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3.080 J 71 量昌和国国家标准11: 、中华人民混流泵、轴流泵G/T 13008-2010 代替GB/T13008-1991 技术条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ixed and axial flow pumps 2010-09-26发布2011-02-01实施数liij肪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3008-2010 目次前言.I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订货条件.5 技术要求-5.1 总则.5.2 性能.2 5.3 设计5.4 主要零件材料.5.5 制造.56 工厂检验
2、和试验106.1 总则.10 6.2 材料试验.10 6.3 泵的试验和检查.10 7 性能试验规则.7.1 ,总贝U.7.2 型式试验7.3 合同试验7.4 模型或现场试验8 保证期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附录A(资料性附录)混流泵、轴流泵数据表13GBjT 13008一2010目UI=l 本标准是对GBjT13008-1991(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的修订。本标准与GBjT13008-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z一一本标准按GBjT1. 1-2000标准规定的格式编辑;一一增加了目次、前言;一一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 更新了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并按GBjT1. 1-2000标准规
3、定增加了引导语(见第2章); 一完善了术语半调节和全调节的定义(见第3章); 一一增加了订货条件(见第4章h一一增加了确定原动机的额定性能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见5.3.1.1); 一一明确了叶轮部件做静平衡,并增加了可调式叶轮的静平衡试验的叶片角度的规定(见5.3.3); 一一增加了对受压力部件连接螺栓的要求(见5.3.4.3); 一一增加了采用轴向密封型式时密封环间的间隙值的规定(见5.3.7.1);修改了开式和半开式叶轮外圆与叶轮外壳的间隙值的规定(见5.3.7.2);一一增加了轴承计算、轴承润滑方式、轴承温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见5.3.9.1);增加了对卧式和斜式导叶泵的导轴承的要求(见
4、5.3. 9. 4. 2) ; 增加了计算作用在法兰(进口和出口)上的外力和外力矩的要求(见5.3.12);增加了轴防护措施的要求(见5.3.14) ; -修改了对主要零件材料的要求(见5.的;一一完善了泵的振动测量的要求(见6.3.3.4); 一一增加了检查和最终检查的要求(见6.3.4,6.3.5); 一一修改了5.2.1-5.2.4,5.3.2-5.3.11,5.3.13,5.5,6.1,6.2,6.3.1-6.3. 3,第7章等条款中的部分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代替GBjT13008-19910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j
5、TC21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水泵厂有限公司、在原博泵泵业有限公司、浙江水泵总厂有限公司、杭州碱泵有限公司、沈阳水泵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再兵、刘卫伟、肖功槐、禹泽龙、魏华堂、张学森、余伟平、单俊、周文朝、赵纪昌、黄根、韩忠宝、于百芳、赵宝奎、陈玉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jT13008一1991。I G/T 13008-2010 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流泵、轴流泵(以下简称泵)的订货条件、技术要求、工厂检验和试验要求及性能试
6、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液体的泵及输送海水的泵。输送液体的温度不高于50.C。当多个文件之间含有相抵触的技术要求时,应按以下顺序决定各文件的适用性:a) 订货单zb) 数据表(参见附录A);c) 本标准;d) 订货单提到的其他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700 碳素结构钢GB
