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Ⅰ、Ⅱ阶段).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218058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Ⅰ、Ⅱ阶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Ⅰ、Ⅱ阶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Ⅰ、Ⅱ阶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Ⅰ、Ⅱ阶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GB 20891-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Ⅰ、Ⅱ阶段).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3.040.50 Z 64 道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0891 - 2007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E阶段)L缸nits皿.dmeasurement metbods for exbaust pollutants fromdi础:le唔nesof non-road mobile ma曲ine可(1、1I) 2007-04-03发布2007-10-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查甏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丘仨口2007年第29号GB 20891 - 2007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技术进步,优

2、化产业结构,现批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E阶段l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由我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E阶段)(GB20891-2007) 按有关法律规定,该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该标准自27年10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查询。特此公告。2007年4月3日GB 20891 - 2007 目次前言. . . IV l 适用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型式核准的申请与批准- . 5 5 技术要求和试验.

3、.- . 5 6 生产一致性检查 . 6 7 柴油机标签 .- - 7 8 确定柴油机系族的参数. 8 9 源机的选择. . 9 10标准的实施. . .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型式核准申报材料. . 10 附件AA(规范性附件)柴油机(源机)的基本特点以及有关试验的资料. . 11 附件AB(规范性附件)柴油机系族的基本特点. . . 15 附件AC(规范性附件)系族内柴油机机型的基本特点. . 16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验规程. . . . 19 附件BA(规范性附件)测量和取样规程. 23 附件BB(规范性附件)标定规程-. . 28 附件BC(规范性附件)数据确定和计算-. - 3

4、4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体和颗粒物取样系统 . 40 附录D(规范性附录)基准柴油的技术要求.-. 56 附录E(规范性附录)柴油机功率测试所需安装的装备和辅件. 57 附录F(规范性附录)型式核准证书. . 59 附件FA(规范性附件)试验结果 . . 60 附录G(规范性附录)生产一致性 . . 62 附录H(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63 111 G 20891 - 2007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对环境的污染,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修改采用欧盟(EU)指令97/68/EC(截止到修订版22/88/EC)2r/min r

5、/min kW 在r/min下Nm 在r/min下rnuVRUVRUVhVA 1 ) 由制造厂提供革族内每种柴汹机机型的详细资料到划掉不适用者。3) 注明公差。16 AC.1丁16.1制造厂AC.1.16.2 型号AC.1.16.3 系统描述如:最高增压压力、废气旁通阀(如有)J AC.1.17 中冷器:有/元1)AC.1.17.1 制造厂:AC.1.17.2 型号:AC.1.18 进气系统GB 20891 - 2007 按照GB/T17692-1999规定的净功率测量方法,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并在柴油机额定转速和l%负荷下,允许的最大进气压力降:一一一一一_kPa o AC.1.19 排

6、气系统按照GB/T17692-1阴规定的净功率测量方法,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并在柴汹机额定转速和l%负荷下,允许的最大排气背压:一一一一kPaoAC.2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AC.2.1 附加的污染控制装置(如有,而没有包含在其他项目内)AC.2.1.1 催化转化器:有/元。AC.2.1.1.1 刮造厂:AC.2.1.1.2 型号:AC.2.1.1.3 催化转化器及其催化单元的数目:AC.2.1.1.4 催化转化器的尺寸、形状和体积:AC.2.1.1.5 催化反应的型式AC.2.1.1.6 贵金属总含量:AC.2.1.1.7 贵金属的相对浓度:AC.2.1.1.8 载体(结构和材料)AC.2

7、.1.1.9 孔密度:AC.2.1.1.10 催化转化器壳体的型式:AC.2.1.1.11 催化转化器的位置(在排气管路中的位置和基准距离): AC.2.1.2 氧传感器:有/无1)AC.2.1.2.1 制造厂AC.2.1.2.2 型号AC.2.1.2.3 位置:AC.2.1.3 空气喷射:有/元1)AC.2.1.3.1 类型(脉动空气,空气泵等): AC.2.1.4 EGR:有/无1)AC.2.1.4.1 特性(流量等)AC.2.1.5 颗控物捕集器有/无1)AC.2.1.5.1 制造厂AC.2.1.5.2 型号:AC.2.1.5.3 颗粒物捕集器的尺寸、形状和容积:AC.2.1.5.4 颗

