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12-2012 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243430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170 大小:19.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012-2012 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GB 50012-2012 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GB 50012-2012 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GB 50012-2012 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GB 50012-2012 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亲,该文档总共1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唱F【-GB 50012 - 2012 E Code for design of class m、Nrailway 实施N级铁路设计规范P 2012 -12 - 01 发布2012 - 10 - 11 丽山、W级铁路设计规范中,因计划生版挂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及城乡建设部 统一书号:1580177.964 价:58.00元r寸,足S/N:1580177.964 911158 .t;f十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皿、N级铁路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lass III、Nrailway GB 5001

2、2-201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 2 年1 2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E、W级铁路设计规范GB 50012 -2012 为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 63906433 (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北京世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850mm x 1168mm 1/32 10.5印张269千字2013年7月第1版2013年8月第2次印刷六统一书号:1580177.964 定价:58.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

3、举报电话:(010) 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87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田、N级铁路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皿、凹级铁路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2-2012,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 O. 15、3.4. 2、3.4.3、3.4.6、7.8.1、7.8.2、9.3.9、9.3.16、9.4.6、9.4. 9、10.2.1、10.3. 1 (3、4)、12.2. 28、14. 1. 1、14.3. 3、14.3.9,14.4.2、15.2.5(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工业企业

4、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同时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0月11日前?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8J105号)的要求,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在原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在本规范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吸取了近年来我国铁路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E、凹级铁路的特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符号、线路、轨道、路基、桥梁和涵洞、隧道、站场及客货运设备、电力牵引供电、电力、机

5、务和车辆设备、给水排水、通信与信息、信号、房屋建筑及暖通空调卫生设备等。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1.与国家铁路网划分的I、E、田、凹级铁路相统一,将原铁路网中的皿级铁路、地方铁路、工业企业铁路统一划分为田、N级铁路。2.铁路等级技E级铁路运量小于10Mt且大于或等于5Mt、凹级铁路运量小于5Mt进行划分。3.修订了铁路设计年度标准,近、远期分别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和第20年。4.速度目标值按铁路等级和列车种类划分,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田级铁路为120、100、80,60km/h,凹级铁路为100、80、60、4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皿、N级铁路等于或小于80km/h。 1 / 5

6、.取消了蒸汽机车牵引的有关内容。6.正线轨道、站线轨道设计中取消了43kg/m、38kg/m、33kg/m钢轨的有关内容。7.增加了路基填料及压实的有关技术标准,提高了挡土墙整体稳定系数和软土路堤稳定性系数等参数标准。8.桥梁设计中修改了荷载分类和组合、梁式桥跨结构竖向挠度限制、桥跨结构横向刚度等规定,增加了离心力计算、列车横向摇摆力、墩台及工后沉降量限值、设置避车台等规定。9.增加了隧道长度分类、洞门与衬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规定,提高了部分建筑材料等级。10.站场及客货运设备中对线路接轨、交接方式、站线数量、站线路基及排水设计、安全线及避难线、站场客运设备和货运设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11.电力

7、牵引供电中增加了远动系统、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或微机保护、安全监视系统、远动光纤通道进变电所等方面的内容。12.修改了电力负荷等级及供电方式,增加了电力电缆、继电保护、电力远动、微机保护、箱式变电站等技术要求。13.增加了信息系统、数据通信网设计、应急通信系统等内容。14.增加了遮断信号机、轨道电路设计、自动站间闭塞、道岔转辙及锁闭、调度集中、站内电码化设计、计算机监测设计、电(光)缆防护措施等要求。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铁道部负责日常管理,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

8、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和平大道745号,邮政编码43006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正洲郭志勇宋建恩苏枚蔡玉端方国星黄远清崔庆生王华成许克亮赵子俊熊林敦张文侠李学文田四明颜志伟刘守忠曾菊青周宇冠黄足平孙立金李丽雅郑青松盛志洪王峻马朝辉柯宁张健沈志凌石先明欧阳志源张明军董乃进郭占黄鹰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尹福康薛吉岗夏建中朱飞雄刘华肖苹杜寅堂单圣熊崔庆生孙连起孟水忠张勤王伟民曾树谷黄建再王南张强李海光郭振勇周

