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西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28967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西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广西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广西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广西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广西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广西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静 谧 ( m) 鞠 躬( j)顶礼 膜 拜( m) B丰 硕 ( shu)默 契 ( q)养精 蓄 锐( ch) C干 涸 ( k) 睿 智( ru)藏污纳 垢 ( u ) D酝 酿 ( yn) 逞 能( chn)张皇失 措 ( cu)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养精 蓄 锐( x)。 C、干 涸 ( h) 。 D、酝 酿 ( ni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

2、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精致暗然失色束手无策 B惟幕风餐露宿自知之明 C炫耀胸有成竹狂妄自大 D寂寞春华秋实故名思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黯然失色。 B、帷幕。 D、顾名思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汉字音形义是中考必考点,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 下列句子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偶然看到国外

3、有人研究牛马放屁的消息,使我 忍俊不禁 ,再看有关文章,又令我肃然起敬。(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 B面对日益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的食品、药品安全危机,每一个人、每一个公民都无法 置身事外 。(置身事外:对事情很冷淡,不过问,不关心) C 2011年度 “感动中国 ”人物,断臂钢琴师刘伟,在 达人秀 比赛中,获第一届中国达人秀总冠军。(达人秀:指在某一领域的高手、出类拔萃的人物展示) D提高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摄取营养丰富的 “绿色食品 ”,是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绿色食品 ”:原生态的、无污染的食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D提高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摄取营养丰富的 “绿色

4、食品 ”,是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绿色食品 ”: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知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 D项中的词语错误很明显。词语是汉语言的精华,平时学习要好好掌握,阅读文章多记忆词语,尤其是出现的新型的词语,要辨识词语的意义、写法、适用对象、情感色彩,注重积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 “金星凌日 ”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 “网络造词 ”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树立

5、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答案: C 试 题分析: A、缺少主语,去掉 “使得 ”。 B、不合逻辑,去掉 “不 ”。 D、前后不一致,去掉 “否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 等语病。 在下面语段

6、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远远望见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 ;清淡的, 。萦绕在村子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白纱 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仿佛山间缓缓流淌的河流 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炊烟的特点以及 “浓重的 ”“清淡的 ”这一要求,根据排除法,答案:应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辨析能力及语言的整体感知能力。 点评:做题时,除了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语段内容的整体理解外,还要注意词语间的搭

7、配。这样,注意所选词语与主语、谓语、宾语、修饰语等的搭配要恰当。做题时,还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将最有把握的空先确定下来,再将其它空斟酌着落实。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古代, “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儿童, “加冠 ”指男子二十岁时所行的成人礼。 B钦差大臣给巴特勒的信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果戈理和法国的雨果。 C汉字的演化历经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这几个阶段。 D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代表词人有晏殊、李清照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钦差大臣给巴特勒的信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法国的雨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

8、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点评: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 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现代文阅读 放弃也会成功 古罗马有一则寓言: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山涧,最后到了沙漠的边缘。它们一筹莫展,讨论着怎么办。其中一条河说: “我一定要流过去,找到大海。 ”另一条河则说: “不如回去再等机会吧,如果前进,我

9、们可能走不出沙漠就干涸了。 ”结果一条河执著地前进,干涸在了沙漠里,另一条河则回到源头,等待到了良机,流向了大海。执著有些时候将导致失败,而放弃则走向了成功。 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厄运,我们时常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会获得成功。其实,很多时候,放弃也会成功。 我们赞赏锲而不舍 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当你确定目标,这种执著就会成为一种通向成功的阶梯。但有时放弃和锲而不舍的执著并不矛盾。陶渊明放弃污浊官场,归隐田园,写出了桃花源记等传世之作,成为东晋时代杰出的诗词散文大家。鲁迅放弃了医学,成为文学巨匠。凡 高放弃了做传教士,而成了有名的画家。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对追求方式的扬

10、弃,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学会放弃,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放弃梦想。苦苦地挽留夕阳,是傻子;久久地伤感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往往会成为生活 中逞一时之快、显意气之勇的匹夫,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得到,不计一时得失,勇敢地放弃,是为了更大的成功。 放弃是剪刀,生命之树剪除病枝赘叶后,更显勃勃生机。 放弃有苦痛,宛如壮士断臂,需要时间的良药来抚平创伤。 面对暂时的伤痛,放弃需要一种锲而不舍、毁誉不惊的精神,需要直面淋漓鲜血的豪迈气概,需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胸怀,需要摒弃生活里用尽心思装饰出的虚假繁荣的

