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2910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据 2001年 12月的参考消息报道,有科学家提出硅是 “21世纪的能 ”、 “未的石油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硅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在地球上有丰富的硅资,如石英、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单质硅 B在野外,用硅、烧碱的混合物可以制取氢气 C硅的性质稳定,不与任何酸反应 D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所以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选项,硅在地壳中仅次于氧,含量居第二位是正确的,但是石英、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自然界也没有单质状态的硅,故 A错;与烧

2、碱溶液反应放出氢气的必修 1介绍的就是金属的 Al和非金属的 Si,同时分别生成偏铝酸盐和硅酸盐,如 Si 2NaOH H2O=Na2SiO3 2H2,故 B正确;硅的性质稳定,不与浓的硫酸和硝酸反应,但是可以和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 2H2,故 C 错误,晶体硅用作半导体材料、硅芯片和硅太阳能,D选项讲电池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对的,但是制造光导纤维应该是二氧化硅 的用途, D选项错误。 考点:硅 二氧化硅 点评:题属于新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Si 的知识,同学们容易混淆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途,同时注意硅元素本身的双亲性(亲氧亲氟),要熟练的识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3、顺序,特别被同学们容易忽视的是 Si 2NaOH H2O Na2SiO3 2H2。 右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1 g C3H6、 1 g M气体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试据图形判断 M气体可能是 A SO2 B CO C C3H8 D Cl2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温度、体积相同时,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在温度为 50时, M气体的压强大于 C3H6气体,也就意味着 M的物质的量多,那么 1 g C3H6与 1 g M比较, M的摩尔质量应该小于 C3H6的 42g/mol,经过比对选项,只有B选项符合。 考点 :阿伏伽德罗定律 气体的摩尔体积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 点评 :本

4、题可以使用模糊计算法,也可以采用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进行精确的计算: = ,可以准确的求出 M的摩尔质量为 28g/mol。 下列各反应中,划线的反应物能够完全消耗的是 A溶于水的 氯气 B足量的一氧化碳与 氧化铝 C足量的 MnO2与浓 盐酸 共热 D足量的铁与浓 硫酸 共热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溶于水的氯气叫氯水,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里面有 “三分子四离子 ”,分别是 Cl2、 HClO、 H2O、 H+、 Cl- 、 ClO-、 OH-。也就是氯气溶于水,会有一部分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故还会有未完全反应的氯气分子,故A选项错误; B选项在一氧化碳还原能力有限,不能还原氧化

5、铝,在高温条件下与 Fe的还原性相当,我们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铝单质置换铁单质,要得到Al的单质常采用电解来获得,如果非要还原得到 Al单质,可以选择强还原性的 Na单质,故 B错误; C选项时足量的 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但是当盐酸由浓变稀就不会再继续反应了,故会有盐酸剩余,所以 C错误;故选择 D选项。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 点评 :本题重在考查反应过程,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尤其是 B选项同学们不容易理解,参考高炉炼铁的原理,认为 B选项正确,不考虑 CO的还原性有限,不能还原氧化铝。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D 试

6、题分析: A 选项灼烧固体,应该选择坩埚作为盛放固体, B 选项是过滤操作,应该有玻璃棒引流, C选项是萃取操作,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应该从上口流出;故 A、 B、 C均有错误,选择 D选项。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 海带提取碘 过滤 萃取 蒸馏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同学们熟悉常见的分离操作即可顺利得出答案:,注意 D选项的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和冷凝水的进水方式即可。 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 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Fe2+ B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原理不相同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 色沉淀,再加入稀

7、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一定含有 SO42 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质容器储运,说明铁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中若事先有 Fe3+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向某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后,再滴加氯水,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 选项不能排除 Ag+的干扰; D 选项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质容器储运,主要是浓硫酸与铁在其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发生钝化(反应)所致;B选项讲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主要是因为浓硫酸的吸水性导致的而浓 盐酸主要是盐酸挥发所致。故选择 B。 考点 :实验现象 物质的检验 点评 :本题相对容易

