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3922-2011 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pdf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267034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3922-2011 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GB T 13922-2011 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GB T 13922-2011 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GB T 13922-2011 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GB T 13922-2011 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7.060.01 J 98 道昌中华人民主t_,、和国国家标准GB/T 13922-20门代替GBjT13922.1-13922.4 1992 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Performance test for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2011-12-30发布2012-06-01实施数码防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13922-2011 目次前言.1 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2 4 总则.4 5 离子交换设备性能试验6 过滤设备的性能试验.14 7 热力除氧器性能试验.18 附录A(资料性附

2、录)水、饱和水及饱和蒸汽熔值.23 GB/T 13922-2011 目U昌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13922. 1一1992(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总则上GB/T13922. 2-1992(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离子交换设备上GB/T13922. 3一1992(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过滤设备上GB/T13922. 4-1992(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除氧器。本标准对GB/T13922. 1-1992、GB/T13922.2-1992、GB/T13922. 3-1992、GB/T13922. 4 1992进行了整合,与1992年版本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和修改了

3、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一增加和修改了术语和定义;一一修改了部分化学测量指标;一一增加了离子交换设备性能试验的试验条件;一一在离子交换设备性能试验中增加了工作交换容量、再生剂耗量、再生自耗水率、除碳器除碳效率等的测定要求,并给出了计算公式;一一过滤设备试验对象增加了高效纤维过滤设备和除铁过滤设备;一一增加了过滤设备反洗强度的测量;一一除氧设备试验对象限定为热力除氧器;一一溶解氧测定方法直接引用GB/T12157,删除了GB/T13922. 4-1992中第6章和第7章的内容;一一除氧设备试验要求中规定了各种疏水不参与试验,简化了除氧器热力及流体性能的测量和计算公式。本标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

4、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元锡国联华光电站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常州分院、温州市润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骄凌、周英、杨麟、徐月湖、胡月新、伍孝荣、王婷。本标准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13922.1-1992, GB/T 13922.2-1992、GB/T13922.3-1992、GB/T13922.4一19920I GB/T 13922-2011 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1 范围本标

5、准规定了离子交换设备、过滤设备、热力除氧器等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的要求、测量方法和试验报告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上述水处理设备产品鉴定试验、新安装后或者在用设备技术改造后进行调试和验收时的性能试验,也适用于对在用水处理设备进行使用经济性评估时的性能试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09 工业用氢氧化铀GB 320 工业用合成盐酸GB/T 534 工业硫酸GB/T 1226 一般压力表GB/T 1227 精密压力表GB/T 1576-2008 工业

6、锅炉水质GB/T 5462 工业盐GB/T 5757 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GB/T 5758 离子交换树脂粒度、有效粒径和均一系数的测定GB/T 5759 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GB/T 5760 氢氧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GB/T 69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的测定GB/T 6907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方法GB/T 6908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电导率的测定GB/T 6909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硬度的测定GB/T 8144 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GB/T 8330 离子交换树脂湿真密度测定方法GB/T 8331 离手交

7、换树脂湿视密度测定方法GB/T 11991 离子交换树脂转型膨胀率测定方法GB/T 11992 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GB/T 1214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全硅的测定低含量硅氢氟酸转化法GB/T 12149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硅的测定GB/T 12151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浊度的测定(福马脚浊度)GB/T 12152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油含量的测定GB/T 12157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溶解氧的测定GB/T 12598 离子交换树脂渗磨圆球率、磨后圆球率的测定GB/T 13689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铜的测定1 GB/T 13922-2011

8、 GB/T 14343 化学纤维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GB/T 14415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固体物质的测定GB/T 14420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重错酸饵快速法GB/T 14424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余氯的测定GB/T 14427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铁的测定GB/T 14640 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饵、铀含量的测定GB/T 15453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GB/T 18300 自动控制铀离子交换器技术条件GB 50109 工业用水软化水除盐设计规范DL/T 502.5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5部分z酸度的测定DL/T 502.8 火力发

