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四川省成都铁中九年级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28963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四川省成都铁中九年级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四川省成都铁中九年级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四川省成都铁中九年级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四川省成都铁中九年级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四川省成都铁中九年级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四川省成都铁中九年级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翻译。( 4分) 【小题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小题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答案: 【小题 1】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 ,挟制天子 ,进而用天子的名义命令诸侯 ;这种情势 ,实在不能和他争强斗胜了 【小题 2】如果您能够同时拥有荆州、益州,保住这块险隘之地,往西通和各个戎族,往南安抚夷、越等族,对外和孙权交结和好,对内修好政治; 试题分析:翻译( 1)时,要注意把 “挟 ”(挟制)、 “命 ”(命令)、 “诚 ”(实在)、这些字

2、词翻译准确。翻译( 2)时,要注意把 “若 ”(如果)、 “岩阻 ”(险隘之地)、 “抚 ”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选择题 下面句子中字形和字音均正确一项是( ) A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付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也不旁骛( w),便是敬。 B人们世代繁衍( yn)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 g( pu)黄土。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 x)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搏。

3、 D我母亲对我们的拮( ji)据( j)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全付 ”应写作 “全副 ”; “骛 ”应读作 “w”。 C.“汲 ”应读作 “j”; “渊搏 ”应写作 “渊博 ”。 D.“拮据 ”应读作 “ji j”。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主要是字音、字形。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 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

4、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下面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一个好学生干部要善于倾听心声的呼声和对班级工作的意见。 D我们只有和

5、自然和睦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地球。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词不当,将 “怎么 ”改为 “不能 ”; B.语义矛盾,删去 “能否 ”或在“是 ”前加 “能否 ”; C.语义矛盾,将 “心声 ”改为 “同学们 ”, “和 ”后边加 “听取同学们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 点评:做病句修改类题目时,首先要判断句子的正误,如果是病句,则先要判断它的病句类型,然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要尽量少改动,保留句子愿意,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核对,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 郑重其辞 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

6、那个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B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 C李云龙浑身透出 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晋军将领中,仍给人 鹤立鸡群 之感。 D老中医 妙手回春 ,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郑重其辞 ”的意思是 “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不符合句意,应该改为 “郑重其事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

7、题( 18分) 仰望父亲 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 18岁。从 1岁到 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从小我在山下,看惯了父亲在山上放羊砍柴、开垦荒地挥汗如雨的忙碌身影;我在树下,看惯了父亲在高高的树杈间腾挪跳跃的矫健身影;晨曦中夕阳下,我在院子里,看惯了父亲站在房顶远眺天际的从容身影 到现在,父亲的身影,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映现,使我由时时思念父亲,进而常常思考父亲,心目中更加钦敬父亲。 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小时候村里一些大人常在我面前讲: “你父亲真是个孝子。 ”给我印象深刻 的是父亲对我奶奶的饮食起居特别在心。父亲为了使奶奶活得心气顺

8、、活得有精神,过段时间总要给奶奶买些好吃的,每天再忙都要和奶奶说会话,在精神上抚慰奶奶。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引领家族男人上坟祭祖,心态虔诚,行止敬重。在我爷爷的父亲坟地上的碑楼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深恩堪裕后,下联:至孝在尊亲,横批:追远。我想这肯定是我们家族的良风美德,是影响了父亲一生的传统孝文化。 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父亲教我做事明理。记得有一年春天种玉米,父亲在前面犁地,母亲在中间撒种子,我和哥哥在后面施粪。偶尔我偷懒不好好施粪。待到秋 收之时,父亲把我领到地里,指着长得参差不齐的玉米对我说: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看着因我施粪不匀而长势不好的庄稼,我心里十分懊悔。父亲在教我做这

9、些农家活的过程中,使我明白许多事理。父亲教我明志。记得我 12岁那年,父亲领我在山上开垦荒地,我累得精疲力竭。坐下休息时,父亲问我: “天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尽管我当时的回答不切实际,但父亲没有嘲笑我,却深情地抚摸着我的头,眼望着远方,颇有感触地对我说: “生在山村里,要有走出深山的想法才行。山外的世面大着呢! ”现在想起来,正是父亲的那一问,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 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 a 。 50年代后期,爷爷患病,大伯因病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全靠父亲上上下下要照应,里里外外要兼顾。 b 。听哥哥说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邻村一户人家 300元钱。大伯去世后,人家上门

