 5229-1996(条文说明)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YS 5229-1996(条文说明)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YS 5229-1996(条文说明)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 5229-:36 条文说明前吉HH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96)中色投管字第08号文要求编制的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 5229-96,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996年11月20日以中色技宇(19P6)0701号文批准发布。为方便有关单位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范编制组根据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如统-要求,按岩土工程监测规范的章、节、条顺序,编制了岩土工程监测规范条文说明,供国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75-目次1总则. .川. .川.( 77 ) 2 主要符号与术语.3 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3.1 一般规定.

2、. . . . ( 80 ) 3.2水平位移监测网. . ( 81 ) 3.3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 . ( 83 ) 3.4水平位移监测.( 84 ) 3.5 蚕豆位移监测网. . . . ( 86 ) 3.6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川.( 87 ) 3.7 垂直位移监测.( 88 ) 3.8 裂缝与挠度监测.川.( 89 ) 4 岩土体变形监测.( 90 ) 4.1 一般规定川. .川.( 90 ) 4.2水平位移监翻网. . ( 91 ) 4.3 垂直位移监测网. . ( 92 ) 4.4 井下采矿区地表和建筑场地的监测.( 92 ) 4.5 边坡和滑坡的监测. . ( 96 ) 4.6

3、坝体监测. . . . . .( 96 ) 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1.( 98 ) 5.1 土压力监测.( 98 ) 5.2 孔隙水压力监测.( 99 ) 嗡数据处理. (100) 6.1 数据整理与平差计算.(100) 6.2 变形分析.(101) 6.3成果整体.川.( 102 ) 丁761总则1.0.1 建构筑物和岩土体的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各厂、矿企业都不能掉以轻心,在勘察、施工和运营阶段都应连续并长期进行监测工作。现在担负监测工作的各部门经过多年来生产实践,己总结了不少经验,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总结,对监测作业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肯定,提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成规范。规范建立

4、在现有设备上可以实现,也提出了新技术手段要求.在采用本规范进行监测工作时,应根据不同对象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也可以根据基本精度指标自行设计监测要求,使监测工作完成得更好。1.0.2 本规范适用范围是常用的监测项目,提出的精度指标也是与适用范围一致的,而对于大地形变监测、大型坝体监测和岩石应力监测等项目可参照有关专门规定执行。1.0.3 本规范监测方法都是针对相对位移而言,由于精度指标较高,只能以相对最近监测网点来确定精度,不能由起算点来计算,如果要求绝对位移时可通过监测网点的稳定基准点来判断。1.0.4 监测实施一般由测绘部门担任,为使技术设计书能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委托方必须下达任务书,测绘部

5、门根据任务书要求,确定施测精度指标和监测方法。1.0.5 监测过程中原始观测记录是数据整理和变形分析的基础,本条规定保证了记录的真实性和实时性。1.0.6 变形测量系高精度的多次重复同样内容的作业。本条ad款的规定是为了能尽量减小其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影响,e款规定及时检核观测数据是因为监测数据具有时限性,产生粗差不可能补救。1.0.7 有关标准、规范主要指:可以看出HD,这样d要大于L1b,在观测中要注意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取位s3.4.8 摄影测量具有信息量丰富的特点,能提供符合精度要求的静态与动态数据,并可作出直观的定量与定性分析。为了保证必要的观测精度,在条文中提出的多片摄影和限制像片比例尺是

6、适宜的。3.4.11 施工期间的观测周期,是根据有关规范和变形测量的实践经验而作出的规定。竣工后运营阶段的变形并未终止,根据有关的地质资料得知,一般建构筑物稳定期,砂土地基为3年,粘土地基为5年,软土地基为8年。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运营阶段的变形监测是不可忽视的。3.5 垂直位移监测同3.5.1 由于多余的强制附合条件会对监测网产生扭曲,所以垂直位移监测网不能布设成附合线路,只能布成闭合环形。3.5.2 测监网相邻点高差中误差是以监测点高程中误差的1/2确寇的。在设计网形时,可用相邻点高差中误差来计算相邻监测网点间的站数,可用每站高差中误差,来确定使用的仪器和观测方法。监测网三等的观测方法

