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浙江湖州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苏东坡说: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中 “汉以后出于郡县吏 ”所指的是 A刺史制 B察举制 C中外朝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的信息,可知题干介绍的是各个时期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因此题干中的 “郡县吏 ”指的就是察举制,故 B项正确; ACD三项都不属于选官制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 察举制 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1860年 1870年 1900年 1970年 大不列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苏联 美国 法国 大不列颠 日本 德国 德国 法国 德国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B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赶超英法 C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与美国关系密切 D全球化使美苏两大市场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表格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BC项表述符合史实,故排除;尽管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但是战后形成了以
3、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美苏两大市场之间的联系并未加强,故 D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 “正常 ”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 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 “经典体制 ”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 “这一时期的改革 ”的是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经典体制 ”指的是斯大林模式, AB项分
4、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此时斯大林模式还没有形成,故 AB项错误; 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其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与题干信息 “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 ”不符,故排除; C 项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题意相符,故 C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荀子说: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 传曰: 从道不从君 ,此之谓也。 ”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 A韩非 “法不阿贵 ”的思想 B
5、董仲舒 “三 纲五常 ”的思想 C朱熹 “道统论 ”的思想 D顾炎武 “众治 ”的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从道不从君 ”的大概意思是:依从正确的原则而不依从国君,这与朱熹 “道统论 ”的 “正君心 ”思想是一致的,故 C项正确。 A项强调法治, B项强调的是儒家伦理道德, D项反对君主专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AB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道统论) 所谓 “朱陆同异 ”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 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
6、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 B “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 C “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 D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C项强调理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理是世界的本源,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 C项正确; AD项属于心学的思想主张, B项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夫人臣之侵其
7、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这一记录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本书籍中 A诗经 B韩非子 C东进梦华录 D明夷待访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诗经记载的内容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故 A项错误;韩非子属于战国时期的著作,与司南出现的时间相符,故 B项正确; CD项分别是宋代和明末清初的著作,与题干要求 “最早 ”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司南) 下图是清初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吸收中西画技之长绘制的平安春信图,该画反映了乾隆年轻时与父亲雍正游玩的景象。
8、画面上方有乾隆皇帝自题的一段诗文: “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入室幡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 ”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画面能佐证清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接纳 此画属于吸收部分西洋画技巧的山水画 壬寅是乾隆时期的年号 此画可作为研究清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史料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平安春信图是清初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吸收中西画技之长绘制,因此其可以作为研究清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史料,依据画面及诗文等信息可以得出清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接纳,据此分析可知 符合题意,故 C项正确;平安春信图属于人物肖像画,壬寅是中国古代传
9、统的干支纪年法,故 错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画的发展 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 “鞭子 ”与 “动弹 ”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 睁眼看世界 B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发展 D九一八事变 毛泽东思想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九一八事变爆发于 1931年,而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因此 “九一八事变 毛泽东思想形成 ”与题干 “鞭子 ”与 “动弹 ”
10、的关系不符,故 D项正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BC项对应正确,故排除。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王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西方古代哲学家是 A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芝诺 D西塞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罗塔格拉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这与题干意思相近,故 A项正确, BC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普罗塔格拉 “不管是文明的什么组成部分一民族