7、!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220 不锈钢棒GB!T 2100 一般用途耐蚀铜铸件(GB!T2100-2002 , eqv IS0 11972: 1998) GB!T 3216 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和2级(GB!T3216-2005 , IS0 9906 :1 999 , MOD)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 7021离心泵名词术语GB!T 9112 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GB!T 9239.1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检验(GB!T 9239.1-2006 ,IS0 1940-1:2003 ,IDT)
8、GB!T 9439 灰铸铁件GB!T 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B!T 4297 泵产品涂漆技术条件JB!T 6397 大型碳素结构钢锻件技术条件JB!T 8097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JB!T 8098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7021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GB/T 13008一20103. 1 混流泵mixed f10w pump 叶轮中的液体沿着与主轴同心的锥面内排出的泵。3.2 轴流泵axial f10w pump 叶轮中的液体沿着与主轴同心的圆筒内排出的泵。3.3 半调节semi-adj
9、ustment of blades 泵停止运转后,将叶片取下重新安装成需要的安装角度,达到改变工况目的的调节方法。3.4 全调节complete adjustment of blades 泵在运转中或停止运转后,通过液压或机械机构调整叶片的安装角度,达到改变工况目的的调节方法。其中,泵在停止运转后通过机械机构调整叶片的安装角度的调节方法称为静叶调节。泵在运转中通过液压或机械机构调整叶片的安装角度的调节方法称为动叶调节。4 订货条件4. 1 采购商与制造商/供货商在订货时应明确下列信息:a) 泵运行工况参数(流量、扬程、转速、效率和汽蚀余量等); b) 泵输送介质性质(温度、密度、腐蚀性、悬浮物
10、种类及其含量等); c) 泵布置及安装条件zd) 泵运行环境条件。4.2 如采购商对产品有不同于本标准的要求时,应在订货单或数据表(参见附录A)中予以规定。4.3 采购商可根据需要订购下列成套供应范围的全部或部分,并在订货单中写明:a)泵;b) 原动机;c) 传动装置Ed) 联轴器及防护罩ze) 出水拍门或出口阀门Ef) 底座和地脚螺栓;g) 润滑冷却水或润滑油装置;h) 仪器、仪表;i) 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j) 其他辅助设备或附件;k) 订货之后应提供的文件和/或服务。5 技术要求5. 1 总则/ / 泵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2 性能5.2. 1
11、泵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订货单或相应标准的规定。水力性能验收试验应符合6.3.3.2的规定。5.2.2 制造商/供货商应确定泵的允许工作范围,并绘出性能曲线(扬程、效率、轴功率、汽蚀余量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对可调式叶轮的泵应给出叶片各安装角度的性能曲线(扬程、效率、轴功率与流量的关系曲线)。2 GB/T 13008-2010 对立式泵应给出泵叶轮中心线的最低淹没深度和提供进水流道的尺寸。5.2.3 泵在允许工作范围内运转时,其振动烈度应符合JB/T8097的规定。泵试验的振动测量与评价应符合6.3.3.4的规定。5.2.4 泵在允许工作范围内运转时,其噪声应符合JBjT8098的规定。泵试验的噪声测
12、量与评价应符合6.3.3.3的规定。5.3 设计5.3. 1 原动机5.3. 1. 1 确定原动机的额定性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a) 泵的用途和工作方式;b) 泵特性曲线上工作点的位置;c) 泵输送介质的密度;d) 传动装置的功率损失和滑差损失zd 泵现场的大气条件。5.3. 1.2 原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宜按图1选取。=旦与1404哥阳军mf军事l属.I.l! 储1201军革运iit E毒110100 0.2 |、h、0.5 、. 队、阳、5 气、-10 50 100 额定条件下泵轴功率/kW圄1以额定条件下泵轴功率百分比表示的原动机额定输出功率5.3.2 临界转速500 卧式泵的第一临界转速至
