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324.3-2005(2015) 浙江蜜蜂 第3部分 疾病防治.pdf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241376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324.3-2005(2015) 浙江蜜蜂 第3部分 疾病防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3 T 324.3-2005(2015) 浙江蜜蜂 第3部分 疾病防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3 T 324.3-2005(2015) 浙江蜜蜂 第3部分 疾病防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3 T 324.3-2005(2015) 浙江蜜蜂 第3部分 疾病防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3 T 324.3-2005(2015) 浙江蜜蜂 第3部分 疾病防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65.140 B47 备案号: 17351-2005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 324.32005浙江蜜蜂 第 3 部分:疾病防治 Zhejiang bees Part 3: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 2005-08-09 发布 2005-09-01 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代替 DB33/T 324.32001DB33/T 324.32005 I 前 言 DB33/ 324-2005浙江蜜蜂分为五个部分: 第 1 部分:蜂种; 第 2 部分:饲养管理; 第 3 部分:疾病防治; 第 4 部分:蜂王浆生产与质量; 第 5 部分:优

2、质蜜生产与质量。 本部分为DB33/ 324- 2005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DB33/T 324.3 2001浙江蜜蜂 第3部分:疾病防治。 本部分与DB33/T 324.3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 2.1.4 为提前进行疾病预防; 修改 3.1 表 1 中推荐的治疗方法(见本部分 3.1 表 1 和表 1 续); 修改 3.2 表 2 中推荐的治疗方法(见本部分 3.2 表 2 和表 2 续)。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山市蜂业管理站、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汪礼国、胡群英、丁向英、柳刚。DB33/T 324.3

3、2005 1 浙江蜜蜂 第 3 部分:疾病防治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浙江蜜蜂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综合防治。 本部分适用于浙江蜜蜂的常见病的防治。 2 疾病的综合防治原则 2.1 提高蜂群抗病力 2.1.1 饲养强群,增强蜂群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蜂巢的清巢力。 2.1.2 加强饲养管理,为蜂群创造抗病条件。 2.1.3 选育抗病品种,提高子代对疾病的抵抗力。 2.1.4 提前进行疾病预防。 2.2 减少病原传播 2.2.1 蜂场不要轻易外购蜂群、饲料蜜与蜂机具,要定期淘汰老劣巢脾。 2.2.2 选择放蜂场地时要避开曾有蜂病发生流行的地方。 2.2.3 养蜂员应严守卫生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与疾病

4、扩散。 2.3 加强蜂场消毒 2.3.1 饲料消毒:饲料蜜(糖)应煮沸 30min 后方可喂蜂。 2.3.2 环境消毒:应铲净蜂场内杂草,消除污染源,在蜂场四周喷洒 10%漂白粉。 2.3.3 蜂箱及蜂机具消毒:先清除蜂箱及蜂机具上的杂物,再用 4%福尔马林溶液喷洒,12h 后再用清水漂洗。 2.3.4 巢脾消毒:将巢脾装入继箱内,5 个继箱叠成一垛,底层放一空箱,内装 40%福尔马林 10ml、高锰酸钾 10g 进行密闭熏蒸 24h。 3 蜂病防治 3.1 成年蜜蜂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见表 1。 表1 成年蜜蜂传染性疾病防治 病 名 主 要 症 状 预 防 措 施 推荐的治疗方法 麻痹病 蜂体瘦

5、小或腹部膨大, 反应迟钝, 行动缓慢, 体表绒毛脱落,体色变暗发黑,翅膀和身体呈不正常的抖动,不能飞翔,病蜂在蜂箱内常受到健康工蜂的追咬。1、培育新王更换病群蜂王。 2、异地引种,避免蜂群近亲繁殖。 3、杀死与清除病蜂。 4、补充营养与饲料。 1、使用酞丁胺粉(4%)饲喂,每升50%糖水加本品12g,每群250ml,隔1天,连用5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2、每隔3d5d用升华硫粉均匀撒布在病蜂群的框梁上或蜂路上,每条蜂路撒布1g左右。 DB33/T 324.32005 2 表1 (续) 孢子虫病 病蜂前后翅之间的翅勾散开,互不相连,腹部肿胀,因不能弯曲而无法螫刺,前胸背板和腹部未端发黑;行动迟缓