11、胆识。放弃是一种明智,是一种宽容。或许它带给你的是短暂的消沉,但只要你打开视野,另辟蹊径,迎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丽的开端。你的 眼前将满是和平阳光,你的世界将满是鸟语花香。所以敢于放弃的人也是坚强的人。拒绝放弃,只会作茧自缚,在生活的网中受束缚而死。 通向成功的路不只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头碰南墙才回头。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的整个人生从此黯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只有果断放弃,才能将该拿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 我们鼓励执着,我们也鼓励放弃。 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敢放弃希望,但并不意味着不改变。这时要运用你的智慧,敢于放弃,重新选择。也许你会

12、看到一个更加开阔的天地。 放弃 其实也会成功。 (作者 /李汉荣,选自智慧背囊,有删改) 【小题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 A放弃是一种明智,是一种宽容。 B放弃往往会导致失败。 C我们鼓励执着,我们也鼓励放弃。 D放弃也会成功。 【小题 2】选文第 段画线句子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小题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 段引用寓言故事,其作用是引出论点,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B选文第 段中加点的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C第 段中的 “放弃是一种明智 ”是指虽然放弃可能带给你暂时的消沉,但只要拓开

13、视野,另辟蹊径,迎来的将是一个更加美丽的开端。 D第 段中的 “通向成功的路不只一条 ,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 ”意思是做事一碰到困难就要懂得放弃,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标题,分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 “放弃也会成功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提取(概括)能力。 点评: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如果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则要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本文就属于最后一种,应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 2】试题分析:根据画线句子中 “宛如 ”这一关键

14、词语分析出该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点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理论论证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 3】试题分析:第 段中的 “通向成功的路不只一条 ,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 ”意思是做事一碰到困难就要懂得放弃,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这样的理解过于绝对,其实本文的观点为 “放弃也会成功 ”,但并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 “,应该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这涉及到议论文的语言严密性这一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

15、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逐一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葛 闪 洛宁十一岁,是云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皮肤微黑,身形孱弱,沉默寡言,喜欢独处,是同学 们眼中最 “怪 ”的同学,也是我到偏远山区支教以来,见过的最不合群的学生。 几个月前,洛宁上学的时候,背上除了一个书包,凭空多了一个鼓鼓囊囊、看来颇有重量的口袋。上课的时候,洛宁就把口袋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下课的时候, 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像蜗牛背着自己的壳一样,在操场上慢慢地转圈 。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让洛宁整天将它负在背上?班上的同学都想打破这个砂锅,揭开谜底。 有同学问洛宁,洛宁总是不发言语

16、。也有同学去摸过,硬梆梆的,有棱有角,从手感上判断像是石头。但是,洛宁总不会傻到把石头当作宝贝整天背着吧。还有同学曾试 着去打开口袋,但平时很老实的洛宁,此时就像一头发怒了的小狮子,让大家不得不罢手。 又过了一段时间,时值严寒,洛宁的口袋也变大了,里面的东西也装得更多了。似乎口袋里面的东西,是遵循着一定的时间规律而变大变多的。 洛宁口袋里的秘密,终究没有敌得过同学们的好奇心。那次,洛宁没有拗得过好几个同学的强行 “合力 ”,被按在了桌上。口袋被打开时,滚落出的一块又一块冰冷坚硬的石头,让同学们都惊呆在原地 洛宁整天背负着的口袋里,装的居然真是石头! 眼前这个瘦弱到让人心疼的孩子背后,却有着谁听

17、了也会落泪的背景: 6岁那年, 洛宁的父亲患病离世,这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无异是雪上加霜。天塌了,洛宁母亲就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还要替别人做挣不了几个钱的手工活,还要割猪草喂养唯一的一头猪,还要洗衣做饭。日子本来可以这样即使贫苦却也不失幸福地度过,但命运就这么无情残酷 去年的一天,洛宁的母亲遭遇车祸:命是捡了回来,人却瘫痪了。 几天后,我买了点东西,趁着上午没课,独自来到了洛宁的家里。一来,看望一下洛宁的母亲;二来,我更想从他的母亲口中得知,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会让洛宁整天背着石头上学? 我告诉她洛宁优 异的学习成绩和近来的情况。当我向她提及洛宁背石头上学的奇怪之