9、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8部分z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固定法)DL/T 502.14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14部分z铜的测定(双环己酣草酷二踪分光光度法)DL/T 502.22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22部分: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锺酸何法)DL/T 502.25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第25部分z全铁的测定(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DL/T 5068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FZjT 54001 1991 丙纶BCF丝JB/T 2932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硬度bardness 水中易于形成沉淀物的金属离子总浓度,通常以水中钙、镜离子的总浓度表示

10、。3.2 软化水softened water 除掉大部分或全部钙、镜离子后的水。3.3 离子交换树脂ion-excbange resin 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具有活性基团的高分子共聚物,能与蓓液中相同电性的离子相互交换的离子交换剂。3.4 3.5 3.6 3. 7 2 再生过程regeneration pbase 使失效离子交换树脂恢复交换能力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反洗、再生、置换、正洗等各步骤的过程。再生regeneration 将一定浓度的再生液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失效的树脂层,使离子交换树脂恢复交换能力的步骤。再生剂regenerant 用于恢复交换剂交换能力的物质。再生液regenerat

11、ion solution 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再生剂溶液。3.8 再生剂耗量regeneration level 使离子交换树脂恢复1mol交换能力所消耗的纯再生剂的克数。3.8. 1 盐耗salt consumption 铀离子交换树脂每恢复1mol交换能力所消耗的食盐(以纯NaCl计)的克数。3.8.2 酸耗acid consumption GB/T 13922-2011 H型离子交换树脂每恢复1mol交换能力所消耗的盐酸(以纯HCl计)或硫酸(以纯HZS04计)的克数。3.8.3 3.9 3. 10 3.11 畸耗alkali consumption OH型离子交换树脂每恢复1mol交换能力

12、所消耗的氢氧化铀(以纯NaOH计)的克数。再生荆比耗molar amounts of regenerant consumption 再生剂耗量与再生剂摩尔质量之比。周期制水量service cycle water production 交换器再生后,开始投运制水至失效这一周期内所制取的产品水总量。再生自耗水率regeneration self-water consumption ratio 再生过程的耗水总量(其中不包括带中排的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大反洗的耗水)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体积比。3.12 工作交换容量working exchange capacity 在工作状态下,单位体积树脂所能交换离子

13、的量。3. 13 粒径particle size 滤料的粒径通常以平均粒径和有效粒径表示。平均粒径dso,是指有50%(按称量计)的滤料能通过的筛孔孔径;有效粒径dlO,表示有10%(按称量计)的滤料能通过的筛孔孔径,常以mm为单位。3. 14 不均匀系数uneven coefficient 滤料粒度的均匀性常用不均匀系数Kso来表示,它是指80%(按称量计)的滤料能通过的筛孔孔径(dso)与10%的滤料能通过的筛孔孔径(d川之比。3. 15 结密度Iinear density 每米单根纤维在标准大气中调湿后的质量,单位为分特克斯(dtex)。3. 16 热负荷heat load 单位时间内蒸

14、汽传给水的热量。3. 17 进汽量inlet steam f10w 除氧器进口蒸汽流量,包括排汽损失量。3 GB/T 13922-2011 3. 18 3. 19 3.20 3.21 3.22 进汽压降inlet steam pressure drop 除氧器进口蒸汽压力与除氧器(除氧头)内工作压力之差。除氧水蜡增量deoxygenized water enthalpy increase 除氧器出口水熔与进口水熔之差。终温差fi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除氧器内饱和蒸汽温度与除氧器出口水温度之差。排汽量outlet steam f10w 除氧器排汽口排出的蒸汽量。定

15、常参数steady parameters 除氧器性能试验时,1h内或相当于十次更换水箱贮水(在试验出力下)所需时间内应保持稳定的参数。4 总则4. 1 试验大纲4. 1. 1 在进行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之前,应制定试验大纲。试验大纲应包括以下内容:a) 试验目的、试验地点、试验时间、试验程序、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包括误差处理原则)等;b) 试验工况,预备性试验,试验前后需做的设备检查内容和要求;c) 参加试验的人员分工和职责;d)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号、数量、精度等级、布置位置,以及仪器仪表的校正要求;e) 明确试验工况的要求、稳定工况的方法,以及允许工况变动的范围;f) 设备流入液的质量及预处

