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福建泉州市惠安第三教研片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29900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福建泉州市惠安第三教研片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福建泉州市惠安第三教研片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福建泉州市惠安第三教研片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福建泉州市惠安第三教研片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福建泉州市惠安第三教研片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福建泉州市惠安第三教研片七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山顶洞 C北京周口店 D浙江河姆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通过考古,在我国云南省的元谋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碳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到二十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半坡人距

2、今约五六千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 “战国 ”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牧野之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战国争雄。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 “霸主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战国初年,晋国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稍后齐国大夫田氏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

3、立的局面。各国间的战争更为频繁,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历史上有名的战役。而城濮之战是晋楚争霸的著名战役;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战役,他们都不符 合题意,故选择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孔子的一个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牛耕大约出现于(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

4、曾发掘出一批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 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

5、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使秦军成为 “虎狼之师 ”。 正是由于商鞅在秦国的彻底变法,使得材料中的这户人家的三个孩子不同的命运,故选择秦国。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尚书中记载道: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 要是( ) A刻画符号 B小篆 C金文 D甲骨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进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材料中的殷指的是商朝,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

6、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及科技成就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战国时期,我国历法取得重大成就,人们测定出一年 24个节气 B屈原的代表作诗经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C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诊断法,一直为后世中医所沿用 D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钟鼓之乐 ”,湖北随州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整套编钟最为著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屈原。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

7、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有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公元前 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屈原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民用种种方式追思自己的诗人,端午节就成为纪念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诗经不是屈原的代表作,故选择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学习了 “百家争鸣 ”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历 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

8、,深受法家影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思想的应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 “仁 ”的学说,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 ”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 “爱人 ”,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管理风格都是体现了儒家 思想真谛;春秋晚期的老子

9、,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的核心主张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如英语老师的管理风格;法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 “废先王之教 ”, “以法为教 ”。他强调制定了 “法 ”,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 “法不阿贵。正如历史老师的管理风格,所以选择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以相互转化,在下列观点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 B “兼爱 ”“非攻 ” C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D “仁者爱人 ”“以德为政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小

10、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前与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就是道家思想的主张。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百家

11、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发展了,引起政治上的变革,政治经济上的巨变在意识形态的反映就是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D.士人的解放都只是原因之一, C才是 主要原因。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12、小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 “霸主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晋文公是其中一个霸主。曾长年在外流亡,了解百姓疾苦。归国做国君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注重军队建设,是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后来晋文公打败南方的楚国,成为了中原霸主。战国初年,晋国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晋国消失,变成韩、赵、魏三国,因此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晋国。 考点:人教新课 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论语云: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3、。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 “霸主 ”。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富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队,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尊王攘夷 ”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 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

14、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 的纷争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 B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 C没有人身自由 D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灿烂的青铜文明。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这一时期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而在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是奴隶。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他们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他们没 有人身自由,有的还要戴着枷锁,受到非人的待遇;奴隶主还可以把他们随

15、意转让和买卖;甚至还要给奴隶主殉葬。他们是不可能有自己的小块土地的,故 B说法错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大家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晨,一群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用磨制石器射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动手钻木取火,烧烤捕捉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一起睡在洞穴里,洞口燃着一堆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北京人。 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70-20 万年,还保留着

16、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如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驱赶野兽。但他们不会种植水稻,蒸煮米饭,也不会人工取火,更无法个体独立生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在博物馆里看到了下图山顶洞人的文 物,不能从中得出结论的是( ) A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B会缝制衣服 C会人工取火 D懂得爱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

17、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由此称他们为山顶洞人。他们仍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也已经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他们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他们集体生活,组成氏族社会,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过着群婚的生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 内的远古居民 同学们议论起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生活中的共同点,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 A会建造房子,过定居生活 B会使 用磨制石器 C都会纺线织布,种植水稻 D会饲养家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原始的农耕居民。我国很早就出

18、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湖南发现了一万年前人工栽培的水稻,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稻杆出土是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谷外形完好。据统计,出土的稻谷,其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同世界上其他较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三千至五千多年。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玉器等。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 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他

19、们还饲养猪狗等动物,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他们能制造彩陶,以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禅让制。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都是。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

20、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通过推举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的办法,历史上叫做 “禅让 ”。 “禅让制 ”的实质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夏商周的兴亡。夏朝建立于公元前 2070年,经历了四百年,最后的国王桀,建造了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