9、四思聂影张东明苏新民张立国王正瑛韩文雷 3 目次1 J凸巳则( 1 ) 2 术语与符号( 4 ) 2.1 术语(4 ) 2.2 符号(4 ) 3 线路( 6 ) 3. 1 线路平面与纵断面.( 6 ) 3. 2 站线平面与纵断面(18) 3.3 车站分布 3.4 铁路与道路交叉(22 ) 4 轨道( 26 ) 4. 1 一般规定门们4. 2 轨道类型 4.3 钢轨及配件( 32 ) 4.4 轨枕及扣件( 33 ) 4.5 道床(3日4. 6道岔门门4. 7 轨道附属设备.(39 ) 5 路基( 43 ) 5.1.一般规定 5.2 路肩高程( 44 ) 5. 3 路基面形状和宽度5.4 路基填料

10、门5. 5 基床5. 6 路堤J. 1 5. 7 路莹(56 ) S. 8 路基排水. (58) 9. 2 牵引供电系统(112)9. 3 牵引变电所(113) 5. 9 路基防护及加国(60 ) 9. 4 接触网(116)5. 10 路基支挡10 电力(119)5.11 特殊路基门10. 1 一般规定(119)5. 12 改建与增建第二线路基(76 ) 10. 2 变、配电设备(120)6 桥梁和涵洞( 78 ) 10. 3 架空线路(121)/ 6. 1 一般规定( 78 ) 10.4 电缆线路(128)6.2 孔径及净空( 80 ) 10. 5 防雷及接地(129)6. 3 结构11 机

11、务和车辆设备.1114qdndqunu。LnununununUTi-1i 备设运电风道货定备备供定通坑享规设设引规营助MM般运运-uu般运辅口一客货JH一立卡布-i/89站JJJ电J2巧巧nxunxunxunuzd口nud2们WD7D3ODD573333334444444444444 111iTi-111i1A1iTta-Ti-1i11i1i1it-i 施设用HHUHUHH. M L=目运人通定叫u定息定路接换信度信信规段J水规HUL-日规线及交通调通通u117般辆车盹般水水钊般信输话据字线急息相Et-机机的一给排言通传电数数元应信J寸1,1123给123通123456789M信141品1in

12、L。LqLqqund内,qndndqonJ-E4咱EA叮牛唱E4吨44唱E4寸EA唱EA唱IA咛44吁tA咱E4唱EA咽Ei咱E41EEA。LqdA哇-ti叮-4唱t46. 4 材料6. 5 导治建筑物及防护工程6. 6 养护及安全设施7隧道3) 7. 1 一般规定( 93 ) 7.2 洞门与衬砌建筑材料什U7. 3 洞门与洞口段(95 ) 7.4 隧道衬砌和明洞(时)7. 5 轨道(98 ) 7.6 附属构筑物( 99 ) 7.7 防水与排水(100) 3 14. 1 一般规定.14. 2 地面固定信号(147)14.3 车站联锁(148)14.4 区间闭塞.14.5 驼峰信号14.6 运输

13、调度指挥14.7 机车信号及电码化14.8 信号集中监测(151)14.9 其他.15 房屋建筑及暖通空调卫生设备15.1 房屋建筑15.2 暧通空调卫生设备附录A旧轨总磨耗或侧面磨耗限度附录B标准轨距铁路列车和轨道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158)附录C路基工程混凝土与砌体强度等级及适用范围(160)本规范用词说明.(1 61) 引用标准名录(162)附:条文说明. (1 65) 4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 2 Terms and symbols ( 4 ) 2.1 Terms .( 4 ) 2.2 Symbols ( 4 ) 3 Railw

14、ay line . ( 6 ) 3. 1 Plane and profile of railway line ( 6 ) 3. 2 Plane and profile of station line (18 ) 3. 3 Station distribution ( 21 ) 3. 4 Intersections between railway lines and roads ( 22 ) 4 Track ( 26 ) 4. 1 General requirement ( 26 ) 4.2 Type of track ( 31) 4. 3 Rail and auxiliary parts .

15、(32) 4. 4 Sleepers and fastenings ( 33 ) 4. 5 Ballast bed ( 35 ) 4. 6 Turnouts ( 37) 4. 7 Auxiliary equipment .( 39 ) 5 Earth structure ( 43 ) 5. 1 General requirement ( 43 ) 5. 2 Shoulder elevation ( 44 ) 5. 3 Shape and width of formation surface ( 45 ) 5.4 Filling material ( 47 ) 5.5 Formation ( 5

16、1 ) 5. 6 Embankment ( 53 ) 5 5.7 Cutting . (56) 5. 8 Drainage ( 58 ) 9 Traction power supply (112) (112) 5. 9 Slope protection and reinforcement 9. 1 General requirement ( 60 ) 5. 10 Retaining structure ( 63 ) 9. 2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112) 9. 3 Traction substation (113) 9. 4 Overhead conta