16、理方法;g) 对流入液和流出液测定项目、分析方法及其精度要求Eh) 确定取样和记录仪表读数的时间间隔;i) 试验必需的安全措施。4. 1. 2 对于验收试验和鉴定试验,试验双方应对上述试验大纲中每一项内容达成协议。4.2 试验要求4.2. 1 在正式试验前,应做一次预备性试验。在预备性试验中,应查清设备、控制装置、采样点和仪器仪表的工作性能情况,以保证能记录到正确的试验数据。4.2.2 在稳定状态建立后,预备性试验至少应经历一次完整的周期,对除氧器要持续一定时间,以确定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试验程序是否可行。4.2.3 在做试验前应检查进行试验的设备是否处于待用状态。如果处于工作状态,应记录以下内

17、容:a) 设备已运行的时间;b) 试验前曾经发生过的任何不正常情况。4.2.4 试验所用的所有控制装置都应预先予以校正。所有的测量仪器、仪表等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并按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计量有效。4.2.5 化学测量所用的试剂应保证有效,标准溶液应进行准确标定。4.2.6 为确保设备性能及求得各参数的平均值,试验应持续一定的时间。4.3 试验报告的要求4.3. 1 每次性能试验结束后,试验单位应出具完整的试验报告。4.3.2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几方面:a) 基本信息;b) 试验概况;c) 试验设备叙述;d) 试验数据记录;e) 试验结果;f) 结论。4.3.3 试验基本信息至

18、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试验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b) 设备使用单位或者试验申请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c) 试验的水处理设备;d) 试验地点;e) 水源的种类及水质;f) 出水水质要求;g) 试验人员;h) 试验日期。4.3.4 试验概况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试验目的;b) 试验内容和程序;c)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d) 试验前和试验中的运行情况;e) 主要测量参数、测试方法、测点布置(必要时附图); f) 试验工况的修正。GB/T 13922-2011 4.3.5 试验设备叙述、数据记录、试验结果和结论等的报告内容应根据设备具体情况和性能试验要求确定。5 离子交换设备性能试验5. 1

19、试验对象本标准适用于以下几种型式的离子交换设备及系统za) 铀离子交换设备;b) 阳离子交换设备;c) 阴离子交换设备;d) 阳离子交换-除碳器-阴离子交换系统zd 阴、阳混合离子交换设备。试验时可根据水处理流程的需要做单台设备的性能测试,也可几台设备组合起来进行系统测试。5.2 试验内容及目的5.2. 1 一般要求5.2. 1. 1 对一般离子交换设备(以下简称交换器)的试验,至少要有三个周期。对于工作周期需很长时GB/T 13922-2011 间的深度除盐设备,至少要有一个完整的周期。5.2. 1.2 在试验中,主要通过压差、流量、温度、树脂装填体积、运行周期、交换器内径、再生剂用量等的测

20、量以及水质化学测量,确定交换器的周期制水量、工作交换容量、再生剂耗量和比耗、再生自耗水率等的性能。5.2.2 压差测量通过压差测量,反映离子交换树脂床层表面的污染程度及树脂颗粒的破碎程度。树脂层反洗的效果一般可通过测量反洗前后树脂层的压降予以确定。5.2.3 流量测量通过流量的测量可确定设备的出力,也可确定再生过程中反洗、再生、置换、正洗等各步骤中交换器内的流体流速。5.2.4 温度测量5.2.4.1 试验时应测量水温和再生液的温度,了解温度对再生效果和工作交换容量的影响。5.2.4.2 在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时,对电导率、pH值等受温度影响的项目应采取温度补偿措施。5.2.5 树脂装填体积测量

