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5127.2-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2部分 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pdf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22083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5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25127.2-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2部分 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 T 25127.2-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2部分 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 T 25127.2-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2部分 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B T 25127.2-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2部分 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B T 25127.2-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2部分 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7.200 J 73 道昌中华人民=H二/、和国国家标准GB/T 25127.2-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尸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ir source heat pump (water chilling) packages Part 2 : Heat pump (water chilling) package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application 2010-09-26发布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02-01实

2、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z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GB/T 25127.2-2010 4峰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晤开本880X 1230 1/16 印张1字数24千字2010年11月第一版2010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 1-40822 定价18.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剧言GB/T 25127(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

3、组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本部分为GB/T25127(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GB/T 25127.2-2010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博浪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麦克维尔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正理电子电气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宁

4、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秦海杰、命乔力、潘莉、赵之海、汪吉平、周鸿钧、黄道德、回旭东、文茂华、董运达、张乐平、史剑春。本部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部分是首次制定。I 1 范围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GB/T 25127.2-2010 GB/T 25127的本部分规定了由电动机驱动的户用及类似用途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以下简称机组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制冷量不大于50kW,以空

5、气为热(冷)源的热泵(冷水)机组,并能在不低于一20.C 的环境温度里制取热水的机组,其他同类机组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GB/T2512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z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423.17-2008 ,IEC 60068-2-11 : 19

6、81 , IDT) GB/T 10870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 13306 标牌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7758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8430. 1-2007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 18430. 2一2007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 19577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5131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JB/T 4330-1999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JB/T 7249 制冷设

7、备术语3 术语和定义JB/T 724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 1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lower ambient temperature air source heat pump (water chilling) packages 由电动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以空气为热(冷)源的热泵(冷水)机组,并能在不低于一20.C 的环境温度里制取热水的机组。1 GB/T 25127.2-2010 3.2 名义工况性能系数(COPh、COPc)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在表1规定的名义工况下,机组以相同单位表示的制热(冷)量与总输

8、入电功率的比值。3.3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lPLV)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的空气调节用热(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基于表2规定的部分负荷工况下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值,按机组在特定的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式(1)、式(2)计算得出。3.4 制热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H):IPLV(H) =8.3% x Aj十40.3%XB j +38.6% XCj +12.9% XDj ( 1 ) 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 IPLV(C) = 2.3% X Ao十41.5% x Bo十46.1%x C。十10.1%XDo

9、 ( 2 ) 式中:Ao (Aj )-100 %负荷时的制冷(制热)性能系数cop,单位为千瓦每千瓦(kW/kW);Bo (Bj)一一75%负荷时的制冷(制热)性能系数cop,单位为千瓦每千瓦(kW/kW);Co(Cj)-50%负荷时的制冷(制热)性能系数cop,单位为千瓦每千瓦(kW/kW); Do (Dj)一一25%负荷时的制冷(制热)性能系数cop,单位为千瓦每千瓦(kW/kW)。注1:部分负荷百分数计算是以名义制冷(热)量为基准。注2:部分负荷系数IPLV代表了平均的单台机组的运行工况,可能不代表一个特有的工程安装实例。注3:IPLV(H)的计算是以北京为典型城市,其他典型城市的IPL

10、V(H)系数见GBjT25127. 1一2010(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附录Ao连续制热周期continuous heating cycle 在制热运行模式下,从上一次制热开始(除霜结束)到本次除霜结束的一个完整的制热、除霜过程。4 型式和基本参数4. 1 型式4. 1. 1 按结构型式分为:一一整体式;分体式。4. 1. 2 按机组功能分为:一一制热机组(包括和电热器同时或切换使用的机组); 一一制热及制冷机组。4. 1. 3 按机组使用电源分为:一一单相交流电源;一一三相交流电源。4.2 型号机组型号的编制方法可由制造商自行编制。但型

