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7931-1987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pdf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243561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76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7931-1987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GB 7931-1987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GB 7931-1987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GB 7931-1987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GB 7931-1987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 : 500 1 : 1 000 1 : 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field work 1 500. 1 1 000, 1 2 000 topographic maps UDC 528. 7203J 528. 93 GB 7 931 8 7 本规范是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I:I 000、I:2 000地形图外业作业的依据。按本规范测制的地形图,可供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勘察、规划、设汁等使用。1 总则1. 1 地形图的规格1. 1. 1 坐标、离程系统和投影1.1.1.1

2、坐标系统暂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亦可采用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当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时,尽量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联测。1.1.1.2 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当对控制网有特殊要求时,可以采用任意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的独立坐标系统,投影面亦可采用当地平均高程面。1. 1. 2地形图的分帽及编号1.1.2.1 地形图分幅采用正方形或矩形,其规格为50cmX50 cm或40cm 50 cm。1.1.2.2 图帽的编号方法g图号一律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z在前,y在后,中间加短线连接。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1. 1.

3、3地形类别划分平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丘陵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之间的地区,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之间的地区;高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1. 1. 4 基本等高距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图的需要,按表l规定选用。表1地形类别基本等高距平地比例尺1500 0 . 5 ll 000 o. 5(1. 0) l 2 000 1 0(0 5) 注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图需要选用(以下同m 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0(0. 5) ). 0 1 0 1 0 1 0 2. 0 ). 0 2 0(2. 5) 2.0(2.5) 斗目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

4、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绘半距等高线。国家标准局1987-06-10发布1988 01-01实施i二1GB 7 9 31 8 7 平坦地区,根据用图需要,也口I以不绘等高线,只用高程点注记表示。1. 1. 5 高程注记点的密度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点上,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为图上每100cm内520个。1. 1. 6地形图符号及注记执行GB7929-87l 500,ll 000,12 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1. 2地形固的精度1. 2. 1 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图上地物点对最近野外平面控制点或平高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表2规定。表2mm 中误差三u平

5、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项目地物点0 6 0.8 1. 2. 2 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最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3规定。表3口1比例尺I 50 8 ! 000 1 2 000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却地o. 4 0.2 0 4 注记点中误差0. 2 0 5 0. 7 o. 5 0. 7 . 5 0 5 !. 2 . 5 (0. 2 (0 4) (0. 2) 0 5 0.25 0 5 等高线中误差0.25 0 7 . 0 0 7 1. 0 2. 0 0 7 . 5 2.0 (0.25) (0. 5) (0.25

6、1500地形图高山地的地面坡度在40。以上,l 1 000地形图高山地、12 000地形图山地、高山地在图上不能直接找到位置的地方,衡量等高线高程精度可采用公式(1)计算ga+ btg ( 1 ) 式中“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m;b一一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m 一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坡度,呐。1.2.3 困难地区的精度要求困难地区(如林区、阴影覆盖隐蔽区等)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按表2和表3放宽1/2。1. 2. 4 最大误差的规定中误差的两倍值为最大误差。1. 2. 5 在满足本规范成图精度的前提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作业方法。1. 3基础控制点的事度要求1. 3. 1 可

7、作酋级像片控制测量起闭点的控制点,称为基础控制点。平面基础控制点包括国家等级三角点、精密导线点、5秒级的小三角点和导线点;高程基础控制点包括国家等级水准点和等外水准点。1. 3. 2 视tl区内平面基础控制点密度应满足每四幅图面积至少有个点;高程基础控制密度应满足24km至少有一个点。1. 4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执行GB6962 861500、l 1 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的规定。航挝比例尺应根据仪器装备、成图方法、成图精度要求等情况合理选择,一般平地、丘陵地象片比例726 GB 793187 尺分母与成图比例尺分母之比值k以4倍为宜,山地、高山地k值以56倍为宜。当急需用图

8、,k值大于6倍以上,直至8倍时,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成图精度符合本规范的要求。1. 5 准备工作作业前需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正常的工作程序。1. 5. 1 做好各种资料收集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a. 航摄资料,b. 基础控制点成果pc. 各种地图资料,如各种旧地形图、交通图、水利图、行政区划图、地名录等。1-5-2 对不熟悉情况的地区,应进行测区踏勘,了解测区内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方面情况,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1. 5. 3 按有关规定编写测区技术设计书(包括编辑指示)。1. 5. 4 作业使用的各种仪器、器材均须进行检查校正。2控制点的布设2. 1 一般规定2. 1. 1 野外