11、或文化特征 只要一进入中国,它们就都并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的哺育。 ”下列选项,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五权宪法 B中山装 C邓小平理论 D一国两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权宪法是吸收了西方 三权分立的思想和中国传统的考试与监察权,符合题意,故 A项排除;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典型服饰,符合题意,故 B项排除;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符合题意,故 C项排除;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为解决祖国统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成果,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 D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一国两制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
12、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 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 B公 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福利国家的出现 美国的新经济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要求来分析, “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是苏格拉底的主张,与文艺复兴无关,故 A项错误;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事件之一,而维新变法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事件之一,故 B项与题意相反,排除;美国的新经济与福利
13、国家没有关系,故 C项错误;因此答案:为 D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下图是 1946年江苏常熟一家私人理发店的开张仪式。据此可知 A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恢复发展 B政协会议实现了国内的民主与和平 C中国正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D常熟地区理发行业的技术非常先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材料的能力,从图片中 “国际理发店 ”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故 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故 A项错误;与图片信息无关,故排除;仅从图片信息无法得出其技术是否非
14、常先进,故 D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如果拍摄纪录片记忆中国 1984年,可以选择的事件有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邓小平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温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84年 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 5月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温州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 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
15、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故 项符合题意,故 D项正确; 是 1983年提出,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下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国别 铁路 建筑年 代 里程(公里) 投资估计(百万美元) 俄 中东铁路 1898-1903 1721 189 3 德 胶济铁路 1899-1904 446 15 法 滇越铁路 1903-1909 464 32 日 南满铁路 1899-1903 1105 49 英 广九铁路(英段) 1907 36 6 7 合计 377
16、2 292 A甲午战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 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解决财政危机 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反映的现象是资本输出,故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俄国的势力范围在东北,德国的势力范围在山东,法国的势力范围在云南,因此可判断出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故 B项正确;外国对华铁路投资其目的在于巩固和扩大侵华权益,故 C项错误;从表格中无法得出修筑铁路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
17、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资本输出) 下图所表达的思想是 A厌恶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 B宣扬中国抗战必胜信念 C肯定日本艺术的进步 D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观察漫画的内容,可以发现“步枪,军刀 ”已经长成大树,这说明在 20世纪,日本社会中的军国主义逐渐形成,再结合 20世纪日本侵华的史实,可得出该漫画的寓意是在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政策,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革命运动是 A戊戌变法
18、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缺乏群众基础,与题干中 “群众游行 ”的表现形式不符,故 AB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 ,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 “第一次跃迁 起点 ”、 “为现代民主奠基 ”、和 “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分
19、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依法治国 ”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 “依法治国 ”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故 B项正确, AC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依法治国 据 “文革 ”研究专家金大陆统计, “文革 ”十年间,有着上千万人口的上海,离婚率低得惊人,平均每天只有不到 1 8对夫妻离婚。当时人们对于离婚问题的认识,不包括 A离婚是与 “两个凡是 ”唱反调 B离婚反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 C离婚是蓄意给社会主义抹黑 D离婚是想学 “美帝国主义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 “两个凡是 ”思想是文革结束后,在两年徘徊时期奉行的思想,与题干文革期间的时间要求不符,故 A项正确;文革时期,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斗
21、争比较激烈,BCD项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文革时期的婚姻观念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 “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 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 ”。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 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一种标本 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 ”,可得出 ACD项,故排除 ACD;
22、在 “一国两制 ”下,大陆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 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因此答案:为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香港回归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20世纪 70年代初美国提出 “双重代表权 ”方案,其实质上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 B 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C 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D 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 “一国两制 ”达成共识,史称 “九二共识 ”