7、,使用常用的仪器DS1型水准仪,视线长度25m,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双摆站观测进行。经估算其每站高差中误差可以达到士O.13mm精度要求。估算公式如下z86 h=-b (3.5.2-1). mh =v 2 m (3.5.2-2). rn: vml +m: +m: +m! +rn;+百严百l(3.5.2-3). 式中h一一一站高差,b-一后视尺和前视尺读数,mh一一一站高差rtl误差,m-一读数综合中民差,mt-一照准误差,取O.08mm,m2一一读数误差,取o.f)5mm; mll-一气泡吻合误差,取o.06mrnJ m4一视准轴不水平的i角误差取o.05mrn;

8、 ms一一水准只每m分划误差,取O.02mm,m-水准尺不垂直的误差,取o.Olmm; m7-一其他外界影响的误差,取o.03mm; 将以上数据代入上式,得sm=士0.128mmml1 = O.128v 2 = :l: O.18Imm 双摆站观测后,每站高差中误差按mh/v2公式计算,得z土0.128。由此可以看出达到士0.13mm的要求是没有问题的。8.5.5 垂直位移观测仅是测定其变形值,监测区域内要有统一的高程系统,便于建构筑物变形值的相互比较,所以在选择高程系统时尽量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3.5.6 本条规定的各项要求,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为了保证观测精度和作业安全的补充规定。观测时间

9、的选择是防止a款4情况出现的关键。8.6 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3.6.1 本条规定是对建构筑物监测点布设的一般原则,在综合考虑、确定布点时重点是结掏特征和地质条件。81 .:3 .6.2 建构筑物的拐角、沉降缝交界处和基础埋深不同处都是结掬较薄弱的部位,必须布设监测点。直线部位监测点的布设也不能过稀。3.6.3 由于在建筑区内不可避免地受到施工的影响和人为的碰动及破坏,变形观测量复作业次数较多且工期较长,所以要特别注意监测点埋设的稳固性。:-3.6.4为了每次观测都要按相同的路线进行,必须绘制监测点J分布图和观测路线图,在图中要注明设站位置、路线方向和观测:时间以供每次观测使用。3.7 垂直位

10、移监测:3.7.1 条文中提出的静力水准测量,施测精度是较高的。施测的技术要求本规范未作具体规定,作业时可参照有关的标准规定执行。:.3.7.2 监测点的观测可以组成附合线路,但观测的站数不要超过4站,并注意在监测点观扭tl时最好不要使用插前视。-3.7.3 固定设站和立尺位置,以利于每次观测均在此固定位置上设站和立尺,保证相同的视线长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3.7.4本条规定是在建构筑物基础形成后,就应埋设监测点并开始进行观测。:3.7.5 观测周期是根据地质条件、变形速率、荷载变化和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因素而提出的一般要求。当荷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增加时,应注意及时进行观测。3.7.6 基坑回

11、弹观测是由于深基坑开挖后大量地卸载会使基坑底部产生隆起,通过观测取得的数据,为验证基础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3.7.7 由于高层建筑地基下的各分层土的地质特性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沉降量,所以通过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取得数据来验证设计参数。88 8.7.8 由于深基坑前开挖,基础施工中井点的降水,基础打桩等原因,会引起相邻地基土应力的重新分布,而产生对周围建构筑物的附加沉降。为了确保影响范围内的建均筑钩/i!t地下管道的安全及友邻业主间关系,有必要进行相邻影响的变形L现测。3.8 裂缝与挠庭监翻3.8.1 裂缝监测点要求成对布设,其两点连线要垂直于裂缝,是为了能正确地反映出裂缝的宽度和变化情况。3.8

12、.2 裂缝观测主要监视裂缝宽度的变化,直接量测是很直观而又简单的量测办法。摄影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得4到裂缝变化各种数据,对常期保存信息和变形分析带来方便。3.8.3 当建构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就说明建构筑物已发如生了较大的差异沉降,已经威胁建构筑物的安全,所以裂盘呈现测周期不允许过长,必须随时观察其变化。3.8.4 挠度观测监测点的布设,要注意布在一条直线上,才能保证计算挠度值的准确性。3.8.5 挠度观测是测定建构筑物的基础和主体、单体构件,反行车轨道等的弯曲程度,以验证其整体刚度及结构情况。3.8.7 条文中规定每隔2-3个月观测1次是针对徐变挠度,而弹J性挠度是指动荷载作用下的

