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省郁南县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铁柱磨成针 ”的过程中只是铁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野火 ”发生的过程中,森林树木、杂草等
2、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雨打花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另外,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实验桌上放着三瓶没有标签的 CO、 O2、 CO2气体,鉴别它们最简便的方法是 A测定它们是否有毒 B闻 气味 C用澄清的石灰水 D用一根燃着的木条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三种气体的不同性质分析。 A、 CO有毒性、 O2和 CO2都是无毒气体,无法鉴别,错误; B、 CO、 O2、 CO2都是没有气味
3、的气体,且 CO有毒,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错误; C、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 CO2,另两种气体都和石灰水不反应,无法区分,错误;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本身燃烧,且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一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故选 D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要充分利用气体本身的性质,按照操作、现象和结论的流程来描述,不同的气体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在叙述鉴别方法时,要注意语言描述的严密性,要记住由现象得出结论。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X、 Y、 Z、 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4、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4 0 14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生成 24gY C、反应后 X的质量为 53g D、反应中 X与 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 55:14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与反应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 Z的质量是 84g,反应后是 0g,则说明反应掉了 84g; Y则是由 2g变成 24g,即反应生成了 24g -2g=22g, Q则是由 5g变成 14g,即反应生成了 14g -5g=9g,因此生成的 Y和 Q的质量之和为 22g+9g=31g 84g,根据质量守恒
5、定律可知, X也为生成物,且反应生成的 X的质量为 84g-31g=53g,则反应后 X的待测值为 53g+2g=55g。故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ZX+Y+Q。 A、由反应的表达式 ZX+Y+Q可知,该反应是 Z物质分解生成了 X、 Y、 Q三种物质,故反应属于分解,正确; B、根据表格可知,反应后生成 22gY,错误; C、反应后 X的质量为 55g,错误; D、反应中 X与 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 55:9,错误。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6、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空气、氮气、稀有气体 B铁、氧化铁、铁矿石 C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D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分析判断。 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稀有气体包括氦、氖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 A错误; B、铁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化铁是由 Fe、 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铁矿石是由铁的化合物和其它杂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 B正确; C、生石灰是一种由 Ca、 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熟石灰是由Ca、 O、 H 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石
7、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 钙,还包括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C错误; D、氧气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 C、 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严格按定义分析,要能从物质的多少和元素的种类来分析解答,并应熟悉常见物质的俗称及常见混合物的主要成分。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模型图可知:反应物是
8、CO和 NO,生成物是 N2和 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此反应为: “2CO+2NO=2CO2+N2”。 A、图中只有一种单质,其分子为两个 N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该单质的化学式为 N2,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有毒的 CO气体和 NO气体;而生成物为:无毒的 CO2气体和 N2,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 CO、 NO都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含 O元素的氧化物,正确; D、据图可知,反应前共有 8个原子、 4个分子,而反应后有 8个原子、 3个分子,故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改变,不正确。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分
9、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化学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的认识你认为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认识 A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 50L水和 5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100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微粒都很小,在不断运动,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隔;微粒的运
10、动速度和间隔受温度影响。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受温度影响,错误; B、 50L酒精与 50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100L,是因为微粒间有间隙,是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间隔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正确;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正确; D、根据 N2和 O2的化学式可知,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正确。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
11、,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原料中所有的原子全 部转化到产品中,实现 “零排放 ”。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是 A工业制取生石灰 CaCO3 高温 CaO+CO2 B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C制熟石灰 CaO+H2O=Ca(OH)2 D工业炼铁: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若要反应物里的原子数百分之百都得到了利用,那么,这个化学反应就要没有废弃物产生;而在我们所学的反应类型中,化合反
12、应符合这一特点,它能把反应物的各种原子都集中到同一生成物中,没有副产品产生,也就不会产生污染。故选 C 考点:绿色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就是要从源头消除污染;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要读懂题意,明确本题其实是考查化合反应的判定。 甲醛( CH2O)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来源于室内装修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醛是由 C、 H、 O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醛分子中 C、 H、 O原子个数比是1:2:1 C、一个甲醛分子含有四个原子 D、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甲醛的化学式( CH2O)分析判断。 A
13、、 CH2O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甲醛分子中 C、 H、 O原子个数比是 1:2:1,正确; C、一个甲醛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共 4个原子构成的,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甲醛分子不可能由水分子构成,错误。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方法,了解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试管 1中的气体是氢气 C试管 1和试管 2中气体体积比为 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
