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2.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0665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2.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2.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2.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2.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2.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 2.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 ( ) A韩、赵、魏 B齐、楚、秦 C齐、楚、燕 D楚、赵、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三子目合纵连横中的内容: “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 ”可知,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韩、赵、魏,故选 A。 考点:合纵连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合纵连横的原因、影响。 下列人物中,不是战国中后期纵横家的代表的是 ( ) A

2、张仪 B公孙衍 C苏秦 D荆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三子目合纵连横中的内容: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合纵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连横 ”。适应这种形势需要,涌现出了一批纵横家,如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等。 ”可知, AB选项都是战国中后期纵横家。 C选项苏秦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D选项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不是战国中后期纵横家,故选 D。 考点:合纵连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

3、考查合纵连横的原因、影响。 战国时期,秦国对六国实施的政治外交策略是 ( ) A合纵 B连横 C和平共处 D “挟天子以令诸侯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三子目合纵连横中的内容: “六国之 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合纵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连横 ”。 ”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对六国实施的政治外交策略是连横,故选B。 A选项合纵是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的策略。 考点:合纵连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合纵连横的

4、原因、影响。 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边的是 ( ) A楚国 B秦国 C燕国 D齐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三子目合纵连横中的内容: “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它们与原有的齐、楚、燕、秦并称 战国七雄 。 ”,结合战国形势图,可知最东的是齐国,最南的是楚国,最北的是燕国,最西的是秦国,故选 B。 考点:合纵连横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合纵连横的原因、影响。 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 ) A以 “尊王攘夷 ”

5、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齐桓公稳定内政以后,提出 尊王攘夷 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可知, ABCD项都是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管仲改革,它使齐国富强,为称霸作了物质条件,故选 D。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

6、以考查齐桓 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战国时期是指 ( ) A公元前 774前 476年 B公元前 475前 221年 C公元前 770前 476年 D公元前 476前 221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三子目合纵连横中的内容: “公元前475 前 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可知,故选 B。 考点:合纵连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合纵连横的原因、影响。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霸主

7、 “尊王攘夷 ”,扶助弱小 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可知,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地位和权势的衰弱,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 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因此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故选 A。BCD选项均与史实不符。 考点:齐桓公称霸

8、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 “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位国君是 ( )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题目中材料内容,就是成语“卧薪尝胆 ”的由来,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 “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当吴三夫差耗尽国力争霸之时,以屈辱条件求和才得以保存下国家的越王勾践,乘虚攻克吴国都城姑苏。 ”可知,这位国君是越王勾践,故

9、选 D。 考点:问鼎中原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问鼎中原的时间、原因、影响。 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的是 ( ) A宋、楚 B吴、越 C晋、楚 D秦、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 “楚国是南方大国。春秋时期,楚国势力逐渐发展起来。楚国向中原扩张,却遇到了北方大国 晋国强有力的抵抗。 ”可知,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的是楚国和晋国,故选 C。 考点:问鼎中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

10、考查问鼎中原的时间、原因、影响。 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 ) 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打着 “尊王攘夷 ”的口号,壮大自己的势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齐桓公稳定内政以后,提出 尊王攘夷 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可知, 都是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故选 B。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

11、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 春秋五霸 。 ”可知, ABC选项属于 春秋五霸。秦孝公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公元前 356年,重用商鞅变法,故选 D。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较

12、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描述的现象发生在 ( ) A夏朝时 B商朝时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题目中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的含义是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 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可知,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地位和权势的衰弱,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

13、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现象,故选 D。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战国七雄中,在今山东的国家是 ( ) A燕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三子目合纵连横中的内容: “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它们与原有的齐、楚、燕、秦并称 战国七雄 。 ”可知,战国七雄是韩、赵、魏、齐、楚、燕、秦,结合战国形势图,在今山东的国家是

14、齐国,故选 B。 考点:合纵连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合纵连横的原因、影响。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可知,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选 A。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

15、原因、影响。 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 )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提出 “尊王攘夷 ”的口号 C周王派代表参加会盟 D组建强大的军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可知,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当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周王派代表去参加诸侯的会盟,表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故选 C。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

16、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 )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成语 “卧薪尝胆 ”的由来,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 “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当吴三夫差耗尽国力争霸之时,以屈辱条件求和才得以保存下国家的越王勾践,乘虚攻克吴国都城姑苏。 ”可知,卧薪尝胆与春秋末 年吴越争霸有关,是指越王勾践为报国仇,发愤图强的故事,故选 C。 A选项尊王攘夷是齐桓公开展外交活动时的口号。 B选项退避三舍发生在晋楚之间的城濮之

17、战。 D选项纸上谈兵发生在赵国与秦国之间。 考点:问鼎中原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问鼎中原的时间、原因、影响。 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 管仲改革 城濮之战 勾践灭吴 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齐国是比较大的诸侯国,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公元前 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