10、讨债,父亲答应 10天后还。到了第 9天,父亲没有筹到钱,下狠心卖了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偿还了大伯欠下的外债。 C 。父亲 20多岁被抓壮丁,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场,解放后遭受过不明不白的批斗;父亲 30岁到 40岁,领头创办县级国营黄土坡、老虎沟、马匹凹煤矿,曾任总经理,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但更遭受过莫 大的委屈 d 。 60年代,为了全村人出行方便,父亲带领村民,费尽艰辛,打通了西庄村至武家河村约 2.5公里长的盘山路,那是我们村走出深山通往稷山县的第一条大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经商、创办企业。最后,在为武家河大队创办煤矿的过程中,含辛茹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记得父亲去世

11、当天,我从乡宁一中赶回家,匍匐在炕上给父亲清洗双脚。 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脚上有土、有煤渣子,脚底的老茧厚厚的一层,脚上的肉很少,骨头和青筋缠在一起 。我知道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人生,就是靠这双脚走过来的。如今,我 愈加明白: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 仰望父亲,眼底潮涌; 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选自 2012年散文选刊第 2期,有改动) 【小题 1】阅读全文,说说 “我 ”曾在哪些方面仰望过 “父亲 ”。( 4分) 【小题 2】仔细阅读第 段,回答下面两题。( 6分) ( 1)以下四

12、句话出自第 段,现将其放回原段 a、 b、 c、 d处,正确的顺序为( )( 3分) 父亲是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人 父亲是一个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人 父亲是一个心想众人、务实力行的人 父亲是一个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人 A B C D ( 2) “力行 ”一词,出自礼记 中庸: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史记 儒林列传也有过类似论述: “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请结合语境简要说明 “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 ”中的 “力行 ”的意思。( 3 分) 【小题 3】作者以 “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的感叹收束全文,可谓言简意赅,意蕴丰富。

13、谈谈你对这一结尾的理解。( 4分) 【小题 4】 有人认为第 段划线句对父亲的脚的细腻描写,有损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你赞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本文的理解?( 4 分) 答案: 【小题 1】仰望着父亲的身影;仰望父亲的孝行;仰望父亲的教行;仰望父亲的力行。 【小题 2】( 1) B ( 2)努力实践,竭力而行 【小题 3】略 【小题 4】不赞同, 因为( 1)父亲粗糙的双脚折射出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一生,这正是父亲值得仰望的伟大之处。( 2)同时父亲的双脚也使我愈加明白: “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下功夫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

14、境界高。 ”的人生哲理。 【小题 1】试题分析: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的 ” 仰望着父亲的身影; “父亲的孝行,让人仰望 ” 仰望父亲的孝行; “ 父亲的教行,让人仰望 ” 仰望父亲的教行; “ 父亲的力行,让人仰望 ” 仰望父亲的力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 ,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

15、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2】试题分析:( 1) “50年代后期,爷爷患病,大伯因病早逝,家道中落,家庭一下子跌到谷底。全靠父亲上上下下要照应,里里外外要兼顾 ” 父亲是一个支撑门事、忠厚力行的人。 “听 哥哥说大伯去世前,曾借了邻村一户人家 300元钱。大伯去世后,人家上门讨债,父亲答应 10天后还。到了第 9天,父亲没有筹到钱,下狠心卖了自家耕地磨面的犍牛,偿还了大伯欠下的外债 ” 父亲是一个勇于担当、守信力行的人。 “父亲 20多岁被抓壮丁,经受过枪林弹雨的战场,解放后遭受过不明不白

16、的批斗;父亲 30岁到 40岁,领头创办县级国营黄土坡、老虎沟、马匹凹煤矿,曾任总经理,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但更遭受过莫大的委屈 ” 父亲是一个历经挫折、坚韧力行的人。 “60年代,为了全村人出行方便,父亲带领村民,费尽艰辛,打通了西庄村 至武家河村约 2.5公里长的盘山路,那是我们村走出深山通往稷山县的第一条大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经商、创办企业。最后,在为武家河大队创办煤矿的过程中,含辛茹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 父亲是一个心想众人、务实力行的人。( 2)读完文章第 5段,我们可以发现,父亲他是一个努力实践,竭力而行的人,所以,这里的 “力行 ”就是努力实践,竭力而行的意