18、举,她的眼泪顿时簌簌落了下来:原来,自从她瘫痪后,洛宁既要服侍母亲,还要接替母亲的 “工作 ” 砍柴,烧水,做饭,喂猪,洗衣服 一天,她因为渴急了,把手伸向离床头不远的热水瓶,结果却烫伤了自己。洛宁放学回家,看到被烫伤了的母亲,心像被无数把刀狠狠地剜了一般,痛入骨髓。他怕在以后的日子里,若是自己不在家,母亲不知道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于是,洛宁当即便决定:他要背着母亲去上学!尽管母亲再怎么劝阻,洛宁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便开始背着石头上学 了。 我的心里陡然被濡湿了。但我同时亦很奇怪,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来照顾她,但他的背上,却怎么总是一袋石头? 洛宁母亲看出我心中的疑惑,止住了泪水,

19、哽咽着告诉我一个谁都想不到的爱的秘密:洛宁母亲体重八十六斤,洛宁瘦小的身躯又如何负重?但他却想出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然后再不断地添加石头。直到,他能适应超过八十六斤的重量为止。 八十六斤,是洛宁母亲的体重,亦是爱的重量! 回来的山路上,我任由泪水肆意奔流。我仿佛看到这样的一幕: 天空飘着雪花,北风尖唳呼啸,山路蜿蜒崎岖,衣衫单 薄的洛宁,正用孱弱的肩膀,瘦弱的后背,背着一袋硬梆梆的石头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 顶着风雪,洛宁不怕刺痛;踏着山路,洛宁不畏艰难。因为一份爱,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也因为这份爱,石头里时时春暖花开! (选自读者 2012年第 3期

20、,有改动。) 【小题 1】文章以 为线索,叙述了 的感人故事。( 2分) 【小题 2】读完全文,请简要说说洛宁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分) 【小题 3】第( 6)段叙述了什么内容?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4】请品味文中划线的句子,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 效果。( 6分) ( 1)洛宁就把口袋背上,像蜗牛背着自己的壳一样,在操场上慢慢地转圈。( 2分) ( 2)天空飘着雪花,北风尖唳呼啸,山路蜿蜒崎岖,衣衫单薄的洛宁,正用孱弱的肩膀, 瘦弱的后背,背着一袋硬梆梆的石头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 ( 4分) 【小题 5】从全文看,文章以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为标题有何妙处?(

21、 3分) 答案: 【小题 1】( 2分)一袋石头( 1分) 洛宁背石头上学( 1分) 【小题 2】( 2分)坚强、孝顺、勤劳(答出其中一点得 1分,写出两点得 2分。) 【小题 3】( 3分)写了洛宁的家庭困境。( 1分)为后文揭开洛宁背石头上学的秘密作铺垫。 【小题 4】( 6分)( 1)( 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1分)形象地写出了洛宁背石头时艰难的样子。(或答: “慢慢 ”一词写出了石头之沉重。)( 1分)( 2)( 4分)运用了环境描写、( 1分)外貌描写或动作描写,( 1分)写出洛宁处境的艰辛,也写出他意志的坚定。( 2分) 【小题 5】( 3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文章的

22、主题意义。(答出其中一点得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文以洛宁书包里的 “一袋石头 ”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主要写了洛宁为了背瘫痪在家的母亲上学自己先试着背石头的 感人故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要通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围绕主要人物根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来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即可。本题范围缩小到第 7-9节,各用一句话概括所叙的两件事,只要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这个人什么性格特点这样的思路去答题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从 “洛宁想背着母亲上学好照顾母亲 ”分析出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从 “洛宁每天都做许多家

23、务活 ”分析出他是一个勤劳的孩子;结合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做具体的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 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小题 3】试题分析:第 6段属于插叙,主要交代了洛宁的家庭情况,主要是为下文写洛宁想背母亲上学这一感人情节做铺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插叙作用的分析能力。 点评: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主要作用有: ( 1)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叙一些与主

24、要情节有关的内 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 3)使文章脉络清晰。 ( 4)结构紧凑。 【小题 4】试题分析:( 1)为了表现洛宁背石头时行走的艰难,作者用了形象的比喻,把洛宁比作蜗牛,一方面表现出石头之重,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洛宁的孝顺。( 2)为了表现洛宁的人物形象,作者把洛宁这一人物放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中,同时对这一人物进行细节描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 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