9、控制点是航测内业加密控制点和测图的依据,分为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平高控制点三种。平面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高程平高控制点须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2. 1.2 布设的控制点应满足下列像片条件za. 一般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使布设的控制点能尽量公用。b. 控制l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lcm(18 cmX18 cm像幅)或1.5 cm (23 cm X 23 cm像幅)。综合法成图的控制点距航向边缘不小于上述规定的1/20c. 控制点距象片的各类标志不小于lmmo d. 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3cm(18 cm 18

10、cm像幅)或4.5 cm(23 cmX 23 cm像幅。当旁向重叠过大而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分别布点。因旁向重叠较小便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公用时,可分别布点,此时控制范围所裂开的垂直距离应小于lcm,困难时应不大于2cm。2. 1. 3 若按图廓线划分测区范围,位于自由图边、待成图边、以及其他方法成图的图边控制点,一律布设在图廓线外,确保成图满帽若按需要的范围划分测区,则以保证用图范围为准。2. 2 全野外布点2. 2. 1 综合法成固的全野外布点当成图比例尺不大于航摄比例尺四倍时,每隔号像片测绘面积的四个角上各布设一个平高点,并在主点附近布设一个平高点作检查图1)。若成图比例尺大于航摄比例尺四倍时

11、,应加布控制点。0 0 。创口血。口。口吕口乎筒点。l口像;点图1图22.2.2 全能法成固的全野外布点a. 立体测图或微分纠正时,每一个立体像对布设四个平高点。当成图比例尺大于航摄比例尺四倍727 GB 7931-87 时,应在主点附近加一个平高点(图2)。b. t口果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由内业加密完成,仅高程部分由全野外施测,则图2中的平高控制点改为高程控制点。2.2. 3 点位在象片上的位置,除满足一般规定以外,还必须满足下列要求:点位离开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大于lcm,困难时个别点可不大于1.5 cm。若一张像片(两个立体象对)覆盖一幅图,四个基本纠正点,或定向点,应选在尽量靠

12、近图廓点与图廓线的位置上,一般离图廓点与图廓线在lcm以内。2. 3航线网布点2. 3. 1 航线网布点应按航线每分段布设六个平高点(图3)。而- -0-0 。图32.3.2 首末端点间的问隔基线数可参照附录A执行。2.3.3 航线首末端上下两控制点尽量位于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困难时互相偏离一般不得大于半条基线。上下对点应布在同一立体像对内。2. 3. 4 航线中间两控制点一般应布设在首末控制点的中线上。困难时可向两侧偏离l条基线左右,并力求其中一个在中线上。应尽量避免两控制点同时向中线同侧偏离,若出现同侧偏离时,最大不得超过1条基线。2.4 区域网布点2. 4. 1 区域网内不

13、应包括有像片重叠不合要求的航线和像对,并且不应包括有大片云影、阴影等影响内业加密建网连接的像对。2. 4. 2 不论是平面网或平高网,其航线跨度,控制点间基线数一般不超过表4规定。表4比例尺1500 000 ! 2 000 航线数,条4 5 4 5 5 6 平高控制点间基线数,条4 6 6 7 6 10 高程控制点间基线数,条2 4 2 4 4 6 1500地形图平地、丘陵地采用平高全野外布点11000、12000地形图平地采用高程全野外布点。2.4. 3 区域网的控制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布设ga. 当区域网用于加密平面控制点时,可沿周边布设6个或8个平高点(图4,因5)。图4图57!扫GB 79

14、31-87 b. 当区域网用于加密平高控制点时,沿周边布设6个或8个平高点。高程控制点的跨度zI 2 000成图时,航线方向间隔46条基线(图6);1500、II 000成图的定向点高程最好采用全野外布点,若采用内业加密时,其跨度为24条基线。内程点. . 图6c. 因受地形等条件限制,也可采用不规则区域网布点一般在凸出处布平高点,凹进处布高程点。当凹角点与凸角点之间距离超过两条基线时,在凹角处也应布设平高点(图7)。. . 图72.4.4 区域网布点,其控制点在像片上和航线内的具体点位要求应与航线网布点的要求相同。2. 5特殊情况的布点2.5. 1 航摄区域接合处的布点航区或航摄分区接合处,