14、氧气组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 A、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其特征是 “一变多 ”,是分解反应,错误; B、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所以 1中是氢气,正确; C、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不是 1: 2,错误; D、水是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可能含有氢气与氧气两种物质,错误。故选 B 考点:电解水实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记住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 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 6个质子和
15、 8个中子,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2 B 6 C 8 D 14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 电子数,已知该碳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因此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6。故选 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中的有关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即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据火星探测器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做出如下推断: 火星大气是混合物 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 火星上温室效应更显著。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 C
16、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火星大气的成分比较分项、判断。 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所以正确; 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而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所以错误; 人类生存需要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火星大气中无氧气,所以错误; 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强于地球,所以正 确。故选 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
17、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记住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含量是解答本题关健。 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 “高钙牛奶 ”、 “含氟牙膏 ”、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等商品,这里的 “钙、氟、锌 ”应理解为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食品、药品、营养品等物质中的 “钙、氟、锌 ”等,它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物质中的,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故都是指元素,而且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 质量分数)来描述它们,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
18、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加热液体 C固体粉末取用 D倾注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 1cm处,不能伸入试管内,故 A错误; B、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溅出,故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故 B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时,要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 C正确; D、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试管要紧靠试剂瓶口倾倒,瓶塞要倒
19、放,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就能轻松解答;所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 1s后 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A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 B均匀地被烧黑 C放置在内馅部分被烧黑最重 D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 答案: A 试题分析:蜡烛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即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因为外焰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所以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放置在外焰的部分。故选 A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
20、了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了蜡烛火焰的构造,理解和熟练掌握火焰的分层原理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填空题 (8分 )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上用甲和乙在高温高压加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丙。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微观示意图 (1)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填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 构成的。 (2)甲、乙、丙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 。 (3)已知物质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则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 。 (4)写出甲和乙合成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现用 10g的甲和 60g的乙混合反应制取丙,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剩余甲的
21、质量为 4g,则剩余乙的质量为 g。 (6)在生产丙的原料中,甲是用水与碳高温反应(将水蒸汽通过高温碳层,这种方法又称为水煤汽法)制得的,这个过程还生成另一种产物一氧化碳;请你根据信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分子 (2)丙 (3)-3 (4)N2+3H2 催化剂 2NH3 (5)32 (6) H2O+C 高温 H2+CO 试题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 H2,乙是 N2,丙是 NH3。 ( 1)甲物质的粒子是由 2个 H原子构成的氢分子,乙物质的粒子是由两个 N原子构成的氮分子,丙物质的粒子是由一个 N 原子和 3 个氢原子构成的氨分子,这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22、2)甲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 H原子构成的、乙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 N原子构成的,均为单质的分子;而丙物质的分子由 1个 N原子、 3个 H原子,两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该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因此,物质丙为化合物; ( 3)物质丙的化学式为 NH3,其中氢为 +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原则, N的化合价为 -3价; ( 4)根据题意可知,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催化剂 2NH3; ( 5)由题意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 10g-4g=6g,设参加反应 的乙的质量为 x,则 N2+3H2 催化剂 2NH3 28 6 X 6g 28: 6 = x: 6g 解得
23、, x=28g 则剩余的乙的质量为 60g-28g=32g ( 6)根据题意可知,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 高温 H2+CO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3分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H 氢 2 He 氦 3 Li 锂 4
24、Be 铍 5 B 硼 6 C 碳 7 N 氮 8 O 氧 9 F 氟 10 Ne 氖 11 Na 钠 12 Mg 镁 13 Al 铝 14 Si 硅 15 P 磷 16 S 硫 17 Cl 氯 18 Ar 氩 (1)由原子序数为 8和 13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写化学式 )。 (2)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答案: (1)Al2O3 (2)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合理即可) (3)A 试题分析:( 1)原子序数为 8、 13号的元素分别是 O、 Al,
25、已知 Al的化合价为 +3价, O的化合价为 -2价,根据 “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的书写规则,结合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可知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2O3。 (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同一横行元素的 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 3)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 A。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熟练掌握化学式的写法,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3分 )下