17、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乱句重组的能力和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点评:解答句子排序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 辑顺序。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 【小题 3】试题分析: “仰望父亲,眼底潮涌;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可见父亲对作者的影响之大之深。 “仰望父亲,眼底涌潮 ”

18、,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仰望父亲,心生光明;仰望父亲,行止入常 ”,这是父 亲对自己在做人方面的巨大影响,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重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语句,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 【小题 4】试题分析: “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脚上有土、有煤渣子,脚底的老茧厚厚的一层,脚上的肉很少,骨头和青筋缠在一起 ”,父亲的这双脚东奔西走,是父亲艰难坎坷、勤苦力行的一生的见证,这正是父亲值得仰望的伟大之处。同时父亲的双脚也使我愈加明白: “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再好的梦想也需要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脚下功夫 深,生活行程远;脚下行程远,人生境界高 ”的人生哲理。所以,这里对父亲脚的描写更加烘托出了父亲形象的伟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 “第 段划线句对父亲的脚的细腻描写,有损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 ”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和材料的内容说出具体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12分) 放弃,是一种美德 曾庆鸿 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所以说,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 ,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放弃 ”或 “

20、放下 ”,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 “放下。 ”婆罗门放下左手的花瓶。佛又说: “放下。 ”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 “放下。 ”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佛说: “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只有这样 ,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 ,名利、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 什么 因为项羽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第

21、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而忘了另一条古训 “胜败乃兵家常事 ”。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项羽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临终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于是亚力三大向将士们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亚力三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第三个遗

22、愿说明,他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的。 放弃,必须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 “失之东隅 ”却会 “收之 桑榆 ”,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懂得 “该放弃时就放弃 ”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23、小题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小题 2】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分) 【小题 3】文章第 段的主要论证思路是什么?( 3分) 首先提出 _接着进行 然后 进行佐证。 【小题 4】本文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单分析其表达作用。( 3分) 答案: 【小题 1】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小题 2】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他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比如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 【小题 3】这一段,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 “放弃,必然有失,但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 ”,接着进行对比论证,指出得与失是相对的,然

24、后引用 “塞翁失马 ”的故事和孟子 “鱼与熊掌 ”不可兼得的观点,进行佐证。 【小题 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如,文中列举项羽和亚力三大 的事例,从反面告诉人们应该学会有所起放弃。 【小题 1】试题分析:作者在文章第 1段通过生活中下棋的实例,得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 点评:怎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一是根据题目来确定该中心论点,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二是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在文章开头确定中心论点,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章第一句

25、或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结尾确定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特别是总分式或层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再经过多角度论证,作者往往会在结尾重申中心论点。在文章中间分析论证后推出中心论点。三是根据分论点来确定中心论点。四是根据 论证的结构来确定中心论点。五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隐藏在引用的名言警句中。议论文的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归纳法: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推理法: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对照法: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26、;驳论法: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小题 2】试题分析:文章第 3段,作者说 “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 因为项羽不肯放 下该放下的东西 ”,比如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点评:怎样才能切准情感把握的脉搏,深入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 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

27、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 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 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景物描写,往往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 【小题 3】试题分析:这一段,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 “放弃,必然有失,但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 ”;接着进行对比论证, “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

28、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 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 ”,指出得与失是相对的;然后引用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 失之东隅 却会收之桑榆 ”的例子,和孟子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的观点,进行佐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 点评: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首先要找到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然后再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分析议论文某一段的论证思路就要考虑作者的论点,考虑他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小题 4】试题分析:本文运用了举 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比如文中列举了 “项

29、羽失败 ”的例子,还有亚历山大的例子,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再比如文章第 7段 “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 ”,运用对比论证,指出得与失是相对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点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理论论证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 程中熟练掌握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语言运用 (12 分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了新闻公

30、益行动 “ 我的父亲母亲 ”,这档节目重点关注老年痴呆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10月 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专业机构已经启动申请为 “老年痴呆症 ”更名工作。他介绍,我国审定公布的神经病学医学名词表中没有 “老年痴呆症 ”这个名词,规范的表达为 “阿尔茨海默病 ”。不过,要规范使用还需要一个过渡期,不断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众认知度。 我们经常能在街头、报纸、广播、 网上看到寻找老人的寻人启事,也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充满辛酸与温情的寻亲故事,而据专家介绍这些走失的老人不少是痴呆症患者。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研究数据表明, 60%的老年痴呆患者都有走失的危险