21、5.2.5.1 通过对树脂堆体积的测量,确定交换器内是否装有适当数量的树脂。5.2.5.2 通常树脂在第一次工作周期中会有一定量的不可逆膨胀,尤其是弱型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这个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在设备进行多次运行周期后再做树脂堆体积测量。5.2.5.3 树脂装填体积不包括压脂层和惰性树脂的体积。5.2.6 运行周期的测量交换器在额定出力下,测定并记录从开始投运至失效的连续运行时间,确定制水周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2.7 反洗强度测量通过对反洗流量和交换器内径的测量,确定适宜的反洗强度,以保证树脂的清洗效果,并避免颗粒树脂流失。5.2.8 化学测量5.2.8.1 通过测定经过离子交换后水质的

22、变化,确定交换器的水处理性能。5.2.8.2 本试验中化学测量指标见表1。表1各种离子交换系统性能试验中的化学测量指标离子交换系统进水化学测量指标出水化学测量指标总硬度氯离子销离子交换浊度总硬度余氯氯离子总铁离子化学耗氧量(KMnO,法)6 GB/T 13922-2011 表1(续)离子交换系统进水化学测量指标出水化学测量指标总硬度氯离子碱度总硬度pH值氯离子氢-纳离子交换酸度碱度浊度pH值余氯酸度总铁离子化学耗氧量CKMnO.法)总硬度销离子pH值总硬度氢离子交换碱度锅离子(仅对强阳离子交换要求包括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和强酸电导率pH值性阳离子交换及其多室床浊度余氯酸度总铁离子化学耗氧量CKMn

23、O.法)除碳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酸度酸度(仅对弱碱阴离子交换要求)阴离子交换pH值pH值二氧化硅(包括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和强碱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仅对强阴离子交换要求)性阴离子交换及其多室床)余氯氯离子(仅对弱碱阴离子交换要求)化学耗氧量CKMnO.法)电导率电导率电导率阳、阴离子混合交换(混床)二氧化硅二氧化硅pH值pH值总硬度总硬度纳离子销离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凝结水处理混床电导率电导率pH值pH值总铜离子总铜离子总铁离子总铁离子总硬度电导率总硬度冷凝水(回水)销离子交换总铁离子电导率pH值总铁离子浊度油注:也可根据需要增加其他化学测量指标。7 GB/T 13922-2011 5.2.9 周期制水

24、量测量通过对周期制水量测定,确认交换器在进水水质稳定情况下的再生效果。5.2. 10 工作交换容量测定通过测定交换器中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对交换器实际运行的经济性及树脂的交换能力进行评估。5.2. 11 再生荆耗量和比耗通过对再生剂实际耗量和比耗的测定,判断交换器再生的经济性及再生剂用量是否合理。5.2.12 再生自耗水率通过再生自耗水率测定,确认交换器再生过程中的耗水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再生用水的浪费。5.2.13 除碳器除碳效率测定通过除碳器除碳效率的测定,确认离子交换除盐系统中,经过除碳器除碳后水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对阴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5.3 试验条件5.3.1 离子交换树脂质量要求

25、交换器中填装的离子交换树脂应符合相应型号树脂的质量标准。必要时可在试验前按表2对树脂进行理化分析,以确认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表2树脂理化分析的测定项目和方法测定项目a测定方法全交换容量GB/T 5760、GB/T8144、GB/T11992 含水量GB/T 5757、GB/T5759 湿真密度GB/T 8330 湿视密度GB/T 8331 转型膨胀率GB/T 11991 强度GB/T 12598 粒度GB/T 5758 也可根据需要增加其他项目的测定。二一5.3.2 用于垫层的石英砂要求5.3.2.1 对于下布水采用石英砂垫层的交换器,应对所填装的石英砂进行化学稳定性试验。5.3.2.2 石英

26、砂的化学稳定性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取各规格的石英砂100g150 g,加100mL150 mL 5%HCl,保持20.C浸泡4h,冲洗至中性,沥干;再加100mL150 mL 5%NaOH溶液,保持40.C浸泡4h后,用元硅水彻底冲洗干净,沥去水GB/T 13922-2011 分,烘干;取50g放在1000mL塑料杯中,加500mL元硅水保持20.C,每4h摇动一次,浸泡24h,其水溶液中二氧化硅的增加量不超过20g/L;硬度含量不应有增高。5.3.3 进水水质要求离子交换系统的进水水质应符合JB/T2932的要求。5.3.4 再生荆要求5.3.4.1 再生剂的质量应符合GB209、GB320

