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29908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重庆万州区甘宁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 A 23mm B 10dm C 26cm D 1m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 20cm,在 26cm左右 故选 C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 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成年人的身

2、高在 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 3m左右,等等 下列单位换算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4.5m=4.5100=450cm B 4.5m=4.5m100cm=450cm C 4.5m= =0.0045km D 4.5m=4.5100cm=450cm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解:根据换算步骤可得: ( 1) 4.5m=4.5100cm=450cm,故 A、 B不正确, D正确; ( 2) 4.5m=4.5 km=0.0045km,故 C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关键掌握单位换算的步骤 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选用分度值是 1mm,量程是 10cm的学生用尺 B选用分度值是 1mm,量程是 2m的 钢卷尺 C选用分度值是 1cm,量程是 15m的皮卷尺 D游标卡尺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活中我们经历过许多测量,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包括量程,分度值); 2测量中误差不可避免,但应尽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小误差; 3长度测量中一定要做到估读 解: A、学生尺分度值大小可以,但量程偏小,故 A错误; B、分度值是 1毫米,

4、量程是 2米的钢卷尺用来测窗框合适,故 B正确; C、皮卷尺的分度值和量程明显偏大,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的长,故 C错误; D、游标卡尺不适合用来测量窗框的长,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是初中阶段学生需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使用刻度尺测量前一定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照物是选作标准的物体 B参照物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 解: A

5、、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即参照物是选作标准的物体故 A正确; B、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故 B错误; C、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D、由选项 ABC可知, D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要注意,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 “另一个物体 “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 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

6、响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 解: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所以选项 A、 C、 D的说法均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测量工具的了解 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C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

7、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解: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 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再者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 所以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这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所以选项 ABC正确,选项 D错误 故选 D 点评:误差与

8、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 2013 西宁)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的原因是( ) A鸟飞行的 速度很大 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参照物的选择 影响动能的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解: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小鸟

9、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 故选 D 点评: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 2009 德州)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于 v-t图象,要读出随时间的变化速度如何变化;对于 s-t图象,要读出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如何变化,从而找到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解:对于 v-t图象: 随时间的增大, 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均匀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 对于 s-t图象: 随时间的增大, 路程不变,

10、表示物体静止; 路程均匀增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为常数,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图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 B 点评: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 2009 成都)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 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 50m一定用了 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8km/h 答案: C 试题分

11、析: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即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v等于在这段时间 t内通过的路程 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由题意可知,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 s=100m,所用时间t=12.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8m/s,因此 C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 小明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到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 A、 B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类题 目的关键是会利用公式 v= 进行计算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下列描述不属于科学精神的是( ) A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B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 C善于合作与交流 D敢于坚

12、持自己的观点,绝不接受别人的建议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探索财富的理解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知识结晶又有探究方法和高昂的探索精神 解:科学的精神是指实事求是、用于探索、刻苦认真、锲而不舍,能够进行合作交流,由题意知, ABC符合科学精神, D不符合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 “科学财富 ”的含义,是一道基础题 下列实事例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水的蒸发 B树木生长 C铁钉生锈 D骏马奔驰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 2)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

13、改变 解: A、水的蒸发,属于分子的运动,不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树木生长,但是树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铁钉生锈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骏马奔腾,马的位置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 在百米赛跑中,小明到达 50m处的速度是 9.0m/s, 1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 7.5m/s,则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7.5m/s B 9.0m/s C 8

14、.0m/s D 8.25m/s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等于百米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和某时刻的速度无关 解:由题意知: s=100m, t=12.5s,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 v= = =8m/s 故选 C 点评:解决本题注意排除干扰因素(某时刻的速度),挖掘关键字词: “百米赛 ”告诉距离; “第 12.5s末到达终点 ”告诉时间 实验题 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 A点沿直线运动到 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点到 F点是作 (填 “匀速 ”或 “变速 ”)直线运动;由速度的计算公式 v= 可求出小球从 A点运动到 F点的平均速度为

15、 m/s 答案:变速; v= ; 0.125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 0.2s,则可知从 A至 F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从 A到 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 AF间的距离为 12.50cm;小球运动的时间t=0.2s5=1s;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 为: v= = =0.125m/s 故答案:为:变速; v= ; 0.125 点评:本题要注意匀速