8、粒物捕集器的型式和结构AC.2.1.5.5 位置(排气管道中的基准距离): AC.2.1.5.6 再生方法或系统,描述和(或)图纸:1) 划掉不适用者。17 GB 20891 - 2007 AC.2.1.6 其他系统有/无2)AC.2.1.6.1 种类和作用AC.3燃料供给AC.3.1 输油泵压力1):AC.3.2 啧射系统AC.3.2.1 颐汹泵AC.3.2.1.1 制造厂AC.3.2.1.2 型号:kPa 在全负荷供油位置,泵转速为:一一一r/min (额定和最大扭矩)时,供油量1).一一-一rrun3/冲程(或循环);或特性曲线(说明所用的试验方法:在柴油机上/在油泵试验台上2) AC.

9、3.2.1.3 喷油提前AC.3.2.1.3.1 喷油提前曲线1).AC.3.2.1.3.2 静态喷油正时1) AC.3.2.2 高压油管AC.3.2.2.1 长度:AC.3.2.2.2 内在2: AC.3.2.3 喷油器AC.3.2.3.1 制造厂:AC.3.2.3.2 型号AC.3.2.3.3 开启压力或特性曲线1).2) : AC.3.2.4 调速器AC.3.2 .4.1 制造广:AC.3.2.4.2 型号:AC.3.2.4.3 全负荷开始减油点的转速:AC.3.2 .4.4 最高空转转速AC.3.2.4.5 怠速转速:AC.3.3 冷启动装置AC.3.3.1 制造厂:AC.3.3.2

10、型号:AC.3.3.3 描述:AC.4 气阀正时AC .4.1 气阀最大升程,开启和关闭角度:AC.4.2 基准值和(或)设定范围1).1) 注明公差。2) 划掉不适用者。18 rrun rrun kPa) r/min r/min r/min GB 20891 - 2007 B.1 概述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验规程B.1 .1 本附录描述了柴油机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方法。B.1.2 试验应在发动机测功机台架上进行。B.2试验条件B.2.1 所有的体积和体积流量都必须折算到273K (0 C)和101.3kPa的基准状态。B,2.2 柴油机试验条件B.2.2.1 柴油机进气的热力学温度T,用K表示,

11、干空气压p,用kPa表示,应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实验室大气因子儿对于自然吸气和机械增压柴油机:人=(艺)x (主)0.7 对于带或不带进气中冷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儿=(吉)7X (朵)15B.2.2.2 试验有效性的判定当实验室大气因子J,满足下列条件时,认为试验有效0.96.,;儿运1.06B.2.2.3 对于增压中冷柴油机,必须记录冷却介质和增压空气的温度。B.2.3 柴油机进气系统试验柴油机应该装有一套进气系统,其进气压力降应为制造厂规定的上限值:在制造厂规定的柴油机最大进气流量的工作条件下,由清洁的空气滤清器所产生的进气压力降。如果试验室系统可以代表实际的柴油机运行条件,则可以使用试验室系统。

12、B.2.4 柴油机排气系统试验柴油机应该装有一套排气系统,其排气背压为制造厂规定的上限值.即在柴油机最大标定功率的工作条件下所产生的排气背压。B.2.5 冷却系统柴油机的冷却系统应有足够的能力使柴油机保持制造厂规定的正常工作温度。B.2.6 润滑油应该记录试验时所用润滑油的规格。B.2.7 试验燃泊试验时应该使用附录D表D.l规定的基准燃油。试验用基准燃油的十六烧值、含硫量和密度应该分别记录在附录F附件FA的第FA.l.1.1条、第FA.1. 1.2条和第FA.1. 1.3条中。喷油泵进口处的燃油温度应为306句316K (33句431:),或符合制造厂的规定。B.2.8 功率比排放量测量以不

13、修正的净功率为基础。试验时,应拆除某些安装在柴油机上、仅用于操纵非道路移动机械所需的辅件。诸如:19 GB 20891-27 -一制动用空气压缩机;一一制动转向用压缩泵;一二一空调压缩机,一一液压驱动泵。见附录E的描述。如上述辅件未被拆除,则应确定这些辅件在试验转速下所吸收的功率,以便按照第B.2.9条的规定计算测功机的设定值。B.2.9 测功机设定值的确定进气压力降和排气背压的设定值应根据第B.2.3条和第B.2.4条的规定调节到制造厂规定的上限。为了计算规定试验工况的扭矩值,应根据试验确定规定试验转速下的最大扭矩值。对于不在全负荷扭矩特性曲线的转速范围内工作的柴油机,应由制造厂确定测试转速

