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山东滕州市滕西中学八年级下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充满着无限的兴奋和激动,我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间是( ) A 1949年 5月 1日 B 1949年 7月 1日 C 1949年 8月 1日 D 1949年 10月 1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基础知识的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49年 10月 1日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我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
2、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故选 D。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 “文化大革命 ”结束的标志是( ) A林彪集团被粉碎 B “四五运动 ”的爆发 C “四人帮 ”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文化大革命 ”结束的标志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76 年 10 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 ”结束,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 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在 “文化大革命 ”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
3、者是( ) A彭德怀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陈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文化大革命 ”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受到迫害,被诬为 “叛徒、内奸、工贼 ”,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说明当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荡然无存,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 动乱和灾难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 ”指的是 A赎买政策 B廉价收购 C实行股份制 D无偿没收 答案:
4、 A 试题分析:题干里的 “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 ”、 “和平方法、工商界都兴高采烈 ”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 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故选 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三大改造 公私合营 为中国石油工业做出贡献,被誉为 “铁人 ”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崇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英雄人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5、,中共八大后的十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中的一次失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C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 D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后,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党对如何建设社会
6、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失误,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从 “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 国国情,不能脱离实际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盲目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后,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所以会
7、这样,是因为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所以应该从中应吸取的教训是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不能脱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盲目,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976年天安门诗抄: “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A黄浦江上建新桥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粉碎林彪集团 D粉碎 “四人帮 ”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里的 “1976年 ”
8、、 “天安门、江桥腐朽、是拆还是烧 ”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文化大革命 ”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十年 “文化大革命 ”中,形成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这首诗反映的就是人民群众要求粉碎 “四人帮 ”的心愿,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 动乱和灾难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5
9、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三大改造 公私合营 毛泽东曾十分风趣而又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因此,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 A重工业 B商业 C轻工业 D农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 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
10、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工业化的起步 第 个五年计划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 “按功行赏 ” D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前,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故
11、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 “四人帮 ”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里的 “1952年 ”、 “农民、土地 ”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建国初的土地改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50 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
12、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 “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 ”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 美国 “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 ”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里的 “彭德怀 ”、 “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停战协定 ”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 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
13、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最终在 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最可爱的人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准确识记。材料里说这位老人是一位战斗英雄,所以他肯定是参加了某一战争,做出了贡献,所以才给他这枚勋章,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只有 C项属于战争, 1950年 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
14、略者,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 。这次会议被称为 “里程碑 ”的理由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完成了 “一五计划 ”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 1954年 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 D
15、。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工业化的起步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 1)上述战歌是什么时候的歌曲?( 2分) ( 2)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分) ( 3)列举两个这个时期的战斗英雄。( 2分) 答案:( 1)抗美援朝( 2分) (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分) ( 3)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蒋道平等(答出两人即可)(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
16、,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 “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50年 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就是这个时候的歌曲。 第( 2)问,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等信息可以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为当时美军打着所谓 “联合国军 ”的旗号,对中国的边境城市进行各种严重的威胁活动。所以抗美援朝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 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
17、援朝战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的黄继光和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生命的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代表。 考点: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 下册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
18、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三项)( 7分) ( 2)材料二是哪一年 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如何评价这次会议?( 4分) (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3分) 答案:(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分)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 “世界屋脊 ”等一五成就 (任选三个答案:即可得分)( 6分) ( 2) 1956年( 1分) 中共八大( 1分) 是探索建
19、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分) ( 3) 1958年( 1分)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 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 “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开始执行。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20、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修到 “世界屋脊 ”等。 第( 2)问,主要考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指的是 1956年的中共八大;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上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制定了主要任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准确理解与认识,材料中的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句话指的是中共八大后 1958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 容;这个总路线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工业化的起步 第 个五年计划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