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57.2-2010 径山茶 第2部分 加工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241327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8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257.2-2010 径山茶 第2部分 加工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3 T 257.2-2010 径山茶 第2部分 加工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3 T 257.2-2010 径山茶 第2部分 加工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3 T 257.2-2010 径山茶 第2部分 加工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3 T 257.2-2010 径山茶 第2部分 加工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7.140.10 X55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257.2 2010 代替 DB33/T 257.2 2005, DB33/T 257.3-2005 径山茶 第 2 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Jingshan tea Part 2: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2010- 04 - 26 发布 2010 - 05 - 26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57.2 2010 I 前 言 本 部分 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DB33/T 257径山茶分为如下两部分: 第 1

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第 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本部分为 DB33/T 257-2009径山茶的第 2部分。 本部分代替 DB33/T 257.2-2005径山茶 第 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和 DB33/T 257.3-2005径山茶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与 DB33/T 257.2-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原名称 “ 加工技术规程 ” 与 “ 质量安全要求 ” 合并为 “ 加工技术规程 ” ; 置换了附录 B,置换后的附录 B 的内容为径山茶感官品质要求、理化指标及质量安全指标; 原径山茶(毛峰)感官品质要求中等级 “ 特一、特二、特三、一级、二级、三级 ” 改为 “ 特级、一级、

3、二级、三级 ” 。 本部分由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并 归口。 本部分由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业行业协会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胡剑光、庞英华、屠水根、余秋珠、陈峰。 DB33/T 257.2 2010 1 径山茶 第 2 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径 山茶鲜叶原料和加工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径山茶 毛峰、玉露、龙井的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

4、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4 茶 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T 18650 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NY 5244 无公害食品 茶叶 DB33/T 469.2 蒸青煎茶 第 2部分:加工技术规程 DB33/

5、T 627 茶叶生产企业场所与设备条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第 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 监督管理办法 3 鲜叶原料 3.1 基本要求:鲜叶来自径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的径山茶产区内,不带茶蒂,不含鳞片、鱼叶,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劣变或异味,无其它非茶类杂物 。 3.2 鲜叶进厂要分级离地摊放和分批加工,各级鲜叶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 规定。 DB33/T 257.2 2009 2 表 1 径山茶鲜叶原料分级指标 级 别 指 标 特级 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为 2 cm 2.5 cm,芽叶新鲜,不带鱼叶、鳞片、茶蒂、单片、紫芽、病叶和虫咬叶。 1级

6、一芽一、二叶初展为主,芽叶长度基本相等,长度为 2.5 cm 3 cm,芽叶 完整,匀净,不带单片、病叶和虫咬叶。 2级 一芽一、二叶,叶长于芽,长度 3 cm 3.5 cm,新鲜,不带病叶和虫咬叶。 4 加工 4.1 加工场所 4.1.1 加工场所按 DB33/T 627 执行。 4.1.2 加工场所用水按 GB 5749 执行。 4.1.3 加工场所应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方可生产加工茶叶。 4.1.4 加工场所环境空气质量按 GB 3095 执行。 4.2 加工人员 4.2.1 生产加工人员,包括与茶接触的管理人员, 应 有健康证。 4.2.2 加工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着装清洁,有条件的加工

7、厂(场)应统一着装。 4.2.3 在车间不 得 吸烟、饮食、随地吐痰 , 进入车间要洗手。 4.3 加工工艺 4.3.1 径山茶 毛峰的 加工工艺流程为: 鲜叶摊放 杀青 揉捻 烘焙 。 4.3.2 径山茶 玉露 的加工工艺流程 按 DB33/T 469.2 执行。 4.3.3 径山茶 龙井 的加工工艺流程 按 GB/T 18650 执行 。 4.4 加工技术 4.4.1 径山茶 毛峰的 加工见附录 A。 4.4.2 径山茶 玉露 的加工 按 DB33/T 469.2 执行。 4.4.3 径山茶 龙井 的加工 按 GB/T 18650 执行 。 4.5 加工档案 建立完善的加工档案 , 记载加

