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7.060 A 4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2006-02-16发布滨观源。规G/T 14914一2006代替GB/T14914 1994 - 3巴The specification for offshore observations 2006-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4914-2006 目次前言.v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般规定24. 1 基本要求.24.2 观测项目和时次.2 4.3 严重冰期的海冰观测.,.,.2 4.4 观测程序和补测规定.2 4.5 海洋灾害和异常现象的观测
2、.3 4.6 仪器设备的配备4. 7 巡视和校对35 潮沙的观测.3 5.1 技术要求.3 5.2 观测和记录方法5.3 观测资料的整理6 海浪的观测6. 1 技术要求.66.2 观测和记录方法. . 7 6.3 观测资料的整理.8 7 表层海水温度的观测.97.1 技术要求7.2 观测和记录方法. . 9 8 表层海水盐度的观测. 10 8.1 技术要求.10 8.2 观测和记录方法108. 3 观测资料的整理. 10 9 海发光的观测.9.1 技术要求.9.2 观测和记录方法10 海冰的观测10.1 技术要求10.2 观测和记录方法1211 风的观测.16 11. 1 技术要求.16 11
3、. 2 观测和记录方法11. 3 观测资料的整理.17 12 气压的观测.17 GB/T 14914-2006 12.1 技术要求.17 12.2 观测和记录方法.17 12.3 海平面气压的求算.17 12.4 观测资料的整理.18 13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观测.18 13.1 技术要求.18 13.2 观测和记录方法1813.3 观测资料的整理.18 14 海面有效能见度和雾的观测.18 14.1 技术要求.18 14.2 观测和记录方法.19 15 观测资料的处理.20 15.1 观测资料内容.20 15.2 观测资料载体形式.20 15.3 观测资料文件结构.2015.4 观
4、测资料处理要求.20 15.5 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20 15.6 观测资料管理.20 15.7 观测资料数据文件.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海滨观测记录簿格式.43 附录B(资料性附录)验潮井的设置.60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井内外水尺的安装与维护.62 附录(资料性附录)井外水尺零点和井内水尺读数指针高程变动检查办法.64 附录E(资料性附录)冰情图绘制范例.65 附录F(资料性附录)海滨观测资料的处理与质量控制.67 图E.1冰情图范例.66 表1海况等级.7 表2波型分类.7 表3波级查算.9 表4海发光类型及强度等级表5各项观测要素的单位和测量准确度.12 表6浮冰冰型.13 表7固
5、定冰冰型.13 表8冰表面特征分类.14 表9浮冰冰状.14 表10浮冰漂流速度估测.15 表11海冰温度、海冰盐度、海冰密度测量层次.15 表12海面有效能见度参照表.19 表13数据文件名及其内容.21 表14T011文件标题记录格式说明. 22 表15TOll文件数据记录格式说明 23 表16TOll文件说明记录格式说明. 23 E GBjT 14914一2006表17T012文件标题记录格式说明.24 表18T012文件数据记录格式说明.24 表19T021文件标题记录格式说明.25 表20T021文件数据记录格式说明. 25 表21T022文件数据记录格式说明.26表22T023文件
6、数据记录格式说明表23T031文件标题记录格式说明.27 表24T031文件数据记录格式说明. 27 表25T032文件标题记录格式说明. 29 表26T032文件数据记录格式说明.29 表27T041文件标题记录格式说明 30 表28T041文件数据记录1格式说明表29T041文件数据记录2格式说明.32 表30T051文件标题记录格式说明. 33 表31T051文件数据记录1格式说明.34 表32T051文件数据记录2格式说明.35 表33T051文件数据记录3格式说明.36 表34T052文件标题记录格式说明. 36 表35T052文件数据记录1格式说明. 37 表36T052文件数据记
7、录2格式说明.37 表37T053文件标题记录格式说明. 38 表38T053文件数据记录格式说明. 38 表39T054文件标题记录格式说明 .t.,t,. 39 表40T054文件数据记录1格式说明.39 表41T054文件数据记录2格式说明. 40 表42T054文件数据记录3格式说明.41表43TOl1文件标题记录格式.插页1表44TOl1文件数据记录格式.插页1表45TOl1文件说明记录格式.插页1表46T012文件标题记录格式.插页1表47T012文件数据记录格式.插页1表48T021文件标题记录格式.插页1表49T021文件数据记录格式.插页2表50T022文件数据记录格式.插页