15、控制点应布设在航线:I:叠接合处,邻区尽量公用。如不能满足公用要求,则应分别布点。2.5.2航向重叠不够的布点当航向重叠部分小于53%的重叠度时,视为航摄漏洞,须分别布点,漏洞处采用平板仪测图方法补测。2. 5. 3旁向重叠不够的布点当旁向重叠部分小于15%的重叠度时,须分别布点若重叠部分大于lcm,影像清晰,且范围内无重要地物,可在重叠部分内加测23个高程点,否则重叠不足部分应采用平板仪测图方法补测。2.5.4 像主点和标准点位落水的布点a. 像主点或标准点位处于水域内,或被云影、阴影、雪影等覆盖,或无明显地物时,均视为点位落水。当落水范阁的大小和位置尚不影响立体模型连接时,可按正常航线布点

16、。b. 当像主点2cm范围内选不出明显目标或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落水象对应全野外布点。c. 定向点的标准位置附近为落水区,这时如果在离开方位线4cm(23 cmX23 cm像帽)或2.5 cm (18 cmX!8 cm像幅)以外的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则落水像对应全野外布点2. 5. 5水滨和岛屿的布点水滨和岛屿地区,一般按全野外布点,以能最大限度控制测绘面积为原则。超过控制点连线lcm以外的陆地部分应加测平高点,困难时可改为高程点。如若用航测方法难以保证精度时,可采用平板仪测图方法进行补测。729 GB 7931-87 3基础控制测量除了用国家等级点外,还可根据测区的

17、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合理地布设视l角中误差为5”的小三角点和导线点,以及施测等外水准作为象片控制测量的基础。对于采用独立坐标系的小测区,也可布设5秒级小三角网和导线网作为像片平面控制测量的基础。3. 1 5秒级平面控制测量3. 1. 1 小三角测量3.1.1.1 小三三角点的布设形式小三角点布设是以国家等级点为基础,采用插网锁、插点等方法实施的。小三角点亦可作为独立坐标系中的基础控制,独立地构成线形锁、三角网等。网中的量边工作均可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完成。3.1.1.2 小三角点的测量精度及规格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测角中误差起始边边长最弱边边水平角测回数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DJ, DJ,

18、 5” 1/40 000 1/20 000 2 6 3.1.1.3插网及插点插网力求布设均匀,各三角形内角一般不小于30。,在全面网的中部个别内角可不小于20。插点的交会角应不小于30,交会的平均边长1l 000测图一般为1.5 km,最大不超过2km,l 2 000测图般为3km,最大不超过4kmo插网及插点各边应尽量对向观测3.1.1.4 线形锁线形锁要求尽可能地布设成近直伸状,锁内各三角形尽量等边锁的求距角一般不小于40。,图形强度系数总和值应小于85,三角形平均边长,1500测图为O.5 km,l 1 000测图为lkm, l: 2 000测图为2 km。3. 1. 2 光电jJIJ距

19、导线测量3.1.2.1 光电测距导线点的布设形式,可布设成附合导线、结点导线或导线网。导线之路线在等级点之间、等级点与结点之间、结点与结点之间应尽量布设成直伸状导线相邻边应尽量相等。3.1.2.2 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6规定。表6平均边长方位角导线全长相水平角测回数测角中误差图上mm边数闭合羞对闭合差DJ, DJ, l口。8 1/20 000 5” 500 12 JO.;-; 1/15 000 2 6 300 18 1/14 000 注n为转折角个数3.1.2.3 结点至起始点之间的允许边数为表6中规定边数的0.7倍,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允许边数为表6中规定边数的1/2。3.1.2.

