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0278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海水晒盐 C风力发电 D冰川融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海水晒盐、风力发电、冰川融化都是物质形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 A。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熟石灰中和化工厂废酸 B碳酸钙做建筑材料 C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2、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用熟石灰中和化工厂废酸,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碳酸钙做建筑材料,是因为碳酸钙坚硬、美观的物理性质。 选 B。 考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差别和应用。 点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下

3、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Fe + 3O2 2Fe2O3 B 2KMnO4 K2MnO2 + MnO2 + O2 C Fe + CuSO4 FeSO4 + Cu D CaCO3 + HCl CaCl2 + CO2+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 4Fe + 3O2 2Fe3O4;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Fe + CuSO4 FeSO4 + Cu; CaCO3 + 2HCl CaCl2 + CO2+H2O。选 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下列

4、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答案: B 试题分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氢氧化钠吸水潮解,并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氯化钠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变。选 B。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保存方法。 点评:保存不同的物质时,要根据其性质的不同,使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否则容易导致物质变质失效。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

5、。请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44: 7 C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 D丁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改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可写为: 2 +4CO 4+ 。故有三种氧化物;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444: 28=44: 7;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 2;丁分子是氮气分子。选 B。 考点:氧化物;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比和分子个数比。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到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比和分子个数比,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现象

6、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 B烧木柴时将木柴架空,则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蜡烛火焰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而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D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他接触不到氧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硫在氧气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现象不一样,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烧木柴时将木柴架空,则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蜡烛火焰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的流动而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热空

7、气向上流动而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至火柴梗的着火点 以下。选 D。 考点:化学反应的现象;燃烧的条件。 点评:燃烧往往与氧气有关。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 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下列四组实验不能够获得成功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探究分子的性质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D 试题分析: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探究分子的性质,在大烧杯内,氨气微粒不断运动,接触到酚酞试液后变红色;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保证红磷过量,装置不漏气,等到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实验才

8、可以,图中烧杯敞开放置,反应生成的氢气会逸出体系,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 D。 考点:稀释浓硫酸;探究分子的性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按照正确的操作要求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 的是 A t1 时,甲、乙 100g饱和溶液中,均含溶质 30g B将甲和乙的 t1 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C t2 时,在 l00g水中放入 60g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3.3 D t2 时,分别在 100g水中各溶解 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乙先达到饱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

9、: t1 时,甲、乙的溶解度均是 30g, 100g饱和溶液中,均含溶质 21g;将甲和乙的 t1 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t2 时,甲的溶解度为 50g,在 l00g水中放入 60g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3.3; t2 时,分别在 100g水中各溶解 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选 C。 考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在一定温度下, 100g水中,溶解某种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

10、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铁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可知,铁的活动性强于铜;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置换废液中的银,然后再置换废液中的铜,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

11、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则铁的量不过量,滤出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点评:由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可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后面的金属。 如图 所示,某无色溶液能分别与四种物质发生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 X一定是稀盐酸 B黄色溶液中的溶质为 FeCl2 C溶液 X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D X与铁反应后,生成浅绿色溶液和氢气

12、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中图示可知, X一定是酸性溶液;黄色溶液中的溶质为铁盐;溶液 X不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X与铁反应后,生成浅绿色溶液和氢气。选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物质的颜色。 点评: X能是紫色石蕊变红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能确定是哪种酸。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溶质质量分数应从 0点开始升高;向一定

13、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溶液 PH应从小于 7逐渐升高,但不会到达或者超过 7;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产生的沉淀应从 0点开始增加;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 硫酸反应,锌反应的较快,但产生的氢气较少,而铁反应的较慢,但产生的氢气较多。选 D。 考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 PH;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图。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整个变化过程来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趋势。 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已知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 100g,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变为1.2%。则原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A 1: 2

14、0 B 2: 3 C 1: 220 D 1: 222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电解掉的是水(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所以氢氧化钠质量不变,为 1001.2%=1.2g,再用原浓度 1%可得,原溶液质量为 120g,其中氢氧化钠物质的量 = =0.03mol,水物质的量 = =6.6mol,所以原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 =0.03: 6.6=1: 220。选 C。 考点:电解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中的微粒个数比。 点评: mol单位在初中化学中不涉及,但物质的质量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大约的看成是物质微粒的个数。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 2Fe2 个铁

15、元素 B 1 个氯离子 C CO21 个二氧化碳分子 D 3Fe3+3 个亚铁离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2Fe2 个铁原子; 化合价为 -1价的氯元素; CO2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Fe3+3 个铁离子。选 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原子个数,就在元素符号前标上适当的数字;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化学式前加上适当数字表示;离子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适当的电荷数就行了,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下列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生成大量白烟 B发出黄色火焰 C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生成