25、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 5】试题分析:( 1) “石头本不会开花 ”,但是作者说 “石头里的春暖花开 ”,这样的标题能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文主要写了 “洛宁为了母亲背石头 ”,从这件事中体现洛宁的美好品质,所以这样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主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题目作用的能力。 点评:标题的作用有: 1.最 基本的标题点明中心或论点,以及大致内容。 2.标题也反映作者感受,也反映文章本质,严肃的文章标题必然引人深思 ,伤感的文章标

26、题也必然有着阴郁的色调,标题表达的是作者写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思想目的。 3、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富有诗意的可以给人良好的第一感觉,奇特的可以给人阅读的兴趣。 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

27、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8、是( ) ( 2分) A往来而不 绝 者,滁人游也猿则百叫无 绝 B野芳 发 而幽香 发 闾左谪戍渔阳 C 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所识穷乏者 得 我与 D 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 名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至于负者歌 于 途,行者休于树其受之天也,贤 于 材人远矣 B然而禽鸟知山林 之 乐,而不知人之乐箕畚运于渤海 之 尾 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也 陈胜者,阳城人 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 山水之间也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小题 3】下列表述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第 段描绘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抒发了作

29、者无穷的乐趣。 B第 段描绘了四幅温馨的画面,其顺序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C第 段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又 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欧阳修被贬滁州,纵情山水,与民同乐,深受百姓喜爱。他离职后,百姓为纪念他修建了 “醉翁亭 ”。 【小题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译文: 【小题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分) 欧阳公记 成,远近争传 凡商贾 来,亦多求其本,所谓关征 ,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 记 指醉翁亭记。 商贾 商人。 关征

30、查税征税。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1)(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得分点: “翼 ”1 分,句意 1 分,共 2 分)( 2)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得分点: “辄 ”1 分,句意 1分,共 2分) 【小题 5】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的 “绝 ”都是停止的意思 。 B项其一 “发 ”是 “开 ”的意思;其二 “发 ”是 “征发 ”的意思。 C项其一 “得 ”是 “领会 ”的意思;其二 “得 ”通 “德 ”,是感激的意思。 D

31、项其一 “名 ”为动词,取名的意思; 其二 “名 ”为名词,名字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 2】试题分析: B项的 “之 ”同为助词,可译为 “的 ”。 A项:其一 “于 ”为介词可译为 “在 ”;其二 “于 ”为表比较的介词,可不译。 C项 “也 ”其一表感叹语气;其二表判断语气。 D项其一为介词,相当于 “于 ”;其二表感叹语气,

32、相当于“啊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 3】试题分析: “醉翁亭 ”并非欧阳修离职后百姓为纪念他而修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逐一分析 ,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小题 4】试题分析:( 1) “翼 ”是 “像鸟的翅膀一样 ”的意思, “临 ”是 “坐落

33、 ”的意思,还要注意此句为判断句。( 2) “于 ”是 “到 ”的意思, “辄 ”是 “就 ”的意思。除了注意这些关键词,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保持完整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 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 5】试题分析:从醉翁亭记这篇散文的艺术价值以及社会影响这些角度来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

34、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相关的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或提取或概括出来,组织成通顺的语句作答。 诗歌鉴赏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 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小题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知识范围:古诗鉴赏;能力层级:理解、评价; 难度 0.50) 【小题 2】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5、。( 2分) 答案: 【小题 1】运用 “兴 ”的艺术手法( 1分)。如本诗开头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来起兴,引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1分)。(答出 “比兴 ”“兴寄 ”“重章叠 句 ”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小题 2】( 2)( 2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 “乐而不淫 ”( 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 “哀而不伤 ”(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

36、毛传云: “兴也。 ”什么是 “兴 ”?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 “兴 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 兴 辞也。 ”所谓“兴 ”,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 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 “挚而有别 ”,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 “采之 ”、 “之 ”,兴淑女既得而 “友之 ”、 “乐之 ”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鉴赏。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时,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先看练得的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词的

37、含义、明确词的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写出什么景物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何效果。 (3)点出该字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小题 2】试题分析: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 乐略 正声序论云: “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 ”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

