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29101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届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届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属于这类错误的是 唐代 369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类错误即是指 “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 项根据唐代 369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的情

2、况得出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这一结论,较为合理,所以 说法正确,授时历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之一,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水平;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明代文学,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状况不能整体上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所以 说法不正确,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为了防止联盟解体,戈尔巴乔夫总统提 出 “更新联盟 ”的构想,于 1991年 8月公布了新联盟条约,规定国名为 A俄罗斯联邦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C独立国家联合体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91年 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新联盟

3、条约草案,该草案提出把国名改为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将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所以选 B。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下图是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 (图中文字为: Work Pays America! )。它反映了政府 A大规模直接救济 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 “Work Pays America”意思是工作给美国人带来收入,罗斯福新政推行 “以工代赈 ”, 兴办基础公共工程,给失业工人创造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渡过危机,故 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中大规模直

4、接救济,工业方面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农业方面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都与题意无关,故 A、 B、 C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内容 1971年 3月 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 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 4月 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 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相关内容。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取消 “限制和禁令 ”,体现美国对中国有和好的可能,这为

5、之后尼克松访问中国( 1972年 2月)作了铺垫,故 C符合题意确;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B错误; A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 D是在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签订的,排除 D。综上,故,正确答案: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 1月 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 “我们不再使用 解放台湾 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A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B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C明确了 “九二共识 ”的立场 D标志 “一国两制 ”方针正式形成 答案:

6、B 试题分析: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 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B叙述正确,没承诺放弃武力,所以 A项不正确; C是 1992年在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这个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D项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是在 80年代初,所以 C D均不正确,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告台湾同胞书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 了新的宪法体制 B具有借

7、鉴意义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不具有普适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 “美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强调了美国的联邦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能简单的加以移植或复制,否则必然会失败,说明了一国的政治模式和司法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而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不具有普适性,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1787年宪法 评价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 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写道: “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 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A国王 B内阁

8、 C议会 D联邦法院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又逐步发展了责任内阁制度。因内阁需对议会负责,故称责任制内阁。故,内阁成为了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因此,本题 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制内阁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纪念 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后败亡的文章 ),说: “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

9、百年祭的背景是 A中共 “七大 ”召开 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C北平新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D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 “由西柏坡迁往北平 ”可知这一时间为 1949年,接着由 “李自成义军 ”“进入北京后败亡 ”可知毛泽东在告诫全党避免腐败、重视人民利益,由此可知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故 D项正确; A项时间为 1945年,A项错误; C项时间为 1949年 9月,党中央已经迁到北平, C项错误; B项时间为 1927年, B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 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B李鸿

10、章在 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C革命党人在 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 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 迁到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地理常识可知 所示分别指上海、南京、武昌和广州。根据所学仅有上海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故 A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而非南京,故 B项错误;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故 C项正确;北伐战争期间,革命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而非南京,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南京条约;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原因 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柏拉图公开认为: “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

11、刑罚。 ”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B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 ”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得出:在雅典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外邦人 、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利。这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形式,从而,有着明显的狭隘性。故,正确答案:选 B。其余

12、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狭隘性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 (府州官员 )、学校考 (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 的时期应该是民国初年至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编练禁军是宋代,依据本路蒙古学可知 是元代, 是当代,所以选 C 考点:古今历史比照 地方志 出现时间判断 元史卷 91百官志记载:

13、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 合 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 D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行中书省 ”可以看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由 “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无不领之 ”,说明行省长官的权力很大,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元的中央集权统治。由已学知识可知行省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受到中央的限制,因此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4、行省制 综合题 ( 36分)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 “从无序向有序 ”发展的趋势。参照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10分 )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 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

15、军事能力而在 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 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8分) 主题二: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 材料三 1840年起至 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 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 “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 ”,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 “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 ”,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 3)根据材料三,指 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学观点(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

16、响的。试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的影响。( 10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 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 “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 ( 8分) 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18世 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

17、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20 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10 分) ( 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分)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6 分) ( 3)史观: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 ( 2分) 全球史观: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与世界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文明史观: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8分) ( 4)经济上: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

18、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参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 4分) 外交上:制定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4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中所提供的史实和时间来找材料中所述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 革命,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等对全球化的影响的相关史实来加以回答,即可以得出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有序状态的。 ( 2)结合所学知识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广大亚非拉地区被瓜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

19、市场最终形成,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 3)主要是掌握三种史观,即阶级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基本含义。根据其含义可以判断出毛泽东是从阶级斗争(或革命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运用全球史观来看通史观念口岸的 话,应该从其对中国与世界之间关系的角度来阐述;用文明史观来评价的话,应该侧重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交汇来说。 ( 4)本问考查的是从经济和外交两个方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全面融入世界;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参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从外交上,制定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20、;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历程及原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 机 通商口岸的开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表现;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 表现 ( 16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 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 )所食者率皆本

21、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 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 (10分 )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6分 ) 答案: )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 (传统的小农经济 )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 (传统的小农经济 )为主。( 10分)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 特点 :地区

22、发展不平衡。( 6分) 试题分析:( 1)特征:小农经济的特点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产品去向角度分析即可。不同:由材料一中的 “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 ”、 “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状况是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由材料二中的 “( 20世纪初) ”、 “河北元氏县志 ”、 “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等信息可以推知其反映的经济状况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 ( 2)注意审题,题目 要求写 “局限性 ”,而且要求 “分别 ”写。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近代的经济结构的,都没有全面看待。局限表现在材料一有夸大之处,其实小农经济还不可能完全解体;材料二只反映局部,材料只能代表河北农村地区。特点:可以结合材料一二得出,特点:由材料一反映的是沿海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而材料二则说到内陆的河北农村的自然经济仍然大量存在,所以特点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 自然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