14、下的最大扭矩。每个试验工况的柴油机设定值应用下列公式计算s = P(.) x忐+(p(,) - P(b) PI. - PA1 如果且云主且1 0.03,则(P(b)-P(.)值需经型式核准机关同意。r(n) B.3 试验B.3.1 准备取样滤纸试验前至少Jh,每张(对)滤纸应该放在个有盖但不密封的培养皿中,放入称重室进行稳定。稳定结束后,应称量每张(对)滤纸的净质量并记录,然后把这张(对)滤纸放置在有盖的培养皿中或洁、纸保持架上直到试验需要,如果这张(对)洁、纸在离开称重室的8h内没有使用,在使用前必须重新稳定、称室。B.3.2 安装测量设备仪器和取样探头应根据要求进行安装。当用全流稀释系统对

15、排气进行稀释时,排气管应与系统相连。B.3.3 起动稀释系统和柴油机起动并预热稀释系统和柴油机直到在全负荷和额定转速下所有的温度和压力达到制造厂规定的要求。B.3 .4 调节稀释比稀释空气的设定应保证每个试验工况滤纸表面温度不超过325K (52(;).总稀释比应该不低于40对全流稀释系统单滤纸方法,在所有工况下(对于没有旁通能力的系统每工况的前JOs除外), 通过滤纸的取样质量流量与稀释排气质量流量应保持一恒定的比例,该质量流量比的偏差应控制在土5%以内。对部分流稀释系统单滤纸方法,在所有工况下(对于没有旁通能力的系统每工况的前10s除外),通过滤纸的取样质量流量应保持恒定,其偏差应控制在土

16、5%以内。B.3.5 背景颗粒物的测量对单滤纸方法(多洁、纸方法选用),应启动颗粒物取样系统并在旁通条件下运行。按照附录B附件BA规定的方法对稀释空气进行颗植物取样,测量稀释空气的背景颗粒物值。如果稀释空气经过过滤,可以在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的任何时间测量一次。如果稀释空气没有经过过滤,最少需要测量三次(即:启动后、接近试验循环中间和结束之前),然后求平均值。B.3.6 背景稀释空气浓度的测量20 GB 20891 - 2007 对于通过测量CO,和NO.浓度控制稀释比的系统,应在每次试验的开始和结束时测量稀释空气中CO,和N仇的含量,试验前后测量的稀释空气中CO2和NO.,的背景浓度应分别

17、在1X10-6和5X 10-6 以内。当使用稀释排气分析系统时,相关的背景浓度应该根据整个试验过程中采人取样袋的稀释空气确定。连续背景浓度测量(无取样袋)至少需要在试验前、接近试验循环中间和试验后测量3次,并求平均值。在制造厂的要求下,背景测量可以被忽略。B.3.7 检查分析仪应标定排放分析仪的零点和量距点。B.3.8 试验程序B.3.8.1 试验循环B.3.8.1.1 对于在非恒定转速下工作的柴油机,按表B.1.1八工况循环进行试验。表B.1.1 工况号柴油机转速负荷百分比/喃加权系数额定转速l 0.15 2 额定转速75 0.15 3 额定转速50 0.15 4 额定转速10 0.1 5

18、中间转速l 0.1 6 中间转速75 。l7 中间转速50 。l8 怠速一。0.15 对于额定净功率小于18kW、在非恒定转速下工作的柴油机,也可以按表B.1.2六工况循环进行试验。表B.1.2工况号柴油机转速负荷百分比/%加仅系数l 额定转速l 0.09 2 额定转速75 0.20 3 额定转速5日0.29 4 额定转速25 0.30 5 额定转速10 。.076 怠速。0.05 B.3.8.1.2 对于在恒定转速下工作的柴油机,按表B.2五工况循环进行试验。表B.2工况号柴油机转速负荷百分比/嗨加权系数额定转速l 0.05 2 额定转速75 0.25 3 额定转速50 0.3 4 额定转速