16、直线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在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 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作 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 m/s 答案:匀速直线 20 试题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里程碑之间的距离已知,通过里程碑的时间也知道;再根据公式 v= 判定速度是否相同,当速度相同时,说明是做匀速 直线运动,否则不是 根据 v= 即可求得速度的大小 解:第 1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v1= = =20m/s; 第 2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v2= = =20m/s; 第 3段路程内

17、汽车的速度为: v3= = =20m/s; 第 4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v4= = =20m/s; 第 5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v5= = =20m/s; 由于各段的速度相等,故该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判断汽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依据就是看通过相同的路程,时间是否相同,时间相同说明速度相同,说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填空题 观察图可知汽车做 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图乙,可知苹果做 直线运动 答案:匀速,变速 试题分析: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

18、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解:由图可知: 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都是 20m/s,所以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苹果在下落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频闪的时间间隔是一定的)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苹果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匀速,变速 点评:根据图象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物理学中计算或表述问题时,一般要求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因此,单位间的正确转换很重要比如: ( l)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72km/h,合 m/s ( 2)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为 5m/

19、s,合 km/h 答案:( 1) 20;( 2) 18 试题分析:知道 1m/s=3.6km/h,按照先换后算的顺序计算 解:( 1) 72km/h=72 =72 m/s=20m/s; ( 2) 5m/s=53.6km/h=18km/h 故答案:为:( 1) 20;( 2) 18 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如图甲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 .2008年 5月 1日大桥正式通车,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该桥全长 36km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那么该车

20、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km/h= m/s,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 h爸爸问小明: “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 ”小明说: “这是因为你选择了 为参照物 答案:; 22.2; 0.45;车 试题分析:( 1)由车内的速度表盘看出指针指示的读数,注意表盘上显示的单位是 km/h,根据 1m/s=3.6km/h换算 ( 2)由速度公式 v= 的变形公式可求出通过整个大桥需要的时间 ( 3)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结合参照物的选取,即可确定选取的参照物 解 :( 1)如图乙所示,从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可以看出,指针指向80km/h,则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80km/h=22.2m/s ( 2

21、)由 v= 得: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的时间: t= = =0.45h ( 3)爸爸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说明所选取的参照物在向前运动,故可以选取乘坐的车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 80; 22.2; 0.45;车 点评:本题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题目中一般涉及三个方面:研究对象;参照物;运动状态 题目中一般是告诉研究对象,再就是参照物和运动状态这两个量中的一个,确定另一个 量 ( 2008 茂名)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 -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 运动,速度大小为 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答案:匀速

22、直线, 1,西 试题分析:先明确图象的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然后根据甲的路程 -时间图象判断出甲的运动状态; 从甲的图象上,找出一个点,看这个点对应的纵轴和横轴分别是多少,然后利用速度公式算出甲的速度; 要判断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哪个方向运动,关键是要看甲车和乙车的哪个速度大:若乙车速 度大于甲车速度,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若两车速度相等,则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若乙车速度小于甲车速度,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解: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路程甲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甲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甲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当甲车的运动时间是 2s时,通过的路程是 2m,则甲车的速度: v甲

23、 = =1m/s; 由图象可知,取时间相同时,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通过的路程长,则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那么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的 故答案:为 匀速直线, 1,西 点评:用图象来直观形象的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已成为中考物理考查的热点图象信息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识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要求是: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 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多次测量取 值减小测量误差在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 ,还要注明 如下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答案:垂直,平均,数值,单位, 1.40 试题分析: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分

24、度值和零刻度线 刻度尺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 测量,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图片中,物体长度是从 6cm刻度线处开始测量的,所以物体长度为 1.40cm 由于最后一位估读时存在误差,所以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记录时,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 故答案:为:垂直,平均,数值,单位, 1.4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掌握情况 人类在探索宇宙,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的物理学家,他们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请在下面两位科学家的名字后面填上他们的一 项成就,爱因斯坦:

25、 ;牛顿 答案:相对论;牛顿运动定律 试题分析:根据对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的掌握、根据物理学的研究的对象进行解答 解: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光子说等;牛顿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在光学上有很大的贡献 故答案:为:相对论;牛顿运动定律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在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 信息三: 答案:他们都运动了 200m 跑步人的速度是 8m/s 试题分析:跑步人、骑车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能读出各自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能运算各自的

26、速度,能读出谁先跑完 200m 解:他们的图象的终点纵坐标值都是 200m,所以都完成了 200m;完成 200m跑步人用时 25s,跑步人的速度 v= = =8m/s 故答案:为: 信息二:他们都运动了 200m, 信息三:跑步人的速度是 8m/s 点评:本题是开放性题,符合答案:的信息很多,再比如可得:骑车人的速度、骑车人比跑步人运动得快、骑车人先完成 200m等,做这种题要放开手 脚,用所学知识大胆去解,争取得到完美答案: 天空中,空军的一架加油机正在为一架直升飞机加油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加油机是 的;在直升飞机的驾驶员看来,加油机则是 的,这种差异是因为他们选取了不同的 答案:运动,静止

27、,参照物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是运动的; 直升飞机和加油机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它们 是相对静止; 研究对象同样是加油机,但是它的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参照物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小华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但粗心的忘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合适的单位:

28、( 1)哥哥的身高 174 ( 2)一角硬币的厚度 2 ( 3)课桌的高度 8 ( 4)同学中指的长度 70 答案:( 1) cm;( 2) mm;( 3) dm;( 4) mm 试题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 的几种物体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从长度的单位中,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单位填入 解: ( 1)哥哥的身高在 174cm左右; ( 2)一角硬币的厚度约为 2mm; ( 3)课桌的高度 8dm; ( 4)中指的长度 7cm左右,故填 70mm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 1) cm;( 2) mm;( 3) dm;( 4) mm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

29、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小明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如下: 25.1mm,25.2mm, 27.3mm, 25.3mm, 25.3mm根据记录分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其中有一次测量值是明显错误的,它是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答案: mm; 27.3mm; 25.2mm 试题分析: 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值,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一个物体的长度是一定的,测量次数不同,测量值的估读值可能不同,但准确值是相同的,哪一个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与其它测量值不同,此数值就是错误的;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解: 对于测量值

30、 “25.1mm, 25.2mm, 27.3mm, 25.3mm, 25.3mm”,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 mm,所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比较测量结果可以看出: 27.3mm与其它数值相比,准确值不同,所以是错误的; 物体的长度为 L= =25.225mm25.2mm 故答案:为: 1mm; 27.3mm; 25.2mm 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要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纳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 1nm=10-9m,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0.1mm,合 nm 答案: 105 试题分析: 1m=109nm, 1mm=10-3m, 1mm=1

31、06nm 解: 1mm=106nm, 0.1mm=1105nm 故答案:为: 1105 点评:长度单位的换算是物理学中基本的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完成下列速度单位的换算: ( 1) 72km/h= m/s; ( 2) 5m/s= km/h 答案:( 1) 20;( 2) 18 试题分析:根据速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就可算出该题 解: 1m/s=3.6km/h, 72km/h=72 m/s=20m/s; 5m/s=53.6km/h=18km/h 故答案:为:( 1) 20;( 2) 18 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

32、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某卡车的速度为 36km/h,一匹马的速度 12m/s,则速度大的是 答案:马 试题分析:物理量的大小比较式,必须先统一单位,然后比较前面的数值;根据速度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 1km/h= m/s, 36km/h=36 m/s=10m/s; 10m/s 12m/s, 马的速度大 故答案:为:马 点评 :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统一单位才能比较大小;单位换算的方法及换算过程,应注意只对单位进行换算,倍数不能参与到计算中 如果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s内通过 20m的路程,那么它前 2s内的速度是 m/s,

33、 2min后它通过的路程是 m 答案:; 600 试题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路程 解:( 1)物体的速度 v= = =5m/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因此物体前 2s内的速度是 5m/s; ( 2) v= , 物体 t=2min=120s内的路程: s=vt=5m/s120s=600m; 故答案:为: 5; 600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速度、路程等问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雨燕的飞行速度是 48m/s,表示的意义是 答案:雨燕在 1s内飞行的路程是 48m 试题分析:速度