13、少应高出最大允许连续运行转速10%;立式泵的第一临界转速至少应高出最大允许连续运行转速40%。5.3.3 平衡叶轮部件应做静平衡。平衡试验应符合6.3.2的规定。可调式叶轮部件的静平衡应在额定工况所在的叶片角度下进行。5.3.4 承受压力的零件5.3.4.1 受内压的亮体,设计时应作强度计算和设置加强筋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使之能承受泵允许工作范围内的最大工作压力和规定的水压试验压力,并能限制变形。水压试验应符合6.3.1.1的规定。5.3.4.2 泵的连接法兰应能承受允许的最大工作压力,泵的进出口法兰尺寸应符合GBjT9112的规定。5.3.4.3 承受压力的零件的连接紧固件性能等级应适合
14、于泵允许的最大工作压力和常规的拧紧方式。制造商应规定螺栓连接扭矩。5.3.5 叶轮5.3.5.1 叶轮采用闭式、半开式或开式等型式,其叶片可以设计成固定式、半调节或全调节式。3 G/T 13008-2010 5.3.5.2 叶轮应可靠地固定在轴上,防止产生轴向和周向移动。5.3.5.3 全调节叶轮内腔应能承受规定的油压试验压力,油压试验应符合6.3.1. 2的规定。5.3.6 进水流道立式泵的进水流道为泵整体设计的一部分,应合理确定进水流道的尺寸。5.3.7 运转间隙5.3.7.1 对于采用闭式叶轮的泵,密封环应可靠地固定在泵体或叶轮上。当采用径向密封型式时,密封环间或密封环与叶轮之间直径方向
15、最大间隙按表1的规定;当采用轴向密封型式时,密封环间的间隙值为0.25mm-1 mm。表1密封环间醺单位为毫米密封环直径王三7S75llO llO140 140180 间隙0.25 0.30 0.3S 0.40 密封环直径lgO-220 220280 t80340 340400 间隙0.45 0.50 0.5 0.60 5.3.7.2 开式和半开式叶轮外圆与叶轮外壳的间隙应均匀,单侧间隙值为叶轮出口直径或叶轮外圆球直径的1/1000。5.3.8 轴和轴套5.3.8.1 轴应进行强度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在计算确定轴的挠度时,不应考虑软填料的支承作用。5.3.8.2 轴上的螺纹旋向在轴旋
16、转时,应使螺母处于拧紧状态。实心轴应保留中心孔。5.3.8.3 与导轴承配合处的轴颈应有耐磨层或轴套。5.3.8.4 轴与轴封件之间应设置轴套。5.3.8.5 轴套应耐磨,并可靠地固定在轴上z对轴封处的轴套,应防止其与轴之间的液体渗漏。5.3.8.6 填料密封处的轴套端部应伸到填料压盖之外。5.3.9 轴承5.3.9.1 总则应计算泵在允许工作高围内工作时轴承的额定寿命并规定轴承的润滑方式。需要时,制造商/供货商应提供轴承的最高温度限值及报警温度和停机温度。为使轴承温度保持在规定的极限温度内,制造商应采取必要的冷却措施。5.3.9.2 推力轴承泵的轴向力(包括转子重量)可由泵推力轴承或泵传动机
17、构承受F立式泵轴向力也可由原动机或传动装置承受。泵推力轴承或泵传动机构通常采用滚动轴承或巴民合金滑动轴承,并采用稀油润滑。轴承体与外部相通的缝隙应能防止污物浸入和润滑油漏失。轴承体上部应设置放气塞,下部应设置放油管堵。5.3.9.3 径向轴承蜗壳混流泵径向轴承一般采用滚动轴承,并采用油脂或稀油润滑。5.3.9.4 导轴承5.3.9.4. 1 立式导叶泵的导轴承可采用橡胶或增强树脂塑料水润滑滑动轴承,制造商也可根据自己的技术和经验选用其他轴承(如高分子材料轴承和陶资轴承等)。陶瓷轴承为输送液体自润滑,其他导轴承应采用清洁水润滑。5.3.9.4.2 卧式和斜式导叶泵的导轴承通常采用油脂润滑的巴氏合
18、金滑动轴承。应设置向轴承重新加油脂的装置以及废油脂溢出的装置。5.3. 10 轴封5. 3. 10. 1 泵的轴封一般采用软填料密封。4 G/T 13008-2010 5.3. 10.2 立式导叶泵填料函上应设置导轴承润滑水的进水孔。5.3. 10.3 采用填料密封时,填料函外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更换填料。5.3. 11 联轴器5.3.11.1 由泵推力轴承或泵传动机构承受轴向推力的泵采用弹性联轴器与原动机或传动装置连接;由原动机或传动装置承受轴向推力的泵则采用刚性联轴器与原动机或传动装置连接。5.3. 11. 2 联轴器应能传递原动机的最大扭矩,其许用的转速应与原动机或传动装置的转速相适应。