8、工过程中如鲜叶产地、品种、数量、加工成品后的质量等级等情况及其他加工管理措施。 5 匀堆包装及质量要求 5.1 茶叶应经过分筛、匀堆。 5.2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 定。 5.3 成品质量及检验要求见附录 B。 DB33/T 257.2 2010 3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径山茶(毛峰)加工技术规程 A.1 鲜叶摊放 A.1.1 鲜叶进厂 后 应 及时均匀地薄摊在篾垫上,置于阴凉通风处。 A.1.2 摊放以室内摊放为主,遇采茶高峰期,在天阴静风条件下,也可用篾垫将鲜叶摊出室外,但时间不宜太长。 A.1.3 摊放厚度随鲜叶的级别而定,特级鲜叶以芽叶之间互不重

9、叠为度,一级以下厚度可适当增加。 A.1.4 摊放时间:一般 为 6 h 12 h。 A.1.5 摊放过程要适当轻翻,以利于均匀散发水份。 A.1.6 摊放程度以含水率降至 70%, 显清 香,叶子变软时为适度。 A.2 杀青 A.2.1 杀青可采用手工杀青,也可采用机械杀青。 A.2.2 手 工杀青在直径 64 cm的炒锅中进行,锅温 120 130 ,投叶量 200 g 250 g,鲜叶下锅后 应迅速用手翻炒,双手进行,要求翻得快,扬 得 高,捞得净,撒得开,以杀匀、杀透,保持绿翠为原则,整个杀青时间掌握在 10 min 15 min。 A.2.3 机械杀青宜选用滚筒杀青机,转速 20 r

10、/min 25 r/min,出叶口处筒腔内气温 90 ,投叶量 15 kg/h 20 kg/h,杀青时间从进叶到出叶调节在 1分钟左右。滚筒杀青机出叶口应配装有排气扇。 A.2.4 杀青以叶质变软,叶色转暗,略卷成条,折梗不断,清香显露,杀匀杀透为适度。 A.2.5 杀青叶出锅摊凉后 应 理条,理条采用斜锅,手法为先抛后理,抛理结合,以继续散发一部份水分,理直条形为目的。锅温 80 90 为宜 , 理条叶含水量控制在 58% 60%。 A.3 揉捻 A.3.1 杀青叶 应 先经摊凉后才揉捻,揉捻方法可用手工或采用桶径 15 cm、 20 cm、 25 cm的微型揉捻机。 A.3.2 手工揉捻在

11、光洁桌面上或篾匾内进行,一般为 250 g杀青叶,手法来回带旋转推揉,先轻后重,来轻去重,后期又转轻,揉捻时间特级叶为 10 min 15 min,一级叶为 15 min 20 min,二级以下为 20 min 25 min。 A.3.3 机揉投叶量以揉桶九成满为度,机揉加压以轻压为原则,特 1、特 2应基本上不加压,特 3级揉捻中间阶段略为加轻压, 1至 3级茶可在中间加轻压 5 min 8 min,但 应保证 揉捻时间 ,一般 20 min 25 min。 A.3.4 揉捻质量以即揉紧条索又保持芽叶完整为原则,揉捻工序结束,揉捻叶 应 及时解块和转入下道烘干工序。 A.4 烘焙 A.4.1

12、 烘焙可用炭火烘焙,也可用烘干机烘焙,工序分毛火和足火两道,毛火叶以 8成干为度,足火应足干至含水量达 5.5%以下。 A.4.2 炭火烘焙以优质木炭为燃料, 不能有木炭味,烘焙宜采用竹编烘笼,笼上要垫一层白棉纱布,但新编烘笼应经陈化处理,处理至不产生竹油异味为准。毛火摊叶厚度 1 cm左右,以旺火快烘为原则,DB33/T 257.2 2009 4 笼顶温度掌握在 70 90 ,先高后低,毛火过程要勤翻,约 2 min 3 min翻动一次,翻时动作要轻,先手提纱布四角收拢茶叶,然后再轻轻摊开。足火以 8笼 10笼毛火拼一笼,以文火慢烘,发展茶香为原则,笼顶温度 60 左右。 A.4.3 烘干机