19、25 0.3 5 额定转速10 。l1) 负荷百分比是在某一给定试验工况下,所需扭矩与该给定转速下最大可用扭矩之比的百分数。最大可用扭矩对应的功率(prime power)为在创造厂规定的保养周期内和大气条件下,可以不限工作小时数持续发出的功率。21 GB 20891 - 2007 B.3.8.2 柴油机的调节为了使柴油机参数稳定到制造厂的规定值,应在额定转速和l%负荷百分比条件下预热柴油机和系统。B.3.8.3 试验程序按照第B.3.8.1条中表B.I.I、或表B.1.2、或表B.2列出的工况号的顺序,依次进行。试验循环中,每工况过渡阶段以后,规定的转速必须保持稳定,偏差应在额定转速的主1%

20、或主3r/min,取其中较大值;怠速点应该在制造厂规定的偏差以内。规定扭矩在试验测量阶段的平均值应该保持稳定,偏差应在试验转速下最大扭矩的土2%以内。每工况最少需要10min.当对某台柴油机进行试验,为了在测量滤纸上获得足够的颗粒物质量,需要更长的取样时间时,试验工况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延长。工况时间应该记录并写人报告中。在每个工况的最后3min测量气态污染物浓度值并记录。在柴油机达到稳定状态之前,不应该进行颗粒物的采祥和气态污染物的测量,稳定条件由制造厂确定。颗粒物采样和气态污染物测量的完成时间应一致。燃油温度应在制造厂规定的位置或在燃油喷射泵的进口测量,应记录测量点的位置。B.3.8.4 分析

21、仪响应排气应至少在每工况的最后3min通过分析仪,分析仪的输出结果应该用磁带记录仪或等效的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如果对稀释后的CO和CO2气体使用取样袋方式测量,排气应在每工况的最后3min 进入取样袋,然后对取样袋分析并记录结果。B.3.8.5 颗粒物取样采用单滤纸方法或多滤纸方法进行颗粒物取样,由于使用不同的方法所产生的结果可能会略有不同,使用的方法必须和结果一起说明。对单滤纸方法,试验循环中的加权系数在取样过程中应该考虑,并据此调节取样流量和取样时间。必须尽可能在每个工况的最后进行取样,每个工况的取样时间,对单滤纸方法最少20s,对多滤纸方法最少S;对没有旁通功能的系统,每工况的取样时间,对

22、单滤纸和多涟;纸方法最少必须So B.3.8 柴油机状态当每工况柴油机稳定后,应该测量柴油机的速度和负荷、进气温度、燃油流量、进气或排气流量。如果不可能进行排气流量的测量或进气和燃油消耗的测量,可以用碳平衡方法或氧平衡方法计算。计算需要的任何附加的数据都必须记录。B.3.9 分析仪的检查排放试验过后,应该用零气和相同的量距气重新检查分析仪,如果试验前、后的检查结果相差不超过2%,则认为试验有效。22 G 20891 - 2007 BA.1 测量和取得规程附件BAl规范性附件)测量和取梓规程应使用附录C规定的系统来测量被提交试验的柴油机的排气污染物。附录C描述了推荐的气态污染物分析系统(见第C.

23、1.1条)和推荐的颗粒物稀释和取样系统(见第C.1.2条)。BA.1.1 测功机技术规格应使用具有合适特性的测功机完成第B.3.8.1条表B.1.1、或表B.1.2、或表B.2规定的试验循环。扭矩和转速的测量仪器通过附加的计算,使测量的轴端功率在允许的功率范围内。测量设备的精度应不超过表BA.l中给出的最大限值。BA.1.2 排气流量根据第BA.1.2.1条第BA.l.2.4条提及的方法之一测量排气流量。BA.1.2.1 直接测量方法用流量喷嘴或等效的流量计系统1)直接测量排气流量。BA.1.2.2 进气空气流量和燃油消耗量的测量方法或或应使用符合表BA.l规定精度的空气流量计和燃油流量计测量

24、进气空气流量和燃油消耗量。排气流量按下式计算:C口回=G AIRW + GruEL (湿基排气质量流量)VEXHD = VAIRD - 0.766 x G刊且(干基排气体积流量)V口阳=VAlRw-O.746x GruEL (湿基排气体积流量)BA.1.2.3 碳平衡方法用碳平衡方法,根据燃油消耗量和排气浓度计算排气质量流量(见附件BC)。BA.1.2.4 总稀辛辛排气流量测量方法当使用全流稀释系统时,总稀释排气(GTQ1W , V lUIW )流量应该用PDP或CFV方式测量(见第C.1.2.1.2条),测量精度应符合第BB.2.2条的要求。BA.1.3 测量设备精度要求所有测量设备的校准应