13、挠度,当荷载突然增大会产生设施的字弹性超限,有可能产生破坏,所以必须密切注视。8 4 岩土体变形监测4.1 -般规定.1.1 本章适用于冶金厂矿在建设和生产中涉及到的大多数岩土工程,其他未提及的岩土工程,如排土场等,也可依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和作业条件,参照本章的有关规定和作业方法进行。4.1.2 变形监测针对性很强,时限性严格,作业条件和委托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同时变形监测要求的精度高,监测的工期长,因此必须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和作业条件进行技术设计。4.1.3.4.1.4这两条对监测网点和监测点的精度作了具体规定。岩土体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精度的要求,系根据多年观测不同的岩土工程实际观测

14、中误差确定的。为了使在相邻两监测网点上施测同一监测点得出的成果没有显著差异,本规范规定了监测点点位中误差的1/2是监测网点相邻点位的点位中误差。.1.5 全球定位系统GPS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引起了测绘技术的深刻革命,国内各行业发展应用已开始普及,在建立变形监测网方面已开始采用。有些单位在监测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GPS技术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考虑到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成熟程度还不太够,建议在采用GPS建网时,可参考有关规范自行设计为好。.1.6 本条强调监测网基准点应布设在稳定地区,这是因为稳定的基准点不仅是变形观测的基础,而且有利于确定监测点的绝对位移。.1.7岩土体的稳定性,很

15、大程度上取决于岩土体所处的地质条件。为了变形分析能和地质条件联系得更准确、密切,亦为了90 设计人员积累设计数据,强调监测点布设成断面观测线是必要的。观测线的一端点设在监测网上,以利于监测点的位移值归心。一般不要用散点布设监测点。.4.1.9 岩土体监测点的观测周期涉及的因素很多,很难作出具体的规定,在作技术设计时,要会同有关方面协商确定观测周期。当本条中所列的a款但e款的情况出现时,对岩土体的安全威胁很大,应密切注视,适当增加观测次数。.4 .1.11 岩土体监测工程的工期长,难免会有监测网点和监测点被破坏的情况,这对整个监测工作的变形分析是不利的。为了获得各监测点连续的观测成果,所以条文中

16、强调要及时恢复被破坏的点位。4.2 水平位移监测网4.2.1 水平位移监测网采用轴线形式时,因多余观测量少,为了检核轴线两端点的稳定性,条文中规定要在轴线两端设立检核点。轴线端点到检核点的距离及轴线、端点、检核点的水平角的施测精度要与同等级的监测网点相同。.4 .2.3 表4.2.3中的测距中误差和测角中误差,是根据监测网的相邻点位中误差按等级影响和监测网的平均边长制定的。飞4.2.7 表4.2.7中的测回数是按观测边的距离和其垂直角的大小分档次制定的。不同的边长和其垂直角的大小,当需要的改平的中误差一定时,改平需要的垂直角精度是不同的,因此测回数也应该是不同的。测回数的估算可按下式进行。,旦

17、叫树(4.2.7-1) 式中n一一垂直角观测的测回数,mo-一各型经纬仪一测田的垂直角测角中误差俨)野外观测的实践证明,DJl型经纬仪观测一测阔的垂直角测角中误差为5飞DJ2型经纬仪为7勺91 t1la-垂直角测角中误差。ma可按下式估算sm ll. =-,.些-lJSlD (4.2.7-2) 式中mD也一一由垂直角的测角中误差影响的距离政平中误差,令其为1/2测距中误差(mm), G 一一测距边的垂直角(0)J -一-206265, D一一测距仪观测的距离经估J;得表4.2.7的测回数。4.2.9 监测点的精度要求为毫米级,使用一般的光学对中装置安置仪器和照准舰牌,其对中精度在2mm左右,这

18、对变形观测来说是不容许的。强调使用强制归心装置可以保证毫米级精度的可靠性。4.3 垂直位移监测网4.3.4 由于本章涉及的岩土体监测有些垂直位移的观测项目需r要精度较低,所以本条规定了五等垂直位移监测网的技术要求。4.3.5本条提供的垂直位移监测网每站高差中误差的计算公吴子和相邻点高差中误差的计算公式,是为了验算垂直位移监视网的观测精度,是否符合表4.3.4的规定。4.3.6 表4.3.6的技术要求,大部分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二等和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鉴于变形观测的每站高差中误差要求高,观测时的视线长度又是影响每站高差精度的主要因素,所以对视线长度经估算作了特别的规定。4.4 井