20、4 在每次使用以前,应根据需要及仪器的实际情况,对光电测距仪及其主要附件进行检验。3.1.2.5光电测距导线的作业要求ga. 要求所用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lkm的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0mm; b. i!ntl距工作要求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进行;730 GB 7931-87 在测距过程中,如遇到大气柑流影响严重时,应停止观测;d. 斜距测回数应不少于二测回,一测回至少应读两次数,两次读数较差小于lcm时,取平均作为该测回值ge. 斜距单程测回间较差一般不大于15mm; f. 每边测定一次气象数据,温度读数读至lC,气压读数读至lmm乘高;g. 一般用三联脚架法施测。3. 1.3选点与理石

21、5秒级基础控制点的点位选定应按照技术设计书所规定的具体布设方案进行。点位确定以后可根据需要埋石,一般不造标。点名可按测区排列顺序编号,也可采用附近的地理名称。5秒级基础控制点的标石埋设规格见附录Bo3. 1.4 水平角观测3.1.4.1 水平角观测一般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方向数多子三个时须归零,多于七个时须分组$每组方向数应尽量相同,并采用同一起始方向。观测各测回之间度盘应变换位置180。n ( n为测回数。3. 1. 4. 2 水平角的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7的规定表7仪器等级DJ, DJ, 限差类别半测回归零差12” 24 2C的变动范围18 36” 各测回同一方向的较差12” 24” 二角形闭

22、合盖15” 15 3. 1.4. 3 观测结果中2C的变动范围或测回差超限时,允许重测超限方向,重测时应联测同一起始方向。归零差、起始方向的2C变动范围起限或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该测回重测。重测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1/2或因闭合差超限而重测时,该测站应全部重测。3.1.4.4 测站点、照准点的偏心距大于测站至最近观测点距离的1/80000时,应在水平方向内进行归心改正。测定归心元素时,偏心距应量至毫米,偏心角量至15三个方向投影的示误三角形边长或两个方向两次投影示误囚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应不大于5mmo 3. 1.4.5平差计算取位接表8的规定执行。表8观测方向值各项改正数对数或

23、函数坐标计算m I I 6位0.001 3.1.4.6对外业的观测资料应进行下列限差的检验计算2a. 小三角测量的测角中误差隅,依下式计算z叫./WW丁3nb. 导线(网测量的测角中误差m,依下式计算z,f注11-勾LN,Nc. 计算方位角条件闭合差W方、极条件闭合差W恨的公式zW担运三10”J言最后坐标坐标方位角m 0 01 I . ( 2 ) ( 3 ) ( 4 ) 731 GB 7931-87 W极10”况及丁( 5 ) 式中zW一一三角形闭合差,(Pn 三角形个数或传递方位角个数;f,一一一附合导线或闭合环的方位角闭合差,(勺gN 计算f,的测站数:N 附合导线和闭合环的个数;8一一求

24、距角正弦对数秒差(以对数第6位为单位)。3. 2 高程控制测量3. 2. 1 等外水准测量作为基础控制测量的等外水准路线,应起闭于国家等级水准点3.2.1.1 等外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单程观测法支线水准应采用往返观测或单程双测的方法施测。3.2.1.2 等外水准测量的施测精度及规格应按表9的规定执行。当平地、丘陵地采用lm以上等高距测图时,路线总长可适当放长表9路线全If;:,km 附合路线或闭合仪器至标尺距离地形类别路线高程闭舍差附合单结点支线口1mm 平地丘段地12 9 3 30 IL JOO 山地20 15 6 45 IL 注zL为路线长,km,小于Ikm接Ikm计3. 2. 1. 3 等外

25、水准测量的观测工作一般应间歇在固定的标志上。如不可能时,应间歇在打入地下的三个术桩上两间歇点间歇前后的高差之差不大于6mm时,可以继续往前观测。3.2. 1.4 等外水准测量的观测限差应小于表10的规定。表10同一标尺黑红同站两离一站之前后前后视距视线离开面高差之差差之差视距羞差J总和障碍物町11盯13m m m 4 6 20 JOO 0.2 3.2.2三角离程路线测量根据实际情况,在丘脆地、山地可以采用三角高寝测量的方法确定5秒级基础控制点高程。三角高程路线的起闭点应为不低于等外水准联测的高程点。3.2.2. 1 兰角高程路线测量的精度及规格应按照表11的规定执行732 GB 793187