38、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 诗谱序云: “虞书曰: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所以让人感到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时要看此诗句之前写了什么,之后又写了什么,前后有什么关联,与表现中心有什么关系等,做到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出诗句的作用及作者的意图。当然,分析时也要结合诗的种类,看是写景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语言表达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个活动。( 7分 ) 今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 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 像被部分同学涂改成了一些可笑的漫

39、画,如机枪男、滑板哥(如右图)、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 “杜甫很忙 ”这句话很快走红。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 【小题 1】对这种以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 70个字以内。( 4分) (知识范围:综合;能力层级:评价; 难度 0.70) 【小题 2】仿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3分) 示例:在鲁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

40、。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谋士 曹刿。 答案: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这两个角度来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示例一:戏说历史人物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我国是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杜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因此,不应该丑化杜甫形象。示例二:娱乐要注意分寸。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不能用戏谑的方式去对待。所以,对历史人物要有基本的尊重。示例三:涂鸦并无 恶意。在课本上涂鸦是不少学生的共同爱好,它可以缓解学习中的压力。所以,不必对此过度关注。示例四:戏说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杜甫的纪念活动。今年是杜甫诞辰 1300周年,在 “杜甫很忙 ”的影响下,

41、有关杜甫的纪念活动也趁势展开。手段另类,但有一定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表述观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只要围绕材料的内容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2】试题分析:在仿写的时候,只要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即可。示例一: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促三足鼎立;他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平定 南方;他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示例二: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爱的哲学 ”著称,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永恒的主题,她的诗像涓涓细流,清新晶莹,情韵绵长。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冰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例

42、句仿写的能力。 点评:仿写时在注意例句的格式的同时,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等。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3分) 关公曰: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 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为关羽斟酒壮行的人是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故事: 。(不超过七个字) 答案:( 3分)曹操( 1分) (关羽)温酒斩华雄( 2分) 试题分析: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

43、人嘲笑。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曹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道: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 的记忆能力。 点评: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 背景 特色 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小题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小题 2】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小题 3】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4、【小题 4】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小题 5】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 长歌行) 【小题 6】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小题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 8】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小题 9】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挫折,我们要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来激励自己执着地追求理想。 【小题 10】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 答案: 【小题 1】天涯若比邻 【小题 2】问渠那得清如许 【小题 3】烟笼寒水月笼沙 【小题 4】会当凌绝顶 【小题 5】老大徒伤悲 【小题 6】零落成泥碾作尘

45、 【小题 7】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 8】悠然见南山 【小题 9】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 10】在我的心头荡漾 试题分析:默写时,注意 “涯、哪、笼、凌、绝、徒、辗、濯、涟、济、沧、荡漾 ”等易错字,还要使整个句子在默写的时候保持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 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

46、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作文 以 “这,让我感动 ”为题写一篇 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注: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得套作或抄袭。 答案:略 试题分析:从考查角度来看,题目更贴近现实生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思考感悟、自我成长、生活思辨等方面,旨在引导学生写实感、抒真情,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来展现考生的个性和才情。 “这,让我感动 ” 照顾到了各层次的考生,选材非常宽泛,是对发生在 “我 ”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景、情的回顾,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偏重于叙事和抒情。除了选材和构思的创新外,学

47、生还可以在形式上有所雕琢,比如书信体、日记体等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当然,发乎心的情感、扎实的语言功底仍是高分作文的法宝。 考点:本题考查学 生写作的能力。 点评:首先,要认真读题、审题,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意。尽管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要审题。审题先要读题,读文题的过程,就是思索、理解文题的过程。读文题,要读得细,读得认真;切忌马虎,一看就下笔作文。有时看错文题中的一个字或少看一个字,写的内容就会和命题要求相距甚远,甚至南辕北辙。要审读以下内容: 1、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是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要对构成题目的所有词语作一番推敲,审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或中心词,抓住 “题眼 ”。 2、如果在题前或题后有提示语或引导语 ,一定要高度重视,看能否帮助迅速打开写作思路,或帮助拓宽选材空间。 3、题目下面的要求通常是对该文在形式、内容、字数等方面做具体的规定,所以一定要看清要求。其次,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做到 “舍大取小,以小见大 ”。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曾打动多自己心灵的材料,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以情服人,收到震撼读者心灵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选取 “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