8、2表51T023文件数据记录格式.插页2表52T031文件标题记录格式.插页3表53T031文件数据记录格式.插页3表54T032文件标题记录格式.插页3表55T032文件数据记录格式.插页3表56T041文件标题记录格式.插页4表57T041文件数据记录1格式.插页4表58T041文件数据记录2格式插页4表59T051文件标题记录格式.插页4回GB/T 14914-2006 表60T051文件数据记录1格式.插页5表61T051文件数据记录2格式.,.插页5表62T051文件数据记录3格式.插页5表63T052文件标题记录格式插页5表64T052文件数据记录1格式.插页6表65T052文件数
9、据记录2格式.插页6表66T053文件标题记录格式.插页6表67T053文件数据记录格式.插页7表68T054文件标题记录格式.插页7表69T054文件数据记录1格式.插页7表70T054文件数据记录2格式.插页8表71T054文件数据记录3格式.插页8表A.1海滨观测记录簿封面格式.43 表A.2潮沙观测记录簿封二格式.44 表A.3潮沙观测记录表格式.44 表A.4潮沙观测记录簿封三格式. . . . 45 表A.5海浪观测记录簿封二格式u表A.6海浪观测记录表格式(1). 46 表A.7海浪观测记录表格式(2). 47 表A.8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和海发光观测记录簿封二格式. 48
10、 表A.9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和海发光观测记录表格式. 49 表A.10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和海发光观测记录簿封三格式. 50 表A.11海冰观测记录簿封二格式. 50 表A.12海冰观测记录表格式(1). 51 表A.13 海冰观测记录表格式(2)52表A.14海滨气象观测记录簿封二格式. 53 表A.15海滨气象观测记录表格式(1). . . . 54 表A.16海滨气象观测记录表格式(2).表A.17 严重冰期海冰观测记录表封面格式. . 56 表A.18严重冰期海冰观测记录表格式(3). 表A.19 严重冰期海冰观测记录表格式(4). . 58 表A.20严重冰期海冰观测记
11、录表封三格式. 59 表B.1进水孔与井筒截面积之比与最大涨(落)潮率的关系.60 表B.2输水管长度与直径的对应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61 表E.1海冰的冰情图封面格式.65 N 前言本标准代替GB/T14914-1994 (海滨观测规范。本标准与GB/T14914-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GB/T 14914-2006 一一在观测项目和时次中,增加了对配备自动观测设备的站,应对潮沙、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降水量、海面有效能见度进行连续观测和记录的要求(见4.2.4. 1); 一一在一般规
12、定中,增加了对自动观测设备的基本要求见4.6);一一将潮沙的观测和记录整理方法改为自动观测的数据采集和资料整理方法(1994年版的9和10;本版的5.2和5.3); 一一将表层海水温度和表层海水盐度改为自动观测的数据采集和资料整理方法(1994年版的17和20;本版的7.2和8.2); 一一增加了温盐井设置的要求(见7.1.4);一一-在海冰的观测中,取消了对冰脊的观测(1994年版的26.1;本版的10.1. 1) ; 一一在风的观测中,改为采用自动观测的方法对风向、风速进行自动观测(1994年版的31.1和32.1;本版的11.2和11.3) ; 在气压的观测中,改为采用自动观测的方法对气
13、压进行自动观测(1994年版的31.2和32.2;本版的12.2和12.3); 一一-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观测中,改为采用自动观测的方法(1994年版的35和36;本版的13.2和13.3); 一一增加了海面有效能见度的自动观测方法(见14.2.1) ; 一一增加了观测资料内容(见15.1)和观测资料载体形式(见15.2); 一一在观测资料处理要求中,增加了资料处理的质量要求(1994年版的40;本版的15.的;一一对质量控制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资料储存后的质量检查内容,质量符添加规定(1994年版的41;本版的15.5); 一一增加了观测资料管理(见15.6); 一一将数据文件分为数