19、5.3.12 作用在法兰(进口和出口)上的外力和外力矩制造商/供货商应计算并提供泵允许承受的由管路传递给泵的力和力矩F采购商也应计算出管路系统作用在泵上的力和力矩,并保证使负荷低于允许值。5.3. 13 底座5.3. 13. 1 底座应设计成能承受5.3.12给出的允许作用在泵进出口法兰上的外力和外力矩,且不致使泵和原动机的两半联轴器同轴度超过规定值。5.3.13.2 需要灌浆的底座的设计应能保证有良好的灌浆(例如应防止空气被截留)。如果必须有灌浆孔,底座上应有足够数量的、直径不小于100mm或面积与此相当的灌浆孔。5.3.13.3 卧式泵和原动机采用公共底座时,如原动机不由泵制造商/供货商安
20、装,底座应经机械加工,但不加工与原动机连接的螺栓孔。5.3.13.4 底座通常采用铸铁件或焊接钢结构件。需灌浆的底座,在安装现场应除去防锈油漆。5.3. 14 轴防护措施立式导叶泵输送含有泥沙等固体磨料的液体或输送海水时,应采取设置轴护套管或其他保护措施。5.4 主要零件材料5.4. 1 通常泵主要零件材料列在订货单或数据表(参见附录A)中。如果材料是由采购商选定的但泵制造商认为另外的材料更为合适,制造商应在投标书或数据表(参见附录A)中把这些材料作为替代材料提出。5.4.2 泵主要零件的材料通常按表2的规定。5.4.3 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热处理和焊接过程等应符合有关标准。5.5 制造
21、5.5.1 铸件5.5. 1. 1 铸件不应有影响力学性能的铸造缺陷。5.5.1.2 铸件表面可用喷砂、喷丸或其他方法清理干净,分型面的飞边或浇、冒口的残余均应切除,使铸件表面齐平。5.5. 1.3 当铸造缺陷允许用焊接或其他工艺方法进行修补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禁止用塞堵、锤击、涂漆或浸渍等办法来修补承压铸件的渗漏处和缺陷。表2泵主要零件材料泵类别零件名称材料类别标准代号应用泵体泵盖灰铸铁GB/T 9439 清水密封环蜗壳泵叶轮GB/T 699 清水,小轴径(钢棒轴碳素结构钢JB/T 6397 清水,大轴径(锻件)轴套不锈钢GB/T 1220 清水5 GB/T 13008-2010 表2
22、(续)泵类别零件名称材料类别标准代号应用灰铸铁GB/T 9439 清水出水弯管、外接管、碳素结构钢GB/T 700 导叶体不锈钢GB/T 4237 海水低镇铸铁灰铸铁GB/T 9439 叶轮、叶轮外壳、渭水叶片、叶轮毅铸造碳钢GB/T 11352 导叶泵耐蚀铸钢GB!T 2100 清水、海水GB/T 699 清水,小轴径(钢棒)碳素结构钢JB/T 6397 清水,大轴径(锻件)轴合金结构钢海水,泵设护轴套管不锈钢GB/T 1220 海水轴套不锈钢GB/T 1220 海水5.5.1.4 铸件过流部位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6 a) 混流泵开式叶片表面应修整光洁,需用组合样板检查其工作面几何形状
23、及尺寸时,检查部位见图2,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D2 P 图2混流泵开式叶片样极检查部位b) 轴流泵叶片表面应修整光洁,需用组合样板检查其工作面几何形状及尺寸时,检查部位见图3,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D2 图3轴流泵叶片样板检查部位c) 导叶的尺寸检查部位见图4,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E I 零件名称项目节距P安装高度R厚度i叶片外径D2断面形状h弦长L入口h,人口h2导片导叶人口节距p导叶人口开度n图4导叶尺寸检查部位表3叶片、导叶尺寸允许偏差尺寸允许偏差/%模型泵实泵土2土2士1土5士8士O.1 士0.1土0.2士1士1士2土2士3土5GB/T 13008-2010 P
24、 备注与公称尺寸之比与各断面最大公称厚度之比与公称外径尺寸之比与公称尺寸之比d) 混流泵闭式和半开式叶轮尺寸检查部位见图5,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7 GB/T 13008-2010 零件名称叶轮壳体固5混流泵闭式和半开式叶轮尺寸检查部位表4混流泵叶轮和壳体尺寸允许偏差尺寸允许偏差/%项目模型泵实泵Dj 外径土0.5D2 叶轮人口直径E 士0.2叶片入口hj 边直径h2 土1出口宽度b 士2叶片节距P 土2土3人口开度n 土5出口开度m 出口圆周方向的厚度C 土3吸人口内径aj 排出口内径aj 土2排出口法兰至中心的距离a2 土3排出口中心至中心的距离a3 蜗室断面尺寸a. e) 混流泵壳
25、体尺寸检查部位见图6,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8 备注与公称尺寸之比与任意断面公称宽度之比 与公称尺寸之比与公称尺寸之比GB/T 13008-2010 l v 。圄6混流泵壳体尺寸检查部位5.5. 1. 5 可调式叶轮每组叶片各叶片之间质量差:叶轮直径小于1000 mm时,为单叶片公称质量的土2%;叶轮直径大于或等于1000mm时,为单叶片公称质量的士4%。单叶片质量允许偏差为叶片公称质量的士6%。5.5.2 机械加工5.5.2.1 叶轮鼓各叶片间安装孔的节距允许偏差:叶轮直径小于或等于2000 mm时,偏差为公称节距的士0.3%;叶轮直径大于2000mm时,其偏差减半。5.5.2.2 叶