27、、GB/T534、GB/T5462等相应标准的要求。5.3.4.2 对再生液的浓度应进行测定和调整,以符合GB50109或DL/T5068对再生的要求。5.4 试验方法5.4. 1 物理测量5. 4. 1. 1 压差测量用沿程安装的压力表、压差计对设备及系统各部件按以下要求进行压力和压差测量:a) 单一设备或几台设备组成的系统的压力损失值,可用压差计或一对配套的、经校准的压力表进行测量。采用一对压力表测量时,两者宜安装在同一高度,以避免对不同静压头的修正,并便于同时读出进、出口压力;b) 应适当地选择压力表的量程,压力表最大量程一般应是指示平均值的1.5倍2倍;c) 按试验大纲确定的参数调整流

28、量,避免不同流量对压差测量值的影响;d) 进行设备阻力损失的试验,应将压力测点置于设备的进口及出口管道上。5.4. 1.2 流量测量交换器再生过程中及运行时的流量,可以通过在交换器的各出口管路上安装流量计来测定。对于小型离子交换系统,如果没有安装流量计,也可以将水流从交换器各排出口分别引人参加试验各方一致商定的、既可称量又可测量体积的容器中,同时用秒表计量时间,确定再生各个过程及运行时的流量。5.4. 1. 3 温度测量温度测量可采用充液式玻璃温度计。5.4. 1.4 树脂体积测量树脂堆体积的测量按如下方法进行:对设备中己再生的树脂反洗10min,使树脂床层膨胀至少50%。打开交换器空气门,静

29、置5min10 min,使树脂自然沉降。然后在大气压力下排水,排水速度以不超过1kg/Cs m2)为宜,直到设备内液面高于树脂10cm左右,再测量树脂床高度。注意不要震动设备或扰动树脂床。并计算出树脂堆体积,记录数值并标明树脂形态CNa型、H型、OH型)。5.4. 1. 5 反洗强度测量反洗强度测量可通过测定反洗时使树脂层膨胀到规定高度时的反洗流量来确定。5.4. 1. 6 自动铀离子交换器的测量自动铀离子交换器除了进行上述测量外,还应按GB/T18300的要求进行空气止回性能、盐水液位控制性能的测量。9 GB/T 13922-2011 5.4.2 化学测量5.4.2.1 水样的采集交换器进水

30、和出水的水样采集,应符合GB/T6907的要求。5.4.2.2 化学测量方法交换器的进水和出水按表l的要求进行化学测量。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见表30表3水质各项化学测量指标测定方法化学测量指标总硬度总碱度氯离子余氯pH值浊度酸度电导率二氧化碳二氧化硅锅离子总铁离子总铜离子化学耗氧量油5.4.3 周期制水量和工作交换容量的测定5.4.3. 1 周期制水量的测定测定方法GB/T 6909 GB/T 15762008附录HGB/T 15453 GB/T 14424 GB/T 6904 GB/T 12151 DL/T 502. 5 GB/T 6908 DL/T 502.8 GB/T 12148;GB/T

31、 12149 GB/T 14640 DL!T 502. 25 ;测纯水:GB/T14427 GB/T 13689;DL/T 502. 14 GB/T 14420; DL/T 502. 22 GB/T 12152 通过安装在交换器出水管上的流量表,记录交换器开始投运至失效时累计制水的量。一般需进行三个周期的测定,取其平均值。5.4.3.2 工作交换容量的测定根据试验时测定的周期制水量、树脂体积、交换器的进水和出水水质,按以下公式计算各类离子交换的工作交换容量。10 a) 铀离子交换的工作交换容量按式(1)计算z式中zE= Q(YD_ YD c ) 一VR E 一一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单位为摩尔每