8、,学生要理解钝化的原理。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金属钠投入 FeCl2溶液中 过量 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少量 Ca(OH)2投入过量 NaHCO3溶液中 向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向饱和 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金属钠投入 FeCl2溶液中,首先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但是该白色沉淀会被空气中的 O2氧化转化为灰绿色,进而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过量 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由于强碱过量,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显 “两性 ”,会被

9、过量的强碱溶解,转化为偏铝酸盐溶液;故有 的不选,应该选择 D 选项。 少量 Ca(OH)2投入过量 NaHCO3溶液中无论谁过量,都会产生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向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会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是弱酸碳酸,弱酸碳酸不能溶解 “两性 ”的氢氧化铝;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会生成碳酸氢钠,由于溶液是饱和的,加上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同时生成的碳酸氢钠的量多余碳酸钠,所以会析出碳酸氢钠固体。 考点 :基本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现象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主要是氢氧化铝的 “两性 ”需要大家注意,能溶解于强酸和强碱,不溶于弱酸与

10、弱碱,同时要知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转化关系,且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故在饱和溶液中谁会先析出需要同学们继续探究。 下列 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正确的是 A含 0.01 mol KOH和 0.01 mol 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 CO2 B 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 C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 D 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首先 CO2先与 Ca(OH)2反应,产生 CaCO3沉淀,此时沉淀量保持不变, CO2再和 KOH反应,此时无沉淀,之后二氧化碳先会和 K2CO3反应,生成酸式盐,当

11、反应完全之后再和沉淀 CaCO3反应,生成碳酸氢 钙,从而沉淀出现溶解现象,所以图像应该是 “等腰梯形 ”的形状,故 A错误; B选项,假设溶液中含 1 mol KAl(SO4)2,加入 1.5 mol的 Ba(OH)2时生成 1.5mol BaSO4和 1 mol 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为 2.5 mol,再加入 0.5 mol Ba(OH)2,生成0.5 mol BaSO4,溶解 1 mol Al(OH)3,故沉淀的总物质的量减少,但产生沉淀的过程不会出现折点,最后只剩下硫酸钡沉淀,故 B错误; C选项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只产生硫酸钡沉淀,当把硫酸

12、根反应完全,再加氢氧化钡也不产生沉淀,所给图像恰好能表达该反应过程,故 C选项正确。 D选项 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在 NaAlO2与 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小于等于 11, 此时只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如果继续加入盐酸,这是沉淀开始溶剂,当 NaAlO2与 HCl的物质的量之比达到 14时,所产生的氢氧化铝完全溶解,离子方程式如下, H+ +AlO2- + H2O = Al(OH)3; Al(OH)3 +3H+ = Al3+ + 3H2O故曲线应该是加入 1份盐酸时沉淀达到最 大,再加入 3份盐酸沉底全部消失,图像应该是个 “非等腰三角形 ”,与 D所给图像不符合,故 D错误。

13、 考点 :常见反应过程与现象 化学图像 点评 :本题考查同学们分析图像的能力,同学们需要熟悉反应的过程,知道反应“顺序 ”和 “量 ”都会对反应的现象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我们所绘制的曲线。 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氢微粒,该微粒是由 3个氢原子核 (只含质子 )和 2个电子构成的,关于这种微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该微粒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D该微粒的组成可用 H3表示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所给信息,发现氢微粒是由 3个氢原子核 (只含质子 )和 2个电子构成的,那么他就相当于是 H3+粒子,由 3个

14、H原子构成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原子团。 A选项所述的 “同素异形体 ”是针对单质而言, B选项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 D选项该微粒的组成可用 H3表示,与题意比照多了一个电子,故 A、 B、 D均错误, H3+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表述正确,故应该选择 C选项。 考点:物质的构成 微观粒子 原子核与电子 点评:本题贴近科研前沿,但是仔细分析命题者 所给题干,完全可以通过已有的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顺利的推出答案:。 将镁和铝的混合物 5.1 g投入 500 mL 2 mol/L稀盐酸中,生成氢气 0.5 g;再加入 4 mol/L的 NaOH溶液,当生成沉淀的质量最多时,

