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T 17-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211726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1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 T 17-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 T 17-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 T 17-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 T 17-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 T 17-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1.120.25 P15 备案号:17207-2006B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DB/T 17-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station Strong motion station 2006 -02 -20发布2006 -05 -01实施中国地震局发布DB/T 17 -2006 目次前言.m 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台站选址与场地测试.5 仪器墩.26 观测室.2 7 设备配置与技术要求.38 资料归档4附录A(规范性附录)场地测试5附录B(资料性附录)

2、基岩场地仪器墩示意图6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层场地仪器墩示意图.7 附录D(资料性附录)观测室平面布置图8附录E(资料性附录)玻璃钢罩观测室示意图9附录F(规范性附录)建台报告格式和要求10DB/T 17-2佣6前言本标准是地震台站建设规范系列标准中的一项。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地震台站建设规范测震台站(DB/T 16 -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DB/T 17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DB/T 9 - 2004)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台站第1部分:地电阻率台站(DB/T 18. 1 -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台站第2部分:地电场台站(DB/T

3、 18. 2 -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重力台站(DB/T 7 -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DB/T8. 1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2部分:钻孔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DB/T 8. 2 -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3部分:断层形变台站(DB/T 8. 3 -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DB/T 19 -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1部分:水位和水温台站(DB/T 20. 1 -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氧和气录台站(DB/T 20. 2

4、 - 2006)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负责起草,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雍年、李小军、周正华、王湘南、张素林、彭克中。m DB/T 17-2创际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站的选址和场地测试、仪器墩和观测室建造、观测设备配置及资料归椅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

5、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50011 - 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B/T 10-2001 数字强震动加速度仪3 术语和定义3. 1 3.2 3.3 3.4 3.5 3.6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强震动strong motion 地震和爆破等引起的场地或工程结构的强烈震动。 DB/T 10 -2001,定义3.1. 1 固定台站permanent station 长期设置强震动仪进行强震动观测的台

6、站。流动台站mobile station 在强地震发生后或在预报短期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区临时布设的强震动观测台站。专用台阵s醉ciala町ay根据特定目的,按专门设计布设的多个强震动台站或测点组成的观测网。自由场地free field 不受周围环境建筑和结构振动影响的空旷场地。背景振动加速度噪声background acceleration noise 台址场地常时微振动产生的加速度噪声。4 台站选址与场地测试4. 1 选址4. 1. 1 固定台站宜布设在自由场地上。台站应避开局部地形起伏变化大的地点,与高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的高度与长度。在无合适的自由场地时,可布设在独立的一层或二

7、层房屋建筑物的DB/T 17 - 2006 底层地面上。4. 1.2 固定台站应避开可能影响观测的振动源,如大型的马达、泵站、发电机、塔柱状结构、重型车辆通路、大型管道等设施。台址场地的最大背景振动加速度噪声宜小于0.则1gn;对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台站,台址场地的最大背景振动加速度噪声宜小于0.001 gn。4. 1.3 固定台站应选择有稳定的交流电源、交通方便、通讯和安全条件良好的地点。4.1. 4 流动台站应根据短临预报在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区,或在强震的余震区,选择合适的布设地点。4. 1.5 专用台阵的选址应根据需要进行专门研究确定。4.2 台址场地测试4. 2. 1 固定台站和专用台

8、阵台址选定后,应对台址场地进行钻孔测试,获取台址场地的土层柱状图、地面下20m内的土层剪切波速等工程地质资料。4.2.2 流动台站台址选定后,应对台址场地进行工程地质调查,获取台址或其邻近同类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场地岩土性状的一般描述、土层厚度等。在取得最大加速度0.1 g0以上的强震动记录后,应对场地做必要的补充测试工作,获取台址场地的土层柱状图、地面下20m内的土层剪切波速资料等。4.2.3 所有台站台址选定后均应进行场地地面脉动测试分析。4.2.4 台址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面脉动测试应按照附录A的要求进行。5 仪器墩5. 1 一般规定固定台站和布设在场地上的专用台阵应设置仪器墩。5.2