26、表11边数,矗项目等高距等高距路线全长高往返测高垂直角测回数各测回垂直角平均边长m 程闭合差差较差(中丝法)较差及同一测m 盯1m 站指标差较差km I 0 2 0 DJ, DJ, DJ, DJ, 0. 5 30 40 I 0 15 30 o. 05 ./SS 0. IS 2 4 15” 25” 2 0 4 15 注,s为路线长,km11J、于lkm按lkm计。3.2.2.2若以结点形式敷设路线时,要求同3.1.2.3的要求。3.2.2. 3 各方向观测时的照准位置均应记在手簿中。由不同方向观测同一点时应照准同一位置,如遇到特殊情况,可另选择照准位置,但必须在手簿中图示说明。3.2.2.4 幌

27、标高和仪器高均用钢尺量测二次,读至5mm,较差不大于lcm,高标时较差不得大于2cm3.2.2. 5 垂直角的观测一般宜在目标清晰、大气稳定时进行。当方向数较多时可分组进行观测。当通视条件较差时,也可分别对每一方向进行连续观测3.2. 3光电测距离程导线测量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可以代替等外水准测量3.2.3. 1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的布设形式g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可以布设成附合导线、结点导线或导线网等形式。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可以单独施测,也可以与光电测距平面导线同时施测。3.2.3.2光电测距离程导线的测量精度及规格应遵守表12的规定3. 2. 3. 3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的作业要求g除了要按3.1.2.

28、5的要求完成测距工作以外,在施测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时,还应按以下规定执行za. 垂直角必须直返舰sb. 视线最好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避免通过热体上空,且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1.3 m以上; 仪器高和规标高量至毫米,d. 若使用DJ,仪器测定天顶距(或垂直角)时,应首先测定垂直度盘偏心,并在观测结果中加以改正。项目平均边长等高距m 0. 5 m 300 18 500 12 I 000 注S为边长,km0n为边数。表12边数,条线全长高闭含羞等高距等高距mm !. 0 m 2. 0 m 40 60 24 .;-; 20 30 30 .;-; 8 20 70 .;-; 各测国垂直角往返测高垂直角测

29、回数差较差中丝法较差及同一方向指标差较差m DJ, DJ, DJ, )J. 0 2 s 2 4 15F 25 7 3:l 4 像片控制测量4. 1 一般规定GB 7931-87 平面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对最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超过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1/5。高程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对最近基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10.4.2像片控制点的判刺和整饰4. 2. 1 像片控制点的判刺a. 野外控制点以判点为主,刺点为辅。b. 平面控制点的实地判点精度为图上0.1mm,点位目标应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上,一般可选在交角良好的细小线状地物交点、明显地物折角顶点、影像小于0.

30、2 mm的点状地物中心。弧形地物及阴影等均不应选作点位目标高程控制点的点位目标应选在高程变化较小的地方平高控制点的点位目标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点位目标的要求。c. 在点位目标难以保证室内判点精度的地区,航摄前应铺设地面标志,并及时联测。铺设地面标志的要求见附录D。d. 控制点与基准面不同平面时,须量注比高,量注至0.1 m;当点位周围不等高时,须标注比高量注的位匠。4.2.2像片控制点的整饰a. 三角点、埋石点、平高点或平lii点的刺点片,在像片正面用红色以边长或直径为7mm的三角形、正方形或圆形整饰,水准点或高程点的和j点片用绿色以直径7mm的圆形整饰、水准点在圆内加绘不相交的斜十字

31、形。点名、点号及高程均用红色以分式注记,分子为点名或点号,分母为高程。像片正面整饰格式见附录E.像片的反面用铅笔以相应的符号标出点位,注上点名或点号,简要说明刺点位置和比高、刺点者、检查者或对刺者,签名及日期,绘局部放大的详细点位略图。文字要简练,说明要确切,点位图、说明、和l孔三者须一致。像片反面整饰格式见附录F.b. 控制像片仅整饰刺点片g航线间公用的点仅在邻航线的主片上转标,并注上点号和说明刺在哪一片上。当借用相邻测区的像片控制点时,必须转和i并按前述规定式样整饰,转刺的点应加注邻幅图幅号及原刺点片号。4. 2. 3控制点的编号a. 基础控制点仍用原来编号。b. 像片控制点应统一编号,同

32、一测区内不得重号。4.3像片控制点的平E测量4. 3. 1 测定像片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通常采用下列方法2a. 导线;b. 线形锁gc. 交会法gd. 引点。4. 3. 2导线a. 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和支导线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13的规定。b. 钢尺量距附合导线和支导线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14的规定。c. 号线不得超过三次附合。7 :l I GB 7931-87 表13路线全长图上边数水平角测回数方位角导线闭合差距离往返导线类别地形类别条闭合差图上,mm测较差口1町、DJ, DJ, 平地、丘院地3 500 12 1 2 24 .;-; 0.5 附合导线山地、高山地4 500 15 1 2 24”.