11、号中应体现本部分名义工况下机组的制冷量。4.3 基本参数4.3. 1 工况4.3. 1. 1 名义工况机组的名义工况见表1。2 GB/T 25127.2-2010 表1名义工况使用侧热源侧(或放热侧)项目水流量/出口水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m3/Ch. kW) 。C。C制热41 12 14 o. 172 制冷7 35 a水流量单位m3/Ch.kW)里的kW是单位名义制冷量,下同。4.3. 1. 2 名义工况的其他规定a) 机组换热器水侧污垢系数为0.018m2 oC/kW,新机组换热器应被认为是清洁的,测试时污垢系数应考虑为om2 .oC/kW,性能测试时应按GB/T18430.1-2007

12、附录C模拟污垢系数进行温差修正。b) 大气压力为101kPa。4.3.1.3 部分负荷工况部分负荷工况规定见表2。表2部分负荷工况使用侧热源侧负荷/项目% 水流量/出口水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时/Ch.kW) 100 一12-14 75 -6 一8制热41 50 。-3 25 7 6 0.172 100 35 75 31. 5 制冷7 50 28 25 24.5 注:在所有工况下,机组换热器水侧污垢系数为0.018m C /kW;新机组换热器水侧应被认为是清洁的,测试时污垢系数应被考虑为om C/kW,性能测试时应按GB/T18430. 1-2007的附录C进行温差修正。4.3.2 性能系数

13、机组名义工况时的性能系数和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应不低于表3的规定值。表3机组性能系数限值名义工况性能系数CCOP)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CIPLV)制热CCOPh)2.10 值定规、一的P-7 0-7 c-5 (-9 冷一压制-G于低不制热IPLVCH)制冷IPLVCC)2.40 2.60 5 要求5. 1 一般要求5. 1. 1 机组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或按用户和制造厂的协议)制造。3 G/T 25127.2-2010 5. 1.2 机组除配置所有制冷(热)系统组件外,一般还可以包括冷(热)水循环水泵、管路与附件。5. 1.3 机组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

14、防锈蚀处理。5. 1.4 电镀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剥落、露底、针孔、明显的花斑和划伤等缺陷。5. 1.5 机组涂装件表面应平整、涂布均匀、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皱纹和其他损伤。5. 1.6 机组装饰性塑料件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塑料件应耐老化。5. 1.7 电镀件耐盐宴性机组金属镀层上的每个锈点锈迹面积不应超过1mm2,每100cm2试件镀层不应超过2个锈点、锈迹,小于100cm2时,不应有锈点和锈迹。5. 1. 8 涂装件涂层附着力机组涂装件涂层的附着力应达到GB/T1720规定的二级以上。5.1.9 机组的

15、零部件和材料应符合各有关标准的规定,满足使用性能要求。5. 1. 10 充装制冷剂之前,机组内与制冷剂和润滑油接触的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机组外表面应清洁。5. 1. 11 机组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制冷压缩机应具有防振动措施。5. 1. 12 机组的隔热层应隔热性能良好,正常运行时不应有凝露现象,并且元毒、无异味且有自熄性能。5. 1. 13 机组的电气控制应包括对压缩机、循环水泵和风机等的控制,一般还应具有电机过载保护、缺相保护(三相电源),水系统断流保护、防冻保护,系统高、低压保护等功能或器件。5. 1. 14 机组可根据用户要求或实际用途配置冷(热)水循环泵,其流量和扬程应保证机

16、组的正常工作。5.2 气密性和压力试验5.2. 1 气密性机组制冷(热累统各部分应密封,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5.2.2 压力试验机组水侧各部位及接头处不应有异常变形和水泄漏。5.3 运转试验机组出厂前应进行运转试验,运转时机组应无异常。5.4 名义工况性能4 机组在制热和制冷名义工况下进行试验时,其最大偏差应不超过以下规定za) 制热量和制冷量允许的负偏差为明示值的5%;b) 性能系数COP应符合表3的要求,并不应低于明示值的92%(当机组标称值的92%高于表3规定值时); c) 带有电加热器的热泵机组,其电加热消耗功率允许偏差应为机组电加热消耗电功率明示值的-10%+5%; d) 消

17、耗总电功率允许正偏差为机组明示值的10%(热泵制热消耗总电功率不包括电加热消耗电功率); e) 热(冷)水侧压力损失允许正偏差为机组明示值的15%; f) 机组应按6.3.6规定测量噪声,其平均表面声压级应符合表4要求,并不高于机组名义值+2 dB(A) (当机组名义值+2dB(A)小于表4规定值时)。名义制冷盐/kW 主三8表4曝声限定值(声压级)整体式/dB(A) 64 室外机62 分体式/dB(A)室内机45 GB/T 25127.2-2010 表4(续)名义制冷量/整体式/分体式/dBCA)kW dBCA) 室外机室内机816 66 64 50 1631. 5 68 66 55 31.

