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启东市陈兆民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29882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启东市陈兆民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学年江苏启东市陈兆民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学年江苏启东市陈兆民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学年江苏启东市陈兆民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学年江苏启东市陈兆民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启东市陈兆民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带解析) 选择题 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着群居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材料中的时间是原始社会时期,抓住材料中的 “人民少而禽兽众 ”,当时生产力低下,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时的原始人类过着群居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 B商

2、 C秦 D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统一的理解。夏商周都是奴隶制国家,只有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东起辽东,西起陇西 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西起山海关,东至鸭绿江 答案: A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为了防止匈奴南下,北边的秦赵燕等国都修建了长城。秦统一之后,为了巩固边防,将战国时期秦赵燕的旧长城连接起来,加以补充修建,成为 “万里长城 ”,它东起辽东,西至临洮。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

3、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 “阿房,阿房,亡始皇 ”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宫 D项羽、刘邦起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朝奉行的是法家思想,以严刑苛法统治人民。到秦朝末年,秦朝暴政更为严重,激起了陈胜吴广大起义和后来的项羽、刘邦等起义,故其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汉朝的建立者是( ) A项羽 B刘邦 C刘秀 D刘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结合所学,公元前 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4、选项中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刘彻是汉武帝,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汉武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 “文景之治 ” D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熟悉的进行排除。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文帝和景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西汉的经济逐步恢复,这一时期史称 “文景之治 ”,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太学是我国

5、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 ) A儒家经典 B道家经典 C法家著作 D墨家著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将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为了发展推广儒家思想,汉武帝在地方设立官学,在中央设立太学,由此可知当时的太学的主要教材应是儒家的经典。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下图是水排模型,其用途是 ( ) A水上运输 B引水灌溉 C排水防涝 D鼓风冶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水排的用途。结合所学,汉朝冶铁水平领先于世界,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风力进行鼓风冶铁

6、,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为了阻止匈奴南下骚扰边境,汉朝政府曾采取过两种不同的政策。王昭君出塞属于( ) A和亲政策 B武力进攻 C拉拢政策 D妥协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无力对匈奴采取强力的攻势,大多采取的是和亲的政策;后国力强大时,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对匈奴采取武力进攻的政策。分析材料,昭君出塞属于和亲政策。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 “塞翁失马 ”这个成语故事,想一想它最能体现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7、)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分析材料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比百家思想,道家思想中蕴含了事物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符合题意,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 秦国蜀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著名的 ( ) A防洪工程 B灌溉工程 C水运工程 D灌溉防洪工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从都江堰的功用上去理解。结合所学,都江堰分为 “分水鱼嘴 ”、“宝瓶口 ”、 “飞沙堰 ”三个部分,既防洪又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

8、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 ) A葵丘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长平之战是秦国打败赵国;只有城濮之战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与之相关的成语还有退避三舍。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 ( ) 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发现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A

9、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居民的生活特征。结合所学,水稻属于河姆渡居民,首先排除;再结合选项进行排除,选择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中的 “轩辕 ”是指 ( ) A蚩尤 B舜 C黄帝 D炎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经过阪泉之野之战后,炎帝黄帝走向联合,占据中原不断繁衍,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中黄帝也称轩辕氏。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

10、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尧舜禹时期盛行的是禅让制,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的首领。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由此开始了世袭制,我国历史由 “公天下 ”进入了 “家天下 ”的时代。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20世纪 70年代,在我国的成都平原发现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震惊世界,被称为( ) A “殷墟 ”文化 B青铜文化 C “三星堆 ”文化 D “钟鼓之乐 ” 答案: C 试题分析: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文明比较发达,与此同时在成都平原地区也出现了一种独特青铜文化,被称为 “三星堆文

11、化 ”,出现了大量的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在春秋争霸中,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是( )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商鞅 答案: C 试题分析:春秋争霸中,齐国脱颖而出,成为春秋首霸。本题考查的是齐桓公称霸的原因。结合所学,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经济,成为其称霸的最根本的原因。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了( ) A晋国 B齐国 C东周 D楚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识记。结合所学,由西周

12、的分封制产生了大量的诸侯国。春秋时期国家较多,经过几百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到战国时期国家逐渐减少。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与齐 楚秦燕共称为战国七雄。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下图是 19世纪末出土于 “殷墟 ”的文物,上面所刻的文字被称为 ( ) A金文 B钟鼎文 C铭文 D甲骨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概念。结合所学,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由于其上反映了大量商朝的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与今天的汉字也有着渊源关系。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

13、的勃兴 以下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 ) 长平之战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李冰修筑都江堰 商鞅变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期,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所修;商鞅变法发生于公元前 356年;春秋时期,铁农具使用,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牛耕;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综合题 依据右图回答问题: ( 1)上图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分 ) ( 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分 ) ( 3)在这些等级中,哪些人属于贵族 /统治阶级? (2分 ) ( 4)周天子有权力分封诸