31、。为了帮助痴呆老人找到回家的路,为患者家庭减少一份担忧,增添一份保障,新闻公益行动推出了更具现实针对性与服务帖近性的 “黄手环 ”行动。 “黄手环 ”是我们专门为痴呆老人设计的佩戴物件,它既是信息记录的载体,也是视觉识别的媒介。 “黄手环 ”可嵌入患者家属自行填写的患者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的卡片或纸条,一旦老人走丢或发生危险,人们可以按 照上面的信息联系到他们的家人;当人们看到佩戴 “黄手环 ”的老人,也能够意识到需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呵护。 其实,痴呆症的检测并不那么复杂,特别是初步筛查,简易量表如 MMSE 量表、AD8 量表在临床大量使用。虽然痴呆症不可逆转、不可根治,但如果发现得早,及

32、时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照料者的支持与辅导,就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大大改善患者及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正基于此,新闻公益行动联合医疗机构通过走进社区,开展免费检测、发放护理手册、培训志愿者和护理者等方式,用我们的报道普及健康常识,让大 家了解痴呆症的预防办法和早期症状。 【小题 1】概括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6分) 【小题 2】请你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这个新闻公益行动 “ 我的父亲母亲 ”拟写一条公益广告( 2分) 【小题 3】下面是关于国学的新闻,针对这则新闻,班里展开了 “思维对对碰 ”辩论赛,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发表你的观点。 在迅速腾飞的经济社会,老板们周末

33、不学经济管理,不学 MBA,而是专门到北大来学国学!他们一年的学费为 2.4万元,不少人是专门坐飞机来学哲学的。“四书 ”、道德经、庄子周易精读等都是 “国学教室 ”课程表的内容。 正方: 我方认为这些企业家们应该多把重点放在如何把握好国家有关经济的政策方针,学好怎样管理以及下属方面,而不是附庸风雅地来学国学。 反方: 答案: 【小题 1】( 1)发起 “为痴呆改名 ”,呼吁社会减少歧视,让更多患者不再因耻感耽误治疗。 ( 2)发放专为痴呆老人设计的 “黄手环 ”,帮助那些走失的老人安全回家。 ( 3)推动把 “老年痴呆筛查 ”列为常规体检项目,让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也让家庭成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34、 【小题 2】示例: 给生命两头同等的关爱。 【小题 3】我方认为时移世易 ,今天我们所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文化;所缺的不是学习而是 思想;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精神。国学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些东西不应该被丢弃,应该继续发扬光大,所以无论是哪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学习国学。 【小题 1】试题分析: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要能够揭示新闻事件的核心内容,要求有必要的人物、事件。( 1) 10月 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专业机构已经启动申请为 “老年痴呆症 ”更名工作。他介绍,我国审定公布的神经病学医学名词表中没有 “老年痴呆症 ”这个名词,规范的表达为 “

35、阿尔茨海默病 ”。不过,要规范使用还需要一个过渡期,不断加强科 学普及,提高公众认知度。 发起 “为痴呆改名 ”,呼吁社会减少歧视,让更多患者不再因耻感耽误治疗。( 2) “为了帮助痴呆老人找到回家的路,为患者家庭减少一份担忧,增添一份保障,新闻公益行动推出了更具现实针对性与服务帖近性的 “黄手环 ”行动 发放专为痴呆老人设计的 “黄手环 ”,帮助那些走失的老人安全回家。( 3)新闻公益行动联合医疗机构通过走进社区,开展免费检测、发放护理手册、培训志愿者和护理者等方式,用我们的报道普及健康常识,让大家了解痴呆症的预防办法和早期症状 推动把 “老年痴呆筛查 ”列为常规体检项目,让患者早发 现早治

36、疗,也让家庭成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消息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点评: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信息要全面,语言简练,使人一读就知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 【小题 2】试题分析:公益广告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本题要求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这个新闻公益行动 “ 我的父亲母亲 ”拟写一条公益广告,拟写要符合主题,让公众感到有趣、好奇、轻松、耐看,能引起共鸣,从而巧妙地使公众发自内心地接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广告语的拟写能力。 点评:解答拟写广告语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拟写主题,内