26、片安装孔的轴线在同一面上的允许偏差=叶轮直径小于或等于2000mm时,偏差为叶轮公称半径的士O.1月2叶轮直径大于2000mm时,其偏差减半。5.5.2.3 叶片的零度线和叶轮载上的角度线应有明显的标记。5.5.2.4 叶片装于叶轮载上时,安装角度偏差应为士15,并检查叶轮外圆的圆跳动,其精度按GB/T 1184的9级规定。5.5.3 装配5.5.3.1 泵的零件应在检查合格和清洗干净后,方可装配。5.5.3.2 卧式混流泵转子部件应检查径向跳动,其公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基本尺寸叶轮与密封环配合处轴套外圆表5卧式混流泵转子部件允许径向跳动=50120 120260 0.05 0.07 0.08
27、 0.04 0.06 0.07 260500 0.09 0.08 5.5.3.3 零、部件的配合部位应能保证互换,泵的安装尺寸应与图样一致。单位为毫米500800 0.13 0.11 5.5.3.4 出口直径小于500mm的泵,应整台出厂。凡因受起重、运输等条件不能整台出厂的泵,应在厂内预装。预装后各相关零、部件应作出标记。5.5.3.5 泵装配完后,转动转子应灵活。5.5.4 防锈和涂潦5.5.4. 1 泵在装配前和装配过程中应作如下防锈处理:9 GB/T 13008-2010 a) 流道和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去除铁锈和油污后涂防锈漆pb) 加工的过水面涂以防锈油脂pc) 轴承体储油室内表面应清
28、理干净后涂耐油磁漆;d) 轴、联轴器、轴套等外露加工表面应涂油脂或其他涂料进行防锈。5.5.4.2 涂漆表面处理与涂漆技术要求按JB/T4297的规定。5.5.4.3 泵经性能试验合格后,应除净泵内积水,并重新作防锈处理。6 工厂检验和试验6. 1 总则采购商可要求进行下列检验和试验项目中的任一项或全部,但应在订货单或数据表(参见附录A)中规定所要求的检验和试验项目,并规定这些项目是目睹见证或文件报告见证。6.2 材料试验6.2. 1 泵用材料应有合格证或工厂检验数据,证明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如用户要求,可提供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元损探伤试验报告。6.2.2 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和力学
29、性能试验方法按表2中有关标准的规定。6.3 泵的试验和检查6.3.1 静压强度试验6.3. 1. 1 受内压的壳体应作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最低水压试验压力应不低于0.1MPa,试验介质为常温清水,保压时间应不少于5min,保压时间内不得有渗漏。6.3.1.2 全调节叶轮载内腔应作油压试验,油压试验压力为0.36MPa,保压时间应不少于5min,保压时间内不得有渗漏。6.3.2 平衡试验叶轮部件应按GB/T9239.1作静平衡试验,其平衡品质等级为G6.3级。6.3.3 性能试验6.3.3. 1 泵应按第7章规定的规则实施性能试验。6.3.3.2 泵的水力性能验收试验方
30、法按GB/T3216的规定,验收级别为2级。6.3.3.3 泵的噪声测量方法按JB/T8098的规定,其噪声应符合JB/T8098中C级的规定。6.3.3.4 泵的振动测量方法按JB/T8097的规定,其振动烈度应符合JB/T8097中C级的规定。当泵的中心高大于550mm且转速小于或等于600r/min时,按JB/T8097中泵分类的第二类判定泵的振动级别。在测量泵转速小于600r/min的振动时,所选用的测量仪器(包括传感器)频率响应范围的下限应不大于2Hz。泵在试验室作性能试验时属于临时安装,当安装质量不如它在工作现场时,允许以工作现场测得的振动烈度为准。6.3.4 检查宜进行如下检查项
31、目:a) 装配前零部件的检查;b) 经试验运转后有关零件运转间隙处的内部检查;c) 安装尺寸zd) 辅助管路和其他附件ze) 铭牌信息。6.3.5 最终检查最终检查是根据订货单核实所供给的设备是否完整正确,包括对零部件标识、涂器和防腐以及文件10 资料的检查。7 性能试验规则7. 1 总则GB/T 13008-2010 泵的试验分为型式试验和合同试验。型式试验适用于验证泵的性能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而合同试验旨在验证泵的性能是否满足制造商/供货商的保证值。7.2 型式试验7.2. 1 下列情况之一需做型式试验: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