18、 550 70 68 5.5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5.5.1 机组应按表2规定的部分负荷工况,测定制热(制冷)100.%、75.%、50.%、25.%负荷点的性能系数,并按式(1)、式(2)分别计算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H)、IPLVfC)。5.5.2 如机组不能满足5.5.1或表2规定的部分负荷工况的要求,则可寻安以下规定进行。5.5.2. 1 如机组不能在75.%、50.%或25.%中的一些部分负荷点运行时,可让机组在按表2规定工况下的其余部分负荷点运行,测量各负荷点的性能系数,并在点与点之间用直线连接,绘出部分负荷曲线图;再由曲线图通过内插法计算机组待求部分负荷点的性能系数,而不得使

19、用外插法。5.5.2.2 如机组元法卸载到75%、50%或25%: a) 如机组无法卸载到25%但低于50%,则其75%和50%的cop按5.5.2.1获得F机组在最小负载运行,按表2规定的25%负荷工况测试制热(制冷)性能系数,然后按式(3)计算25%负荷的cop。b) 如机组无法卸载到50%但低于75%,则其75%的cop按5.5. 2. 1襄得,机组在最小负载运行,按表2规定的50%、25%负荷工况测试制热(制冷)性能系数,然后按式(3)计算50%、25%负荷的cop。式中zcOP=一旦mCD Pm Qm一一实测制热(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Pm 实测消耗总电功率,单位为千瓦(kW

20、); . ( 3 ) CD-一由于机组元法卸载到最小负载,致使压缩机间歇停机所引起的衰减系数,由式(4)计算。式中zLF一一负荷系数,由式(5)计算;式中tLD一一-表2中规定的负荷数;CD=一O.13 X LF + 1. 13 fLD、ALF=吨FQFL一一满负荷制热(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QpL一一部分负荷制热(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 ( 4 ) . ( 5 ) c) 如机组无法卸载到75%,机组在最小负载运行,按表2规定的75%、50%、25%的负荷工况测试制热(制冷)性能系数,然后按式(3)计算75%、50%、25%负荷的copo5.5.3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

21、V(H)、IPLV(C)应符合表3的要求,并应不低于明示值的92%(当机组明示值的92%高于表3规定值时。5.5.4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计算示例参考GB/T18430. 2-2007附录A。5.6 设计和使用条件机组在表5规定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5 G/T 25127.2-2010 5.6.1 最大负荷工况机组按表5规定的最大负荷工况运行时,电动机、电器元件连接线和其他部件应能正常工作。5.6.2 低温工况机组按表5规定的低温工况运行时,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低压、防冻及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机组应正常工作。表5机组的设计温度/流量条件使用侧热源侧项目水流量出口水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m3 /Ch

22、kW) 。C。C。C名义工况41 一12一14最大负荷工况50 21 15.5 制热低温工况一2041 融霜工况0.172 2 1 名义工况7 35 制冷最大负荷工况15 43 低温工况5 21 5.6.3 融霜工况装有自动融霜机构的机组按表5规定的融霜工况运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安全保护元器件不应动作而停止运行;融霜应自动进行、功能正常,融霜彻底,融霜时的融化水应能正常排放;一一在最初融霜结束后的连续运行中,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一个连续制热周期的20%;两个以上独立热泵循环的机组,各自循环的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各自运行周期的20%(如共用同一翅片式换热器,则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总运行时间

23、的20%)。5.6.4 变工况性能机组变工况性能温度条件如表6所示。按6.3.7.4方法进行试验并绘制性能曲线图或表。表6变工况性能温度条件单位为摄氏度使用侧热源侧项目进口水温出口水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制热41-50 一20-21制冷5-15 21-43 5. 7 安全性能机组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2513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的规定。6 试验方法6. 1 仪表准确度及测量规定6. 1. 1 试验用仪表、仪器的准确度按GB/T10870中附录A的规定并经校验或校准合格。6. 1.2 测量按以下规定进行:a) 测量仪表的安装和使用按GB/T10870的规定;b) 机组的空气干、湿球