26、列物质都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 (1)高铁酸钾(化学式 K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处理领域。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需要用到活性炭,它的作用是 。 (3)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化学式为 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 + CO2+ X=CaCO3+2HClO,则 X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6 (2)吸附 (3)H2O 试题分析:( 1)在高铁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是 +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2,设铁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 的代数和为
27、 0,结合高铁酸钾的化学式 K2FeO4得,( +1) 2+x+( -2) 4=0,解得 x=+6,即铁元素的化合价 +6价。 ( 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结合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方程式左边共有 1个钙原子、 2个氯原子、 4个氧原子、 1个碳原子,而化学方程式右边共有 1个钙原子、 2个氯原子、 5个氧原子、 1个碳原子、 2个氢原子;比较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知,在 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 ,则 X的化学式为 H2O。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水的净化、质量守恒定律及
28、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并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元素的化合价是解题的关键。 (4分 )右图是某品牌补铁剂的标签。请回答: (1)富马酸亚铁颗粒为人体补充 元素, (2)富马酸亚铁中 C、 H、 Fe、 O原子个数比为 。 (3)富马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若每次服用 1包该补铁剂,则摄入铁元素的质量为 mg(计算结果取整数 )。 答案: (1)铁 (2)4:2:1:4 (3)170 (4)66mg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富马酸亚铁颗粒是补铁剂,故为人体补充铁元素; ( 2)由富马酸亚铁的化学式 C4H2FeO4可知, C、 H、 Fe、
29、 O 原子个数比为 4: 2:1: 4; ( 3)由富马酸亚铁的化学式 C4H2FeO4可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124+12+56+164=170; ( 4)富马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32.9%, 则 1包该补铁剂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0.2g32.9%=0.0658g66mg。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 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此类题时,要学会根据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5 分 )“化学就是你,化学就是我;
30、你我的消化系统是化学过程的场所 ” ,它告诉我们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1)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中: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 (写化学式,下同)。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2)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其作用是 。 (3)不同的火灾所采取的灭火方式不同。如扑灭森林火灾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或原理 是 ;扑灭因电线老化而引起的 火灾时应先 ,再进行灭火。 答案: (1)CO2 N2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打通灭火巷,隔绝火源 切断电源 试题分析:( 1) 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造成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就是二氧化碳的固态;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
31、分数是 78%,所以氮气最多; ( 2)由于纯水不导电,故在电解水时,通常会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 3)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移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据此分析,扑灭森林火灾时,一般可以采取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的方法,即隔离了可燃物;扑灭因电线老化而引起的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否则会因为触电造成人员伤亡。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多属于基础性内容,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5分 )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1)2个氢原子 ; (2)地壳
32、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3)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图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 。 答案: (1)2H (2)Al (3) 16 32.06 S2- 试题分析:( 1)一个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多个原子,就把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前面,故 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其元素符号为 Al; ( 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结合微粒结构示意图分析判断。由图甲可知,硫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16,而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故其核电荷
33、数为 16;由图甲可知, 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6;结合图甲可知,图乙中的 X=16,小于其核外电子总数 2+8+8=18,所以该粒子表示为阴离子,且带 2 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可书写其化学符号为 S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化学式、离子符号、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学生应能熟练应用化学用语并理解其意义来解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 计算题 (6分 )肉毒碱又 称维生素 Bt,是一种类维生素 ,它的化学式为 C7H15NO3,在哺乳动物的脂肪代谢和能量产生中起着
34、重要作用,被认为是 “最佳减肥营养素 ”。 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肉毒碱是由 种元素组成, C、 H、 O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肉毒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肉毒碱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 。 答案: (1) 4 84:15:48 (2) 161 (3) 8.7% 试题分析:根据维生素 Bt的化学式 C7H15NO3分析。 ( 1)化学式 C7H15NO3可知,肉毒碱是由 C、 H、 N、 O共 4种元素组成,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m( C): m( H): m( O)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个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氢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氧原子个数)=( 127
35、):( 115):( 163) =84:15:48。 ( 2)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则C7H15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 127+115+14+163=161; (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则C7H15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 = 100%=8.7%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 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此类题时,要学会根据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8分 )近年来频频发生火山爆发事件,火山爆发时大量水蒸