25、该可溯源到国家基准并满足表BA.l条件:表BA.1序再J 项自允许偏差(柴油机最大值的土值)柴油机转速2% 2 扭矩2% 3 功率2% 4 燃油消耗量2喃5 比油耗不适用6 空气消耗量2% 1 ) 详见囚口5167描述。23 GB 20891 - 2007 续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柴油机最大值的值)7 排气流量4% 8 冷却液温度2K 9 润滑油温度2K 10 排气压力最大值的5%11 进气歧管阻力最大值的5%12 排气温度15 K 13 进气温度2K 14 大气压力读数的0.5%15 进气湿度(相对湿度)3% 16 柴油温度2K 17 稀释通道温度l.5 K 18 稀释空气湿度3% 19 稀释

26、排气流量读数的2%BA.1 .4 气态污染物的测定BA.1.4.1 分析仪的一般技术规格分析仪应该有适合用来测量排气组分浓度(见第BA.1.4.1.1条)所需精度的量程,推荐分析仪在满量程的15%到I%之间测量,应使测量的浓度落在此区间内。如果满盘程值是155x1O-6(或1O-CI)或以下,或i卖出系统(计算机,数据记录仪)在低于满量程15%时能达到足够的精度和分辨率,则低于满量程15%的浓度测量结果也可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要额外增加标定点以确保标定曲线的准确度(见第四.1.5.5.2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应达到使附加误差最小的水平。BA.1.4.1.1 测量误差总测量误差,包括对其他气体

27、的交叉响应(见第四1.9条)应不超过读数的105%或满量程的3.5%,取其中较小值。对低于1xo-6的测量误差应不超过土4x1O-6oBA.1.4.1.2 重复性对某一给定标定或量距气所部IJ10次重复响应值标准差的2.5倍,对超过155X 10-6 (或10-6C1) 的这些气体,应不超过该量程满量程浓度的土1%,对低于155X 10-6 (或1O-6CI)的这些气体,应不超过该量程满盘程浓度的土2%。BA.1 .4.1.3 噪声在所有的应用量程,分析仪对零气、标定气或量距气在108期间的峰-峰响应值应不超过满量程的2%。BA.1.4.1.4 零点漂移在308的时间间隔内对零气(包括噪声在内

28、)的平均响应。对所用的最低量程,1 h期间的零点漂移不应该超过该量程满量程的2%。BA.1 .4.1.5 量距点漂移在308的时间间隔内对量距气(包括噪声在内)的平均响应。对所用的最低量程,1 h期间的量距点漂移不应该超过该量程满量程的2%。BA.1.4.2 气体干燥选用的气体干燥装置必须对所测气体的浓度影响最小,不可采用化学干燥剂除去样气中的水分。BA.1.4.3 分析仪24 GB 20891 - 2007 第BA.1.4.3.1条第BA.1.4.3.4条描述了所用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测量系统的详细描述见附录C。测量的气体应用下列设备进行分析,对于非线性化分析仪,允许使用线性化电路。BA.1.

29、4.3.1 一氧化碳(CO)分析仪一氧化碳分析仪应是不分光红外线吸收型分析仪(NDIR)0 BA.1.4.3.2 二氧化碳(CO,)分析仪二氧化碳分析仪应是不分光红外线吸收型分析仪(NDIR)。BA.1.4.3.3 碳氢化合物(HC)分析仪碳氢化合物分析仪应是j日热型氢火焰离子化分析仪,需对检测器、阀、管道等元件加热以保持气体温度在463KI 10 K (190t土1Ot)。BA.1 .4.3.4 氮氧化物(NO,)分析仪在干基情况下测量,氮氧化物分析仪应该选用带NO,/NO转化器的化学发光检测器(CLD)或加热型化学发光检测器(HCLD);如果在湿基情况下测量,在水熄光检查(见第BB.1.9

30、.2.2条)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温度保持在333K (t)以上的带转化器的加热型化学发光检测器(HC山)。BA.1 .4.4 气态污染物的取样气态污染物取样探头必须装在离排气系统出口至少0.5m或3倍排气管直径(取其较大者)的上游处,尽量远离排气管出口和靠近柴油机,以保证在探头处的排气温度不低于343K (70 t)。对于具有分支排气歧管的柴油机,探头进口位置应位于下游足够远的地方,以保证所取气样代表了所有汽缸的平均排放物。若多缸柴油机具有几组排气歧管,如v型柴油机,允许从每组排气歧管单独采样,并计算平均排气排放量,也可使用与上述方法相关的其他方法。必须使用排气质量总流量汁算排气排放量。