15、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与沉淀质量的最大值均正确的是 A 250 mL、 13.6 g B 500 mL、 5.6 g C 125 mL、 10.2 g D 1000 mL、 7.8 g 答案: A 试题分析:镁和铝的混合物 5.1 g投入 500 mL 2 mol/L稀盐酸中,生成氢气 0.5 g,根据盐酸中 HCl的物质的量为 1mol,全部反应产生氢气应该为 0.5 mol,也就是 1.0 g,而实际生成了氢气 0.5 g,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剩余的 HCl与生成的 MgCl2和 AlCl3的混合溶液,再加入 4 mol/L的 NaOH溶液,当生成沉淀的质量最多时,由终态分析得,反应体系

16、余下的盐酸及生成的 MgCl2和 AlCl3均与NaOH溶液反应,且达到沉淀最大量是,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Cl,依据HClNaClNaOH 守恒的关系,即参加反应的盐酸和 NaOH物质的量相等。 HClNaClNaOH 1 1 1mol 4 mol/L V 解得 V=0.25L=250mL 答案:所得 A选项。为了求出沉淀质量最大的值,那么就要求出镁和铝的混合物中 Al、 Mg的实际物质的量,设混合物中 Al为 a mol, Mg为 b mol,即有:27a +24b=5.1g;再根据金属与氢气的电子守恒关系有 3a + 2b = 2=0.5mol;联立上述两个方程,解得 a = b =

17、 0.1 mol,故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为 0.1mol58g/mol +0.1mol 78g/mol =13.6g,同样可以得出答案: A。 考点:金属 Mg、 Al与酸 和碱的反应 反应现象与过程 守恒的思想 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貌似计算量大,但是需要同学们仔细分析的是整个反应过程,只需要运用终态分析求出体积或者依据守恒原理联立方程组求出任何一个的质量,即可得出答案:。元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的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思想方法。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A FeCl2 B Fe(OH)3 C H2SiO3 D NaHSO3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通过 Fe 2FeCl3=3Fe

18、Cl2, B选项通过 4Fe(OH)2 O22H2O=4Fe(OH)3, D选项二 氧化硫过量时发生如下 SO2 + NaOH=NaHSO3,综上 A、 B、 D均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得到,故选择 C选项。 考点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物质的性质 点评 :本题需要同学们非常熟悉教材所学常见物质的性质, D选项较难,少量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当氢氧化钠全部生成亚硫酸钠,继续通入二氧化硫,亚硫酸钠就会和水继续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方程式叠加可得 SO2 +NaOH=NaHSO3。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 16 g O3中含有的氧原子

19、数为 B 7.8 g Na2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 NA C 0.1 mol Fe与 0.1 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 D标准状况下, 11.2 L H2O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NA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 16 g O3的物质的量为 = ,故氧原子的数目为3 = 1mol,即为 1NA, A选项正确; B选项 2 Na2O2 2H2O=4NaOHO2,该反应可知, 2mol Na2O2转移的电子为 2mol, 7.8 g Na2O2为 0.1mol,故转移的电子为 0.1 NA,故 B选项错误; C选项 0.1 mol Fe与 0.1 mol

20、 Cl2充分反应,Cl2有强氧化性,可以把 Fe氧化成 FeCl3,铁过量,故转移电子按照 Cl2计算,故应该转移 0.1NA;故 C错误; D选项,标准状况下, H2O为冰与水的混合体系,不属于气态物质,不能利用气体的摩尔体积参与计算,所以 D错误。 考点 :物质的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 NA) 微观粒子的计算 点评 :本题考查基本的化学计算,同学们熟练掌握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和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计算。同时本题陷阱较多,如理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属于歧化,氯气虽然与变价的铁反应生成了三氯化铁,但是注意 “量 ”的问题。D选项属于常见的陷阱,学生较容易发现。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