24、温度的测量按GB/T18430. 1-2007附录A的要求;c) 机组冷(热)水侧压力损失测定按GB/T18430. 1-2007附录B的要求。6 GB/T 25127.2-2010 6.2 机组安装和试验规定6.2.1 测试时机组的水温和循环水流量以及空气干、湿球温度偏差应符合表7和表8的规定。表7机组测试温度和流量偏差使用侧热源侧项目水流量出口水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m3 /Ch kW) 名义工况士0.3最大负荷工况制热士5%土1士1低温制热工况士0.5融霜工况名义工况土0.3最大负荷工况土5%士1制冷士0.5低温工况注:融霜工况为融霜运行前的条件,开始融霜时满足表6和表7规定的温度条件均可。

25、工况单位为摄氏度热源侧干球温度制热融霜qu 土土66.2.2 机组应在其铭牌规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运行。6.2.3 被试机组应按制造厂规定的方法进行安装,并且不应进行影响制冷量和制热量的构造改装。机组的试验环境应满足GB/T18430. 1-2007附录A的要求。6.2.4 试验时机组室内、外机的连接管长应按制造厂所提供的全部管长、或者制冷量不大于12500 W 的机组连接管长为5m、大于12500W的机组连接管长为7.5m进行试验(按较长者进行)。连接管的室外部分长度不少于3m,室内部分的隔热和安装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6.2.5 机组使用的水质应符合GB/T18430. 1200

26、7附录D的要求。6.2.6 机组试验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B/T10870规定。6.3 试验方法6.3.1 气密性和压力试验6.3. 1. 1 气密性试验机组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不通电置于环境温度为16.C 35 .C的室内,用灵敏度为5XlQ-6Pa.旷/s的检漏仪进行检验,应符合5.2.1的规定。6.3. 1. 2 压力试验机组水侧在施加1.25倍设计压力(液压)或1.15倍设计压力(气压)下,观察各部位及接头处,应符合5.2.2的规定。6.3.2 名义工况性能试验6.3.2.1 制冷量和消耗总电功率将机组的能量调节置于最大制冷量,在表l规定的制冷名义工况下,制冷量按GB/T10870

27、的规定,主要试验采用液体载冷剂法进行试验测定和计算(校核试验采用机组热平衡法)。放热侧环境的温、湿度条件可采用GB/T17758的空气焰差法中的空调装置使其达到规定的工况要求。消耗总电功率包括压缩机电动机、油泵电动机、操作控制电路和放热侧玲却风机电动机等的输入总电功率(不包括循环7 GB/T 25127.2-2010 水泵电动机的输入电功率)。并应符合5.4a)和5.4d)的规定。同时测量运行电流和功率因数。6.3.2.2 制热量和消耗总电功率将机组的能量调节置于最大制热量,在表1规定的制热名义工况下,制热量按GB/T10870的规定,主要试验采用液体载冷剂法进行试验测定和计算(校核试验采用机

28、组热平衡法)。消耗总电功率测试和计算同6.3.2.1的内容。但制热量和消耗总电功率不包括电加热的制热量和消耗电功率。并应符合5.4a)和5.4d)的规定。同时测量运行电流和功率因数。6.3.2.3 辅助电加热消耗的电功率带有辅助电加热的机组按6.3.2.2进行制热量试验时,当其测定稳定后,给电加热通电,并测定消耗的电功率,应符合5.4c)的规定。6.3.2.4 名义工况性能系数(COPh、COPc)机组的名义工况性能系数按式(6)计算,计算结果应符合表3和5.4b)的规定。COP=是式中:Qn 由6.3.2.2和6.3.2.1测定的制热(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No一一一由6.3.2.2