17、ct line system . (116) 10 Electric power supple (119) 5. 11 Earth structure of special soil ( 67) 5. 12 Reconstruction on an existing railway line or construction on the second one ( 76 ) 6 Bridge and culv巳nt10.1 10. 2 General requirement (119) Equipment for transform and distribution (120) ( 78 ) 6

18、. 1 General requirment ( 78 ) 6. 2 Span and clearance ( 80 ) . . . . . . . . . . . (83) 10. 3 Overhead line (121) 10.4 Cable line (128) 10. 5 Lightening protectio丑andearthing . . . . (129) 11 Facilities for locomotiv巳sand vehicles (132)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 (132) 11. 2 Depot for locomotives and

19、 vehicles (133) 11. 3 Service facilities for locomotives and vehicles (135) 6. 3 Structure 6.4 Material ( 90 ) 6. 5 Structure for river training and protection ( 91 ) 6. 6 Facilities for maintenance and safety ( 91 ) 7 Tunnel ( 93 ) 7. 1 General requirement ( 93 ) 12 Water supple and sewerage (137)

20、7.2 Portal and lining material 7.3 Portal and section nearby ( 94) ( 95 ) 12. 1 General requirement (137) 7.4 Tunnellining and open cut structure ( 96 ) 12.2 Water supple (137) 7.5 Track 12. 3 Sewerage (141) 13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n (143) 13. 1 General requirement (143) 13.2 Communication lin

21、es (143) ( 98 ) 7. 6 Auxiliary structure ( 99 ) 7.7 Water-proofing and drainage (100) 7. 8 Operation ventilation (101) 7. 9 Service gallery 8 Sta tion, yard and eq ui pmen t for passenger and (101) 13. 3 13.4 13. 5 13.6 Telephone exchange (144) Data communication (144) Digital dispatching communicat

22、ion (144) Transmission and access system (143) freight transportation (103) 8. 1 General requirement (103) 飞/、.,JnwzunU AU1,高咛SIA吨tir飞/飞.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7 Wireless communication (144) 8. 2 Equipment for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8. 3 Equipment for freight transportatio

23、n 13.8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145) 6 13. 9 Information . (145) 7 .,. ,_ 13. 10 Others (145) 14 Signaling (147) 14. 1 General requirement (147) 14. 2 Fixed tracksid巳signal(147) 14.3 Station interlocking . (148) 14.4 Section locking (149) 14.5 Hump signal (町的14. 6 Traffic dispatching . (150) 14.7 Ca

24、b signaling and coding (150) 14. 8 Signaling centralized monitoring (151) 14.9 Others (151) 15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equiprnent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air conditioning and sanitation (153) 15. 1 Building construction (153) 15.2 Equipment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air conditioning and sanitati

25、on (154) Appendix A Earth pillar height converted and distribution width of train and track load for stand gauge railway (157) Appendix B Strength grade and applicable range of concrete and masonry for earth structure (158) Appendix C Table of limit for total wear or side wear of old rail (160) Expl

26、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61)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162)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65) 8 1 J总则1. 0.1 为统一客货共线皿、凹级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田、凹级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田、凹级标准轨距铁路的设计。1. O. 3 新建和改建皿、凹级铁路的等级,应根据其作用、性质、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客货运量,按下列规定确定:1 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小于10Mt且

27、大于或等于5Mt者,应为皿级铁路。2 为某一地区或企业服务的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小于5Mt者,应为N级铁路。3 近期年货运量大于或等于10Mt服务于地区或企业的铁路,可根据其性质和作用按相应标准设计。注2年客货运量应为重车方向的货运量与由客车对数折算的货运量之和。1对/d旅客列车应按1.OMt年货运量折算。1. O. 4 田、N级铁路应与I、E级铁路网接轨,并应形成国家统一的客货共线铁路网。1. O. 5 铁路的设计年度应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应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远期应为交付运营后第20年。近、远期运量均应采用预测运量。不易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可逐步改建、扩

28、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应预留远期发展条件。随运输需求变化增减的机车、车辆等运输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5年的运量进行设计。1. O. 6 铁路设计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和节 1 .、.约用地,并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工业企业规划相协调,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并应绕避重大不良地质地段,无法绕避时,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治理措施。同时,还应认真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等有关方针政策,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能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1. O. 7 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时,应在满足设计年度的输送能力和设计行车速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既有