37、容必须通俗易懂,不仅要求广告的传播内容要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形式上要通俗、简洁,语言要平易近人、深刻揭示本质,透彻剖析事理,符合题目要求,富有一定文采。 【小题 3】试题分析:正方的观点是:企业家们应该多把重点放在如何把握好国家有关经济的政策方针,学好怎样管理以及下属方面,而不是附庸风雅地来学国学;那么作为反方,观点就应该与正方完全相反,即:国学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些东西不应该被丢弃,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所以无论是哪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学习国学。作为反方,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要针对正方的辩词来进行辩论,而不能顾左右而言他。另外,发言一定要文明得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

38、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正方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和材料的内容说出具体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 12分)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 延入。王斗曰: “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 ”使者复还报。王曰: “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 “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王斗对曰: “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 ”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 “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39、今王有四焉。 ”宣王说,曰: “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 ”王斗曰: “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 ”宣王曰: “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 “世无骐麟,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王曰: “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 “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 也。 ”王曰: “何谓也 ”王斗曰: “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 而使工者,何也 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 也。 ” 宣王谢曰:

40、 “寡人有罪国家。 ”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 注 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 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 【小题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 A斗生于乱世, 事 乱君侍奉 B宣王使谒者 延 入延迟 C王宫已 充 矣满,足 D 固 愿得士以治之本来 【小题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 ( 2)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 也。 【小题 3】王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进行分。(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1)( 3分)我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

41、大王迎接我是礼贤下士。大王认为怎么样?( 2)( 3分)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一定要用亲近宠爱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说: 您忧国爱民不如爱一尺绉纱。 【小题 3】机智勇敢,敢于直言劝谏;善于辞令,进谏技巧高超。 趋:快步走 【小题 1】试题分析: B “宣王使谒者 延 入 ”,句中的 “延 ”是一词多义, “引进,请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 、恰当。 【小

42、题 2】试题分析:翻译( 1)时,要注意把 “好势 ”(爱慕权势)、 “好士 ”(礼贤下士)、 “何如 ”(怎么样)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 2)时,要注意把“非 ”(不是)、 “左右 ”(亲近宠爱的人)、 “故 ”(所以)、 “”(绉纱)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 3】试题分析:对于王的做法,他敢于直接指出来,并直言 进谏,可见他是一个机智勇敢,敢于直言劝谏的人;在劝谏的时候,他又善于以

43、实际生活做比,可见他善于辞令,进谏技巧高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 3分 )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

44、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 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小题 1】下面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总 揽 英雄(招致) B民 殷 国富( 殷切 ) C自董卓 已 来( 已通以 ) D先主 遂 诣亮( 拜访 ) 【小题 2】下面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45、是( ) A以弱 为 强者士卒多 为 用者 B高祖因 之 以成帝业又间令吴广 之 次所旁 C名微 而 寡众泉香 而 酒洌 D而 其 主不能守 其 真不知马邪 【小题 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 B在当时的条件下,刘备完全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性。刘备的最终目标是 “信义著于天下 ”,即兴复汉室,他的主要敌人自然是北方的曹操集团。 C诸葛亮认为刘备应当首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建立 “霸业 ”的根基。 D选段中主要人物是刘备。 答案: 【小题 1

46、】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 “民 殷 国富 ”中的 “殷 ”,是殷实、富足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 2】试题分析: A.前一个 “为 ”是 “作为,成为 ”的意思,后一个 “为 ”是 “成为 ”的意思。 B.前一个 “之 ”是代词, “这 ”的意思,后一个 “之 ”是动词, “去,到 ”的意思。 C.

47、两个 “而 ”都表示顺接。 D.前一个 “其 ”是代词, “他的 ”的意思,后一个“其 ”是句首发语词, “难道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 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 3】试题分析:选段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孙权。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

48、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 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早 梅 唐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小题 1】第一句写梅花用 “白玉条 ”作比 ,意在表现什么 (2分 ) 【小题 2】全诗表现了梅花哪些品格 (2分 ) 答案: 【小题 1】洁白无暇 ,花开繁茂 【小题 2】不怕冰雪严寒的顽强精神 ;洁白无暇的高洁品格 ;远离人群的孤傲性格。 【小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