13、烘焙宜采用鼓热风的单层式烘床名茶烘干机,烘干机毛火风温掌握在 70 80 ,摊叶厚度 2 cm 3 cm。足火风温掌握在 50 60 ,摊叶厚度为 8 cm 10 cm。 A.4.4 经足干后的茶叶 应 及时拣去黄片等不合格物,并趁热装进生石灰缸。 DB33/T 257.2 2010 5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径山茶感官品质要求、理化指标及质量安全指标 B.1 感官品质要求 B.1.1 径山茶(毛峰)感官品质要求 见 表 B.1。 表 B.1 径山茶(毛峰)感官品质要求 茶 类 等级 外 形 汤 色 香 气 滋 味 叶 底 毛 峰 特 级 细紧匀整绿润 嫩绿明亮 嫩 香 鲜 爽

14、细嫩绿润明亮 1 级 紧结匀整绿润 绿明亮 尚嫩香 鲜 醇 匀净绿明亮 2 级 色绿紧结 绿明亮 清 香 醇 厚 尚匀 净绿明亮 3 级 墨绿紧结 青绿明亮 尚清香 浓 醇 尚绿亮 稍带青张 B.1.2 径山茶 (玉露) 感官品质要求 按 DB33/T 469.2执行。 B.1.3 径山茶(龙井) 感官品质要求 按 GB/T 18650执行。 B.2 理化指标 B.2.1 径山茶(毛峰)理化指标见表 B.2。 表 B.2 径山茶(毛峰)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特级、一级 二级、三级 水分(质量分数) /% 6.0 6.5 总灰分(质量分数) /% 6.5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 35 游

15、离氨基酸总量(质量分数) /% 2.0 1.7 B.2.2 径山茶(玉 露) 理化指 标 按 DB33/T 469.2执行。 B.2.3 径山茶(龙井) 理化指标 按 GB/T 18650执行。 B.3 质量安全指标 B.3.1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 GB 2762的规定。 B.3.2 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 GB 2763的 规定。 B.3.3 径山茶质量安全指标应符合 NY 5244的规定。 B.4 试验方法 B.4.1 取样方法按 GB/T 8302的规定执行。 B.4.2 感官品质检验按 GB/T 23776的规定执行。 B.4.3 水份检验按 GB/T 8304的规定执行。 DB33/T 2

16、57.2 2009 6 B.4.4 水浸出物检验按 GB/T 8305的规定执行。 B.4.5 总灰分检验按按 GB/T 8306的规定执行。 B.4.6 游离氨基酸总量检验按 GB/T 8314的规定执 行。 B.4.7 污染物限量检验按 GB 2762的规定执行。 B.4.8 农药残留限量检验按 GB 2763的规定执行。 B.4.9 净含量检验采用感量为 0.1 g天平称量。 B.5 检验规定 B.5.1 出厂检验 B.5.1.1 经生产厂质检部门按本标准检验合格后 的产品 , 方可出厂, 并 应附合格证明 。 B.5.1.2 产品以同批原 料为一批次,抽样按 GB/T 8302的规定进

17、 行。 B.5.1.3 出厂检验项目:感官品质要求、水分、净含量。 B.5.2 型式检验 B.5.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正常生产每年进行一次; b) 正式投产后,如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 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 B.5.2.2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 中按 GB/T 8302的规定随机抽取。 B.5.2.3 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 B.5.3 判定规则 凡劣变、有污染、有异味或卫生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判为不合格产品。其余指标若有不合格 , 可加倍抽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复检,若仍有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

18、格品。 B.6 标志、标签 B.6.1 标志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 GB/T 191的规定。 B.6.2 标签 产品标签应符合 GB 7718 的规定。包装盒(罐、袋)应准确标明:商标、品名、质量等级、净含量、产品标准 号、产品合格证明、卫生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厂名、 厂址、监制单位等文字标签内容,并注明检验员真实姓名,联系电话等。 B.7 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B.7.1 包装 产品内包 装应符合 GB 11680 规 定。产品应包装成品出厂上柜。 B.7.2 运输 DB33/T 257.2 2010 7 运输工 具 应 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 应 防挤压、防雨、防潮、防暴晒。装卸时应轻放,轻卸,不得摔、掷、碰撞和挤压。 B.7.3 贮存 产品应放在清洁、干燥、无毒、无 异味 的库房中,或者在 0 10 以下茶叶专用冷库中贮存,不应 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 B.7.4 保质期 自产品生产日期起保质期为 12个月。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