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0496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 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一上阶段测试(一)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 C夜来风雨声 D花落知多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花落知多少等诗句中,都包含了生物,属于生命现象,只有花落知多少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 ,将留种地用网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 B缺水干旱 C植被破坏 D食物链被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农场中存在着食物链:草 虫 鸟,用网把草地罩起来后,破坏了食物链,鸟飞不进去,虫没有了天敌鸟的控制大量繁殖,吃光了草的叶子,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因此草长得并不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生 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清鸟、昆虫、草之间的关系。 具有 “绿色水库 ”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3、答案: B 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 “绿色水库 ”之称,所以此题答案:为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城市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

4、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最稳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 大。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

5、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微小水生植物 剑水蚤 蜻蜓幼虫 小鱼 大鱼,当这个生态系统被排放难分解的有毒物质 (DDT)污染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情况是 A微小水生植物最多 B大鱼最多 C各种生物一样多 D活的时间长的最多 答

6、案: B 试题分析: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食物链:微小水生植物 剑水蚤 蜻蜓幼虫 小鱼 大鱼,大鱼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农药含量最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此题的关键是熟知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某同学将写有字母 “d”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A p B q C d D b 答案: A 试题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 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 180度再看就是左

7、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玻片标本上的是 “d”, 那么显微镜下看到的是 “p”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 10;物镜 10 B目镜 15;物镜 15 C目镜 15;物镜 10 D目镜 5; 物镜 40 答案: A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

8、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的是放大倍数最小的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牢记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应选择下列哪项进行调节? 较大的光圈 较小的光圈 反光镜的平面 反光镜的凹面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

9、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及其正确操作使用显微镜。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的正确的操作观察习惯,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之前,首先要对光,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

10、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关镜,使光线正好反射到镜筒内,到达我们的眼睛,直到看清明亮的视野为止,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观的使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使用显微镜,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A切片 B装片 C涂片 D载片 答案: B 试题分析:玻片标本包括装片、涂片和切片,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

11、成的,如:草履虫装片,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是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取的一小块透明的薄膜(内表皮),属于装片,所以此题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切片、涂片、装片概念。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切片、涂片、装片的概念。 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A防止水溢出 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 C防止出现气泡 D防止盖玻片受损 答案: C 试题分析: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片的方法目的,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就会发现水滴会沿着盖玻片的边缘向两边散开,这时慢慢地把盖玻片放平,水就会从一侧均匀地赶向另一侧,从而把气泡赶

12、出,故不容易产生气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会解释制片过程中的某些操作的目的原因。 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群鸽子 B一片森林 C一块农田 D一个池塘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所以此题答案:为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一个生

13、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但同时生产者和消费者等生物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分解者

14、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水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此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森林中分布着一种叫做跳舞草的植物,它能随着悠扬的音乐 “翩翩起舞 ”。这个现象说明生物 A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

1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跳舞草能随着悠扬的音乐 “翩翩起舞 ”体现了是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我国在 2010年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属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中哪种方法? A测量 B观察 C实验 D调查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 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

16、策提供观点和论据;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测量法通过仪器来获得某些参数的方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 关键是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等。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形态结构 B生活环境 C生物用途 D大小多少 答案:

17、 A 试题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界下面又分 6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熟练掌握生物分类的知识,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

18、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江水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 子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仙人掌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它的叶退化为刺,绿色的茎膨大呈掌状、棒状,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特点适应什么样的生存条件 A缺乏空气 B缺乏阳光 C缺乏水分 D缺乏营养 答案: C 试题分析:沙漠干旱缺水,蒸腾作用很大

19、,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生活茎肉质化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叶变态成刺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仙人掌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C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D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可以适应干旱少水的环境的适应, 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可以不被敌害发现,属于对环境的适应, D、企鹅生活在寒冷

20、的极地,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寒冷的冬天,可 以保持体温度过冬季,是对环境的适应,故 A、 B、 D选项不符合题意。 q、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是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的湿度,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是适应,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在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 (用 m表示 ), 一半置于暗处,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试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答案: D 试题分析: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

21、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鼠妇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中生活,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因此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点评:此题较新颖,稍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大树底下好乘凉 ”的现象,可以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

22、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大树底下好乘凉 ”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