36、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根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 SO2, SO2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从而加剧了酸雨污染 ,请你计算 16千克的 SO2完全反应生成硫酸多少千克? 答案: .5kg 试题分析:利用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 式和二氧化硫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能生成的硫酸的质量。 解:设 16千克的 SO2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为 x, 2SO2 + 2H2O + O2 = 2H2SO4 128 196 16kg x 128: 196=16kg: x 解得 x=24.5kg 答: 16千克的 SO2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为
37、 24.5k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类问题中的简单计算,完整的计算步骤、规范的书写格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探究题 (12分 ) 现有下列 A、 B、 C、 D、 E五种实验装置,根据题意,将装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气体发生装置选用(填序号)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 C装置收集 CO2时,检验 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气体发生装置选用(填序号)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氨气 (NH3)无色、有刺激
38、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在制得氨气的同时还生成了硫酸钙和 水)。则氨气的制取和收集的装置是(填序号) ;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试管 集气瓶 (2) A 2KMnO4 K2MnO4+MnO2+O2; (3) 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4) B 2H2O2 二氧化锰 2H2O + O2 (5) A、 D (NH4)2SO4+Ca(OH)2 CaSO4+2H2O+2NH3 试题分析:( 1)根据常见的仪器及仪器的名称结合图中所指来回答, 是试管, 是集气瓶;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高锰酸钾为
39、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故气体发生装置选用 A;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3)由于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检验 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 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故气体发生装置选用 B;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二氧化锰 2H2O + O2; ( 5)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我们选择 A装
40、置来制气体;又因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我们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氨气,即收集装置应选 D;根据题意,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的同时还生成了硫酸钙和水,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H4)2SO4+Ca(OH)2 CaSO4+2H2O+2NH3。 考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点评:此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10分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
41、燃烧的实验:将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发现问题】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30%。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应不超过其容积的 %。可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3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有氮气,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剩余约 70%的气体主要成份是 。 【提出假设】镁条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实验】 接着上述实验,先拿开装置中集气瓶的胶塞,然后迅速把点燃的镁条伸进含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能在余下的气体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实验,你得的结论是 。 【查阅资料】 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并生成氮
42、化镁 (Mg3N2)固体。根据资料,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 镁条除了能与氮气反应,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你对 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假设氧气全部反应,除氧气外,被消耗的气体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9%,所以被消耗气体占空气的体积分数一定超过 9%,只有氮气符合要求 氮气 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 -3 3Mg N2 点燃 Mg3N2 2Mg CO2 点燃 C 2MgO 燃烧不一定非要有氧气参加;或二氧化碳在特定条件下不一定能灭火,甚至还能支持燃烧等。 试题分析:【发现问题】如
43、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根据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可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21%;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占 21%,氮气占 78%),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因为假设氧气全部反应完,除氧气外,被消耗的气体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 9%,而空气中除了氮气和氧气外,所有气体仅占总体积的 1%,只能是氮气参加了反应。当然剩余约 70%的气体中主要成份仍是氮气。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实验, “发现镁条能在余下的气体中剧烈燃烧 ”,说明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 【查阅资料】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已知镁的化
44、合价为+2,所以氮化镁( Mg3N2)固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已知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并生成氮化镁 (Mg3N2)固体,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Mg N2 点燃 Mg3N2。 根据题意,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 CO2 点燃 C 2MgO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可以发现:镁与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发生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 题是根据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认识,利用镁的性质及
45、题中资料信息,完成 “镁在空气中燃烧 ”的实验探究,通过分析导致实验中所出现现象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转换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推断题 (8分 )已知 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 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 X、 Y、 Z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X的化学式 ; (2)写出 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是重要的化学思想。气体 X、 Y都含有 元素和 元素,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不同。请举出 X、 Y性质不同的一个例子 。 答案: (1)CO (2) CO
46、2+C 高温 2CO CaCO3+2HCl=CaCl2+H2O+CO2 (3)碳 (或 C) 氧 (或 O) CO能燃烧,而 CO-2不能燃烧 (合理的也给分 ) 试题分析:根据 “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 ”,结合所学知识猜测, X可能是一氧化碳;由于 “Y 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且根据图示可知, X 可燃烧生成 Y,而 Y通过灼热的碳层可生成 Y,则 Y可能是二氧化碳,其中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 高温 2CO; “Z是不溶 于水的固体 ”,结合图示可知, Y可与石灰水反应生成 Z,则 Z可能是碳酸钙,则其中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将以上物质代入图示,逐一验证,符合题意,正确。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因而性质不同,比如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可燃,而二氧化碳不可燃。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 “题眼 ”,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再根据题中的条件 进行有目的假设,然后沿着假设进行推导,只要各步都满足,假设就成立,如不满足,可再假设,再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