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太仓市第一学期初一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0862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江苏太仓市第一学期初一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江苏太仓市第一学期初一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江苏太仓市第一学期初一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江苏太仓市第一学期初一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江苏太仓市第一学期初一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江苏太仓市第一学期初一期中教学质量调研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研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被誉为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为世界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牛顿 C袁农平 D爱迪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杂技水稻之父。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历史。 下来各种生态系统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A太湖 B撒哈拉沙漠 C呼伦贝尔草原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撒哈拉沙漠属于沙漠生态系统,呼伦贝尔草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西双版纳是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丰富的

2、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因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所需的有机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 A细菌 B微生物 C动物 D绿色植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 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3、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只有表示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考点:本 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A老虎吃野兔 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 D蝗虫吃庄稼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老虎吃野兔,蛇吃老鼠,青蛙吃昆虫,这些生物都是动物,都是为消费者,蝗虫吃庄稼,庄稼是植物,为生产者,所以此题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因此,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所以此题答案:为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下来哪个科学家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A海尔蒙特 B普鲁斯特利 C J.英恩豪斯 D恩 吉尔曼 答案:

5、 D 试题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恩吉尔曼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历史。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A叶 B叶柄 C叶绿素 D茎 答案: A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组成根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因此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一种细胞器,不是器官,因此绿

6、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氮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 碳和水制造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并放出氧气,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要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作为探究实验来说,实验中应有唯一的变量 -二氧化碳

7、,其它条件要相同且要满足光合作用需要,要想明确对照组,也就是满足光合作用需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的,应为 ,那么与 有 唯一的变量 -二氧化碳的实验组为 (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除去瓶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 和 。 考点: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注意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分。 下列能提高光合作用产量的措施有 A大量施肥 B增大种植密度 C给大棚作物增施二氧化碳 D给大棚作物增施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充分的利用光能,合

8、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的利用光能的重要措施,或者给大棚作物增施二氧化碳,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等,故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用以满足植物自身的生长需要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光能为自身生命活动供能 C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里的能量也来源于光 合作用 D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 二是完成了

9、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保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可见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以下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需要营养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答案: BD 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 生物的生活 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0、,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故 B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 有很大的谚语与生物世界某些现象有关,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 “生物影响环境 ”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符合题意;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故不符合

11、题意; D.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 响。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由地球上全部的生物组成的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答案: AD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

12、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的家园,故 A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 以下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影响的是 A放在阳台上的盆栽植物,枝叶常弯向光源生长 B蝴蝶采花蜜 ,同时传播花粉,使植物结出果实 C初冬,大雁往温暖的南方迁徙 D蚂蚁利用触角将找到食物的信号传递给其他的蚂蚁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放在阳台上的盆栽植物,枝

13、叶常弯向光源生长,这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蝴蝶采花蜜 ,同时传播花粉,使植物结出果实,是蜜蜂和植物之间互助的关系,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符合题意; C.初冬,大雁往温暖的南方迁徙,这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蚂蚁利用触角将找到食物的信号传递给其他的蚂蚁,是生物间的种间互助的关系,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影响生物生 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论白天黑夜都进行,但夜间会减弱 B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 C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14、D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体所有的活细胞中 答案: BC 试题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所以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夜晚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不含叶绿体的细胞中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故 B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实质。 水箱中有小鱼、金鱼藻、河泥、水,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整体。请据图回答题。 【小题 1】整个水箱可看作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小题 2】图中的金鱼藻属于哪种成分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能量 【小题 3】分解者对应图中

15、的生物是 A金鱼藻 B鱼 C河泥 D细菌 【小题 4】图中鱼与金鱼藻的关系属于 A共生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小题 5】图中日光是不可缺少的,否则水族箱的生态平衡就会破坏。水温过高也会影响鱼的生存。以下哪项不属于直接影响鱼的环境因素 A温度 B含氧量 C金鱼藻 D日光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 B 【小题 5】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故 C符合题意; 【小题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