23、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 “双重代表权 ”方案其实质就是制造两个中国,故 A项错误;项是 1978年建交公报,故排除; C项符合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内容,故 C项正确; “九二共识 ”达成的是一个中国原则,故 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联合声明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 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
24、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古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拥有选举权的人有 工业资产阶级 中小资产阶级 工人、贫民 妇女 A B C D 答案:
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 “拥有选举权的人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分 享了政权,虽然工人、贫民的选举权受到种种限制,但是也有选举权,妇女是在 20世纪初期才获得选举权,因此 符合题意,故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 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 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 ”“它 ”是指 A人文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族主义 D殖民主义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
26、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 “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民族主义,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 A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在联系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以及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可知 B项正确。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 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为 “无论在任 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 ”。可见,马歇尔计划 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 B推动了冷
27、战格局的最终形成 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欧洲国家组成了一个风车,再结合图片中 “together”和题干 “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 ”的信息,可得出马歇尔计划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故 C 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就开始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故项错误;项是华约组织的建立,排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综合题 ( 26分)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
28、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 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年到 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
29、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 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 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 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
30、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包 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据 Schleifer关于 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 “这一思想繁荣时代 ”到来的因素。( 8分) (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4分) (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 “文化接力 ”观点的?说明理由。( 4分) ( 4)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 政治为何在 19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
31、 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 10分) 答案:( 1)因素: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礼崩乐坏,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活跃;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崩溃。( 4 分,任答两点即可)西方: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个人主义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4分) ( 2)说明: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 2分)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 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2分) ( 3)观点:西方文明
32、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 2分) 理由:希腊民主的泛滥最终导致希腊的衰落,但罗马帝国把希腊的人文主义关怀与自身的法律理性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中世纪欧洲的长期黑暗不仅没有毁灭西方文明,反而呼唤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路中心的转移,意大利的地位日益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西欧各国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解放。(任举一例 2分) ( 4)要素:法律、民情 、环境。( 2分) 法国: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前赴后继斗争。( 4分,任答 2点得
33、 2分。) 中国:临时约法及其确立的政体惨遭破坏;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或 “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尊孔复古逆流 ”);自然经济为主,民族工业占比低。( 4 分,任答 2点得 2分。)(以上分析要按法律、民情、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直接联 系教材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来回答即可,中国的因素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礼崩乐坏,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崩溃等方面展开,西方的因素可从民主政治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个人主义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来展开。 ( 2
34、)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对西方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 “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 ”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来分析归纳即可,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 “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 蒙运动不断发展 ” 的信息,联系近代中国的史实,抓住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事件来分析归纳即可。 ( 3)首先从材料三中的信息概括出观点,依据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 ”和 “一棒一棒传到今