14、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数据文件分类两部分,并对其进行补充(1994年版的42;本版的15.7);一一对有关规定进行了补充(1994年版的42.2.1;本版的15.7.3);一一在数据文件记录格式及说明中补充了如下内容(1994年版的42.2;本版的15.7.4):T012文件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逐时数据记录格式与说明;T022文件5 min潮高数据记录格式与说明;T023文件1 min潮高数据记录格式与说明;T052文件逐时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海面有效能见度数据记录格式与说明;T053文件10 min风观测数据记录格式与说明;T054文件1 min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降水量数据
15、记录格式与说明;一一潮沙资料数据标题记录中水尺零点与基本水准点高程差由XXX.XXX改为XXXX.X XX,小数点隐含;基本水准点高程由xX. X X X改为XXX.XX,小数点隐含(1994年版的42.2.3.2a;本版的15.7.4.3.2); 一一-气象资料标题记录中的仪器代码改为气压观测仪器代码、风观测仪器代码、气温观测仪器V GB/T 14914-2006 VI 代码、相对湿度观测仪器代码、降水量观测仪器代码和海面有效能见度观测仪器代码(1994年版的42.2.7.1a;本版的15.7.4.9.2); 一一对观测记录簿格式进行了修改(参见附录A);一一增加了海滨观测资料统计计算的有关
16、规定(参见附录F.1); 一一增加了海滨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参见附录F.2);一一删除了1994年版的附录E、附录G、附录H、附录I。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炜阳、周玲、范文静、毕立海、张殿会。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14914-1994。GB/T 14914-2006 海滨观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滨水文气象观测的项目、技术要求、方法以及资料处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岛屿、平台上的海洋观测站(简称测站)
17、进行海滨水文气象观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烧GB/ T 12763.3 GB/ T 15920 HY 023中HY/ T 058 3 术语和定义3. 1 3.2 3.3 3.4 3.5 3.6 GB/ T 15920 在风力作用下波型wave type 海浪的外貌特征。表层海水盐度sea-surface salinity 海水表面到0.5m深处之间的海水盐度。海发光luminescence of the sea 夜间海面出现的生物发光现象。海面有效能见度sea level effective horizontal visibility 测站所能见到的海面二分之一以上视野范
18、围内的最大水平距离。舔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本标准。GB/T 14914一20064 一般规定4. 1 基本要求4. 1. 1 海滨观测所获得的资料应能反映出观测海区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4.1.2 海滨观测包括水文、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资料处理。4.1.3 观测站的观测项目及其测量的准确度、观测点(场)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4.2 观测项目和时次4.2. 1 观测项目水文项目:潮沙、海浪、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海发光、海冰。气象项目:风、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海面有效能见度、降水量、雾。4.2.2 日界规定海滨观测使用北京时。潮沙、海浪、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海冰以北京时24时
19、(不含24时为日界;海发光以日出为日界;气象项目以北京时20时(含20时)为日界。4.2.3 定时观现!g时次4.2.3.1 潮沙应于每日整点测量潮高,记录每日高潮、低潮的潮高及其对应时间。4.2.3.2 海浪应于每日08,11,14,17时进行观测,在冬季17时因天色暗淡不利于观测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提前观测的时间,并在观测记录簿(参见附录A)备注栏内注明。4.2.3.3 表层海水温度应于每日08,14,20时进行观测。4.2.3.4 表层海水盐度应于每日14时进行观测。4.2.3.5 海发光应于每日天黑后进行观测。4.2.3.6 海冰应于每日08,14时进行观测。其中海冰厚度、海冰温度观