16、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 A符合题意; 【小题 3】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 D 符合题意; 【小题 4】鱼以金鱼藻为食物,所以二者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 【小题 5】日光是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只能算是间接影响鱼的生存,故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 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下来选项中,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A城市是人为的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是脆弱的 C城市生态系统是独立的 D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多,生产者少 答

17、案: C 试题分析: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城市生态系统由少量的植物(生产者),人、少量的动物(消费者),分解者以及生活环境组成,需要从外部购进大量的食物,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故 C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防洪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 A 试题分析:湿地生

18、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下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农田 B太湖 C生物圈 D大海里的各种各样生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

19、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所以此题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时,通常第一步是 A作出假设 B得出结论 C观察并提出问题 D制定与实施计划 答案: C 试题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

20、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为了探究东北虎的生活习性,科学家冒着危险在深山老林对东北虎进行跟踪。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属于 A调查 B分析资料 C收集资料 D观察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了了解某些情况而进行的多方面的考察是调查,例如我国的森林资源清查、人口普查等就属于调查,观察是指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仪器对一定事物进行的有目的、全面细致的观望、记录, 探究东北虎的生活习性用的是观察的方法。 考点:本题

21、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如果让你调查本地市树的分布情况,第一步你将怎么做 A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B选取调查样本 C设计调查路线 D如实记录调查过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调查的基本方法。 观察细胞结构时,应选用的仪器是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D平面镜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的体积很小,绝大多数细胞,直径一般 10-100微米( 1微米=1/1000毫米),动物

22、细胞更小,只有 10微米,所以要想观察到细胞,必须选择适当的观察仪器,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一般只有几十倍,是观察不到细胞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到几百倍,能够观察到细胞,故选 B,望远镜只能对远处的物体起作用,所以不能观察细胞,平面镜不能使物像放大,观察不到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细胞的理解。 一台显微镜,它有三个目镜分别为 5X, 8X, 15X,两个物镜 10X, 40X。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A 80X B 150X C 320X D 600X 答案: D 试题分析:显微镜放 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题目中的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 600倍。 考点:本题

23、考查的是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目镜放大倍数的关系。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象时首先需要对光,这时应选择的物镜是 A高倍物镜 B低倍物镜 C 40倍的物镜 D 60倍的物镜 答案: B 试题分析:低倍物镜是固定在转换器上,所以在调节物镜时,要转动转换器而不是转动低倍物镜,因为转动低倍物镜可能会把镜头转下来在对光时,不能选择高倍镜,因为高倍镜折光损失大,会使视野变暗,而且视野比低倍物镜窄,不容易发现物像,所以 应选低倍镜。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 为研究阳光对花生种子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种子,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

24、应分别是 A 20、不充足 B 20 、充足 C 30 、不充足 D 30、充足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 “为探究光对玉米发芽的影响 ”,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阳光(向阳处、暗室),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乙的温度应该和甲相同即 20 ,水分也应该和甲相同即充足,故表中 、 两处分别是 20 、充足。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探究温度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应组应该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只存在温度这一变量 C除温度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实验

25、方案 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探究温度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中,光照是实验变量,设计对照组应该是只存在温度这一变量的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照实验的设计。 在进行探究时,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修改适应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B修改实验数据,使其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D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答案: D 试题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

26、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的一种结论,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环节。 下来哪些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水、阳光、温度是非生物因素,害虫是生物

27、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时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来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 D有些书目秋天落叶,有些四季长青 答案 : A 试题分析: A.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C.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

28、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冬季温度较低,降水较少,有些树木秋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和水分散失,因此树木秋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干燥环境的一种适应,有些四季常青如松树,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和热量较少,可以适应冬天寒冷干燥的环境,因此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 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

29、录,可推测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记录可以分析: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水泥路上、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鼠妇的生存环境。 在炎热、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最理想的植物是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很大的植物 D根系很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

30、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沙漠干旱缺水,温度较高,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因此沙漠植物必须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提高吸水能力,矮小丛生的灌木,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960年,科学家对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之类的生物,但是没有绿色植物,这主要是因为那里 A没有氧气 B温度太低 C没有阳光 D没有无机盐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

