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11-1996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pdf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97752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11-1996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GB T 211-1996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GB T 211-1996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GB T 211-1996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1-1996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代替GB211 84 Determination of total moisture in coal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才二标准规定了测定煤巾全水分的A、B、C、D四种方法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表达及精密度。Jnl二八适用I各种煤;方法B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方法D适用于外在水分内的烟煤和1元炯煤。2 引用标准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3 一般要求3. 1 煤佯Jii去A、B和C采用粒度小于6mm的煤样,煤样量不少于500g;方法D采用粒度小于13 mmrtJ煤样,煤样ht约2峙。3.

2、2 煤样的制备:3. 2. 1 *)i小f13 mm煤样投照GB474的第3.9条进行制备。3. 2. 2 价j主小于6mm煤样的制备3. 2.2.1 破碎改备破碎过程巾水分无明显损失的破碎机。3. 2. 2. 2 制备方法:用九点取样法从破碎到粒度小于13mm的煤样中取出约2屿,全部放入破碎机, l . 次破碎到中t度小T6 mm,用二分器迅速缩分出500g煤样,装入密封容器。3.3 J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煤样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工业天平称准到总MEHT的().1 % ,并与容器标签所注明的总质量进行核对。如果称出的总质量小于标签t所注明的总质ilt(不跑过1% )

3、 ,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少的质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JIit;峙,并计算iH该量对煤样质量的百分数(M,),计入煤样全水分。3. 4 你取煤样之前,即将密闭容器中的煤样充分混合至少1mino 4 方法也(通氮l一燥法)4.1 !J/;t是要和:取定址粒度小于6111m的煤样,在干燥氮气流中、于1051l0C下干燥到质量衡定,然后根据煤伴的质113损失计1?出水分的含量。4.2试JJ 4. 2. 1乞l(GB!T8979),g.度99.9%以L4.2.2 )l;水过化钙:化学纯,粒状。42. 3 仅色i:f月革,UJ!.用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6-14批准1

4、997-02-01实施89 GB/T 211-1996 4. 3 仪器、设备4. 3. 1 小空间干燥箱箱体严密,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有气体进、出口,每小时可换气15次以上.能保持温度在105llOC范围内。4.3.2 玻璃称盘瓶直径70mm,高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4.3.3 干燥器z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龙水氯化钙。4. 3. 4 分析天平:感量。.001 g 0 4.3.5工业天平感量O.1日。4. 3. 6流蛙汁测量范围100、1000 mL/min 0 4. 3. 7 r燥塔.容监250mL,内装干燥剂(4.2.3)04. 4 IJ!定步骤4. 4. 1 用预先干燥并称蛙过

5、(称准至0.01g)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粒度小-6 mm的煤样1O12日(称/ll至O.01g),平摊在称量瓶中。4.4.2 打开称最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l0C的干燥箱中,烟煤干燥1.5 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4. 4. 3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放置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rnin) ,称量(称准到O.01 g)。4.4.4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1g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4. 5

6、结果计算全水分测定结果按式(1)计算:式中zMe一煤样的全水分,%;m 煤样的质量,g;M, =主X 100 m 阳1干燥后煤祥减少的质量.g。报告值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如果在运送过程中煤样的水分有损失,则按式(2)求出补正后的全水分值。M,二M,+亏(100- M,) ( 1 ) ,( 2 ) 式中M,是煤样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当M,大于1%时,表明煤样在运送过程中可能受到意外损失,则不可补正。但扭得的水分可作为试验室收到煤样的全水分。在报告结果时,应注明未经补正水分损失,并将煤样容器标签和密封情况一并报告。5 方法(空气F燥法)5. 1 方法提要称取-定敢的粒度小i6 mm的煤样

