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2014年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7.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0701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2014年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7.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同步]2014年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7.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同步]2014年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7.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同步]2014年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7.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同步]2014年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7.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同步 2014年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 7.2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 2014 常州一模) 2014年 1月 15日,扬州江都有一老人,在穿衣服时引发液化气爆炸消防员调查发现,老人家里液化气管道老化,气体泄漏,结果被老人穿衣时瞬间产生的静电引爆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去除静电的是( ) A室内用加湿器加湿 B用手触摸金属门窗 C用手触摸木制衣柜 D勤洗手、洗澡 答案: C 试题分析:要去除静电人要接触导体才能把电荷导走,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大地等 解: A、用加湿器加湿能使室内潮湿,能把静电导走,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门窗是导体用手触摸金属门窗,电荷能

2、导走,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B不符合题意; C、干木头是绝缘体用手触摸木制衣柜电荷不能导走,不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C符合题意; D、水是导体,勤洗手、洗澡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的原因( ) A电视机工作时,荧 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B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带有静电 C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D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答案: B 试题分析: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电视机工作时,由于

3、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 故选 B 点评:本题通过我们身边现象考查带电体的性质,即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防止静电危害( ) A静电复印 B静电油漆 C在高大的建筑物项端装上避雷针 D在高大烟囱中安装静电除尘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是关于静电的防止与应用,从各种实例的原理出发就可以判断出答案: 解: A静电复印利用静电的吸引减小复印,属于静电应用,故 A 不符合题意; B喷枪喷出的油漆微粒带正电,因相互排斥而散开,形成雾状,被喷涂的物体带负电,对雾状油漆产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属于静电应用故 B不符合题意

4、; C当打雷的时候,由于静电的感应,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积累了很多的静电,容易导致雷击事故,所以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安装避雷针可以把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属于静电防止,故 C符合题意; D静电除尘时除尘器中的空气被电离,烟雾颗粒吸附电子而带负电,颗粒向电源正极运动,属于静电应用,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是关于静电的防止与应用,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静电的防止与应用的具体实例 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 B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C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

5、一个物体不带电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是物体带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的带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带电体的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个物体可能不带电,再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物体可能带的是异种电荷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主要考查了带电体的判断,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其中一个可能带电,也 可能不带电 下列事例中,不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 “火花 ” B电工用的钢丝钳柄上套有橡胶套 C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 D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

6、上的铁链 答案: B 试题分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解: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 “火花 ”,是由于化纤布料的衣服由于摩擦起电,不符合题意; B、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符合题意; C、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不符合题意; D、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的铁链,是因为油罐与车之间摩擦会有静电,这样有危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 故选 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

7、析判断 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一定一个物体带正 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 ( 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 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 4)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 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8、,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故 A错误; B、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 荷,故 B正确; 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另一种情况是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 C错误; D、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所以从静电现象不可能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要求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自然界中只有哪两种电荷,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

9、池板提供电能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答案: C 试题分析: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衣服上有闪电,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静电可以吸附灰尘 解: 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常会看到 “闪光 ”并伴有轻微的 “僻啪 “声,这是由于衣服和衣服,衣服和皮肤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B、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荷导走,不符合题意; C、硅光电池板是把太阳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利用静电,符合题意;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决此类问题关键掌握摩擦起电

10、的实质、现象、原因,并能运用摩擦起电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下列现象中,不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 “火花 ” B电工用的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C油罐车尾部常拖有一条铁链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答案: B 试题分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解: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 “火花 ”,是由于化纤布料的衣服由于摩擦起电,不符合题意 B、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符合题意 C、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

11、的铁链,是因为油罐与车之间摩擦会有静电,这样有危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不 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 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D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大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不存在第三种电荷 B、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12、,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D、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 带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解: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故 A正确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 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 C错误 D、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电荷和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考查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识、识记性的只要记住即可解决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摩擦后的塑料绳散开了 B油罐车要通过铁链接 地进行放电 C磁铁能吸引铁钉 D人的手碰带电球后头发

13、散开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磁的知识和电荷的知识分析 解: A、摩擦后的塑料绳带了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散开; B、为了防止静电的积累,要通过铁链接地进行放电; C、磁铁能吸引铁磁性物质,故磁铁能吸引铁钉; D、人的手碰带电球后,全身带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头发散开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区别 ABD都是电现象,而 C 属于磁现象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答案: C

14、试题分析: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知道原子核是可分的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不存在第三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解: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知道原子核是可分的,故 A错误 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 B错误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故 C正确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电荷的总量没有变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的都是些基本的东西识记性的只要记住即可解决 ( 2013 莆田质检)中央电视台的 “三星智力快车 ”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

15、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带负电 B蜜蜂带正电 C空气不带电 D空气带负电 答案: A 试题分析:( 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 2)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是: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解:由于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规律因此蜜蜂带负电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比较简单 ( 2012 高淳县二模)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16、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自然界只存在正、 负两种电荷 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 (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 3)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 4)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 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故 A错误; B、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故 B错误; C、