32、立方米(mol/旷); . ( 1 ) GB/T 13922-2011 Q 一一周期制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旷); YD一一制水周期中原水的平均硬度,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YDc一一铀离子交换器出水的残留硬度,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VR一一交换器内树脂的填装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b) 氢离子交换的工作交换容量按式(2)计算:Q2:;Y+ _ Q(JD + SD) E=一一一:.:=:;( 2 ) VR VR 式中:2:;y+-一阳离子交换器进水中阳离子总含量,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JD 制水周期中阳离子交换器进水平均碱度,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

33、/L); SD 制水周期中阳离子交换器出水平均酸度,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其余符号意义同式(1)。c) 氢氧型阴离子交换的工作交换容量按式(3)计算:Q2:;y- _ Q(SD十CO2十Si02) . . ( 3 ) VR - VR 式中zz子交换器进水阴离子总含量,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SD一制水周期中阴离子交换器进水平均酸度,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CO2-一制水周期中阴离子交换器进水二氧化碳平均含量,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Si02一制水周期中阴离子交换器进水二氧化硅平均含量,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其余符号意义同式(1)。d)

34、 弱酸型-强酸型阳离子交换串连系统中,弱酸型和强酸型树脂工作交换容量计算如下:1) 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按式(4)计算:、B/-十一T-b D-UV Y一飞-Q一 E ( 4 ) 式中:YDT-一制水周期中平均进水碳酸盐硬度,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VRr一一弱酸型树脂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旷); 一一弱酸型树脂阳离子交换后,出水中平均碳酸盐硬度残余量,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当值难以测定时,也可按表4选取。其余符号意义同式。)。表4值参考数据硬度/碱度1. 0-2 主二33 值0.20-0.30 mmol/L 0.15-0.20 0.10-0.20 0.2

35、0-0.40 2)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按式(5)计算zE = Q(JD + SI?_ - YD T +) 一V Rq . ( 5 ) 式中:JD一一制水周期中弱型阳离子交换器进水平均碱度,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SD一一制水周期中强型阳离子交换器出水平均酸度,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GB/T 13922-2011 VRq 强型树脂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旷)。其余符号意义同式(4)。e) 弱碱型-强碱型阴离子交换串连系统中,弱碱型和强碱型树脂工作交换容量按以下计算z1) 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按式(6)计算:式中:E虫:;9(SD-) VRr (

36、6 ) SD 制水周期中弱型阴离子交换器进水平均酸度,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VRr 弱碱型树脂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旷); 卢弱碱型树脂阴离子交换后,出水中平均强酸根阴离子残余量,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 0 值近似于弱碱型阴离子交换器出水平均酸度,无酸度时可近似按出水氯离子平均含量计(以mmol/L为单位)。其余符号意义同式。2) 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工作交换容量按式(7)计算:Q(C02 + Si02 +向E= ( 7 ) VRq 式中符号意义同式(3)、式(5)和式(的。5.4.4 再生剂耗量和比耗的测定5.4.4. 1 盐辑测定盐耗按式(8)计算:式中:H mE

37、Y =QC百YDc)H y 盐耗,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 , 再生一次所用纯再生剂的量(按100%计),单位为克(g)。其余符号同式(1)。5.4.4.2 踵耗测定酸耗按式(9)计算zH写-mg2zmt Qy+ - QCJD + SD) 式中:Hs一一酸耗,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其余符号同式(2)和式(8)。5.4.4.3 醋耗副定碱耗按式(10)计算:. ( 8 ) . ( 9 ) HT = _!._句m臼(10 ) -Qy- Q(SD + CO2十Si02)式中zHJ一一碱耗,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其余符号同式(3)和式(8)。注z弱酸型-强酸型阳离子交换系

38、统,或者弱碱型-强碱型阴离子交换系统通常采用联合再生,可通过测定交换器进、出水水质,按式(9)和式(10)计算总的酸耗和碱耗。12 GB/T 13922-2011 5.4.4.4 再生剂比耗计算再生剂比耗按式(11)计算:d=5 . ( 11 ) 式中zd一一再生剂比耗;H一一再生剂耗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一一再生剂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用食盐(NaCl)作再生剂时M=58.5g/mol;用盐酸作再生剂时M=36.5g/mol;用氢氧化铀作再生剂时M=40g/mol。5.4.5 再生自耗水率的测定5.4.5. 1 按5.4.1. 2方法测定再生过程各步骤中的