7、,在空气流中、于1051l0C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样的质监损失itt1出水分的含量。5. 2 仪器没备5. 2. 1 I三燎箱:411thfldJ控温装应有l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l0C范围内。5.2.2 f工业最辩,1;j4.3.3。5.2.3 破璃称挝瓶:同4.3. 20 5.2.4 分析夭平:同4.3. 40 90 5. 2. 5 UJ.天平JiIJ4.3.5 , 5. 3 测ii二步辗GB(T 211 - 1 996 5. 3 1 III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称准至0.01g)的称量瓶迅速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日(称准flJ01) ,平摊在称泣瓶中。5.32 打汗

8、称道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 C的干燥箱中,在鼓风条件下、烟煤干燥2 h,元烟煤下燥3h , 5, 3. 3 从千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冷却约5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主温(约20mn) 称量(称准到0.01g)。5. 3.4 进行检查性干燥,手续同4.4.4。5.4 结果汁贷同4,5,6 方法C(微波干燥法6. 1 方法提要称取-定量粒度小于6mm的煤祥,青于微波炉内。煤中水分子在微波发生器的交变电场作用下,高速振功产生摩擦热,使水分迅速蒸发。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全水分。6. 2 仪器设备2. 1 微波干燥水分测定仪凡符合以F条件的微波干燥水分

9、仪都可使用。6.2.1.1 微波辐射时间可控;6.2. .2 J;某样放置区微波辐射均匀;6.2.3 经试验证明测定结果与方法A的结果一致。6. 3 测定步骤6. 3. 1 按微波干燥水分测定仪说明书进行准备和状态调节G6. 3. 2 称取粒!小子6mm的煤样1O12g(称准到O.Olg),置于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称量瓶中,摊6. 3. 3 打开科结瓶盖.放入测定仪的旋转盘的规定区内。6. 3. 4 关上门,接通电源,仪器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工作,直到j工作程序结束。6. 3. 5 打开门,取出称最瓶,盖上盖,立即放入T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然后称量(称准到O.01 g)。如果j)( 有1:1iJJ称

10、!是装霄,则不必取出称址。仁16ff15i171tE巾12水分的1分fkft,或从仪器显示器I:自接取全水分的含量。7 方法D7. 1 方法lli, 1. 1 1步il、刊;ijziEU的粒度小于l:lmm的煤样,在空气;在中、于1051l0C下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根据煤们的股ht损失q.tfL:金水分的含娃。7. 1. 2 I叫址,法:将收jE小r13 rnrn的煤样,在温度平高于50C的坷、境F于燥,测定外在水分;再将煤样破盼到粒!正小rG Olrn , k l()SllOC:ffi,;1定内在水分.然后i算出金水分含量。7.2 仪、设备7. 2. 1 it I,t , IJJl度ff铁板

11、X钊饭?jz耐热、耐腐蚀材料制成,其规格应能容纳500g煤样,且单位面积负向小起jT立1g/cm2,趾JJY!:ftt厅、大fSOO日。7.2.2 比余仪器设备|吁5.2。91 7.3 测定步骤7. 3. 1 .步法:G/T 211一19967.3.1.1 用己知质量的干燥、清洁的浅盘(7.2.1)称取煤样500g(称准JO.5g),并均匀地摊平,然后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l0C的干燥箱中。在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h,无烟煤干燥3h 0 7.3.1.2 将浅盘取出,趁热称量,称准到0.5g。7. 3.1 .3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祥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5g

12、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质量增加前-次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7.3. 1.4 结果计算z同4.50 7.3.2 两步法27.3.2.1 准确称量全部粒度小于13mm的煤样(称准到0.01%),平摊在浅盘中,于温度不高于50C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连续干燥1h质量变化不大于O.1 %),称量(称准JO.Ol%)。7. 3. 2.2 将煤样破碎到粒度小于6mm,按方法B所述测定内在水分。7.3.2.3 按式(3)计算煤中全水分百分含量3100 -11矿,M , M, + ., ., X Minh 式中M,-一煤样的外在水分,%; M,.一煤样的内在水分,%。8 精密度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2全水分.%10 注10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起草并负责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海龙、贾冰、段云龙。本标准于1963年首次发布。92 . ( 3 ) 重复性,%,。.4 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