32、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批量生产的产品,周期性的检验时z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7.2.2 型式试验项目的内容包括:运转试验、性能试验、汽蚀试验以及必要时进行的噪声和振动试验。7.3 合同试验采购商与制造商/供货商应按GB/T3216的规定对合同试验的项目(如保证的范围、需要试验的泵的数量以及附加检查等)进行商定,并在合同中明确。合同试验按采购商与制造商/供货商商定的合同条款和/或GB/T3216的规定实施。7.4 模型或现场试验7.4. 1 制造商由于设备条件限制不能进行型式和出厂试验时,可采用模型或现场试验。若采用模型检验时
33、,模型泵的叶轮直径不小于30orr盯n7.4.2 进水流道尺寸的试验可根据采购商和制造商/供货商的协议进行。8 保证期在用户选用产品恰当和遵守保管及使用规则的条件r,从制造商/供货商发货之日起18个月内,连续运转不超过12个月,产品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商/供货商应免费为用户修理、更换零件或产品但不包括易损件9 标志、包装、运输和存9. 1 标志9. 1. 1 铭牌、铭牌应采用适合于环境条件的耐腐蚀材料制成并应牢固地固定在泵的明显位置上。铭牌内容应包括:a) 制造商名称;b) 泵的名称和型号;c) 泵的主要参数:流量(旷/h)、扬程(m)、转速(r/min)、配用功率(
34、kW)、必需汽蚀余量或最低淹没深度(m)、泵的质量(kg);d) 泵的出厂编号和出厂日期。9. 1. 2 转向标识泵的旋转方向应在明显位置用红色箭头表示。9.2 包装和运输9.2.1 泵的包装按GB/T13384的规定。9.2.2 应采取措施以防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振动和碰撞造成的轴承的损坏。11 GB/T 13008-2010 9.2.3 每台泵出厂时应随带下列文件,并封存在防水的袋内:a) 产品合格证;b) 装箱单:c) 安装使用说明书;d) 合同规定应提供的其他文件。9.3 贮存泵在存放中应能防止锈蚀和损坏,泵的防锈处理有效期为12个月,到期应进行检查,重新进行防锈处理。12 G/T 130
35、08一2010附录A(资料性附录)混流泵、轴流泵数据表表A.l给出了混流泵、轴流泵的数据。表A.1混流泵、轴流泵数据表1 装置z泵的用途:2 泵制造商3技术条件:需要泵的型式和尺寸原动机台数卧式|斜式|立式泵制造商出厂编号机座号种类规格3 运转4 备用5 用户:询价单号:日期:供货单位:建议书号26 定货单号:日期2合同号z日期:7 现场条件工作条件8 介质额定值m3/s 淹没深度口1流量汽蚀性能9 工作温度 叶片角度最低水位m 10 工作温度时密度kg/dm3 额定值口1泵额定转速r/min 扬程11 介质含沙量% 需要值口1泵轴额定值kW 12 功率正常值kW 13 最大值额定叶轮kW 1
36、4 轴功率直径时15 最大值最大叶轮kW 16 轴功率直径时17 原动机额定功率kW 结构特点18 泵承受额定压力MPa 安装离度L口1口1径向轴承型式19 轴流式进水流道型式推力轴承尺寸叶20 混流式片出水法兰口径口1口1润滑方法/润滑工具21 调节方式调节机构从联轴泵j彼时针/逆22 器端看时针的旋转顺时针/逆23 方向原动机时针24 试验压力MPa 13 GB/T 13008-2010 表A.1(续)辅助设备25 制造商接管要/否供应单位26 联型式尺寸拍门要/否原合装单位轴动27 器联轴器种类弹性/刚性/膜片机底座28 供应单位地脚螺栓29 辅助管路供应单位材料叶片叶片表面加工弹性联轴
37、器30 联精度轴31 导叶体A I B I c 器刚性联轴器32 叶轮外壳膜片联轴器33 泵轴34 传动轴试验35 试验水静压水力性能汽蚀性能检查最终检查36 目睹要/否要/否要/否37 标准电动机38 制造商相数z电动机立式/空心/实心39 型式周波zS-1 40 功率kW 电压zV 41 转速r/min 满载电流zA 汽轮机42 制造商功率z转速:r/min 43 型式蒸汽消耗量14 俨OFON-00的FH闰巳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GB/T 13008-2010 国中晤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1.25 字数31千字2010年12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12301/16 2010年12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 1-40905定价21. 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GB/T 13008-2010 打印日期:2011年1月12日F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