20、测和冰情图绘制仅于每月的5,10,15,20,25日及月末日的08时进行一次。4.2.3.7 风应于每日整点测量风速及相应风向,记录瞬时风速大于或等于17.0m/s的起止时间。4.2.3.8 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海面有效能见度应于每日08,14,20时进行观测;降水量应于每日20时进行观测。4.2.4 连续观测4.2.4.1 配备自动观测设备的站,应对潮沙、海浪、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降水量、海面有效能见度进行连续观测。其中潮沙、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降水量每1 min记录一次;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海面有效能见度每个整点记录一次;海浪一
21、般每3h记录一次,分别为02、05、08、11、14、17、20、23时。4.2.4.2 雾应连续观测。4.3 严重冰期的海冰观测4.3. 1 在每年严重冰期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海冰测点,进行不连续的一至三次(每次一至两天)海冰厚度、海冰温度、海冰盐度、海冰密度和海冰单轴抗压强度等要素的观测,同时还应进行其他海冰要素的常规观测。4.3.2 在观测中,应同时进行表层海水温度和表层海水盐度及有关气象要素的观测。4.4 观测程序和补测规定4.4. 1 观测程序由各测站自行安排,但所有定时观测项目(除海冰外)应在正点前后30min内观测完毕。海冰观测可于正点后1h内结束。气象项目观测应尽量安排在正点前
22、15min内进行;气压观测应靠近正点。潮沙校测应在整点进行。4.4.2 观测时,若仪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应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观测,观测数据可作为正式记录,并在观测记录搏备注栏说明方法和原因。4.4.3 如果在规定的观测时间内某项目或某要素因故未能观测,可在该时次正点后1h(海冰2h)内GB/T 14914一2006补测;在当日规定补测的时间内,不能进行海冰厚度、海冰温度观测和冰情图测绘,可在次日该时次补测;所有补测内容仍作为正式记录,并在观测记录簿备注栏注明补测原因和时间。在补测时间内不能进行补测的项目或要素作缺测处理。4.5 海洋灾害和异常现象的观测4.5. 1 当风速或波高达到确定值(其值应
23、根据各海区具体情况而规定)时,海浪观测应加密到1h观测1次。4.5.2 当地震海啸或风暴潮影响到当地,用仪器设备无法进行正常潮沙测量时,观测人员必须监视潮位变化,以获取完整的潮沙资料。4.5.3 观测人员应对测站附近的各种海洋灾害以及异常现象进行记录。4.6 仪器设备的配备4.6.1 海滨观测所使用的观测仪器设备,应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对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发生故障应及时排除或更换,并在观测记录簿备注栏注明。4.6.2 自动观测仪器设备应性能可靠、测量准确、操作维护方便、结构坚固。4.6.3 自动观测仪器设备一般
24、应具有系统设置、数据记录、数据转换、数据通讯单元和供电功能;能设置每个传感器的最新标定文件;能对潮沙、海浪、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降水量、海面有效能见度等观测要素进行连续自动观测、显示、打印并可以将数据存入存储器;能将传感器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转换成工程数据并直接传输到计算机上;具有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剔除明显误差的功能。4.6.4 自动观测仪器设备测量准确度,应满足各要素测量技术指标。4.6.5 仪器工作电源采用220V交流电和自备蓄电池供电,蓄电池供电能力不小于仪器连续工作72h (正常工作状态),并能进行浮充。4. 7 巡视和校对4.7.1 定时观测前,观测人员应巡视检查观测点(场)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4.7.2 观测人员应于每日07,19时校对观测用钟表,该钟表24h内误差不得大于10s。4.7.3 各项观测数据应立即记入观测记录簿,并用硬度适中的黑色铅笔书写,书写的字迹应工整清楚,不得涂擦。观测员发现的错误用黑色铅笔改正,校对员查出的错误用蓝黑或纯黑墨水笔改正,改正时将原记录数据划一横线,并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作缺测处理的项目或要素应在有关栏内记一符号,对可疑的记录数据应加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