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八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0424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八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八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八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八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八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八年级上学期 12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 20世纪 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 B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C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世界 2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一面方面面临这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另一面面临封建军阀的统治。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传唱的歌曲;

2、“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反应的是抗美援朝的歌曲。 A符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北伐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首歌曲往往打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名字也往往反应一个时期的特征。以歌曲或名字为切入点,考查相关的历史知识的题型经常出现,如:下列人名反映建国时期的 是( ) A.李援朝 B.王建国 C.刘跃进 D.张文革 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 “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 ”,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 是屈原(原子弹); 是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 应当是 A以上两个谜底不正确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3、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把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仅仅归结于美国的原子弹的打击和苏联的军事行动,这是不全面的。中国战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中华民族英勇作战,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点评:反法西斯战争有三大战区,欧洲战区 太平洋战区 中国战区 ,中国战区牵制日本 150万以上军队,并在抗日战争做出巨大牺牲 ,中

4、国对日本法西斯的抗争有效的削弱和牵制了法西斯的力量,减轻 了其他战区和其他国家的压力,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实质上的巨大贡献。 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是在抗战胜利后召开的会议。 通过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共七大 1945年 4月 23日至 6月 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 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

5、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是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 错误。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共七大。 点评:中共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中共制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矛盾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多数国民党将领要求与共产党合

6、作 C国共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解决 答案: A 试题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从 1931年发动 “九 八事变 ”开始,揭开了大举侵略中国的序幕,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独占的殖民地。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引起了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根本性变化和各阶级关系的明显变动。这是中国社会诸种矛盾相互地位和关系发生质变的开始,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并日益加剧。因此中共制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符合题意,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抗日民族战线形成因。 点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包括一切愿意反抗日本帝国

7、主义侵略的各阶级、阶层、港澳同胞 、海外侨胞等所组成的最广泛的抗日同盟。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九一八事变以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国产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受到了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的拥护,他们在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失败的情况下,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其因果关系是 ,故选 C项。 考点:本题

8、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点评: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 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 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红军到陕北 ” 。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晤的感人场景。1935年 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A遵义 B瑞金 C吴起镇 D会宁 答案: C 试题分析:长征的会师包括两次,第一次会师 1935年 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陕甘宁革命

9、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会师;第二次会师 1936年 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达到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红军长征会师。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需注意红军长征过程中渡江过河的先后顺序:湘江 乌江 赤水河 金沙江 大渡河。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 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 “新的革命策略 ”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 ,进行北伐战争 B武装反抗国民党

10、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毛泽东制定的革命策略和以往不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因为他们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开辟农村包 围城市的革命

11、道路。 点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及其实践,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今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的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 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台儿庄战役 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1年 9月 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平型关大捷 ”。 A、

12、 B、 C都是错误。 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正确,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再现史实的认识能力。 A、 B、 C三项错误都比较明显,根据相关史实就可以回答,因此本题属于送分题。 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之后 C卢沟桥事变之后 D中共七大之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 ”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经过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或新编四军,改编后即着国军统一制式军服

13、。这始于在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以丢失人为借口,攻击宛平城,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人民开始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C 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国共合作全面抗战。 点评: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的历史时期,蒋介石发表了“地无分南北 ,年不分老幼 ,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抗日主 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盟抗日,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 D日军为侵华战争作了长期准备 答案: C 试题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

14、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随后日军陆续占领东北三省。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就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这是课文基本的史实、本题属于送分题。 暑假期间,常州某中学将组织 “红色记忆 ”考察团,分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考察,其中前往南方井冈山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革命摇篮,星星之火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是要理解 “井冈山 ”的历史意义。 1927年 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

15、、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 根据地,开辟了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 “中国革命的摇篮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因此其主题是 “革命摇篮,星星之火 ”。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是在上海、延安精神,革命圣地是敌后根据地,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 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B符合题意,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使革命有了立足点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它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

16、的转折点 ,是马克思主 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确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八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35年 1月 15日至 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这是是在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 “左 ”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符合题意,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遵义会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

17、和理解能力。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南昌被誉为 “军旗升起的地方 ”,是因为在这里 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本身说法错误、共产党的诞生在上海; 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发动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正确。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井冈山。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D错误,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南昌起义。 点评: “八一 ”建军

