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江西省金溪一中九年级绪言、第一单元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性质; 变化规律; 结构; 组成。 A B C D 答案: C 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B熄灭酒精灯时,一般用嘴吹熄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答案: B A、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易使酒精撒出,引发火灾,所以正确 B、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熄,会使火焰引燃灯内酒精,引起失火,所以错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易引起失火,所以正确 D、不用时盖上灯帽,可以防止酒精
2、挥发,一可节约酒精,二可防止酒精挥发后,灯芯上留有水分,下次用时不易点燃 故选 B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 ) A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竖直滴加 B滴管伸入试管竖直滴加 C滴管口斜靠在试管壁上滴加 D滴管水平向试管中滴加 答案: A A、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所以 正确 B、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所以错误 C、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所以错误 D、在用滴管滴加液体或放置滴管
3、时,不能平放或水平使用,否则液体会流到胶帽处,腐蚀胶帽,所以错误 故选 A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A光亮透明 B内壁上有水珠 C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 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答案: D 在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B把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 C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节天平平衡 D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答案: B 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故选
4、项 A正确; B、给烧杯加热时,下面要垫石棉网,使烧杯均匀受热,故选项 B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前,必须调节天平平衡,故选项 C正确; D、防止腐蚀托盘,有腐蚀易潮解的药品必须在容器内称量,故选项 D正确; 故选 B 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右边盘上放被称量物品,左边盘上砝码为 10g,游码在标尺上 0.3g处,天平平衡,则称量物的实际质量是( ) A 10.3g B 10.7g C 9.7g D 9.3g 答案: C 加热 50mL液体时,用到的仪器有( ) 试管; 烧杯; 酒精灯; 试管夹; 石棉网; 铁架台; 漏斗。 A B C D 答案: D 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
5、4 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 CuSO4,在工业上精炼铜、电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物理性质 B制法 C用途 D化学性质 答案: B 化学上把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 “新物质 ”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新物质 ”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 ”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 ”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 “新物质 ”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 D 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量
6、筒 D集气瓶 答案: C 下列玻璃仪器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水槽 D锥形瓶 答案: B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B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 D尝药品的味道 答案: A 我国古代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举世瞩目的,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烧制陶瓷 B发明指南针 C使用火药 D冶炼钢铁 答案: B 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B纳米技术的应用 C绿色化学的提出 D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 3000万种 答案: A 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放
7、热 B生成气体 C生成沉淀 D生成新物质 答案: D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氧化铜的颜色是黑色 B酒精有挥发性 C白糖易溶于水 D汽油能燃烧 答案: D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杯被打碎 B酒精燃烧 C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 D蜡烛受热熔化 答案: B 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正确的是( ) 氧气:空气 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空气 呼出气体; 水蒸气:空气 呼出气体。 A B C D 答案: A 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部位是( )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D一样高 答案: C 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 “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 ”的探
8、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答案: D 下列有关蜡烛性质或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蜡烛呈液态,不溶于水 B常温下,蜡烛呈固态,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 C 填空题 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9、: (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_; ( 2)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 _; ( 3)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_; (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_; ( 5)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 _; ( 6)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 _。 答案:( 1) g ( 2) a ( 3) c ( 4) h ( 5) f ( 6) e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 1)取用 8.0mL的稀硫酸,应选用 _mL的量筒。 (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 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 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 4)
10、用托盘天平称取 2.5g食盐固体,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该_。 答案:( 1) 10 ( 2)清洗干净 ( 3)用水湿润 ( 4)取出少量食盐 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等的_;称量时,先放质量 _的砝码(填 “大 ”或 “小 ”,下同),后放质量 _的砝码,最后移动 _,直到 _为止。 答案:纸片 大 小 游码 天平平衡 取用药品时,应按规定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_,液体一般取 _。 答案:盖满试管底部 12mL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 _,视线与 _相平,然后读数,若仰视,读数会 _;若俯视,读数会 _。 答案:平 凹液面最低处 偏小 偏大
11、细口瓶中液体倒入试管中时,应把瓶塞 _放在桌面上,标签应_。 答案:倒 向手心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_中,取粉末状药品用 _,取块状药品用 _,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 _中。 答案:广口瓶 药匙或纸槽 镊子 细口瓶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这说明蜡烛的硬度 _,将其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 _,将蜡烛点燃,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 _、 _、 _三层。把火柴梗放在火焰上 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_的部分最先碳化,这说明蜡烛火焰的 _温度最高。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了 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 _,这
12、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_和_。 答案:小 小 焰心 内焰 外焰 外焰 外焰 水雾 浑浊 水 二氧化碳 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_。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钢铁生锈; 电灯发光; 冰雪融化; 煤气燃烧; 铜器上出现铜绿; 镁能燃烧; 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答案: 下列短文中加有下划线的词语,可能指 “反应条件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试从这三者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分别填入括号内。 加热 碱式碳酸铜( ), 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 ), 管壁出现小液滴 ( ),同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 生成了氧
13、化铜、水、二氧化碳 ( )。 答案:反应条件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水( H2O)、氧气( O2)和二氧化碳( CO2),尽管它们的组 成和性质不同,但它们的成分中都含有 _元素。 答案:氧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 _并编制出 _,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答案: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提出了物质是由 _和_构成的, _破裂和 _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 _会破裂而 _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 _。 答案:原子 分子 分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分子 简答题 有三瓶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如何用实验
14、方法将其鉴别出来。 答案: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三瓶待测气体中,继续平稳燃烧,没有明显变化的集气瓶中原气体是空气;燃烧更加剧烈的集气瓶中原气体是氧气;木条熄灭的集气瓶中原气体为二氧化碳。 探究题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了 “锈 ”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 “生锈 ”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猜想 :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 “生锈 ”。 猜想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 “生锈 ”; 猜想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 “生锈
15、”; 猜想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 “生锈 ”; 猜想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 “生锈 ”,并且苹果 “生锈 ”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 “生锈 ”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 至猜想 ,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 果肉表面变色
16、。猜想 果肉表面不变色。猜想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 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 。 【反思与评价】( 1)在 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 ( 2)在验证猜想 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收集证据】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猜想 将一小块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 各取一小块苹果分别放入两支集满氧气的试管中,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两试管中苹果的变色速度。 【得出结论】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 “生锈 ”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 ( 1) 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 2)水中溶解了氧气 【应用】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