29、建筑物和设备。1. O. 8 区间通过能力应预留单线20%、双线15%的储备能力,并应计算客货运量的波动性。1. O. 9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和货物列车长度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的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匹配。1. 0.10 接轨站的站址方案、接轨铁路的管理,以及运输交接方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并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新建皿、凹级铁路与接轨铁路可不设交接站,既有田、凹级铁路改建、扩建时,宜取消交接站。为企业服务的铁路与路网接轨时,应采用整列装卸、直通运输的运输组织方式。1. 0.11 专用铁路的设备配置,应根据工业企业的特点、生产流程和铁路技术作业规定等因素确定。1. 0.12 铁路设计行

30、车速度应根据运输需求、铁路等级、地形条件、远期发展等因素综合确定。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m级铁路应按120、100、80、60km/h划分选用,N级应按100、80、60、40km/h划分选用;田、N级铁路(含货运专线)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应等于或小于80km/h。1. 0.13 各级铁路的下列主要技术标准,应根据远期客货运量和确定的铁路等级,经综合比选确定:1 正线数目。2 限制坡度。3 最小曲线半径。4 牵引种类。5 牵引质量。6 机车类型。7 机车交路。8 到发线有效长度。9 闭塞类型。10 调度指挥方式。1. 0.14 用于计算路基宽度、桥隧和其他永久性建筑物净空的轨道高度,应按远期

31、运量和运营条件确定。1. 0.15 铁路建筑物和设备的限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GB146.1和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 146.2的有关规定。开行或接发双层集装箱列车的线路设计,应满足双层集装箱限界的要求。1. O. 16 田、凹级铁路用地可按新建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进行设计。1. O. 17 田、N级铁路的抗震设计应根据线路性质和作用,按铁路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地区,进行铁路线路、路基、挡土墙、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抗震设计。1. 0.18 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统筹设计。1. 0.19 过渡工程便线速度目标值宜与被改建线路速

32、度目标值相同,困难地段可根据运输需要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过渡便线的基础设施、设备,应按相应速度目标值铁路技术标准设计。1. O. 20 田、凹级铁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电.2 术语与符号2.1术语2. 1. 1 地方铁路local railway 以地方为主筹建,由地方独自或联合经营管理,承担社会运输的铁路。2. 1. 2 专用铁路special railway 专为本企业或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2. 1. 3 铁路专用线industrial siding 由企业或其他单位管理的与国家铁路或其他铁路线路接轨的岔线。2.2符号t:;.ir 曲线阻力

33、引起的坡度减缓值;R一一一曲线半径;1一一坡段长度;h一一外轨超高;Vmax -路段设计最高行车速度;vy-均方根速度;Ni一一各类列车次数;Qi-各类列车质量;Vi 实测各类列车速度;t:;.l -曲线内股缩短长度;.4. 一一曲线偏角;S一一-曲线两钢轨中心距,按1435mm计;E一一天然孔隙比;I p 土的塑性指数;WL一-土的液限含水率;Dr 相对密度;Kh 压实系数;凡。一一地基系数。 5 3线路3.1 线路平面与纵断面3. 1. 1 设计线路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应结合工程条件、路段设计行车速度、运营养护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曲线半径宜采用8000、7000、6000、5000

34、、4500、4000、3500、3000、2800、250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700、600、550、500,450、400、350、300m系列值。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上列半径间10m整倍数的曲线半径。改建既有线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可设计为1m的整倍数。3. 1. 2 最小曲线半径应根据工程条件和设计行车速度比选确定,但不得小于表3.1.2的规定。表3.1.2 最小曲线半径(m)注:行车速度低于40km/h时,按调车办理。在特殊困难条件下,列车进出站需减速、加速或长大上坡地段,有充分技术经济依据时,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匹配的曲线半径。改建

35、既有线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既有铁路标准比选确定,在困难条件下,改建将引起巨大工程时,个别小半径曲线可保留。3. 1. 3 新建铁路不应采用复曲线。改建既有线困难条件下,可经比选保留复曲线。增建第二线时,两线间距相同的并行地段平面曲线,宜设计为与既有线经过校正的同心圆曲线。3. 1. 4 直线与圆曲线间应以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并结合路段设计行车速度和地形条件,按表3.1.4-1选用。有条件时,宜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表3.1.4-1缓和曲线长度(m)路段列车设计120 100 80 行车速度(km/h)60 40 工程条件一般困难一般困难一般困