21、H溶液反应的是 SiO2; Al(OH)3; (NH4)2CO3; Na2CO3; NaHSO3; NaHSO4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SiO2是非金属的氧化物,只能和 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Al(OH)3是两性的氢氧化物, Al(OH)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 (NH4)2CO3有弱碱阳离子 NH4+,能与氢氧根反应, CO32-能与氢离子反应,故既能与 HCl反应,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 Na2CO3只能与盐酸反应; NaHSO3属于弱酸的酸式盐,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根, NaHSO4属于强酸的酸式盐,按照

22、一元强酸处理,只能氢氧化钠反应,故答案:锁定 A选项 。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 与强酸、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两性的物质 酸式盐 弱酸弱碱盐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不需要把题目看完,比如选项都含有 , 可以不看,当看完 后,直接看 ,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A. 互联网上报道: “目前世界上有近 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对孕妇和儿童危害尤其严重 ”。我国政府已启动了 “酱油补铁工程 ”。这里的铁是指 A铁元素 B铁单质 C氧化铁 D四氧化三铁 答案: A 试题分析:仔细分析信息,目前世界上有近 20亿人患有 “缺铁性 ”贫血,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对孕妇和儿童危害尤其严重,酱

23、油是水溶性的,但是铁单质、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均不溶于水,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的乳酸亚铁是水溶性的。故 B、 C、 D均错误,应该选择 A选项。 考点:物质的构成 元素与原子 生活中的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点评:根据元素的定义和应用进行分析,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宏观概念,常用来描述物质的组成,食品、药品等中的铁、碘等指的都是元素。 下列物质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A胆矾、 漂白粉、苛性钠、氨水、乙醇 B水玻璃、硫酸、胆矾、次氯酸、乙醇 C苛性钠、胆矾、乙醇、次氯酸、漂白粉 D乙醇、漂白粉、胆矾、氢氧化铜、二氧化硫 答案: D 试

24、题分析: A选项中的氨水属于混合物,而弱电解质属于化合物(是纯净物的范畴),所以 A错误;水玻璃俗称泡花碱,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 B错误; C选项,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属于纯净物,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故 C错误;所以 D选项正确。 考点:物质的分类 电解质 俗称 纯净物和混合物 点评:本题较为基础,主要是考察纯净物、混合物以及强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需要同学记住常见物质的成分和俗称。主要理解以下逻辑关系图就不难理解了 下列物质的俗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其用途均正确的是 A磁铁矿 Fe 2O3 炼铁 B胆矾 CuSO 4 5H2O 波

25、尔多液 C蓝宝石 SiO 2 饰品 D纯碱 NaHCO 3 焙制糕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的磁铁矿应该是 Fe3O4,而 Fe2O3俗称铁红,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 A选项错误; C选项提到的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 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铝俗称矾土和刚玉;天然的二氧化硅又称硅石,故 C错误; Na2CO3俗称纯碱,也叫苏打,而 NaHCO3俗称小苏打,故 D错误;所以选择 B选项。 考点:物质的俗称 成分 化学式 用途 点评:本题需要同学们记住常见物质的俗名,熟悉其用途,应该归类总结加以记忆,比如纯碱非碱、干冰非冰、水银非银等,化学 “三苏 ”(小苏打 NaHCO3、苏

26、打 Na2CO3、大苏打 Na2S2O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 Fe(OH)3 3H =Fe3 3H2O B氯气溶于水: Cl2 + H2O = 2H+ + ClO + Cl C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 2Fe2 4Br 3Cl2=2Fe3 2Br2 6Cl D向硫酸铝铵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 Ba(OH)2溶液: Al3 2SO42 2Ba2 4OH =AlO2- 2BaSO4 2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 Fe(OH)3的三价铁会和 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的方程式应该是 2Fe(OH)3 +2 I +6 H

27、 = I2 +2 Fe2+ +6 H2O,故 A项错误;氯气溶于水离方程式是 Cl2 + H2O = H+ + Cl + HClO,生成的次氯酸属于弱酸,不能拆开来写,故 B错误;向硫酸铝铵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 Al3 2SO42 2Ba2 4OH =AlO2- 2BaSO4 2H2O,显然缺少了 NH4+与 OH 生成 NH3 H2O反应的离子反应,在少量 Ba(OH)2的情况下,不足以有大量的 OH 使氢氧化铝溶解生成 AlO2-,正确的应该是 NH4+ Al3 2SO42 2Ba2 4OH = NH3 H2O Al(OH)3 2BaSO4。故本题选择