6、,萎靡不振;中肠苍白无环纹,失去光泽,没有弹性。 1、给蜂群留足优质的越冬饲料, 选择良好的越冬场地。禁用甘露蜜作越冬饲料。 2、早春时节,选择气温在10以上的晴朗天气,让蜂群作排泄飞行。 3、及时更换老劣蜂王。 4、收集病死蜜蜂集中烧毁,以减少传染源。 5、对有病蜂群的蜂箱、蜂具和巢脾应用以下方法之一及时清洗、清毒:4%福尔马林浸泡巢脾;2%3%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蜂箱;用喷灯对蜂箱蜂具进行火焰消毒。 选择柠檬酸、米醋、山楂水,分别制成酸性糖浆,浓度是1千克糖浆内加柠檬酸1克、 米醋50毫升、山楂水50毫升, 结合对蜂群奖励饲喂,任选其中一种喂蜂。 螺 原 体 病 病蜂不能飞翔, 在蜂箱周围爬

7、行,不能翻滚,行动迟缓,常聚集于草丛和低凹处,死蜂双翅展开,吻吐出。 1、培育抗病蜂种,增强抗病力。 2、加强饲养管理,培育强群。 3、保证蜂群营养供应,不饲喂变质饲料。 4、做好蜂箱及巢脾消毒工作。 5、选择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的放蜂场地。 1、水溶性氟呱酸005克,加柠檬酸06克,加糖水1000克,配成药物糖浆,每框蜂用100150克,3天一次。 2、用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饲喂,每群200mg(按有效成分计),与1:1糖浆适量混匀,隔45天1次,连用3次,采蜜期停止给药。大蜂螨 巢门前有许多翅足残缺不全的幼蜂爬行,工蜂常从箱内往外拖出死蛹,巢脾上有死亡变黑的幼虫或蛹,蛹体上附着有蜂螨。 1、幽

8、王断子,控制蜂王产卵。 2、 用硫磺对巢脾进行熏治。3、经常割除雄蜂巢房,并清除雄蜂幼虫和蜂螨,以减少寄生率。 用草酸防治大蜂螨: 1.夏末秋初可用每升水加草酸30g制成3%草酸溶液,向蜂体上喷雾,压制大蜂螨,向蜂睥每面喷2-3ml; 2.晚秋,气温在5以上时,在1升11糖浆中加草酸35g混合均匀,现配现用,溶液温度30左右。用50ml以上大容量的注射器,在每条蜂路滴注45ml, 直接滴在蜂体上。不需要松动巢脾。处理时带防护手套。 小蜂螨 主要寄生在子脾上,用镊子挑取封盖巢房,即可发现有小蜂螨 1、 提出封盖子脾分群防范。2、 关王断子控制蜂王产卵。3、 用硫磺对巢脾进行熏治。4、割除雄蜂房,

9、清除巢房内蜂螨。 用升华硫均匀涂抹在封盖子脾表面,每隔7d10d用1次,连续2次3次。 3.2 蜂幼虫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见表 2。 表2 蜜蜂幼虫传染性疾病防治 病 名 主要症状 预防措施 推荐的治疗方法 美 洲 幼虫病 4日5日龄幼虫易发病, 封盖蛹发病后死亡腐烂,子脾房盖油亮发光,下陷并有针眼状穿孔,腐烂后有粘性和鱼腥臭味,幼虫尸体紧贴房壁,不易清除。1、选育抗病蜂种,增强抗病力。 2、彻底消毒蜂机具,避免交叉感染。 3、换箱换脾,用消毒过的蜂箱、空巢脾或巢框,更换病群蜂箱和巢脾。 使用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饲喂,每群200mg(按有效成分计),与1:1糖浆适量混匀,隔4天5天1次,连用3次,采

10、蜜前6周停止给药。 DB33/T 324.32005 3 表2 (续) 欧 洲 幼虫病 3日龄小幼虫易发病死亡,幼虫在巢房中的位置不正常,幼虫腐烂变为褐色,死幼虫无沾滞性,容易清除,有酸臭味。发病子脾呈插花状。 1、加强饲养管理,培育强群,保持蜂群饲料充足,使蜂多于脾。 2、加强预防,严格蜂具的消毒,对发病范围小、病情严重的蜂群进行扑灭,杜绝病源。 3、换掉病群蜂王,蜂群发病初期,用新交配成功的蜂王将老蜂王换掉。 使用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饲喂,每群200mg(按有效成分计),与1:1糖浆适量混匀,隔4天5天1次,连用3次,采蜜前6周停止给药。 蛹 病 大幼虫与蛹发病,发病幼虫失去自然光泽和饱满度

