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106.2-1995 杂交水稻组合 皖稻26.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211749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 T 106.2-1995 杂交水稻组合 皖稻2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DB34 T 106.2-1995 杂交水稻组合 皖稻2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杂交水稻组合 皖稻 26 DB34/T106.2-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品种的选育来源、类型、适宜栽培范围、产量水平、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本品种的种子经营、大田生产和纯度鉴定。 2 品种来源和类型 2.1 品种来源:本品种系安徽省农科院所以粳型光敏核不育系 7001S 为母本,晚粳秀水 04 为父本,于 1990 年配组而成。1994 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原名 70 优 04。 2.2 类型属两系杂交晚粳品种(组合)。3 适宜范围及产量水平 本品种适用于我省肥力水平较高地区作单、双晚稻种植。正常年份一般每

2、公顷产量单晚6750-7500kg;双晚 6000-6750kg。 4 特征特性 4.1 植物学特征: 4.1.1 植株:株高 98.8-107cm,茎杆粗壮、叶鞘、叶缘、叶耳均无色、株型紧凑,叶片停秀,叶色浓绿。主茎叶片数 16-18 张,6 节间,剑叶长 16.5 ,宽 1.7 ,与主茎夹解 30。根系发达。 4.1.2 穗 穗直立棒型,着粒密,穗长 18cm,单本栽插每穗粒数为 135-140 粒,丛插每穗 110-115粒,结实率 75-85%。 4.1.3 谷粒 谷粒椭圆 形,谷壳护颖金黄色,稃尖无色、偶有短芒。稻谷长 7.5mm,宽 3.7mm,长宽比 2.0,千粒重 25g,米粒

3、腹白小,无心背白,糙米率 84.4%,精米率 76.8%,整精米率 62.5%,糊化温度低(6.5 级) ,直链淀粉含量 19.3%,中等胶稠度(58.0mm) ,蛋白质含量 9.9%,食味好。 4.2 生物学特性: 4.2.1 生育特性:感温、感光性都强,全生育期有效积温 1565.5-1796.4 日度,活动积温为3125.5-3596.4 日度。5 月 20 日播种,播种始穗 102-105d,始穗齐穗 4d,齐穗成熟 45d,全生育期 150-154d;双晚 6 月 20 日播种,播种始穗 79-81d,始穗齐穗 3d,齐穗成熟 48d,全生育期 130-134d。 4.2.2 分蘖性

4、 分蘖较强,单株分蘖 6-8 个,丛栽分蘖 4-6 个。大田分蘖天数单晚 40d,双晚 20d,成穗率 70-80%。 4.2.3 抗逆性 耐寒性强,抗旱耐涝中等,耐肥抗倒,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感稻飞虱,易感稻曲病。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种期 秧田播种量, 秧龄。作单晚种植4月底至5 月中旬播种,6月中下旬移栽, 秧龄 30-45d;作双晚 6 月 18 日前播种,7 月下旬至月底栽秧,秧龄 30-35d。秧田播种量每公顷 225kg。 5.2 栽插密度 安徽省技术监督局 1995-03-15 批准 1995-04-01 实施 DB34/T106.2-1995 单晚株行距 1027c

5、m 为宜,双晚株行距 1023cm, 每公顷 37.5-45 万穴,每穴 4-5 苗,每公顷基本苗 150-225 万。 5.3 肥、水运筹。公顷施纯氮 180(双晚)225 (单晚) kg,氮、磷、钾比例 1:0.7:0.7。单晚种植施足基肥,分期多次追肥;作双晚种植掌握“四主一补”施肥原则:以基肥、有机肥、分蘖肥、速效肥为主,齐穗后 2-3 天适量补施粒肥。一般以 500g 尿素加 200g 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叶面喷施,或看苗公顷追尿素 30-45kg。后期必须保持浅水灌浆,干湿交替直到成熟,切不可断水过早。 5.4 防治病、虫害 在破口前和齐穗期每公顷用叶枯宁 1125g 兑水 900kg 喷雾防治一次白叶枯病,公顷用 25%扑虱灵 750g 兑水 750kg,喷雾防治褐飞虱。抽穗遇阴雨天,可用 25%粉锈宁 900g 兑水在破口前到始穗时喷施 1-2 次防治稻曲病。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种子管理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安东、王守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