28、 C选项。 考点:离子反应 复分解型和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点评:离子反应方程式式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同学们需要准确判断离子反应的类型即复分解型和氧化还原型,同注意电荷守恒、元素守恒的、物质的准确拆分结合物质反应的顺序和量的关系,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NaOH溶液存放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玻璃瓶中 B氯水存放在棕色细口玻璃瓶中,并置于冷暗处 C浓硫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玻璃瓶中 D金属钠用煤油液封于广口玻璃瓶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故应该保存于有玻璃塞的细口瓶中,因此 C错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氯水易挥发且

29、其中生成的次氯酸容易见光分解放出氧气,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且鉴于其有强还原性,容易和水、氧气等物质反应,故需要采用油封或者蜡封处理。故 A、 B、 D选项均正确。 考点:常见药品试剂的保存 物质的性质 点评:物质的保存,同学们要注意化学试剂的存放有以下记忆口诀,注意记忆: 药品状态定口径,瓶塞取决酸、碱性;受热见光易分解,存放低温棕色瓶; 吸水挥发易氧化,蜡封水封或油封;特殊试剂特殊放,互不反应要记清。 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 (2H216O)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A 0.2 mol中子 B 0.4 mol电子 C 0.2 mol质子 D 0.4 mol分子 答案: B

30、试题分析: 22H216O + 2Na = 2NaO2H +2H2 46 1 9.2g 0.2mol 经过计算,发现 92g的金属钠与重水反应,产生的 2H2( D2)氘气 0.2mol,故分子数目为 0.2mol,由于每个氘气分子含有 2个中子、 2个电子、 2个质子,所以产生的气体含有的中子、电子、质子的物质的量均为 0.4mol,故选择 B选项。 考点:同位素 金属 Na的还原性 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 微观粒子 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同位素的理解,知道重水中的氘原子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这样去计算金属钠产生的氘气的量,进而求出其所含有的中子、电子、质子就容易了。 在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

31、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含有 AlO2-的溶液中: Na 、 Al3 、 NO3-、 Cl B使淀粉碘化钾变蓝的溶液中: K 、 HCO3-、 S2 、 SO42 C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 的溶液中: K 、 NO3-、 Cl 、 Fe3 D透明溶液中: Na 、 MnO4 、 Cl 、 SO4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 Al3 3AlO2 6H2O = 4Al(OH)3,故 A错误; B选项使淀粉碘化钾变蓝的溶液中,必然是 Cl2水、 FeCl3等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存在,故与 S2 等还原性的离子不能共存; C选项,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该溶液可以是盐酸或者氢氧化钠的溶液,如果

32、是 NaOH溶液,则与 Fe3 不共存,故选择 D选项。 考点:离子反应 离子共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离子反应的问题, Al3 与 AlO2 的双水解是高一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需要记忆,而 MnO是紫色的离子,学生容易混淆有色离子与透明溶液,传统认为有色的溶液就不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本题属于有条件的离子共存,对高一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冶炼的本质是将化合态金属还原为游离态,冶炼方法由金属的活泼性决定 B Cu的湿法冶炼是将金属钠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从而置换出铜 C Fe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 D由于 Al的活泼性强,故工业

33、上采用电解熔融 AlCl3的方法 生产 Al 答案: A 试题分析:金属的冶炼有三种方法,依据金属活动顺序在 K-Al采用电解法,Zn-Cu采用热还原法, Hg以后采用热分解法。故 A正确; B选项,钠与 CuSO4溶液反应首先 Na与 H2O反应,然后生成的 NaOH再与 CuSO4反应无法置换 Cu,故 B错误; C选项,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从而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即炼铁高炉中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除去脉石(二氧化硅),故 C 错误; D 选项,由于 AlCl3是共价化合物,故不能用电解熔融 AlCl3的 方法生产 Al