31、如果排气的成分受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影响,进行第I阶段限值试验时,排气取样必须在排气后处理系统的上游;进行第H阶段限值试验时,排气取样必须在排气后处理系统的下游。当使用全流稀释系统i.9!1量颗粒物排放物时,气态污染物也可以根据稀释后排气测量确定。在稀择通道中,排气取样探头应该和颗粒物IT样探头足够近(见第C.1.2.1.2条中DT和第C.1.2.2条中PSP),CO和CO2的排放测量可以选择把样气取人样气袋中,通过测量祥气袋中气体浓度的方法确定。BA.1.5 颗粒物的测量:颗粒物的测量需要使用稀释系统,稀释系统分为全流稀释系统和部分流稀释系统。稀释系统的流量能力应足以完全消除水在稀释和取样系统中

32、的凝结,并使紧靠滤纸保持架上游处的稀释排气温度不超过325K (52 C)。如果空气湿度高,稀释空气在进入稀释通道前允许除湿。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93K(20t),建议将稀释空气预热超过温度上限303K (30 C)。然而,将排气引人稀释通道前,稀释空气温度应不超过325K (52 t)。对于部分流稀释系统,如第C.1.2.1.1条图C.3-图C.ll中EP和SP所示,颗粒物取样探头应该紧靠并位于排气取样探头的上游,排气取样探头由第C.1.1.1条定义。部分流稀释系统设计成把排气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小部分被空气稀释后用于颗粒物的测量,准确地测定稀释比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用不同的气体分流方法,使用

33、的分流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用的取样系统和取样程序(见第C.1.2.1.1条)。测量:颗粒物质量需要有颗粒物取样系统、颗粒物取祥滤纸、微克天平和控制温度及湿度的称童室。对颗拉物取样,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一一单滤纸方法:在试验循环的所有工况使用一对滤纸(见第BA.1.5.1.3条)。在试验的取样阶段,必须特别注意取样时间和流量。然而,在整个试验循环只需要对滤纸。25 GB 20891 - 2007 一一多滤纸方法:在试验循环的每个工况使用一对滤纸(见第BA.1.5.1.3条),这种方法对取样程序的要求更宽但需要多对滤纸。BA.1.5.1 颗粒物取样滤纸BA.1.5.1.1 滤纸规格型式核准试验应

34、使用碳氟化合物涂层的玻璃纤维洁、纸或碳氟化合物为基体的膜片波、纸。对特殊应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滤纸材料。所有类型的滤纸,当气体迎面速度在35- 80 cmls时,对0.3阳的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醋)应该至少有95%的采集效率,当在试验室之间、制造厂和型式核准机构之间进行比对试验时,必须使用相同质量水平的滤纸。BA.1.5.1.2 滤纸尺寸颗粒物取样滤纸最小直径47mm (将染面直径37mm),也可以使用更大直径的滤纸(见表BA.2)。BA.1 .5.1.3 初级滤纸和次级波、纸试验时,应该用一对串联布置的初级滤纸和次级滤纸对稀释排气进行采样,次级滤纸应该位于初级滤纸下游不超过lmm的地方并且不

35、应该和初级滤纸接触。洁、纸应该分别称重或把滤纸的污染面对置后放在一起称重。BA.1.5.1.4 滤纸迎面速度气体通过滤纸的迎面速度应在35- 80 cmls之间。从试验开始到试验结束,压力降的增加量应不超过25kPa。BA.1.5.1.5 滤纸荷重对单滤纸方法,推荐的最小洁、纸荷童是0.5mgl1 075 mm污染面积,对最常用的滤纸尺寸,推荐荷重几表BA.2o表BA.2滤纸直径Imrn推荐的污染面直径Imrn推荐的最小荷重1m吕47 37 0.5 70 1.3 90 80 2.3 110 l 3.6 对多滤纸方法,所有滤纸之和的推荐最小滤纸荷重应是上述对应的推荐的最小荷重和工况数的平方根的乘