33、;-; o. 7 支导线900 3 1 2 3(a + bD) 注n 转折角个数,a 浏距仪标称精度中的回定误差,mm;b 测距仪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mm/km;D 测距边长度,km.表14导线全长图上边数水平角测回数方位角导线闭合差两次量距导线类别条闭合差固上,mm较差E】宫、DJ, DJ, 附合导线I 500 10 I 2 30 r. 0 5 1/1 000 支导线400 3 1 2 I/I 000 4,3,3线形锁线形锁的传距角一般不应小于30。平地、丘陵地锁长不应超过图上l300 mm,三角形个数不应超过9个gJ.lJ地、高J.lJ地锁长不应超过图上I500 mm,三角形个数不应超过

34、12个,线形锁不得超过二次附合。4. 3. 4 交会法交会法包括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方交会和单三角形。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后方交会C)不应在160200之间,折叠图形(Y15)不应小于20。交会边长2平地、丘陵地一般不大于图上600mm, J.1J地、高J.lJ地不大于图上800mm。前方、侧方、后方交会须采用二组图形计算。二组坐标之差g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0.2 mm,山地、高山地不得超过图上0.3 mm。当交会点为从一级导线或一级锁点发展时,可以再发展一次交会点,当交会点的起算点全为基础控制点时,交会边长可放伏至图上I000 mm,山地、高山地可以再发展一次。4. 3. 5 引

35、点本点至引点的距离一般用钢尺丈量,不得用视距法测定,其长度不得超过图上100mm,距离须往返丈量,两次丈量较差不得超过距离的1/1000;当距离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时,可以放长至图上500mm,必须进行二次独立观测,两次观测距离较差不得超过3(a+ b D) .引点应在本点观测两个连接角,水平角观测一测回。高差测定中直返舰或两次观测高差较差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I/IO.4. 4 像片控制点的高程测量4. 4. 1 高程控制点和平离控制点的高程测定应根据地形条件采用下列方法2a. 测图水准gb. 光电测距离程导线,c. 三角高程导线,d. 独立交会高程点。高程路线一般不用闭合环。必须用闭合环时,起算

36、点高程需确保无误,且不得环套环。4,4,2 测图水准,主要用于高差不大的地区,起闭于水准点、经水准连测的三角点或等外水准点。采用水准标尺单面一次读数,读记至厘米。水准仪的z角应不大于20气观测时仪器应尽量安贵在前后标尺的中央s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超过200血。路线全长和闭合差应不超过表15的规定。7 :l GB 7931-87 4. 4. 3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垂直角必须对向观测,直返舰高差较差应不大于o.04 Sm CS以百米为单位,300 m以内按300m 计算h路线全长和闭合差应不超过表15的规定。4.4.4 三角高程导线,一般用于山地和高山地,垂直角必须对向观测,直返舰高差较差应不大于0

37、.04 Sm CS以百米为单位,300m以内按300m计算);路线全长和闭合差应不超过表15的规定。4.4.5 独立交会高程点,一般用于lm或2m等高距的地区,采用三个单舰高程平均值,交会边长和高程较差应不超过表15的规定。4.4.6按结点布设高程路线时,结点与起闭点问路线长可为表15附合路线全长的3/4。4.4. 7 测图水准、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三角高程导线可交替使用。表15附合路线全长,km独立交会高程点等高距测图水准光电测距町、高程导线0 5 5 5 1 0 20 20 2 0 30 (2. 5) 4. 5像片控制点的观测、记簿与计算4. 5. 1 水平角观测高程闭含羞二角高程m 边长高