14、侯,那哪些人可能成为诸侯? (2分 ) ( 5)诸侯要履行什么义务? (4分 ) ( 6)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 (2分 ) 答案:( 1) 分封制 ( 2分) ( 2) 为了巩固统治( 2分) ( 3)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2分) ( 4)亲属、功臣 ( 2分) ( 5)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 4分) ( 6) 诸侯(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回答时要对分封制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分析图片 ,由上而下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区分尊卑等级,周王把某地的土地

15、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 “授民授疆土 ”。 ( 2)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目的。结合所学,在夏商西周时期,由于交通、通讯手段还很落后,大的聚落相隔遥远,中间还活跃着众多的部落,夏朝和商朝通过本部族对周边部族建立臣属关系,号令天下,但其最后都由周边部族强大起来而威胁甚至推翻其统治。到西周时期,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周王实行分封制。 ( 3)西周实行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并以此为原则进行分封。周王自称天子,由嫡长子继承世袭,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大小贵族往往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 ( 4)本题考查的是分封的对象。西周分封的依据是血缘的亲疏,并由

16、嫡长子继承。但西周分封时除了同姓和婚姻关系外,周初还分封了一些功臣和舜、夏、商等前代贵族的后裔,团结了很多部族,对稳定全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 5)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内容,分封的诸侯不但拥有一定的特权,也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 国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抵御“蛮 ”“夷 ”“戎 ”“狄 ”等。 ( 6)结合所学,分封制实行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对周边的统治,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但也造成了诸侯实力逐渐膨胀,威胁周王室的统治。公元前 770年到公元前 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

17、的权势,几个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材料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 ,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 国的变法。 ( 1)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分) ( 2)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6分) ( 3)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2分) ( 4)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 “谏秦王 ”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 “商君 ”站在哪一边?( 2分) ( 5)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

18、么他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秦孝公 ( 2分) ( 2)见书本( 6分) ( 3)努力生产,发家致富,购买土地; 立军功封爵。 (意思对就可得分)( 2分) ( 4)法家 ;( 2分) ( 5)成功了( 2分) 商鞅虽然死了,但是通过改革,秦国的经济富强起来,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提高,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战国时期,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都对本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成效最大的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年,商鞅受到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 (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19、结合所学,商鞅变法内容主要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 3)在中国古代社会,社会等级森严,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层。根据商鞅变法中规定: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进行封爵。也就意味着获得军功的人封爵之后就步入了统治阶层之列,成为贵族。 ( 4)本题可以将商鞅变法的内容与诸子百家思想联系 起来。结合所学,商鞅变法中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这些都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诸子百家

20、中法家主张实行 “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故商鞅的变法属于法家的思想。 ( 5)变法的成败与否,不能以改革者的生死而定,而应看改革的目的达到了没有。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商鞅虽然死了,但是通过改革,秦国的经济富强起来,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提高,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变法是成功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 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材料二: ( 1)材料二的人物是谁? ( 2分) (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

21、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4分) ( 3)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 4分) ( 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 4分) ( 5)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2分) 答案:( 1)孔子( 2分) ( 2)儒家。孟子。( 4分) ( 3)提出了 “仁 ”的学说,主张 “爱人 ”,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分) ( 4)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他注意 “因材施教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 “温故而知新 ”。 ( 4分) ( 5)学习要实事求是,经常复习,要谦虚谨慎。( 2分)(

22、意思对就可得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中著名人物的识记。结合所学,图片中的人物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 2)结合所学,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主张 “施仁政于民 ”,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还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思想。 ( 3)孔子的思想主要是 “仁 ”和 “礼 ”两部分,主张爱人,要广泛的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礼 ”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 “

23、为政以德 ”,主张以 “德 ”教化人民,以 “礼 ”治国。 ( 4)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他注意 “因材施教 ”,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有教无类 ”,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 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 “温故而知新 ”等。 ( 5)材料一中的三句话,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明孔子主张学习应经常复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都表明学习是应实事求是,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

24、的勃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 ”,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董仲舒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制度是 ?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措施是 ?( 8分) (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

25、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答案:( 1)圆形方孔铜钱 小篆 郡县制 焚书坑儒( 8分) (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4分) ( 3) B(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所学,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将战国时期不同的货币统一为秦的圆形方孔钱;在文化上,将文字统一为小篆;在政治上,推行郡县制;在思想上,为加强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 2)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 “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同时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治,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巧妙的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 3)本题的回答可以采用排除法选择。秦朝的建立者是秦始皇,而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秦始皇在思想上实行 “焚书坑儒 ”政策,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虽然对儒家政策不同,但都是加强思想控制,以巩固中央集权;科举制在隋朝时创立,唐朝时完善,此时选官并没有出现科举制。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