29、和6.3.2.1测定机组消耗总电功率,单位为千瓦(kW)o6.3.2.5 水侧压力损失. ( 6 ) 在进行名义工况制冷和制热性能试验时,按GB/T18430. 1-2007附录B的规定测量机组冷(热)水侧压力损失,其结果应符合5.4e)的规定。6.3.3 部分负荷性能试验6.3.3. 1 机组在表2规定的部分负荷工况,按6.3.2.1方法进行制冷量试验,并按式(6)计算性能系数,按式(2)计算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应符合表3和5.5.3的规定。6.3.3.2 机组在表2规定的制热部分负荷工况,按如下方法进行制热试验测定:25%、100%负荷工况:按6.3.2.2进行制热试验

30、测定,并按式(6)计算制热性能系数;50%负荷工况:按6.3.2.2进行制热试验测定,要求在首次除霜结束后,需进行2个连续制热周期的测定,根据累计制热量QL,h和消耗总功率NL,h按式(7)计算该工况下的平均制热部分负荷性能系数(COPh) ; 75%负荷工况:按6.3.2.2进行制热试验测定,要求在首次除霜结束后,需进行1个连续制热周期的测定,根据累计制热量QL,h和消耗总功率NL,h按式(7)计算该工况下的平均制热部分负荷性能系数(COPh) ; 然后,按式(1)计算机组的制热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H),应符合表3和5.5.3的规定。根据相应部分负荷工况下测得的累计制热量QL,h(

31、kWh)和消耗总功率NL,h(kWh) ,按式(7)计算:QL, h 制热部分负荷工况性能系数:COPh,=一一. . . . . . . . . ( 7 ) N L, h 6.3.4 运转试验机组进行运转试验,应符合5.3的规定。6.3.5 设计和使用范围试验6.3.5. 1 最大负荷工况机组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及表5规定的最大负荷工况下分别进行制冷和制热运行,达到稳定状态后再运行2h,应符合5.6.1的规定。6.3.5.2 低温工况机组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及表5规定的低温工况下运行3h,应符合5.6.2的规定。8 GB/T 25127.2-2010 6.3.5.3 融霜机组在表5规定的融霜

32、工况下,连续进行制热,最初的融霜周期结束后,再继续运行3h,应符合5.6.3的规定。6.3.5.4 变工况机组按表6某一条件改变时,其他条件按名义工况时的流量和温度条件进行试验,测定其制冷量、制热量以及对应的消耗总电功率。该试验应包括表5中相应的工况温度条件点。将试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图或编制成表格,每条曲线或每个表格应不少于四个测量点的值。6.3.6 噪声试验机组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以及接近制冷名义工况下,带循环水泵的机组,水泵应在接近铭牌明示的流量和扬程条件下进行运转,按JB/T4330-1999中附录C的规定测量机组的噪声。其结果应符合5.40的规定。6.3.7 安全性能试验机组按GB251

33、3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的规定进行安全性能试验,应符合5. 7规定。6.3.8 电镀件盐雾试验机组的电镀件应按GB/T2423. 17进行盐宴试验,试验周期为24h。试验前,电镀件表面清洗除油;试验后,用清水冲掉残留在表面上的盐分,检查电镀件腐蚀情况,其结果应符合5.1.7的规定。6.3.9 涂装件的涂层附着力试验在机组外表面任取长10mm、宽10mm的面积,用新刀片纵横各划11条间隔1mm、深达底材的平行切痕。由医用氧化辞胶布贴牢,然后沿垂直方向快速撕下。检查划痕范围内擦膜脱落的格数(每小格漆膜保留不足70%的视为脱落),并以对100的比值评定附着力,其结果应符合5.1.8

34、的规定。6.3.10 试验报告根据6.3. 16. 3. 9中各项试验内容,记录测试参数和结果,并根据相应试验标准的规定,进行计算和填写试验报告,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判定是否合格,应由试验操作人员与审核人员签字后生效。7 检验规则7. 1 一般要求每台机组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以及装箱单等。7.2 检验类别机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按表9的规定。表9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型式试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 一般检查5. 1. 2-5. 1. 6 5. 1. 9-5. 1. 11 8.1.2、GB25131(蒸气压视检2 标志