38、程较差导线km m 0 2 自0 4 2 0 3 20 0 8 2 o. 5 a. 导线、线形锁、各种交会法的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观测,采用DJ,型经纬仪观测二测因,DJ,型经纬仪观测一测回,次读数。b. 三个方向观测时可不归零。方向多于10个时应分组观测,并采用同一起始方向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则该测回应全部重测。c. 应注意仪器对中和舰标竖直。观测时尽量照准根部。当照准点偏心距大于测站至照准点距离的1/20 000时,应进行归心改正。光电测距导线尽量采用三联脚架法。4. 5.2 垂直角观测a. 光电测距离程导线、三角高程导线、独立交会高程点和引点的垂直角观测用中丝法二测囚,或三丝

39、法一测回,一次读数。b. 垂直角观测应在目标清晰、成象稳定时进行,须在手簿中注明照准位置仪器高和规标商量记至厘米。4. 5. 3 水平角及垂直角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16的规定表16类别限差名称半测回归零差两个半测回间一方向较差水平角观测各测回同一方向较差二角形闭合差测回垂直角较差垂直角观测同一测站指标差较差4.5.4记簿736 限差DJ, DJ, 15” 24” 20 36” 24” 5。”5。”24” 24” GB 7931 87 a. 切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子簿中,字迹要清晰、整齐、美观,不得擦改或涂改,不准转抄复制。b. 子簿各记事项目,每一测站或

40、每一工作时间段的首末页须填写齐全。c. 原始观测数据以不改为原则,如有读错或记错,应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测站不得有两个相关数字连环更改e同一距离、同一高袭的往、返测或两次测量的相关数字不得连环更改。d. 凡更正错误,均应将错误数字整齐划去,另记正确数字。凡tl去的数字或划去的成果,均应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所在的页数。废站也应划去并注明原因。e. 补测和重测不得记在测错的手簿之前面。r. 引点距离和归心元素的测定,记于手簿中距离记录表或记事用纸上。4. 5. 5 平面坐标和高程的计算a. 计算前应全面、认真地检查观测手簿,仔细校对起算成果,保证没有差错。b. 平面坐标计算取至0.01 m,高程计算取

41、至0.01 m,距离取至0.01 m,角度取至1勺采用近似平差,闭合差以边长、转折角或测站数按比例进行配赋c. 计算采用固定表格、电子计算器或计算机计算。采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时,对数据及输入纸带,应仔细核对。计算结束后,应对打印成果进行校验。d. 使用单指标读值经纬仪,垂直度盘存在偏心差时,应进行偏心差的测定,并在成果中加入改正数。5 固定比例尺像片圈测图平坦地区通常采用固定比例尺像片图测图5. 1 对像片图质量的要求a. 图面影像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无伤痕和污迹,象纸粘贴牢固,底板平整。b. 图廓大小与理论尺寸之差,边长不大于0.2mm,对角线不大于0.3 mm. c. 展绘的三角点、控

42、制点之间的距离与理论长度的较差不大于图上0.2 mm;控制点至图廓点的距离与理论长度的较差不大于图上0.2 mm。d. 图廓边像片影象的接边差不大于1.2 mm,个别最大处也不得大于1.5 mm。e. 像片图应注明图号、像片号、纠正起始面的高程和相对航高,并和j出像底点的位置。5. 2测站点的布设要求测站点的布设位置应满足测绘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和补测地物的要求,设站的密度视实际作业需要和最大视距而定。5.3 1j站点的平面精度和确定方法5. 3. 1 测站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对最近野外平面控制点不得大于圈上0.45 mm. 5.3.2 测站点平面位置可用下列方法确定a. 利用像片图上的各类控制点

43、b. 利用像片图上的明显地物点当明显地物点的投影差值大于图上0.2 mm时,应先改正投影差。c. 以控制点为起始点的图解交会交会边长不得大于图上150mm,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示误三角形的边长不大于0.5 mm,检查点至梭查方向的垂距不大于0.3 mm。1500、1I 1 000比例尺测图,不能使用图解后方交会。d. 以控制点为起始点的图解支导线。支导线允许边数为1条,支导线点应尽量用其他控制点作检查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7的规定。737 GB 7931-87 表17测图比例尺等高距最大边长边长测量方法往返测平距较差m 町、1500 0. 5 50 往返量距1/300 I I 000 0