16、黑色固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红磷燃烧生成白烟;硫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铁丝在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选 D。 考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点评: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反应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的二氧化碳,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选 A。 考点:空气的组成。 点评:按体积分数计

17、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的二氧化碳,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A1 D Fe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选 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点评: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净的空气 B矿泉水 C冰水共存物 D铁合金 答案: C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矿泉水、铁合金都是混合物,冰水共存

18、物是纯净物。选 C。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 点评: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选 A。 考点:原子的构成。 点评: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下列属于节约用水标志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表示循环使用; B表示严禁吸烟; C表示节约用水; D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选 C。 考点:常见的标识。 点评:识记这些图标,在生活中遵守有关规定。 保持氧气化学性

19、质的最小粒子是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离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气有氧分子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选 C。 考点:物质的组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点评: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有什么微粒组成,就由什么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 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振荡,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碳酸钙 C植物油 D面粉 答案: A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蔗糖可以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碳酸钙、植物油、面粉都不能溶于水。选 A。 考点:溶液。 点评: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下列常见的化学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A KCl B CO(NH2)2

20、 C Ca3(PO4)2 D NH4H2PO4 答案: A 试题分析: KCl中含有 K,是钾肥; CO(NH2)2中含有 N是氮肥; Ca3(PO4)2中含有 P,是磷肥; NH4H2PO4中含有 N和 P,是复合肥。选 A。 考点:化学肥料。 点评:化学肥料中,含 N的是氮肥;含 P的是磷肥;含 K的是钾肥,同时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是复合肥。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检验气密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标签对着手心,瓶塞倒放;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

21、精灯借火,容易引起失火;检验气密性,先将导管口伸入水中,再用手掌捂住试管外壁。选 D。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按照正确的操作要求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以下是人体几种体液的 pH,其中呈酸性的是 A胰液 7.58.0 B胃液 0.91.5 C血浆 7.357.45 D胆汁 7.17.3 答案: B 试题分析: 胰液 7.58.0 大于 7;血浆 7.357.45 大于 7;胆汁 7.17.3 大于 7;都是碱性的。胃液 PH为 0.91.5 ,小于 7,是酸性的。选 B。 考点:溶液的 PH与酸碱性。 点评: PH大于 7的溶液是碱性的,小于 7的是酸性的,等于 7的是中

22、性的。胃液 PH为 0.91.5 ,小于 7,是酸性的。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酒精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酒精不是化石燃料。选 A。 考点:化石燃料 点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填空题 ( 5分)牙膏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日用品。 ( 1)生活中使用的加氟牙膏中的 “氟 ”是指 (填 “原子 ”或 “元素 ”)。 ( 2)牙膏中的摩擦剂是极细小的碳酸钙粉末,它的生产过程如右图所示: 步骤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步骤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右图牙膏说明书中,单氟磷酸钠( Na2PO3F)由 种元素组成。

23、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 144)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 1)元素 ( 2) 分解反应 CaO+H2O CaCO3 ( 3)四 0.76% 试题分析:( 1)生活中使用的加氟牙膏中的 “氟 ”是指元素。 ( 2) 步骤 中的反应是: CaCO3 CaO+ ,反应的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步骤 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 CaCO3。 ( 3)由牙膏说明书中的单氟磷酸钠( Na2PO3F)的化学式可知,它由 Na、 P、O、 F四种元素组成。 设: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 144)的质量为 X。 X =0.1g X=0.76

24、g 故,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 144)的质量分数为=0.76%。 考点:元素;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 基本类型;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 6分)以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选择适当的用品可以得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名称 洗涤灵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污渍爆炸盐 消毒液 产品 样式 有效成分或功能 清洗油污 盐酸 氢氧化钠 过碳酸钠 消毒 ( 1)我们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 的功能。 ( 2)以下物质可以使用洁厕灵清洗的是 (填

25、字母序号)。 a铁锈 b油渍 c水垢 ( 3)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可以发生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图中 a微粒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 4) “污渍爆炸盐 ”溶于水后分解生成 Na2CO3和 H2O2。若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5)工业上将氯气( Cl2)通入烧碱溶液中可制取消毒液。反应后形成了 NaCl和 NaClO的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乳化 ( 2) ac ( 3) H2O 复分解反应 ( 4)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 5) Cl2 + 2NaOH NaC