23、是生物影响环境,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 把大小两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地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 16天,其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其它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大小两种的草履虫之间相互争夺氧气、有机物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在竞争中弱势的一方得不到足够的有机物,发育不良,最终导致死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2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题较新颖,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下列能够完整的表示食物链的是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猫头鹰吃田鼠,田鼠吃庄稼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蛇吃田鼠,猫头鹰也吃田鼠 答案: B 试题分析: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终点是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在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和 “蛇吃田鼠,猫头鹰也吃田鼠 ”中只有动物,为消费者,缺乏生产者,所以不能构成食物链,而在 “猫头鹰吃田鼠,田鼠吃庄稼 ”中,有庄稼 田鼠 猫

25、头鹰食物链。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食物链的特点。 在一个由植物 雷鸟 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猛禽消失,雷鸟的数量会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然后再降下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中的食物链是:植物 雷鸟 猛禽,若消灭全部猛禽鹰后,雷鸟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上升,后来雷鸟增多会使植物减少,植物减少导致雷鸟由于数量太多,食物不足而大量饿死,雷鸟因死亡而数量减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时从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

26、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切入,当某一种动物被消灭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数量上的变化。 综合题 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 6分) 一粒桃核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 小麦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你在一些音像资料上看到的猎豹发现角马后迅速追击,角马发现猎豹后快速逃跑。 上述三段文字分别说明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1) ;( 2) ; ( 3) 答案:( 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27、,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1)一粒桃核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 蛙,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发育,表现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 2)小麦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表现了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 3)猎豹发现角马后迅速追击,角马发现猎豹后快速逃跑,体现了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

28、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并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相关问 题。(共 16分)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 1)右边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出,请你补充画完整。(在图上用箭头和直线表示) ( 2)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必不可少的成分是

29、和 。 ( 3)在这个食物网中,吃杂食性鸟与昆虫的关系是 。 ( 4)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害大发生,短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的 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 ( 5)若该生态系统受到 DDT农药的污染,则 的体内 DDT含量最高,原因是有毒物质能通过 不断积累。 答案: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非生物部分 捕食 狐、鹰 自动调节 鹰 食物链 试题分析:( 1)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 产者,终点是消费者 ,,由题意杂食性鸟(既吃草

30、籽又吃昆虫),存在绿色植物 杂食鸟 鹰的食物链。 (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杂食性鸟与昆虫的关系是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处在不同营养级杂食性鸟以昆虫为食,为 捕食关系,同时又处于同一营养级,都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故又属于竞争关系。 ( 4)如果该生态系统鼠类的数量大增,以鼠为食的狐和鹰因

31、食物增加而数量大增,但绿色植物的数量因鼠的增加而减少,所以要是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的调节能力。 ( 5)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 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富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点评:此题综合性强,难度一般,解

32、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图形中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搞清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如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关系等。 比较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是 A_。 ( 2)图中未显示的细胞的主要结构部分是 _。这一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一般不易看到的主要原因是_。 ( 3)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 D内含有 _。 ( 4)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 B叫 _。 ( 5)西瓜吃起来有甜味,因为 _中含有大量甜味物质。 答案: (1)细胞壁 (2)细胞膜 细胞膜是一层极薄的膜,紧贴在细胞壁上 (3)叶绿体 (4)细胞核 (5)C(

33、或液泡 )的细胞液 试题分析: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有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近似球形的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DNA, 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题 设计探究实验:题目

34、:环境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6分) 提出问题: _? 作出假设: 。 制定并实施计划: ( 1)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 2)在设计实验时,应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并观察鼠妇对这两种环境条件作出的选择。这种实验称为 实验。 ( 3)若有 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在潮湿处和干燥处的鼠妇数目,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 5次,结果如 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干燥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 4)得出结论: _。 ( 5)实验结束后,你怎么处理鼠妇呢? _ 。 答案:提出问题:环境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35、作出假设:环境湿度对鼠妇生活有(或没有)影响 ( 1) 环境湿度 ( 2) 潮湿处 干燥处 对照 ( 4) 环境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 5)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试题分析: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的问题是:环境湿度会影响鼠妇生活吗?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鼠妇的生活受环境湿度的影响,制定并实施计划: (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环境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变量是有无水分。 ( 2)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这就形成了以水分为单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 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 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 4)得出结论:鼠妇喜欢在潮湿环境中生活,说明鼠妇的生活受环境湿度的影响 ( 5)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环境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并通过解答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