18、节即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 ”建军节。其来历是: 1927年 8月 1日凌晨 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 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的口 号,它表明北伐战争的作战策略是 A消灭吴佩孚就完成北伐任务 B北伐军的主要敌人是吴佩孚 C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D北伐军力量弱小,只能讨伐吴佩孚一派军阀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是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

19、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国民政府以广东及广西为基地,以 “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 ”为策略,实行各个击破。进兵湖南,攻占平江、岳阳,歼灭吴佩孚的军队。 C符合题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北伐战争。 点评: 8 月 26 日,北伐军 6 个团对湖北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 “退却者杀无赦 ”,双方互有胜负,汀泗桥几度易手, 27日叶挺独立团占领汀泗桥。之后双方又在贺胜桥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8月 29日北伐军第 4、第 7军取得贺胜桥大捷, 8月 31日,大军集结武昌城下。 9月初北伐军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 6日、 7日分别占领汉阳、汉口。 10日北伐军占领武

20、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部队基本被消灭。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解放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 材料二: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 -蒋介石 ( 1)东北人民 “苦难十四年 ”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分) (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东北人民 “苦难十四年 ”开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 3)日本帝国主义曾疯狂侵略中国。写出你知道的 “十四年 ”间日本侵略中国的其他历史事实两件。( 2分) (

21、 4)至今日本 “右翼分子 ”仍然歪曲历史,美化其侵略战争。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分) 答案:(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45 年日 本无条件投降( 2分) ( 2) 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1分) ( 3) 1937年 7月 7日,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1937年 12月占领南京之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4)努力学习,不忘国耻,立志成才,准备报效祖国;应该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 “苦难十四年 ”的结束事件是指抗日战争战争的胜利,1945年 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此可以推

22、断十四年前是指 1931年,这一年爆发九一八事变,拉开日本企图大举侵略中国的序幕。 ( 2)根据材料二 “避免冲突、对日交涉 ”可知,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由于蒋介石不抵抗,导致东北三省陷落敌手。 ( 3) 1931年 1945 年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大罪、日本的侵略史实数不胜数,特别是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都是极为残酷的侵略本性。 ( 4)本小题主观性较大,可以从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等角度去思考。 考点:本题考查日本的侵华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23、,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 辱,时隔 45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2005年 4月 26日至 5月 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涛辞中说: “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时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 ( 1)连战访问大陆的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 1分) ( 2)材料中 “六十年 ”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是指什么事件?当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 3分) ( 3)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 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

24、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4分) 答案:( 1)孙中山。 ( 2)重庆谈判; 蒋介石和毛泽东。 ( 3)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随着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关系再度破裂。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 “中山陵 ” 可知,中山陵是指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 ( 2) 2005年的 60年前,是指 1945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 “商谈国事 ”。双方还签订了 “双十协定 ”。 ( 3)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北伐战争时期,为了消灭军阀割据

25、,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1937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发生内战,国共关系再次破裂。 考点:本题考查国共关系。 点评: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可以通过下表反应出来: 时 期 时 间 标 志 影 响 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1924 1927 1924.1 国民党 “一大 ”的召开 国共合作后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战争 1927 1937 1927年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1937 1945 193

26、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光复 第二次分裂 解放战争 1946 1949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 ”后,张学良说: “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 材料二: 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 “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 材料三: 1934年 1月,张学良说:

27、 “青年人 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 ?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 几千万倍 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 请回答: ( 1)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反映了张学良同一种思想,是什么?( 1分) ( 2)材料一反映了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什么态度?你认为他这种思想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3分) (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发现张学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 ( 4)张学良关于青年人的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的意见对你有什么启发?( 2分) 答案:( 1)爱国主义思想。 ( 2)将东北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原因:受到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有保存东北军的实力的意

28、图 ( 3)由不抵抗到坚决抗日。 ( 4)启发: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我们始终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言之有理即可)(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二 “只要把帝国主义赶出去 ” 材料三 “ 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表现出张学良的对祖国深厚的感情,这是爱国主义的思想。 ( 2)材料一 “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 “说明张学良以东北利用为重,因为他作为东北的军阀势力,一方面受到蒋介石的政策的影响、另一方出于自身利用的需要,他不想失去自己的军队实力。 ( 3)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张学良以个人利益为重、材料二转变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因此由之前的不抗日转变为积极抗日。 ( 4)张学良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国家有出路,个人才有出路。说明了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 考点:本题考查张学良的爱国主义精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张学良面对国家和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他积极响应中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他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