34、,应该用2Al2O3(熔融 ) 4Al 3O2,故 D错误。 考点:金属的冶炼 金属活动顺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但是错误选项的迷惑性很大,同学们背诵了金属活动顺序,受到思维定势影响,忽视了 Na先与水反应的事实,而铁的冶炼,加入石灰石是利用氧化钙除去二氧化硅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 Al的冶炼,同学们对典型的金属与非金属形成了共价化合物 AlCl3理解起来困难。 填空题 ( 19分)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B是用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 2)实验中他们取 6.4g铜片和 12mL1

35、8mol 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停止,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中的同学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实验中若有 m g铜参加了反应,则有 _mol硫酸被还原,电子转移数目为_。 下列试剂中,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 _(填写字母编号)。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钠溶液 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的原因是 _。 ( 3)为了测定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装置 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已称量过的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停止后再次称量,两次质量差即是

36、吸收的二氧化硫。 方案二:将装置 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即是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实际上,方案一、二均不可取。 方案一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使干燥管增重偏大;也可能由于 ,使干燥管增重偏小。 方案二:由于 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使测定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结果偏大。 答案:( 1)补进气管伸入集气瓶底(图略) (2分 ) ( 2)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3分 ), m/64 (2分 ), m/32NA(2分 ) D(2分 ) 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2分 ) ( 3

37、)水蒸气 (2分 ), 烧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 (2分 ) 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 (2分 ) 试题分析:( 1) B是用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本题需要对反应生成的气体 SO2的物理性质特别了解,尤其是其密度大于空气,收集该气体应该选择的向上排空集气法,故进气方式在集气瓶 “正放 ”时应该是 “长进短出 ”,答案:应该是补 左侧进气管伸入集气瓶底 ;( 2)要求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个是课本的基本方程式,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此反应是一个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Cu与浓 H2SO4反应

38、为 12,但是只有 50%的硫酸钡还原,故 m/64 mol铜参加了反应,反应的硫酸为 m/32mol,则有 m/32mol50%=m/64 mol硫酸被还原;转移的电子数取决于 Cu,即为 m/64 mol2= m/32NA;要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有硫酸铜电离出硫酸根,证明 H+离子存在成为了证明硫酸存在的有效证据,碳酸钠溶液遇到硫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明显的现象,故选择 D选项;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 片完全溶解的原因是稀硫酸没有强氧化性,不能与活泼性差的 Cu反应;( 3)为了测定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方案一没有对产生在水环境中的二氧化硫中的水蒸气处理,这样会使使干燥管

39、增重偏大,或者整个反应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硫也会残存在装置不能全部排出,使干燥管增重偏小;方案二中氧化二氧化硫的高锰酸钾是用硫酸酸化,故通过测量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会混杂高锰酸钾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生成的一部分硫酸钡,导致测定的硫酸的物质的量结果偏大 考点:化学实验过程与现象分析 浓硫酸的特性 铜与与浓硫酸的反应 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考 查学生的基本 “实验技能 ”和基本的 “化学计算 ”,首先同学们要非常熟悉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的差异,尤其是浓硫酸的 “三强两高 ”,即强吸水、强脱水、强氧化性和高沸点、高密度。本题除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这一显著特征外,还考察学生具体分析实验操作过程的能力

40、,如探究测定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的思想值得同学们深思。 ( 10分)常见化合物 A、 B,其焰色反应均呈黄色, C是一种单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他物质均已略去 )。 回答下列问题: (1)A在通常情况下为淡黄色粉末,常做潜水艇中的供氧剂,写出 A的化学式_。 (2)写出 的化学方程式 _。 (3)若溶液 E中仅含一种溶质,写出 的离子方程式_。 (4)若 A、 B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只得到一种固体化合物。则 A、 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 答案: ) Na2O2(2分 )(2)2NaHCO3 Na2CO3+CO2+H2O(3分 ) (3) CO32 +CO2+H2O 2HCO