34、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值的含义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雨燕的飞行速度是 48m/s,表示雨燕在 1s内飞行的路程是 48m 故答案:为:雨燕在 1s内飞行的路程是 48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3: 1,运动时间之比是 2: 3,则它们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若甲、乙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以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答案: 2; 9: 2 试题分析:根据 v= ,将比值带入公式中可求出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 解:它们的速度之比: = = = = ; 由 v= 得,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

35、= = 故答案:为: 9: 2; 9: 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 3108m/s,地球的周长约 4107m,则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 s 答案: .13 试题分析:已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和和路程,利用 v= 即可算出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的时间 解: v= , 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需要的时间: t= = 0.13s 故答案:为: 0.1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

36、析与论证、 、交流与合作 答案: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评估 试题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去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它包括七个基本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解:科学探究包括七个基本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评估 点评:科学探究的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与情感的体验,积累科学知识与方法,教学中把科学探

37、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一架飞机在 2h内飞行了 1441km,后接着用 1h飞行了 800km,则飞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应该是 km/h 答案: 试题分析:求出总的运动时间和总的运动路程,最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汽车总的运动路程的 s=1441km+800km=2241km,汽车总的运动时间t=2h+1h=3h, 则飞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v= = =747km/h 故答案:为: 747 点评: 熟练应用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总路程除以总运动时间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多种: 比较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多少;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

38、用时间的多少;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在森林动物 “运动会 ”中, ( 1)比赛开始后, “观众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这是采用了上述的第 种方法 ( 2)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采取计时的方法,认为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这是采用了上述的第 种方法 ( 3)物理学中,为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采用了上述的第 种方法 答案: ; ; 试题分析:( 1)了解观众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 ( 2)裁判员的比较方法是: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 3)根据物理学中运用速度即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分析 解:( 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众认为跑在前面

39、跑的快,即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 2)裁判员在终点,他们是通过相同的路程看谁用时少来比较快慢,即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 3)物理学中运用速度即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故答案:为: ; ; 点评:考查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断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比较运动快慢 一人骑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东疾驰而过,如果以骑车的人为参照物,汽车是 向 运动;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的人向 运动 答案:东;西 试题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

40、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人骑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东疾驰而过: 如果以骑车的人 为参照物,汽车与骑车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汽车向东运动; 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人和汽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骑车人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东;西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列长 200m的列车以 72km/h的速度通过一山洞共用了 50s,问该山洞有 米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已知车速和时间,故可用公式 s=vt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但要注意的是列车通过山洞是从列车的车头接触山

41、洞开始计时,而到列车的车尾也离 开山洞才结束计时,故算出的列车行驶的路程应为列车长加上山洞长 解: 72km/h=20m/s,由 v= 得, ,s总 =v车 t=20m/s50s=1000m,所以: S 洞 =S 总 -S 车=1000m-200m=800m 故答案:为: 800 点评:本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列车行驶的路程应为列车长加上山洞长,同时还要注意计算时单位的统一 计算题 2009年 4月 29日,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行(如图)大桥主桥长 932米,全桥永久用钢达到国内创纪录的 4.6107kg ( 1)汽车过桥用了 31s,求汽车过桥的速度是多少? ( 2)如果从桥

42、上人行通道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 1.2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1)汽车的速度是 30.06m/s;( 2)如果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 777 试题分析:( 1)已知桥长和时间,可以速度公式: v= 直接计算速度; ( 2)通过主桥所用时间用公式 t= 来计算 解:( 1)大桥主桥长: s=932m;汽车过桥用时: t=31s; 汽车的速度: v= = =30.06m/s; ( 2)人步行的速度: v=1.2m/s; 由 v= 得,他通过主桥所以时间: t= = 777s 答:( 1)汽车的速度是 30.06m/s; (

43、2)如果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 1.2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 777s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能灵活运用速度公式 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波可探测海洋的深度,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m/s,若发射信号 8s后,接收到了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答案:海洋的深度是 6000m 试题分析:知道声音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 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 解:超声波从发射信号到海底的时间: t= =4s, v= , 海洋的深度:s=vt=1500m/s4s=6000m 答:海洋的深度是 60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声音走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