39、流量(带中排的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不包括大反洗),同时记录各步骤的实际时间,计算出再生过程总耗水量。5.4.5.2 再生自耗水率按式(12)计算:ZHS =H -HS -VR . ( 12 ) 式中:ZHS一再生自耗水率;QH-一再生过程总耗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 VR一一交换器内树脂的填装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勺。5.4.6 除碳器除碳效率测定5.4.6. 1 在除碳器稳定运行状态下,按照DL/T502.8测定除碳器进水(或阳床出水)和除碳器出水的二氧化碳含量。5.4.6.2 试验至少应持续至阴离子交换器两个制水周期,以便确定除碳器除碳效率对阴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5.4.6.3 除碳器除

40、碳效率按式(13)计算:% nu nu - tE u o ZE O c-m -2 二On-rE、eEE ZE O C一响. ( 13 ) 式中zv 一一除碳器除碳效率,单位为质量百分数(%); C02in 除碳器进水二氧化碳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C02ou,一一除碳器出水二氧化碳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5.5 试验报告5.5. 1 试验报告应符合总则的要求。5.5.2 试验设备的叙述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a) 设备制造单位名称;b) 设备类型、型号及出厂编号;c) 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参数;d) 交换器的数量、尺寸和布置;e) 离子交换系统及其布置;13 GB/T 13922

41、-2011 f) 系统管道的尺寸和布置;g) 各交换器中树脂的型号、体积和层高;h) 各交换器中树脂垫层材料类型、质量和级配情况;i) 交换器的再生系统及装置;j) 交换器所用压缩空气装置的参数;k) 测量装置的系统图。5.5.3 试验数据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各个交换器内树脂的实测体积;b) 运行(包括进水和出水的压力、温度、水质、流量及时间等); c) 反洗(包括反洗流量、时间、反洗强度、水质等); d) 再生(包括再生方式、再生剂种类、再生剂纯度、再生剂用量、再生流速、再生时间、再生液浓度、再生液温度等); e) 置换(包括置换清洗用水、流速、时间等); 0 正洗(包括正洗流速、

42、时间、水质等)。5.5.4 试验结果应包含以下几项性能指标:a) 系统出力;b) 制水质量;c) 运行周期、周期制水量和工作交换容量;d) 再生剂耗量和比耗;e) 再生自耗水率;f) 除碳器除碳效率。5.5.5 结论中应对被测试的离子交换水处理效果、树脂再生效果以及运行和再生的经济性作出评价。6 过滤设备的性能试验6. 1 试验对象本标准适用的过滤设备包括za) 压力式机械过滤器,包括单流、双流、多层多介质滤料过滤器;b) 高效纤维过滤器;c) 活性炭过滤器;d) 除铁过滤器。6.2 试验内睿及目的6.2. 1 压差测量通过压差测量,反映滤料床层的截污情况。通过测量反洗前后滤料床层的压降判断过

43、滤器反洗效果。6.2.2 流量测量通过流量的测量确定设备的出力,以及反洗、正洗时的流体流速。6.2.3 温度测量测量过滤器在运行和反洗时的水温,了解温度对过滤效果、反洗效果以及对撞料溶出物的影响。14 GB/T 13922-20门6.2.4 反洗强度测量通过反洗强度(包括空气擦洗强度)的测量,确定使过滤器达到良好反洗效果所需的反洗水和压缩空气流量。6.2.5 滤料填装体积的测量测量各种规格滤料填装的层高和体积,确定填装量是否满足设备设计的要求。6.2.6 颗粒状滤料粒度和密度的测量6.2.6. 1 滤料填装前测量颗粒滤料粒度,确定过滤材料的粒度是否满足设备设计的要求。6.2.6.2 多介质过滤