11、,体色由灰白色逐渐变为深褐色或黑色。虫尸无臭味,无粘性,死亡蜂蛹的巢房盖易被工蜂咬开,露出蛹体头部,呈“白头蛹”状。 1、及时更换老劣蜂王。 2、异地引种,避免蜂群长期近亲繁殖。 3、饲养强群,保持蜂多于脾,保证蜂群营养供应 每隔3天5天用升华硫粉均匀撒布在病蜂群的框梁上或蜂路上,每条蜂路撒1g左右。 囊 状 幼虫病 2日3日龄小幼虫发病,幼虫封盖后不能化蛹,虫体背部伸直,头部朝向巢房盖,病死幼虫体表完整,头部上翘呈白色,镊子夹住病幼虫时,病幼虫未端有一小囊,表皮内充满乳状液体,无粘滞性和臭味。房盖呈暗色、下凹、有穿孔。 1、早春应加强蜂群保温,不要过早拆除越冬包装物,紧缩蜂巢,使蜂多于脾,增

12、强工蜂的清巢和保温能力。 2、换王断子。用处女王换掉病群蜂王(或将蜂王关闭起来),造成蜂群断子,让工蜂彻底清扫巢房,减少病毒数量。 3、补充饲喂。将脱脂奶粉、黄豆粉、酵母粉或花粉以及多种维生素加在饲料糖浆中饲喂患病蜂群,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4、选育抗病蜂种,增强子代抗病力。 5、及时消毒蜂机具。 1、从下列配方中任选一种加入适量的水, 煎煮后滤去药渣,滤液按1:1的比例加入白糖,完全溶解后喂蜂,每剂可喂蜂10框15框: 半枝莲50g。虎杖15g、甘草6g。五加皮30g,金银花15g,桂枝9g,甘草6g。贯众30g,金银花30g,甘草6g。 中华千金藤干药10g,多种维生素5片。 2、 用盐酸金

13、刚烷胺粉 (13%)饲喂,每升50%糖水加本品2g,每群250ml, 3天次1次, 连用6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白垩病 患病蜂巢房盖不整齐,有凹陷,有或大或小的孔洞,患病幼虫肿胀并长出白色绒毛,接着皱缩、变硬,呈白色木乃伊状。雄蜂幼虫更易发病。大部分患病幼虫在封盖后才表现出症状。 1、将病群内所有的幼虫脾和发霉的蜜粉脾全部撤出,另换入清洁的空脾供蜂王产卵。换下的蜂箱和巢脾用硫磺或用4%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再用。 2、病蜂群经换箱换脾后,及时用0.5%的麝香草酚糖浆饲喂3次4次。 3、饲养强群,加强保温。4、选择干燥、向阳、通风的放蜂场地。 1、1公斤糖浆加4片大黄苏打喂蜂或1公斤水加20片大黄苏

14、打带蜂喷脾可控制白垩病。 2、使用制霉菌素饲喂,每升50%糖水加本品200mg,隔3天1次,连用5次。采蜜期停止使用。 3.3 蜜蜂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见表 3。 表3 蜜蜂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病名 主要症状 预防措施 推荐的治疗方法 卷翅病 刚羽化出房的幼蜂,翅膀不能伸展,形成卷翅,患病幼蜂常在第一次试飞时坠地死亡。 1、 选择阴凉及靠近水源的放蜂场地。 2、在蜂箱内加入灌水巢脾。 3、人工补饲糖水,压缩产卵圈。 1、彻底治疗蜂螨。 2、防暑降温,增加湿度。 甘露蜜 中 毒 死蜂腹部膨大、中肠呈灰白色, 肠内容物中有黑色絮状沉淀,后肠内充满深褐色或黑色的粪便。 1、保证箱内有足够饲料。2、 最后一个蜜源留足越冬饲料。 3、不饲喂甘露蜜。 用大黄15g、生姜10 g、白糖50 g,加水500ml煎汁;滤出药糖汁,加蜂蜜250 g喂一病群,连续喂3-5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