44、. 5 JOO 往返量距1/300 I 2 000 150 往返视距1/100 5. 4 测站点的高程精度和JJ:iE方法5. 4. 1 测站点对于最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超过1/3基本等高距。5.4.2 测站点的高程可用下列方法测定a. 测图水准。其技术要求按4.4.2中的规定执行。b.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其技术要求按4.4. 3中的规定执行。往返测高差较差1/5基本等高距1/3基本等高距1/3基本等高距c. 图解交会三角高程。起算点应为测图水准以上的高程控制点,交会边长不得大于图上150mm, 垂直角观测一测回,由两个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或一个方向往返测的高差较差,按表17中的有关规定

45、执行。d. 图解支导线三角离程起算点应为测图水准以上的高程控制点,垂直角观测一测回,高差须往返测定。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7的规定。5. 5 碎部测图5.5. 1 测站点对中偏差不大于图上0.05 mm. 5.5.2 依据图上相距100mm以上的控制点或经投影差改正后的明显地物点标定图板方向,标板后必须用其他方向检查,测站点离检查方向的垂距不大于图上0.4 mm. 5.5.3垂直度盘指标差每天作业前应进行测定,1以内可不改正5. 5. 4 地物点和地形点视距量距最大长度应符合表18的规定。表18m 地物点地形点测图比例尺等高距视距量距视距1500 0.5 40 50 70 I! 000 0 5

46、80 100 150 l 2 oc 0 I 150 250 5. 5. 5 标尺应具有厘米分划,地物点视距须全丝读数,读记至0.1 m。5. 5. 6碎部点离程可用水准仪施测,点位依据像片影像刺定当影像的投影差值大于图上0.2 mm时,应改正投影差。5. 5. 7 碎部点可作高程注记点。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O.5 m时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为lm 时注至分米。图上允许少数地物点的高程与等高线的高程相矛盾5. 6投影差改正和屋幡宽度的改正5. 6. 1 投影裳改正a. 高山或低于纠正起始面的物体,当投影差值大于图上0.2 mm时,必须进行投影差改正。b. 供投影差改正用的高差,其量测误差不

47、得大于0.5 m. 改正投影差应以象底点为辐射中心投影差改正方法见附录H。5.6.2 屋檐宽度改正a. 图上房层轮廓线以墙基为准,当屋檐宽度大于图上0.2 mm时应加屋檐宽度改正。7 :l8 b. 屋檐宽度量测至厘米。5. 7 像片图测回应补测的内容a. 影像模糊地物。b. 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 航摄时的水淹、云影地段。d. 不满帽的自由图边。e. 新增地物。6像片调绘6. 1 般规定GB 7931 87 6. 1. 1 调绘必须判读准确,描绘清楚,图式符号运用恰当,各种注记准确无误。6. 1. 2 一般采用放大片调绘,放大倍数视地物复杂程度而定。调绘像片的比例尺,一般不小于成图比例尺的1

48、.5倍。6. 1. 3调绘像片通常采用隔号像片,为使调绘面积界线避开复杂地形,个别可以出现连号。调绘面积界线,全野外布点应是像片控制点的连线,非全野外布点应是像片重叠部分的中线。如果偏离,均不应大于控制像片上1Cffi0界线不宜分割重要工业设施和密集居民地,也不宜顺沿线状地物和压盖点状地物。界线统一规定有、下为主线,左、上为曲线,调绘面积不得产生漏洞自由图边f!i调绘出图外6mlno调绘面积的划分及整饰要求见附录G。6. 1. 4 像片调绘可以采取先野外判读调查,后室内清绘的方法s也可采取先室内判读、清绘,后野外检核和调查,再室内修改和补充清绘的方法。不论采取哪种方法,对像片上各种明显的、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可只作性质、数量说明,其位置、形状以内业立体模型为准,调绘片应分色清绘。6. 1. 5影像模糊地物、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可在调绘像片上进行补调,补调方法可采用以明显地物点为起始点的交会法或截距法,补调的地物应在调绘像片上标明与明显地物点相关的距离。需补的地物较多时,应把范围圈出并加注说明,待内业成图后再用平板仪补测。航摄后拆除的建筑物,应在像片上用红色“”划去,范围较大时应加说明。6. 1. 6建筑物的投影差改正,当采用全能法成图时一般由内业处理6. 1. 7 路堤、路笙、陡坎、斜坡、陡岸和梯田坎等,当其图上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