44、器通过测量各类型滤料密度,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2.7 纤维束滤料的检查检查纤维柬滤料的质量、规格、数量及其安装是否满足设备设计的要求。6.2.7. 1 纤维柬滤料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FZ/T54001-1991,4.1的规定。6.2.7.2 纤维束滤料外观指标应符合FZ/T54001-1991,4.2的规定。6.2.7.3 纤维柬线密度应在1110 dtex4 270 dtex范围内。6.2.8 化学测量通过对进水和出水的化学测量,确定过滤设备的过滤性能。过滤设备性能试验中应进行的化学测量项目和测定方法见表506.2.9 截污容量测量通过截污容量测定,确定过滤器滤料的截污能力,并判断过滤

45、器的过滤性能。表5各类过滤设备性能试验中应进行的化学测量项目和测定方法过滤设备类型进水化学测量指标出水化学测量指标测定方法压力式机械过滤器浊度浊度GB/T 12151 悬浮物悬浮物GB/T 14415 浊度浊度GB/T 12151 高效纤维过滤器悬浮物悬浮物GB/T 14415 CODMo CODMn DL/T 502. 22 CODMn CODMn DL/T 502. 22 活性炭过滤器余氯余氯GB/T 14424 浊度浊度GB/T 12151 悬浮物悬浮物GB/T 14415 总铁离子总铁离子DL/T 502.25 除铁过滤器浊度浊度GB/T 12151 悬浮物悬浮物GB/T 14415

46、pH值pH值GB/T 6904 15 G/T 13922-2011 6.3 测量方法6.3.1 物理测量6. 3. 1. 1 压差测量压差测量按5.4.1. 1的要求进行。6.3. 1. 2 流量测量过滤设备的反洗、清洗及运行流量,可以通过在过滤设备的进出口管道上安装流量计来测量。对于没有安装流量计的小型过滤系统,也可以将水流从过滤设备各排出口引入参加试验各方一致商定的、既可称量又可测量体积的容器中,同时用秒表计量时间,确定反洗、清洗及运行的流量。6.3. 1. 3 温度测量温度测量可采用充液式玻璃温度计。6.3.1.4 反洗强度测量颗粒滤料的过滤器通过测量反洗时使滤料膨胀到规定高度时的反洗流

47、量来确定反洗强度。纤维过滤器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调节反洗参数,同时测量纤维束滤料反洗水流量和空气擦洗强度。6.3.1.5 滤料填装层高和体积测量a) 颗粒滤料通过测量层高计算体积。对于多层多介质滤料的过滤器应分别测量各种规格滤料的层高,分别计算其体坝。b) 纤维束滤料的体积根据运行时压实体积按以下测量:1) 胶囊纤维过滤器滤料体积的测量,按纤维束层高和过滤器截面积计算滤层体积,再减去胶囊充水体积;2) 活动孔板纤维过滤器滤料体积的测量,按运行时纤维束层高和过滤器截面积计算滤料体积。6.3. 1.6 颗粒状滤料粒度的测量z滤料粒度的测量包括粒径和不均匀系数。粒径可采用筛分分析法测量,不均匀系数KB

48、按式(14)计算:式中zKR = dso -B - dlO ds。一一有80%按称量计)滤料能通过的筛孔孔径(常以mm表示hd。一一一有10%按称量计)滤料能通过的筛孔孔径(常以mm表示)。6.3. 1. 7 纤维束滤料线密度的测量纤维柬滤料线密度按GB/T14343测量,或由设备制造厂提供纤维束线密度测试报告。6.3.2 化学测量6.3.2. 1 水样的采集过滤设备进水与出水的水样采集,应符合GB/T6907的要求。 14 ) G/T 13922-2011 6.3.2.2 化学测量项目和测量方法过滤设备进水和出水化学测量指标和方法按表5的要求进行。6.3.3 截污容量测量6.3.3. 1 周期制水量测定通过安装在过滤器出水管上的流量表,记录过滤器开始投运至运行终点的周期制水量。至少需进行三个周期的测定,取平均周期制水量测算截污容量。6.3.3.2 截污容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