19、下采矿区地表和建筑场地的监测4.4.1 由于井下采矿过程中各种原因可能造成相应地表产生沉蹈,采矿设tt资料预计的下沉盆地不可能与实际沉陷发生状态一Q? 、致,所以在布设监测点设计时应考虑这一点,并在监测过程中梗据变化情况对监测点布设随时修E。在开采急倾斜层状矿体的区域内,周围岩体容易沿节理面滑动,将危友地表闺安全,在该区域上方增加观测线是很有必要的。.4.4.2 监测点的埋石深度在0.4-0.5m之间,主要是考虑监测点的功能是反映地表变形,太深了没有必要。-4.4.3 监测点的水平位移观测,本条提供了很多常用的方法,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视准线法和小角度法,因为这两种方法,观测效率高

20、,且又能获得较高的精度。.4.4.4.4.4.5 井下采矿地表移动的水平位移观测,按本规范表. 3.1.2的规定,其点位中误差为12mm。按等影响原则分解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均为8.5mm,现取8mm为规定的横向位移中误差。当用DJ2型经纬仪观测2测回时,测角中误差m= 5 /V 2.5, -现取用5H,此时监测点的横向位移中误差m捕=JL3川0=7_3mm - 206265 - . 可满足横向位移中误差小于8mm的要求。4.4.6-4.4.8采用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和测边交会法时,规庭测站至监测点的最大距离为300m,测距中误差可达到7mm,测角中误差为V。现将几种方法施测的点位中误差估算如下

21、s当采用极坐标法时,测距中误差mD=7mm,横向位移中误差m横=俨/206265x 300000 = 7 .3 mm,点位中误差m=m+m2横=10.lmm,可满足点位中误差应小于12mm的要求s当采用前方交会法时,点位中误差可按下式估算zm=mA.DV sin2l气sm22FSln. 4式中m一一监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一一-测角中误差俨)J 一一-206265勺(.1.4.8-1) 93 n一前方交会基线长(mm)I 1乱一前方交会的两底角C); 一一交会角俨)0 当mll.D、y-定时,m的值就取决于(sin21+ sn22 )的变化。可以证明当l= 2时,(sin2l + sin22)有

22、极值旦当90。刑,(Sin2l + sin22)有极大值,这是前方交会最不利的情况。现取m=5飞D=300m、=600,则1=2= 600 ,代入(4.4.8)得zm = 1l.9mm 又取=1500、品=100、2= 20。时,m = 11.2 mm。仍能满足点位中误差小于12mm的要求。测边交会点位中误差的估算公式为z./ 2 mo m=-一一一一ln (4.4.8-2) 现取mD= 7.0mm,= 60。代入式(4.4.8-2)得zm = 11.5mm,只要交会角在600-120。之间就能满足点位中误差小于12mm的要求。4.4.9 本条规定施测的技术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四等

23、水准的技术要求执行,视线长规定不得超过50m。当用DS3型水准仪,木质双面水准尺,往一次施测时,一站高差中误差可按下面给出的方法估算。一站的高差可按下式计算Eh=a-b (4.4.9-1) 式中h一一一站的高差,a、b一一分别为后视尺和前视只的读数。设a、b读数中其各类误差的综合影响为m,则得一站高差中误差为zmh =v 2 m 式中mh一一一站高差中误差。94 (4.4.9-2) m可按下式估算=m= v m:+m:+m:+m!+m:+ m: (4.4.9-3) 1 7式中71l1-一照准误差,取O.26mmJmz一一汽泡居中误差,取O.26mmms一一读数误差,取O.71mm,m,一i角误

24、差,取O.24mm,m一一尺长误差,取O.lmm,me一一立尺不垂直误差,取O.2mm。代入后得每站高差中误差为士1.2mm。一般从监测网点至监测点的高差用6站水准即可测定,故其高程中误差为士3mm,可满足监测点高程中误差小于土8mm的要求。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时,其高差中误差可按下式估算,取D:;150mm、4.4.9-4)得zm cos-7)Z+(siM mJS m-8、mo= 10mm、mll = 6.2mm 也可满足高程中误差小于8mm的要求.(4.4.9-4) = 150, 代入式-4 .4.11 本条a款提出的全面观测,是指对所有的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秽的观测。在选择部分