36、积。BA.1.5.2 称重室和分析天平BA.1.5.2.1 称重室条件在颗粒物取样滤纸预处理和称重期间,称重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295K , 3 K (22 1: ,3吧),湿度应保持在露点温度为282.5K土3K (9.51:士31:)和相对湿度45%土8%。BA.1.5.2.2 参比洁、纸的称量在颗粒物取样滤纸稳定过程中,称重室内应无任何可能落在滤纸上的环境污染物(如灰尘)。允许称量室偏离第BA.1.5.2.1条的条件,只要偏离持续时间不超过30min。工作人员进入称重室进行称重时,称重室应符合第BA.1.5.2.1条的条件。在对取样滤纸(对)称重后的4h内,应同时称重两张未经使用的参比滤纸

37、或参比滤纸对,参比滤纸(对)的尺寸和材料应与取样滤纸相同。在取样滤纸两次称重期间,如果参比滤纸(对)的平均质量的改变量超过推荐滤纸最小荷重(几第BA.1.5.1.5条)的土5%(洁、纸对,7.5%),则所有的取样滤纸作废,重做排放试验。如称重室不符合第BA.1.5.2.1条的条件,但参比滤纸(对)称重符合上述要求,则柴油机制造厂可选择承认取样滤纸的质量,或否定该试验,在调整称重室控制系统后,重做试验。26 GB 20891 - 2007 BA.1.5.2.3 分析天平对于滤纸直径大于或等于70mm的滤纸,用来称量滤纸质量的分析天平应有20周的精确度和10周的分辨率。对于滤纸直径小于70mm的洁

38、、纸,分析天平的精确度和分辨率应分到为2月和l鸣。BA. i .5.2.4 消除滤纸的静电效应为了消除静电效应,滤纸应在称重之前中和。如用钢:中和器或有相同效果的装置进行中和。BA.1.5.3 颗粒物测量的附加条件从排气管到滤纸保持架,与原始排气和稀释排气接触的稀释系统和取祥系统的所有部件,必须设计成对颗粒物的附着和改变为最小。所有部件应使用不与排气成分发生反应的导电材料来制造,并必须接地以防止静电效应。27 GB 20891 - 2007 88.1 分析仪器的标定88. 1. 1 概述附件88(规范性附件)标定规程每台分析仪都应根据需要经常标定,以满足本标准对仪器准确度的要求。对于第BA.1

39、.4.3条所列出的分析仪,本附件阐述了所用的标定方法。88.1.2 标定气必须遵守所有标定气的贮存日期。应记录制造广规定的标定气体的失效日期。88.1.2.1 纯气体应具备下列工作气体,气体中杂质的含量不能超过下列限值要求:一一一纯氮气,其中杂质C.三!X 10-6, CO ,;:! x 10斗,CO,.主4X10-6, NO ,;: O.I X 10-6 一一纯氧气:纯度(体积分数) 99.5% 一一氢-氮混合气(体积分数40%土2%氢气,氮气做平衡气),其中杂质C罢王1xlO-6,CO,;:400 X 10-6 一一寸告成空气,其中杂质:C,;: I X 10-6, CO乓!xlO-6,C

40、O,.三4x10 - 6 , NO ,;: O.! x 10 - 6 ;氧(体积分数)18% -21% 88.1.2.2 标定气和量距气应具备下列化学组分的混合气体:一-C3H,和合成空气一-CO和纯氮气一一-NO和纯氮气(在此标定气中NO,含量不得超过NO含量的5%)一-0,和纯氮气一一CO,和纯氮气注允许使用其他混合气体.只要这些气体之间不互相反应。标定气和最距气的实际浓度必须在标称值的主2%以内,所有标定气和量距气的浓度应以体积分数(10-或%)表示。用作标定和量距的气体也可用气体分割器获得,用纯氮气或合成空气稀释。混合装置的准确度必须使稀释标定气体的浓度误差控制在:t2%以内。88.1

41、.3 分析仪和取样系统的操作规程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应遵守仪器制造厂的启动和操作说明书。应包括第四1.4条第四1.9条给出的最低要求。88.1.4 泄漏试验应进行系统的泄漏试验。将取样探头从排气系统拆下,用塞子堵住端部,启动分析仪取样泵,初始稳定期过后,所有流量计读数应为零。如不为零,应检查取样管路并排除故障。最大允许泄漏量为系统受检部分在用流量的0.5%。在用流量用分析仪流量和旁通流量进行估算。另一种方法在取样管路前端引人从零气到量距气的浓度阶梯增加的标气,假如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分析仪读数显示的浓度低于引人的量距气的浓度,则表示有标定或泄漏问题。88.1.5 标定规程88.1.5.1 分析仪总成