36、难8000 30 20 20 20 7000 30 20 20 20 6000 30 20 20 20 20 20 5000 40 30 20 20 20 20 4500 40 30 30 20 , 20 20 4000 50 30 30 20 20 20 3500 50 40 40 20 20 20 3000 50 40 40 20 20 20 2800 50 40 40 30 20 20 2500 60 40 40 30 30 20 20 2000 60 50 50 40 30 20 20 曲线1800 70 60 50 40 30 20 20 半径1600 70 60 50 40 40

37、20 20 (m) 1400 80 70 60 40 40 20 20 1200 90 80 60 50 40 30 20 20 1000 120 100 70 60 40 30 20 20 800 150 130 80 70 50 40 20 20 700 100 90 50 40 20 20 600 120 100 60 50 30 20 550 60 50 30 20 500 60 60 30 20 450 40 20 400 40 20 350 40 20 300 50 30 注:当采用表列数值间的曲线半径时,其相应的缓和曲线长度可采用线性内插值,并进整至10m。 7 、电曹、-2 改

38、建既有线采用表3.1.4-1的规定将引起较大工程时,可采用较短的缓和曲线,其长度应按实设曲线超高和不大于表3. 1. 4-2规定的数值确定,并应取10m的整倍数,特殊困难条件下可取整至1m,但不应小于20m。表3.1.4-2缓和曲线最大超高顺坡率路段列车设计行车速度(km/h)I 最大超高顺坡率(%0)3 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且受最小圆曲线长度限制时,可不设缓和曲线,但最小圆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表3.1.4-3规定的数值。表3.1.4-3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阎距时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路段设计行车速度120 100 80 60 40 (km/h) 可不设缓和曲线的5000 4000 3:0

39、00 2000 1000 最小圆曲线半径(m)4 设计行车速度小于30km/h的路段,其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700m时,可不设缓和曲线;小于700m时,应设20m的缓和曲线,但外轨超高不足10mm时,亦可不设。5 保留既有复曲线,且两个复曲线的曲率差大于表3.1. 4-4 规定的数值时,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中间缓和曲线应满足超高顺坡的要求,其长度应根据计算确定。表3.1.4-4复曲线不设中间缓和曲线的两圆曲线最大曲率差路段列车设计行车速度(km/h)两圆曲线的最大曲率差120 1/4000 100 1/2000 80及以下1/1000 3. 1. 5 圆曲线和夹直线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表3.1.5

40、的规定。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在特殊困难条件下,按表3.1.5设置圆曲线或夹直线将引起大量工程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不受表3.1.5的规定限制。但圆曲线和夹直线长度,当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80kril/h时,不得小于20m;行车速度小于80km/h时,不得小于14m。表3.1.5圆曲线和夹直线的最小长度路段列车设谢衍车速度120 100 80 60 40 (k四/h)圆曲;线或夹直线一般80 60 50 40 25 最小t是度(m)困难50 40 30 25 20 3. 1.6 增建二线宜设在既有线路一侧,需换侧时,宜在曲线上或车站附近进行。车站两端和桥隧地段线路的线间距变更,宜在附近曲线上

41、完成。条件不具备时,可在第二线直线地段用较大半径的反向曲线完成。第一线与第二线区间直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不应小于4m;第二线与第三线区间直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不应小于5m,两线间设高柱信号机时,不应小于5.3m;区间直线地段为最小线间距时,曲线地段的线间距加宽应符合表3.1.6的规定。有双层集装箱运输需求的线路,曲线加宽尚应根据双层集装箱运输限界计算确定。表3.1.6 曲线地段线闰距加宽值(mml线别问第一线与第二线间内、外俱tl线路曲线外侧线路曲线超高大于第二线与第三线问超高设置情况内佛l线路曲线超高时其他路段旅客列车青120 100 80 60 况120 100 80 60 设计速度(km/h

42、)8000 35 25 15 50 30 20 曲线7000 50 30 20 65 45 35 半径6000 50 35 25 65 45 35 (m) 5000 55 40 35 75 55 45 4500 70 45 40 90 60 50 9 -续表3.1.6线别问第一线与第二线问内、外侧线路曲线外侧线路曲线超高大于超高设置情况内侧线路曲线超高时其他路段旅客列车情120 100 80 60 况120 设计速度(km/h)4000 85 55 40 35 20 100 3500 90 65 50 40 25 115 3000 90 80 65 45 30 120 2800 95 85 65 45 35 130 2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