26、l + NaClO + H2O 试题分析:( 1)我们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乳化的功能。 ( 2)洁厕灵中含有盐酸,可以清洗铁锈。 ( 3)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则洁厕灵中的盐酸将与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 H2O,图中 a 的化学式为 H2O,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4)若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则洁厕灵中的盐酸将与 “污渍爆炸盐 ”溶于水后分解生成的碳酸钠反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 5)工业上将氯气( Cl2)通入烧碱溶液制取

27、消毒液,反应后形成 NaCl和NaClO的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 考点:乳化作用;盐酸的性质与用途;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 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 6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 1)图 1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 (填“过滤 ”或 “消毒 ”),将硬水通过该净水器后得到的水是 (填 “硬水 ”或 “软水 ”)。 图 1 图 2 ( 2)图 2是电解水

28、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序号 ,下同), 对应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答案:( 1)过滤 硬水 ( 2) 1: 2 2H2O 2H2+O2 ( 3) b a 试题分析:( 1)图 1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将硬水通过该净水器后得到的水是硬水。 ( 2)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负两极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 2,电解水的

29、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3)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的过程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杂质、色素和异味等;紫外灯照射的目的是杀菌消毒。 考点:水的净化;电解水;化学方程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点评:,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而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物质,过滤不能软化硬水,烧开煮沸是简单易行的软化硬水的方法。 ( 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 1)下列厨房用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不锈钢锅 b塑料保鲜膜 c纯棉毛巾 ( 2)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 a水果 b

30、鸡蛋 c馒头 ( 3)下表是 100 g某食品的部分营养成分: 总热量 蛋白质 糖类 油脂 水 铁 磷 钙 2060 kJ 50 g 20g 20g 5g 5.6 mg 3.3 mg 8mg 该食品中的 元素可以预防贫血,能够提供能量的营养成分是 。 答案:( 1) c a ( 2) b a ( 3)铁 蛋白质、糖类、油脂 试题分析:( 1)纯棉毛巾使用的是棉花,属于天然纤维;不锈钢锅使用的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 2)鸡蛋富含蛋白质,水果能提供大量维生素; 该食品中的 ( 3)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蛋白质、糖类、油脂能够提供能量。 考点: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元素与人体健康。

31、点评:免、麻、蚕丝、羊毛都是天然纤维;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油脂、水、无机盐、维生素;其中蛋白质、糖类、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计算题 ( 3 分)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Cl2+H2。若制得 40g氢氧化钠,同时可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g。 试题 分析:找出相关数据,带入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设得到氢气的质量为 x。 2NaCl+2H2O 2NaOH+Cl2+H2 80 2 40g x x 1g 答:得到氢气的质量为 1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

32、设、写、找、列、解、答。 ( 3分)小刚想用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他做了如下实验:首先称取 50g贝壳样品于烧杯中,烧杯质量为 100克。然后将 150g的盐酸平均分 5次加入(假设杂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到烧杯中。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烧杯 +剩余物质质量 175.6g X 226.8g 252.4g 280.2g ( 1) X g; ( 2)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3)第三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201.2 ( 2) 90% ( 3) 31.2%

33、。 试题分析:由题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向固体中加入盐酸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100+50+30-175.6=4.4g;第二次加入盐酸后,烧杯和反应剩余物质的质量应为 175.6+30-4.4=201.2g。 ( 2)解: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 50g+100g+150g-280.2g=19.8g 设 50g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19.8g x = 45g 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100%=90% 答:贝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90%。 ( 3)第三次实验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

34、量为 4.43=13.2g,所得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 设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 x,产生氯化钙的质量为 y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111 44 x y 13.2g x = 30g y = 33.3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31.2%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1.2%。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题中数据,分析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 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 = 。 探究题 (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1)仪器

35、a的名称是 ,装置 A中是用 法收集气体。 ( 2)实验室用装置 B完成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 3)装置 C中玻璃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试管 排水集气法 ( 2) bc ( 3)红色固体变黑 3CO + Fe2O3 2Fe + 3CO2 CO2 + Ca(OH)2 CaCO3+ H2O 试题分析:( 1)仪器 a的名称是试管,装置 A中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 2)实验室用装置 B来完成固体与液体反应,不

36、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实验,如 b、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等。 ( 3)装置 C中玻璃管内发生的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红色固体变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 + Fe2O3 2Fe + 3CO2,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Ca(OH)2 CaCO3+ H2O。 考点:常见仪器的名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 点评:题中 A装置是用来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 B装置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要加热制取气体。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

37、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 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也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1】 a、 b、 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 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 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对该现象的解释为 。 【实验 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 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