25、监测点进行检验观测时,选择的监测点应为能敏感反应沉降的部位。-4 .4.16 本条提出的建筑场地监测,是指对由于开挖基坑卸载和现场堆料加载等因素导致基坑外的不稳定地区的垂直位移观测。距离基坑边界近的场地受基坑开挖的影响大,距离远的场地受其影响小,故本条规定建筑场地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由基坑边界始由密至疏地布设。95 4.5 边坡和滑坡的监蹦4.5.1 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时,由于施工破坏了原来地层结构平衡,在建立新的平衡时,可能在边坡地段发生不稳定的现象,因此需要进行监测。本条所提的边坡、捐坡监测,是指对边坡地表的监则,至于岩石内部应力的监测,可参照有关的专门规定进行。现izi钱万IEJ-般可从

26、工程地质平面图上取得。也可会同工程地质人员现场商定。4.5.2,将巳确定的监测点,测量并展绘到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是为了满足观测方案设计,组织监测工作和对监测区的变形分析时的需要。4.5.7 边坡和滑坡监测区产生了地表裂缝,表明边坡和滑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并且已产生了较大的滑动,因此对裂缝的监测不应忽视。4.6 坝体监测4.6.1 本条规定的是一般布点原则,作业时要向坝体管理人员了解现体运行状态,并商定具体布点方案。4.6.3 坝钵监测点水乎位移观测值中误差为6mm,按等影响原则分解为纵横中误差备为4mm。本条规定采用视准线法和小角度法测定监蔽点的横向位移使用DJ2型经纬仪往返各2测回测定,此

27、时的JM壳中误差为2.吨。当测站至监测点的最大距离为300m时,其横向位移XY2测值中误差为3.6mm,可满J足横向位移观测值中误差应小于4mm的要求。4.6.5 坝体监测点垂直位移观测的精度妥求与最近的监测网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4mm。观测的技术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当采用DSs水准仪,木质双面水准尺,往返各一次施测,视96 线长度不超过50m时,其每站高差中误差经估算为土O.85mmo一般).最近监测网点到监测点的高差用6站水准即可测定,故其高差中误差为土2.1mm,可满足监测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4m璋的要求。97 5 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5.1 土压力监测5.1.1

28、 土压力是作用于土体内部或建筑物基础、建构筑物按触面上的压力。挡土墙和挖填方工程在建设中广泛采用,无论采用哪种型式或类型的档土设施和基础,均作用有土压力。土压力取值计算在设计过程中是一项重要工作,它保证着档土设施的安全度和稳定性,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的可靠性和指导施工,进行土压力监测是必要的。5.1.3搜集设计挡土构筑物的基本数据和地层划分及施工工艺是为了使土压力监测有的放矢,将为监测点布设、压力计量程的选择和观测周期等提供参考资料。5.1.4 由于土压力计观测数据计算值为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之和,所以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孔隙水压力监测点。5.1.6本条中的检验和标定项目,除确定初始值可由监测部门自行

29、确定外,其它项目可使用设备出厂时给予保证的和提供的标,定参数及山纹。有条件时可参照标定方法进行复检。5.1.7 传感器埋设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观测的真实性,监测不同监测体时,放置传感器位置要保证符合要求,回填土性状与原土体尽量保持一致,不一致将会影响土压力重新分布。另外,传感器的压力膜面积小而薄,为避免回填土粗颗粒对压力膜直接冲击,最好采用沥青囊间接传力结构。5.1.8 埋设后进行检验性观测是保证埋设符合要求和设备的远,行良好。观测前一定检查接线良好性,并检查仪表的运行状态,仪表各开关使用良好,再进行检验性观测。98 5.2 孔隙水压力监测5.2.1 孔隙水压力监测主要用于地基土密实处理、深基坑

30、开挖或边坡施工、滑坡治理和尾矿坝体监测等工程,根据孔隙水压力变化,为施工提供有效依据,指导施工进程。5.2.3 孔隙水压力计满量程的确定,要参考其埋设深度,孔隙水压力变化幅度以及大气降水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重要的是设计资料中提供的最大压力,选择不当会造成监测失败。5.2.5 埋入传感器不可避免的会改变地基土中孔隙水压力,为使填料与周围土体恢复平衡状态,所以宜在施工前较早埋入传感器。5.2.8 孔隙水压力上升过快或消散过慢,将会使土体发生剪切破坏,所以必须密切注意监测,及时提供数据,控制施工进度,调整施工方法。5.2.9 孔隙水压力与荷载关系曲线可判断施工期间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变化,以便控制施工加