17、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 C正确; D、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所以从静电现象不可能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要求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自然界中只有哪两种电荷,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 2010 南通)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 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8、,摩擦起电的实质 解: A、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 A正确; B、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故 B错; C、静电现象是由于物质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产生的现象,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故 C错; D、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电子本领强的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使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 D错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的

19、是基础知识,要牢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 2012 宁化县质检)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 C肯定一个物体带 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答案: D 试题分析: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排斥是物体带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的带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 根据带电体的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个物体可能不带电, 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物体可能带

20、的是异种电荷 故选 D 点评:主要考查了带电体的判断,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其中一个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 2007 临沂)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有关的是( ) A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 B通信卫星采用硅光电池板提供电能 C运送石油的大卡车常在地上拖一条铁链 D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 答案: ACD 试题分析: A、头发的蓬松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造成的,因此将其与静电联系在一起 B、硅光电池板是一种光电电池,它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C、油罐车的铁链是将导走石油与油罐摩擦产生的静电的由此可知该现象与静电有关 D、火花的产生,是由于化纤衣服与人体摩擦,产生了静电荷,

21、静电荷放电产生了电火花 解: A、梳子与头发摩擦,摩擦起电,使头发上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致了头发比较蓬松这是一种与静电有关的现象故 A符合题意 B、硅光电池板是一种光电电池,其工作时,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太空中的设备提供电能与静电现象无关故 B不合题意,故 B错误 C、油罐车在运送石油的过程中,石油与油罐相互摩擦,摩擦起电,如果产生的静电荷不及时导走,容易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所以在油罐车的下面挂一个铁链,目的是导走石油与油罐摩擦 产生的静电荷故该现象与静电有关,符合题意 D、化纤衣服与身体摩擦,摩擦起电,产生了静电荷,脱衣服时,静电荷之间放电,产生电火花这一现象也与静电有关故

22、 D符合题意 故选 A、 C、 D 点评:静电是因为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平时所见到的摩擦起电现象都是一种静电现象如:塑料的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的时候,头发和梳子会粘在一起,而且会产生噼啪的响声;玻璃棒和丝绸摩擦,用玻璃棒可以吸引碎纸片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也产生静电,现象和上面一样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注意闪电不属于静电,静电积累到 一定程度,正负电子引诱,而产生的放电现象 如图所示是静电除尘的原理示意图, A为金属管(整个外壳), B为金属丝,在 A、 B 之间加上高电压,使 B 附近的空气分子被强电场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电子在向 A极运动过程中被烟气中的煤粉俘获,使

23、煤粉带负电,最终被吸附到A极上,排出的烟就比较清洁了有关静电除尘的装置,下述正确的是( ) A.金属管(整个外壳) A(接线柱)应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丝 B接负极 B.金属管(整个外壳) A(接线柱)应接高压电源的负极,金属丝 B接正极 C.C为烟气的进气口, D为排气口 D.D为烟 气的进气口, C为排气口 答案: AC 试题分析:当管内接通静电高压时,管内存在强电场,它使空气电离而产生阴离子和阳离子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正极移动时,碰到烟尘微粒使它带负电因此,带电尘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管壁移动,并附在管壁上,这样,消除了烟尘中的尘粒 解:( 1)管内接通静电高压时,管内存在强电场,

24、它使空气电离而产生阴离子和阳离子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正极移动时,碰到烟尘微粒使它带负电所以金属管 A应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丝 B接负极,故 A正确, B错误 ( 2)虽然烟气中含有固体小微粒,但是 烟气的密度比空气轻,所以烟气在空气中是向上飘的,故 C为烟气的进气口, D为排气口,故 C正确, D错误 故选 AC 点评:本题考查了静电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静电的防止与应用的具体实例 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油罐车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 B飞机轮胎用绝缘性能极好的橡胶制作 C在印染厂车间里,使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 D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丝导电纤维 答案: B

25、 试题分析:静电危害是由于相互间不断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静电,不及时导走,会出现放电危害 解: A、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油和罐之间不断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静电,通过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及时导走,这是防止静电危害不符合题意 B、飞机在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静电,飞机轮胎用绝缘性能极好的橡胶制作,静电不能及时导出,会出现静电危害符合题意 C、印刷车间中,纸张间摩擦产生大量静电,所以印刷车间中保持适当的湿度,及时把静电导走,避免静电造成的危害不符合题意 D、不锈钢丝的作用是把鞋底与地毯摩擦产生的电荷传到大地上,以免发生静电危害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 服与

26、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 2005 淮安)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 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 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 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 答案: C 试题分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解: A、高大建筑上的避雷针是为了将雷雨天气中云层中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不

27、符合题意 B、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的铁链,是因为油罐在装载、运输及卸油过程中都会产生静电,这样有危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不符合题意 C、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符合题意 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 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摩擦起电的实质

28、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 ( 2)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 ( 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 4)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故 A错误; B、静电现象是电子的转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内部情况,所以从静电现象不可能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故 B错误 C、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故 C错误; D、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基础 题,要求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自然界中只有哪两种电荷,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