42、应该标定分析仪总成,并用标定气检查标定曲线。标定气所用流量应与排气取样的流量28 GB 20891 - 2007 相同388.1.5.2 预热时间预热时间应按照制造厂的规定。若无规定,建议分析仪至少预热2ho 88.1.5.3 NDIR和田1D分析仪应按需要调整NDIR分析仪,并将盯D分析仪的燃烧火焰i周至最佳(见第BB.1.8.1条规定)。88.1.5.4 标定应标定通常使用的工作量程。应使用合成空气(或氮气)标定CO,CO NO HC和0,分析仪的零位。将适当的标定气引人分析仪,记录其值,并按第BB.1.5.5条建立标定曲线。必要时,再次检查零点标定,并重复标定规程。88.1.5.5 建立

43、标定曲线88.1.5.5.1总则分析仪的标定曲线至少应由5个尽可能均匀分布的标定点(不包括零点)组成。最高标称浓度应等于或高于满量程的90%。标定曲线应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如所用多项式的次数大于3,则标定点(包括零点)的数目至少应等于该多项式次数加2。标定曲线与每个标定点的标称值之差不得大于土2%,而在零点应不大于满量程的土1%。根据标定曲线和标定点就能检验标定是否正确,应表明分析仪的不同特性参数,特别是:一一测量范围-一一灵敏度一一标定日期88.1.5.5.2 低于15%满盘程的标定分析仪的标定曲线至少应由10个问距大致相等的标定点(不包括零点)组成,其中50%的标定点在满盘程的10%以下。标

44、定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定曲线与每个标定点的标称值之差不得大于土4%,而在零点应不大于满量程的土1%。88.1.5.5.3 替代方法如果能表明替代技术(如计算机、电子控制量程开关等)能达到同等的准确度,则可使用这些替代技术。88.1.6 标定的验证每次工作前,应按照下列程序检查每个通常使用的工作量程。使用零气和量距气检查标定,量距气的标称值为测量满量程的80%以上。如果该两点的实测值与标称值之差不大于满量程的土4%,则可修改调整参数。否则,应按照第BB.1.5.5条建立新的标定曲线。88.1.7 NO,转化器的效率检验按第BB.1.7.1条哼第BB.1.7.8条的规定,检验转化器把No,转化

45、为NO的效率。88.1.7.1 检验装置利用图阻.1所示的检验装置及以下程序,用臭氧发生器检验转化器的效率。88.1.7.2 标定应根据制造厂的规范,用零气和量距气在最常用工作量程标定CLD和HCW(量距气的NO含量应达到工作量程的80%左右,混合气中的NO,浓度小于NO浓度的5%),NO,分析仪应置于NO模式,使量距气不通过转化器,记录指示浓度。29 G 20891 - 2007 电磁阀,_/ AC IIILIII 自梢变压器Non叫2图88.1N02转换效率设备流程图88.1.7.3 计算NO,转化器的效率按下式计算:平=(1+fj)xI式中?一一转化器的效率,0/0;a一一按照第88.1

46、.7.6条得到的NO,浓度;b一一按照第四.1.7.7条得到的NO,浓度;C一一按照第88.1.7.4条得到的NO浓度;d一一按照第88.1.7.5条得到的NO浓度。88.1.7.4 加入氧气臭氧发生器到分析仪分析仪置于NO模式,通过一个TF型接头,将氧气或合成空气连续加入气流中,直到指示浓度比第四.1.7.2条给出的标定浓度低20%左右,记录指示浓度(c)。在此过程中臭氧发生器不起作用。BB.1.7.5 激发臭氧发生器分析仪置于NO模式,激发臭氧发生器以产生足够的臭氧,使NO浓度降到约为第88.1.7.2条给出的标定浓度的20%(最低10%),记录指示浓度(d)。88.1.7.6 NO,模式分析仪切换到NO,模式,使混合气(含有NO,No O2和N2)通过转化器,记录指示浓度(a)。88. 1. 7 .-7 停止激发臭氧发生器分析仪置于NO,模式,停止激发臭氧发生器,使第88.1.7.6条所述的混合气通过转化器,记录指示浓度(b)。88.1.7.8 NO模式臭氧发生器停止激发的情况下,切换到NO模式,氧气或合成空气的气流也被切断,分析仪的NO,卖数不应偏离按照第88.1.7.2条测得值土5%以上。88.1.7.9 试验间隔在每次标定NO,分析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