38、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 答案: 【实验 1】 a 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5O2 2P2O5 【 实验 2】铁丝为可燃物,集气瓶中充满氧气,通电后,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温度升高至铁丝的着火点,因此铁丝可以燃烧。 【实验 3】 2Mg + CO2 2MgO + C 燃烧不一定总需要氧气助燃 试题分析:【实验 1】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 b、 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a;磷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

39、白烟,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实验 2】铁丝为可燃物,集气瓶中充满氧气,通电后,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温度升高至铁丝的着火点,因此铁丝可以燃烧。 【实验 3】镁条在充满 CO2的集气瓶中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 + CO2 2MgO + C;由此可见,燃烧不一定总需要氧气助燃。 考点:燃烧的条件;磷燃烧的现象;化学方程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点评:一般情况下,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但也不尽然,有些特定的条件下,燃烧不一定总需要氧气助燃。 ( 8分)小

40、丽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是对其是否变质产生了兴趣。她和同学们准备对这瓶固体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b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可以发生反应: Na2CO3 + CaCl2 CaCO3+2NaCl。 【作出猜想】猜想 1固体没有变质 猜想 2固体部分变质 猜想 3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 1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2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同学们

41、经过讨论,认为两个方案都不合理。方案一不合理的原因是 ; 方案二不合理的原因是 。同学们重新设计了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2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若猜想 3正确,该实验的现象应该是 。 【继续探究】同学们继续探究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利用以下装置进行了实验。 你认为她们需要测的数据是 (填字母序号)。 a固体样品的质量 b碱石灰实验前后的质量 c浓硫酸实验前后的质量 d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前后的质量 e所用稀硫酸的质量 【实验反思】根据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发现结

42、果比实际偏小,原因可能是 。 答案: 【作出猜想】固体完全变质 【设计方案】 方案一: 若样品变质,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与 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若样品完全变质,加入的几滴稀盐酸与 Na2CO3反应,产生 NaHCO3,也无明显现象 方案二: 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也能使滤液中的酚酞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CaCl2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变红色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 CaCl2后产生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不变色 【继续探究】 ad 【实验反思】 A、 B容器内还有剩余的 CO2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 试题分析: 1、【

43、作出猜想】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则氢氧化钠可能没有变质,可能部分变质;可能完全变质。故有猜想3固体完全变质。 2、【设计方案】方案一:若样品变质,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与 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若样品完全变质,加入的几滴稀盐酸与 Na2CO3反应,产生 NaHCO3,也无明显现象 方案二: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也能使滤液中的酚酞变红 3、【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 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2正确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变红色 若猜想 3正确,该实验的现象

44、应该是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CaCl2后产生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不变色。 【继续探究】同学们继续探究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她们需要测的数据是 a固体样品的质量; d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前后的质量。根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原来物质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这个过程中,要确保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实验反思】根据所得数据进行计算发现结果比实际偏小,原因可能是 A、B容器内还有剩余的 CO2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 考点:实验设计与探究;酸碱指示剂;氢氧化 钠的性质;碳酸钠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质

45、量分数的测定。 点评: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实验猜想,要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和所处的条件来猜想,不是胡思乱想;实验探究的过程要严谨,否则就容易导致错误。 推断题 ( 6分) A 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下图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请根据以下每小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 ( 1)若 A为火碱,则 A的化学式为 , C的化学式为 , 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若将( 1)中推出的六种物质改变位置,仍然符合上图中的转化关系。当F为火碱时,则 A的化学式为 , 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从上述六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的物质,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打开胶塞,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

46、固体和液体后,迅速盖好胶塞,可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符合条件的固体和液体分别为 。 答案:( 1) NaOH Na2CO3 CO2 + 2NaOH Na2CO3 + H2O ( 2) CaCO3 Na2CO3 + Ca(OH)2 CaCO3+2NaOH ( 3)氢氧化钠和水(或干冰和水) 试题分析:( 1)若 A为火碱,则 A的化学式为 NaOH, A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在反应 中生成 C和 B, C又 会生成 B,若 C是碳酸钠, B是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满足转换关系,所以

47、C是碳酸钠; 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 C的化学式为 Na2CO3, 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2NaOH Na2CO3 + H2O。 当 F为火碱时,假设 A是碳酸钙, B是水, C是二氧化碳, E是碳酸钠, D是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 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水和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会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各个步骤都满足题中转换关系。故 F为火碱时,则 A的化学式为 CaCO3, 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 Ca(OH)2 CaCO3+2NaOH。 ( 3)因题中没有给出 “右图所示装置 ”,故本小题无法解答。 考点:物质推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点评:解答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到突破口,并要善于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