9、 仪器墩规格5.2. 1 仪器墩的平面尺寸为:长0.4m,宽0.4m。5.2.2 仪器墩顶面宜高出观测室地面0.1m-0.2m。5.2.3 仪器墩面的平整度应优于3mm。5.3 仪器墩的设计建造5. 3. 1 基岩场地上可直接利用基岩做墩,但应先除去表面风化岩屑,再将基岩面打磨平整;也可在除去表面风化岩屑后浇筑混凝土墩(参见附录B)。5.3.2 土层场地上应先除去表层腐植土或回填土,在土层中插人钢筋,现场挠筑仪器墩(参见附录C)。5.3.3 仪器墩浇筑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5.3.4 土层场地仪器墩四周应设置宽度不小于0.02m的隔震槽。6 观测室6. 1 固定台站和布设在场地上

10、的专用台阵应建观测室,观测室的抗震设计应符合GB50011 - 2001 中对乙类建筑的要求。观测室平面尺寸和室内布局参见附录D。6.2 在安全有保障的台站,宜采用专门设计的玻璃钢柜做观测室(参见附录E)。6.3 流动台站宜利用已有一层或二层建筑物做观测室。6.4 观测室内部环境应符合以下规定:a)室内温度在2065之间;b)相对湿度小于90%。6.5 观测室辅助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2 a)具备220V市电电源,并配置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系统(UPS);b)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接地保护措施;DB/T 17-2制“c)采用有线遥测方式的台站应架设电话线路;的观测室内应安装仪器专用地线,应将铜棒或角钢等

11、预埋人地下,以减小接地电阻;e)电源和通讯线路应分别安装防雷装置。7 设备配置与技术要求7. 1 观测设备7. 1. 1 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观测设备应配备三通道数字强震动记录器和三分量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7. 1. 2 布设在结构上的专用台阵观测设备应配备多通道数字强震动记录器和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7. 1.3 观测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不低于DBIT10 -2001的要求,见表1和表2:表1力平衡式加速度计主要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指标1 测量范围士2g.2 满量程输出土2.5V或5.0V;单端、差分输出可选3 频率响应OHz 创Hz,线性相移4 动态范围:;o;120dB 5 线性度误差:

12、5;1% 6 横向灵敏度比:5;1% (包括角偏差)7 噪声均方根值:s;10-6 g. 8 零位漂移:s;500闻”9 运行环境温度-206510 相对湿度、aI 8 v、附录E(资料性附录玻璃铜罩观测室示意图单位为毫米(mm)0 p、。图E.1 玻璃钢罩观测室外形图单位为毫米(mm)260 400 560 主主墩隔振槽豆豆-:-1 玻璃钢罩底座主样且H且玻璃钢罩底座用混凝土浇筑,厚度150mm,内部加分布钢筋网60固E.2 玻璃铜罩观测室布置图DB/T 17 -2006 9 DB/T 17-2制炀附录F(规范性附录)建台报告格式和要求F. 1 概述建台的依据、观测目的和建台过程。F.2 台

13、站位置和场地条件F.2. 1 台站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应附有交通图和布设位置图。F.2.2 台址地质构造背景和场地条件。包括台址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活动断层分布、场地一般描述、土层柱状图和地面下20m内的土层剪切波速分布图。对流动台站台址如未能进行详细的场地勘测,应收集台址附近同类场地已有钻孔的柱状图和剪切波速分布图。F.3 观测室与仪器墩F.3. 1 观测室的有关资料,包括设计施工图纸、室内布置照片和观测室全貌照片。F.3.2 对布设在建筑结构内的台站,应说明建筑结构的类型、高度和层数、建筑年代、设防标准等,并应附有结构简图。F.3. 3 仪器墩的图纸。F.3.4 多测点台站的测点位置分布图。F.4 仪器设备F.4. 1 台站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观测系统框图。F.4.2 强震动观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F.4.3 程控电话号码或IP地址。F.5 安装与测试F.5. 1 仪器安装过程。F.5.2 仪器参数设置。F.5.3 各通道极性。F.5.4 背景噪声测试。F.5. 5 功能测试记录。F.5.6 人工触发试验。F.5. 7 GPS同步检测。F.5.8 双向通讯遥测试验。F.6 建台人员和日期建台工作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名单,建台完成日期。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