35、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 ”的信息可概括出西方文明经历了阶段性毁灭和新生,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不同民族主体不断传承创新的结果;理由可从罗马帝国对希腊人文主义的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等史实来分析。 (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 “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抓住 19世纪晚期的法国和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在法律、民情、环境等方面的史实来分别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智者运动兴起的背景;古代中国
36、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 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26分)饮食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历史的变迁。 盐自古被称为 “食肴之将 ”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为相,为适应诸侯争霸需要,致力于富国强兵,规定盐资源属国家所有,民制之盐须交官府尽数收购,由官府运销。 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百姓自由开采售卖食盐,官府从中征税。 汉武帝时期鉴于诸侯王国以经营盐业自富,盐商富累巨万,改为产、运、销完全官营,于是国库充实,民不益(增加)赋而天下用饶。 隋朝和唐朝初期,实行轻徭薄赋,通盐池、盐井之利
37、与百姓共之,既不行官卖,又免征盐税。 唐朝后期因安史之乱,财政陷入困境,对盐业进行改革,政府统一收购盐,就地在盐场征税后批发给盐商,任其自由销售。 明朝实行纲运法,官府指定少数资本雄厚的商人,在向官府交纳盐款后,拥有收购和销售的特许专营权力。这对后来徽商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清朝为打破徽商对盐业的垄断局面,于 1832年实行 “票盐制 ”,规定无论什么人,只要按章纳税,即可领票(经营食盐的凭证)经营。 ( 1)请阅读上表,对盐业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分类(写标号)并说明理由。并概括影响盐业政策变化的因素。( 6分) 意大利从 14世纪开始,(宴会上出现了)主菜和甜点之间的中间菜。宾客们利用上菜
38、的间隔,进行一些轻松的谈话,同时品尝菜单上没有的菜,这使得厨师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成为让宾客惊呼的一道风景。中间菜以量大和品种丰富著称,中间菜还把食品和不能吃的装饰混搭在一起,装饰是画家和雕刻家精心创作。有一些中间菜成为完全人为的场景设计,需要艺术家的本事和演员的配合。在著名的 “锦鸡福宴 ”上,中间菜就是一出神秘剧,有演出和对话, 取材伊阿宋的故事(古希腊神话)。而教会对中间菜一直持强烈的批评意见,认为大吃大喝和亚当夏娃的罪孽有关,并批评不该采用异教徒的题材。在某种意义上,中间菜是文艺复兴这段 “插曲 ”的前奏。 摘自权力的餐桌 ( 2)概括中间菜的特点,并谈谈你对 “中间菜是文艺复兴的
39、前奏 ”这一观点的理解。( 10分) 鸦片战争后在上海等地出现了西餐馆,但是连 “开眼看世界 ”的一批中国人都对其评价不高。国人认为西餐腥膻生冷,还有 “野蛮之风 ”。郭嵩焘出使英国,曾携夫人 “仿行西礼,宴请英国绅商士女 ”,国内攻击他 “令内眷入席陪宴,有失体统 ”。 到民国初年, 吃西餐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虽吃不惯却仍对其感兴趣, 这与中餐馆存在的问题有关 西餐让中国人耳目一新,清稗类钞( 1916年徐珂所著)对此有详细描绘: “席之陈设,男女主人必坐于席之两端 及进酒,主人执杯起立(西俗先致颂词,而后主客碰杯起饮,我国颇少),客亦起执杯 进点后,可饮咖啡,食果物,吸烟(有妇女在席则
40、不可) ”。据说清华大学校长还对出国前的留美学生进行吃饭培训,包括如何保持优雅和安静。与此同时,一种既能像西餐一样显示格调和品味,又不违背华人口味的餐馆应运而生,其中以上海锦江川菜馆 最为著名。 摘自近代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西风东渐 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 3)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材料所述的社会现象。( 1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1)阶段和理由(阶段划分清晰并言之有理即可得 2分) :民间自由产销; :官营; :官商合作、官督商营 因素:政府财政状况;国力的强盛;统治的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商人对统治秩序的威胁;统治者的个人
41、因素;( 4分 ( 2)特点:在菜单规定之外,是厨师个性化的创作;量大并品种丰富;与 艺术作品混搭在一起;配以文艺表演。( 4分) 理解:中间菜不再受教会禁欲主义思想的限制,使宾客充分体会到美食和文艺的现世享乐;甚至采用了异教徒的古希腊文化;同时也展现了厨师和文艺家的个人才华;这与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以人为中心、摆脱神学束缚的思想相符。( 6分) ( 3)示例: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设,使西餐开始在中国出现;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口味和饮食文化,中国人没有广泛接受西餐;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近代教育的发展,辛亥革命推动的思想解放,到民国时期人们开始接受西餐中平等、尊重妇女及文明优雅的礼仪,并以此改造中餐;
42、由此 说明,外来文明的传入,很难被全盘接受,必然是吸收与排斥并存,以及各种文明的交融。( 10 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注意从盐业经营管理方式来思考,观察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经营管理方式有民间自由产销、官营、官商合作等方式,以此来分类即可;第二小问因素从材料一中的信息来分析,从 “唐朝后期因安史之乱,财政陷入困境,对盐业进行改革 ”可得出政府财政状况;从 “清朝为打破徽商对盐业的垄断局面,于 1832年实行票盐制 ”的信息可得出大商人对统治秩序的威胁;从“明朝实行纲运法,官府指定少数资本雄厚的商人,在向官府交纳盐款后,拥有收购和销售的特许专营权力。这对后来徽商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43、的信息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从 “汉武帝时期鉴于诸侯王国以经营盐业自富,盐商富累巨万,改为产、运、销完全官营 ”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国力的强盛,统治的稳定。 ( 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二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 “同时品尝菜单上没有的菜,这使得厨师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可得出在菜单规定之外,是厨师个性化的创作;从 “中间菜以量大和品种丰富著称,中间菜还把食品和不能吃的装饰混搭在一起,装饰是画家和雕刻家精心创作 ”“ 有一些中间菜成为完全人为的 场景设计,需要艺术家的本事和演员的配合 ”的信息可概括出量大并品种丰富;与艺术作品混搭在一起;配以文艺表演;第二小问抓住中间菜的特点,再
44、联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即可,比如中间菜不再受教会禁欲主义思想的限制,使宾客充分体会到美食和文艺的现世享乐;甚至采用了异教徒的古希腊文化;同时也展现了厨师和文艺家的个人才华;这与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以人为中心、摆脱神学束缚的思想相符。 ( 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注意题干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即全面提取材料中关于西餐在中国传播状况的 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整合;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即要结合时代背景对西餐传播的状况来分析解释;首先从材料三中的信息提取西餐在中国传播的信息,抓住两个时期 “鸦片战争后 ”和 “民国时期 ”来归纳整合材料,提取出信息,并抓住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和解释即可。其次再对上述分析进行规律和理论性的总结。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盐铁官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