41、3 (3分 ) (4) 1 2(2分 ) 试题分析:本题重在找到突破口,常见化合物 A、 B,其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故其为 Na的化合物, A在通常情况下为淡黄色粉末,常做潜水艇中的供氧剂,根据此信息,推测 A为 Na2O2;由于 C为气体单质,且是 A、 B的混合物加热反应而来,推测 C可能为 O2,能与 Na2O2反应生成 O2的常见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由于 NaHCO3分解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且 B为 Na的化合物,所以 B是NaHCO3很合理,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那么 D为 CO2;溶液 E为 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 Na2CO3溶

42、 液。 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受热分解 2 NaHCO3 Na2CO3+CO2+H2O; 的离子方程式为碳酸钠溶液与 CO2 的反应 CO32 +CO2+H2O 2HCO3 ; Na2O2、NaHCO3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可能为碳酸钠或者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更过量时还有余过氧化钠)的混合物;只得到一种固体化合物,则该固体应该为碳酸钠, 2 NaHCO3 Na2CO3+CO2+H2O 、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依据方程式,也就是 2mol的 NaHCO3产生 1mol的 CO2,刚好能把 1mol的 Na2O2转化为 Na2CO3,

43、所以 Na2O2、 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时刚好生成 Na2CO3,即使 NaHCO3过量,即 Na2O2、 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 12也只有碳酸钠剩余,故 A、 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 考点:无机推断题 离子方程式 化学计算 无机框图 碳酸正盐与酸式盐的转化 点评:本题属于无机框图推断题,考查的比较基础,突破口是过氧化钠的性质。Na2O2、 NaHCO3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成分也值得同学们再做深入细致的分析 。 ( 8分)已知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均能发生。 2Fe3+2I 2Fe2+I2; 2Fe2+Br2 2Fe3+2Br ; 2Br

44、 +Cl2 2Cl +Br2。 (1)Fe2+、 Br 、 I 三种微粒按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 (2)现有某混合溶液中含 a mol FeI2和 b mol FeBr2,向该混合液中逐渐通入 c mol Cl2,试根据以上化学原理分析,当只有 I 被氧化时, c的取值范围是_。 (3)某混合溶液中只含有 Fe2+、 Cl 、 Br 、 I (忽略水的电离 ),其中 Cl 、 Br 、 I的个数比为 2 3 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 Cl 和 Br 的个数比为3 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 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 答案: )I Fe2+ Br (2分 ) (2)0

45、 ca(3分 ) (3) 7 3(3分 ) 试题分析:要准确的判断下述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2Fe3+2I- 2Fe2+I2; 2Fe2+Br2 2Fe3+2Br-; 2Br-+ Cl2 2Cl-+Br2,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 I- Fe2+ Br- Cl-,因此 Fe2+、 Br-、 I-三种微粒按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I- Fe2+ Br-;混合溶液中含 a mol FeI2和 b mol FeBr2,向该混合液中逐渐通入 c mol Cl2,当只有 I 被氧化时,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 “反应先后规律 ”,当同一氧化剂遇到多种还原剂时,先和还

46、原性强的先反应,根据 I-Fe2+ Br- Cl-的顺序,那么只有 I 被氧化时,即只发生 2I-+ Cl2 I2 + 2 Cl-的反应, a mol FeI2中含有 2a mol I-,根据方程式的计量关系 2I- Cl 2,最多需要 a mol Cl2,当只有 I 被氧化时, c的取值范围是 0 ca;某混合溶液中只含有Fe2+、 Cl-、 Br-、 I-(忽略水的电离 ),其中的个数比为 2 3 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 Cl 和 Br 的个数比为 3 1, 依据题意,设 ICl-、 Br-、 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2mol、 3mol、 4mol,由 “电荷 ”守恒可得: 2n( Fe2+) = n( Cl-) +n( Br-) +n( I-) = 2mol + 3mol + 4mol = 9mol, n( Fe2+) =4.5mol,通入氯气后,要满足 n( Cl-) n( Br-) =31,因为 Cl-、 Br-的物质的量为 2mol、 3mol, Cl-只要增加 7mol就可以,即 n(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