31、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榴莲等 热带水果不能在北方地区栽种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的高低 B光照的强弱 C雨量的大小 D土质的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榴莲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榴莲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榴莲生长,因此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的高低。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这

32、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的生存受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C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D生物可以适应环境 答案: A 试题分析: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如果缺少任何一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体现了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综合题 ( 7分)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重要仪器,它能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中的微细结构。右图是中学生在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光学显微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 _上填名称): ( 1)、图中代号表示物镜的是 。 ( 2)、当显微镜视野中的物象不十分清晰时,应该调节图中

33、 _。 ( 3)、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异物最可能是在 _上。 ( 4)、图中 可以调节显微镜视野的亮度。当实验环境光线较弱时,可通过调节 _,用 _(填 “大 ”或 “小 ”)的光圈对准光孔;调节 _,用 _朝上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答案:( 1) ( 2) 细准焦螺旋 ( 3) 目镜 ( 4) 遮光器 大 反光镜 凹面 试题分析: ( 1)目镜是接近人眼的镜头,安放在镜筒上即 是目镜,安装在转换器上的镜头 是物镜; (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地的升降镜筒,因此找到物

34、像后,使物像调清晰应用 细准焦螺旋调节; ( 3)异物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异物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异物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移动玻片时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异物仍存在,那么异物在目镜; ( 4)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 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考

35、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熟悉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是观察的基础。 探究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表所示方案,试分析回答题。 【小题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A.水量 B.温度 C鱼数量、 D.鱼呼吸次数 【小题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 鱼的呼吸次数 A金鱼的游泳速度 B金鱼的心跳频率 C金鱼的鳃盖或者口每分钟开闭的次数 D烧杯中出现的水泡数 【小题 3】上述实验在步骤 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组重复组,你认为下列有关说法确切的是 A没有必要,各设一组就能看到实验结果 B没有必要,两个组出现差

36、异的话,就说明实验失败 C有必要,一组结果不准的话就可以看另一组 D有必要,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小题 4】请你预测以下实验结果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温度的降低或升高都不会影响金鱼的呼吸 B 组与 组呼吸次数均比 组少 C 组与 组呼吸次数均比 组多 D 组呼吸次数较 组少, 较 组多 【小题 5】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A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C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D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D 【小题 5】 A 试题分析:

37、【小题 1】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实验中,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提出的假设,设计常温、比常温略高、比常温略低的水,观察其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常温作为对照,而水温的控制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小题 2】观察时,金鱼鳃盖开闭 1次就相当于呼吸一次; 【小题 3】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所以多次进行实验,去平均值,故 D符合题意; 【小题 4】因为温度升高,水中的氧气会减少,可预测: 组呼吸次数较 组少, 较 组多; 【小题 5】鱼吞入的水从 鳃流出时,完成了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水的成分氧气减少,二氧

38、化碳增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 “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的实验,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 8分)在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一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请分析回答: ( 1)将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 _。 ( 2)叶片的一部 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以起到 _作用。 ( 3)图二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 _。图中标号 _代表的是酒精。 ( 4)脱色过程中,盛有叶片烧杯中的液体逐

39、渐变成 _色。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黄白色。 ( 5)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反应现象是_, 变蓝色说明该部分含有 _。 ( 6)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外在条件。 答案:( 1)使植物体内淀粉消耗光 ( 2)对照 ( 3)乙 2 ( 4)绿 ( 5)未遮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淀粉 ( 6)光照 试题分析:实验步骤:暗处理 部分光照 光照 摘下叶片 酒精脱色 漂洗加碘 观察颜色。 ( 1)暗处理: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就说明了,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

40、验前贮存; (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 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故乙装置是正确的; ( 4)脱色过程中,盛有叶片烧杯中的液体溶解了叶绿素逐渐变成绿色,脱色后的叶片呈现的颜色是黄白色; ( 5)( 6)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这说明,光 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解答此题需要弄清每个实验步骤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