18、的霸主地位。 ”可知,管仲改革是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重要条件,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城濮之战是公元前 632年,晋国和楚国争霸战争。依据 “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当吴三夫差耗尽国力争霸之时,以屈辱条件求和才得以保存下 国家的越王勾践,乘虚攻克吴国都城姑苏。数年后,越国最终兼并吴国,成为霸主。 ”可知, 勾践灭吴是公元前 506年之后。因此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 ,故选 D。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探索战争的规律,应该关注哪一历史时期的历史 ( ) A商周时期 B

19、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三子目合纵连横中的内容: “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它们与原有的齐、楚、燕、秦并称 战国七雄 。几个大国之间经常展开激战。 ”“战国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那时争城夺地、刀光剑影、杀声震天是常见的事,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探索战争的规律,应该关注战国时期,因此故选 D。 考点:合纵连横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合纵连横的原因、影响。 填空题 东周分

20、与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 年到公元前 年。 答案:春秋 战国 770 47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东周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 770年到公元前 476年。 ”可知,故填春秋 战国 770 476。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 ,称为 “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 ,各个击破,称为 “ ”。 答案:秦 合纵 远 交近攻 连横 试题分析:本题

21、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三子目合纵连横中的内容: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合纵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连横 ”。 ”可知,故填秦 合纵 远交近攻 连横。 考点:合纵连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合纵连横的原因、影响。 楚军在 打败晋国, 跃升为霸主。 答案: 楚庄王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 “楚军在 打败晋国,楚庄跃升为霸主。

22、 ”可知,故填 楚庄王。 考点:问鼎中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问鼎中原的时间、原因、影响。 楚国与晋国在 大战,结果楚国大败, 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答案:城濮 晋文公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 “楚国与晋国在城濮大战,结果楚国大败,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可知,故填城濮 晋文公。 考点:问鼎中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鼎中原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问鼎中原的时间、原因、影响。 公元前 年,齐桓公在 举行诸

23、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了 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答案:葵丘 齐桓公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可知,故填 651 葵丘 齐桓公。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综合题 读下图,请完成: (1)在上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2)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为什么提出合纵和连横的策略 (3

24、)六国的合纵抗秦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 答案: (1)从上到下依次为燕、赵、齐、魏、秦、韩、楚。 (2)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从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齐或西抗秦是合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弱国是连横。纵横家就是适应这种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鼓吹通过合纵和连横的活动来称雄中原,或者建立霸业。 (3)秦国利用贿赂、威胁的手法破坏合纵,各个击破;秦国采取连横的策略破了合纵;五国间 “朝秦暮楚 ”,立场不坚定。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战国形势图,利用对地图上各个诸侯国的位置关系来解答此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合纵连横史实的识记。第( 1)问结合教材中战

25、国形势图,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三子目合纵连横中的内容: “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它们与原有的齐、楚、燕、秦并称 战国七雄 。 ”可知,战国七雄是韩、赵、魏、齐、楚、燕、秦。第( 2)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三子目合纵连横中的内容: “那时候,除了使用武力外,各国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合纵 连横 应运而生,从地理位置上看,秦国在西部,其他六国分布在东部,东西为横,南北为纵。 ”可知,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提出合纵和连横的策略的原因 :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从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

26、齐或西抗秦是合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弱国是连横。纵横家就是适应这种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鼓吹通过合纵和连横的活动来称雄中原,或者建立霸业。第( 3)问依据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合纵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连横 。 ”可知,秦国采取连横的策略破了合纵;秦国利用贿赂、威胁的手法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 “朝秦暮楚 ”,立场不坚定。 考点:合纵连横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合纵连 横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合纵连横的原因、影响。 历史诊断与分析: (1)小华问: “小丽,你最敬佩战国时期的哪一位历史人物

27、” 小丽答道: “我最敬佩的是齐桓公,他是战国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 (2)小红问: “小明,你能简要地评价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吗 ” 小明答道: “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 答案: (1)错误。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错误。诸侯国之间的争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争霸过程中,统一步伐加快,促进了民族融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春 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内容和影响。第( 1)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公元前 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

28、位。 ”可知,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因此小丽的回答是错误的。第( 2)问题目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诸侯国之间的争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为了争霸,诸侯国也不得不进行改革,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争霸过程中,统一步伐加快,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小丽的回答也是错误的。 考点:齐桓公称霸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 ,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桓公称霸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影响。 连线题 将下面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人物连线。 答案: A C D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史实的识记。题目考查这些成语的来历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29、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一子目齐桓公称霸中的内容: “齐桓公当政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可知,管鲍之交与齐桓公有关,故 A 。依据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 “晋文公得到楚成王的帮助 ,离开时,他做出承诺,一旦晋楚开战,晋军定要退避三舍,以报答恩情。 ”可知,退避三舍与晋文公有关,故 C 。依据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 “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当吴三夫差耗尽国力争霸之时,以屈辱条件求和才得以保存下国家的越王勾践,乘虚攻克吴国都城姑苏。 ”可知,卧薪尝胆与勾践有关,故 D 。依据第二子目问鼎中原中的内容: “后来楚军再一次北上,在 打败晋国,楚庄王跃升为霸主。 ”可知,一鸣惊人与楚庄王有关,故 B 。 考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概况、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