35、与安全标识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3 包装、/、/、J8.2 4 泄漏电流5 电气强度5.7 6.3.7 6 接地电阻7 气密性试验5.2.1 6.3. 1. 1 9 GB/T 25127.2-2010 表9(续)序号检验项目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型式试验技术要求试验方法8 压力试验5.2.2 6.3. 1. 2 、J9 运转试验5. 3 6.3.4 10 名义制冷量、消耗总功率6.3.2.1 5.4a)、5.4d)11 名义制热量、消耗总功率6.3.2.2 12 电加热制热消耗功率5.4c) 6.3.2.3 、/13 制冷名义工况COP,5.4b) 6.3.2.4 14 制热名义工况COPh

36、15 综合部分符合性能5.5 6.3.3 16 水侧压力损失5.4e) 6.3.2.5 17 噪声5.4) 6.3.6 18 最大负荷工况、J5.6.1 6.3.5.1 19 低温工况5.6.2 6.3.5.2 20 融霜工况5.6.3 6.3.5.3 21 变工况性能5.6.4 6.3.5.4 22 电镀件耐盐雾性5. 1. 7 6.3.8 23 涂装件涂层附着力5. 1. 8 6.3.9 24 耐潮湿性25 防触电保护26 电压变化5.7 6.3.7 27 温度限制28 机械安全注:7.3 出厂检验每台机组均应做出厂检验。7.4 抽样检验批量生产的机组应进行抽样检验。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

37、平及合格质量水平等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确定。7.5 型式检验7.5.1 新产品或定型产品作重大改进对性能有影响时,第一台产品应做型式检验。7.5.2 在名义工况运行应不少于12h,允许中途停车,以检查机组运行情况。运行时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后应重新进行试验,前面进行的试验无效。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 1 标志8. 1. 1 每台机组应在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铭牌,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铭牌内容见表10。8. 1.2 工作标志机组相关部位上应设有运行状态的标志(如转向、水流方向、指示仪表以及各控制按钮等)和安全标10 GB/T 25127.2-2010 识(如接地装置、警告

38、标识等)。8. 1. 3 机组应在相应的地方(如铭牌、产品说明书等)说明执行标准的编号。表10铭牌内容机组功能序号标记名称单制热制热和制冷(含带有辅助电加热)1 型号2 名称3 额定电压V;相数;频率(Hz)、J4 名义制热量(kW)5 名义制热消耗总电功率(kW)、/6 名义制热COPh7 名义制冷量(kW)8 名义制冷消耗总电功率(kW)9 名义制冷COP,10 最大运行电流A A 11 IPLV(C) 、/、/12 IPLV(H) 13 水侧阻力(kPa)A A 14 噪声(声压级)15 制冷剂代号及充注量(kg)、J、/16 机组外形尺寸(mm)A A 17 机组总质量(kg)18 制

39、造厂名称和商标、/、/19 制造年月及产品出厂编号注:.j表示需要;表示可选项表示不需要。8.2 包装8.2. 1 机组在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处理,各部件应清洁、干燥,易锈部件应涂防锈剂。8.2.2 机组应外套塑料罩或防潮纸并应固定在包装箱内,其包装应符合GBjT13384的规定。8.2.3 包装内应附随机文件,随机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和装箱单等。8.2.3. 1 产品合格证的内容包括:a) 产品型号和名称;b) 产品出厂编号;c) 制造厂名称;d) 检验员、检验负责人签章及日期。8.2.3.2 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包括:a) 产品型号和名称、工作原理、适用范围、执行标准、主要技术参数除铭牌

40、标示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外,还应包括冷(热)水侧压力损失、电加热功率,循环水泵的扬程、流量及功率、最大运行电流等J;b) 产品的结构示意图、系统图、电气原理图及接线图;EON-N.hNFmNH旨。GB/T 25127.2-2010 安装说明和要求;使用说明、维护保养和注意事项。8.2.3.3 装箱单。8.2.3.4 随机附件。8.3 运输和贮存8.3. 1 机组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斜、雨雪淋袭。8.3.2 机组出厂前应充入或保持规定的制冷剂量,或充入o.02 MPaO. 03 MPa(表压)的干燥氮气。8.3.3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的通风良好的仓库中,并注意电气系统的防潮。c) d) 侵权必究书号:155066.1-40822祷版权专有18.元定价:GB/T 25127.2-2010 打印日期:2010年12月3日F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