21、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桀还自比为太阳,以为可以和太阳一样永世长存;在夏朝衰败时,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国君汤,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约 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 灭亡;商朝最后的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失去民心。周国强大之后,伐纣灭商,公元前 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阵前倒戈,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历史上叫西周。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 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重建周朝,史称东周。故选择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

22、的兴亡 第 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 ”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 了依据(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商朝的历史。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 ”,甲骨卜辞中又称为 “商邑 ”、 “大邑商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自 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

23、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 评为 20世纪中国 “100项重大考古发现 ”之首、国家 AAAAA级景区。并于 200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的兴亡 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 “三星堆 ”青铜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 “三星堆 ”文化。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德阳广汉南兴镇。 1980年起发掘 ,,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 2

24、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在那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 ;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 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A是司母戊鼎; B是秦兵马俑; C是青铜的立人像; D是四羊方尊。 AD都是商朝的青铜

25、器。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关于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 B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 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D西周农业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灿烂的青铜文明。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除青铜铸造外,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夏商周时期,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夏商周时期也

26、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后代称为 “五谷 ”的农作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西周农业已经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生产;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 都已经有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 ”也。 华阳国志 ( 1)材料一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是谁?( 2 分)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 分) ( 2

27、)材料二讲的是李太守主持修筑了一个什么工程?( 2分)。材料二中所说的 “天府之国 ”是指什么地方?( 2分)谈谈你对该工程的 评价。( 2分) ( 3)伯禹是谁?( 2分)是因为他有什么典型事迹而把他与李太守相提并论?( 2分) 答案:( 1)李冰 战国时期 ( 2)都江堰 成都平原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 3)禹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因而获得了 “天府之国 ”的美称。

28、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 2)本小题考查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因而获得了 “天府之国 ”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 3)本小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 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

29、取教训,改变了 堵 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 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 原文大意:天上有十个太阳,人间分十个等级 所以王统治公,公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士,士往下逐层统治各级奴仆) ( 1)这条

30、史料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 2分) ( 2)从这条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统治阶级包括哪些人?( 2分) ( 3)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 1)分封制 ( 2)王 公 大夫 士 ( 3)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给贵族子弟和功臣等,让 他们建立诸侯国,一来可以拱卫中央王室,二来可以加强对地方边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楚、晋等。诸侯平时替周王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但分封制

31、也容易造成地方诸侯做强做大,出现地方割据势力。 ( 2)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 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 3)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作用。通过分封

32、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 了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的兴亡 改革是兴利除弊 .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

33、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 31 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记、疆界,向 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 1)商鞅在何时开始和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分) ( 2)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遇到什么困难?( 2分) ( 3)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4分) ( 4)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分) ( 5)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 6)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请结合上述材料,按照你

34、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以下历史现象的正确顺序。(将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 5 分)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 _ _ _ _ _ 答案:( 1)公元前 356年 秦孝公 (2)守旧贵族的反对 (3)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 (4)法家 (5)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 期最富有的封建国家 (6)BADEC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

35、查的是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 356年和公元前 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 “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 2)本小题考查的是舌战群儒。公元前 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 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

36、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从而主张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 “法古 ”“循礼 ”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 3)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 .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 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大大刺激

37、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使秦军成为 “虎狼之师 ”。 ( 4)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 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他打击反对

38、变法的旧贵族,并且 “燔诗书而明法令 ”,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 ( 5)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奖励耕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使秦军成为 “虎狼之师 ”,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6)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

39、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 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六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 重用商鞅,变法图强,成就了秦国的霸业。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

40、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判断题 辨析说理题: 找出题目中错误的知识或观点并说明理由(每题 6分,共 18分) 1.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轩辕氏。 错误: 理由: 2.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 “金文 ”,它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错误: 理由: 3.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 “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 错误: 理由: 答案:、错误:炎帝 正确: 黄帝 2、错误:金文 正确:甲骨文 3、错误:墨子 正确: 韩非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者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著名首领,他

41、们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民挖井,为后世的饮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看乐谱等,后人尊称黄帝为 “人文初祖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 “炎黄子孙 ”。故答案: A 2、本小题考查的是甲骨文。我国汉字的演变进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 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

42、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本小题考查的是法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法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 “废先王之教 ”, “以法为教 ”。他强调制定了 “法 ”,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 “法不阿 贵;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 “尧、舜、汤、武之道 ”“必为新圣笑矣 ”。因此他主张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 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