31、荷大小。一般开始施工阶段孔隙水压力随荷载增加而增犬,如果曲线上发现突变点,说明荷载可能超过了土体强度,有发生土体剪切的可能。孔隙水压力与时间关系曲线可控制加荷速率并可计算土的固结系数。孔隙水压力等值线图可以判定孔隙水压力分布状态。!l9 8 数据处理营6.1 戴帽黯理与平差计算6.1.1 变形监测工作有很强的时限性,观测值的粗差会干扰观测的成果,影响预报,所以要及时处理野外观测数据,找出产生粗差部位,并提出返工措施。琶.1.3监测点的位移值,总是相对于某一参考系而言的。在不同的参考系下,同一监测点的位移值会有不同的结果,但监测点;阔的相对位移量是相同的。目前建立监测网的参考系,依据监测网点的稳

32、定情况,有三种参考系可供选择,即固定、拟稳、重心三种参考系。实际作业时应认真分析监测网点的稳定情况,并考虑监测点位移观测值中误差与监测点稳定情况的比较,综合两者慎重选择,以使所建立的参考系能满足监测工程的需要。只要监测网点的稳定情况允许,应首先考虑选择建立固定参考系。6 .1.5 变形分析时要求各次观测数据都在同一参考系中进行,经多次复测发现所依据建立参考系的监测网点,不符合实际稳定情况时,实际上参考系已经发生了变动,这样会使几次观测的变形位移值产生混乱、反常,影响监测点变形分析的准确性。不能认为参考系一经建立就不可改变,一旦发现所依据建立参考系的监测网点其变动影响所建立的参考系时,就应重新选

33、择参考系,并用原观测值重新计算以前各次成果。重新选择参考系时,要综合多次重复观测的成果,认真分析监测网点的稳定情况,慎重对待,不可轻率从事。6.1.6 由于监测网点和监测点的观测并不同时进行,监测点的观测时间,是在某两次观测监测网点的时间当中进行,监测网100 点有线性位移,就有必要对测定监测点时所使用的监测网点进行区间改.IE,使用有位移监测网点的动态位置计算监测点,以使监测点的位移值符合实际。6.2 蛮形分析6.2.2 比较两次观测的监测网点是否有位移,前提条件是两次观测的监测网点精度是否有显著差异,只有在两次观测的精度相e同时,才能比较,F检验是较好的检验方法。6.2.3 由于客观因素的

34、复杂性和检验方法不完善,当用两种方法检验同一监测网点时,会得出相互矛盾的结果,因此分析判断监测点的稳定性时,应综合几种检验结果才能决定。6.2.4.6.2.7 比较法、t检验法能对单个监测网点进行检验,模糊聚类变形分析法可以对监测网点的总体稳定性进行检验。几种方法可在实际工作中选用,亦可使用其它文献中提出的检验方法,但必须慎重选择。模糊聚类变形分析法,是近几年在变形分析中应用的方法,有其一定的优点,可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由于监测网的多余观测量一般都比较少,由此计算的单位权方差精度较低,采用两次观测的结果综合计算,能合理地反映单位权方差的准确度。6.2.8本规范要求每次观测监测点,应固定人员、仪器

35、设备、观测路线,并在外业工作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可以认为每次观测的监测位移观测值精度,没有显著差别,所以本条规定用两次观测的位移值较差同规定的允许中误差2v 2倍相比较,监测点的位移值小于2v2倍中误差,视为无位移。6.2.9 相邻两次观测的监测点位移值,经检验位移不显著,但经多次观测其位移累计值变化趋势明显,所以在变形分析时,要引起注意。6.2.10-6.2.11 绘制监测点变形值与相关因素的曲线图,其直观性有助于启发采用合适的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变形与相关因素101 哟函数关系,作为预报监测点未来变形值的数学模型。近几年在工作中,亦有用灰色理论建立预测模型的,有其优点,可在实际工作中运用。6.3 成果整理6 .3.1-6.3.5 变形监测整理后的资料.对有关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对象变形的因果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规范提出整理的罔表资料,是变形分析一般常用需要的资料,实际工作中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整理出需要的图表资料,亦可按委托方的需要整理。02 po-T户。咱-nut-AU AA-00-00 8一价口亏一书一定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YS有色金属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