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湖南株洲市天元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0977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湖南株洲市天元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湖南株洲市天元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湖南株洲市天元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湖南株洲市天元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湖南株洲市天元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湖南株洲市天元区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株洲的神农城,神农湖、神农公园等是为纪念神农而命名的。神农是我国远古传说中的植五谷、尝百草,原始农业文明和医药文明的始祖,他是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嫘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传说时代文明的曙光。依题目中提示可知,神农氏即传说中的炎帝,相传他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相传黄帝的主要贡献在于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大禹的贡献相传主要是是治理洪水。故应选

2、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 C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答案: D 试题分析: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在燕、秦、赵三国旧长城基础上修补而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 D 试题分析:西汉建立于公元前 202年,建立者是汉高祖刘邦,由于汉初经济萧条,统治

3、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经历了文景之治,凭借汉初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汉武帝刘彻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三击匈奴,在外交上,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推进了大一统格局,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称其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 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体例完备,史料翔

4、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故鲁迅先生称其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下列事件与曹操有关的是 A三顾茅庐 B官渡之战 C到访夷洲 D建立魏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指刘备, C项指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 D项建立魏国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B项官渡之战发生于公元 200年,在曹操和袁绍之间展开,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人们常用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来形容王羲

5、之的书法。他被誉为 A书圣 B画圣 C诗圣 D医圣 答案: A 试题分析: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的美称,其代表作为兰亭序,因其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后人称 “书圣 ”。画圣指吴道子,诗圣指杜甫,医圣指张仲景。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张仲景被称为 “医圣 ”,他的哪一著作至今仍为医生必读书籍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在书中他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

6、医治疗学的基础,其中收录了 300多个药方,被尊为 “众方之祖 ”,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2008年北京 奥运会火炬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下列改进了造纸术的人是。 A扁鹊 B祖冲之 C蔡伦 D李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四大发明的识记。扁鹊成就在医学,祖冲之成就主要是数学,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 C项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

7、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巨鹿之战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淝水之战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又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的是 : A希腊雅典神庙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埃及金字塔 D巴比伦的 “空中花园 ” 答案: B 试题分析: 注意题目中 “最大的艺术宝库 ”。秦始皇陵兵马

8、俑气势恢宏,能够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1987年,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下列事件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A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蒙恬出击匈奴 C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西汉北击匈奴的史实。 B项蒙恬是秦朝, A项汉高祖时经济凋敝,无力抵御匈奴南下,汉武帝时国力昌盛,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并在河西地区设郡,将长城进一步向西延伸,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以下选项符合

9、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国形势的理解。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夺得汉中,孙权进一步巩固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结合以上方位。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 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的理解。注意题目中的 “北方 ”“农业 ”等关键词, B项为数学方面, C项为地理方面 ,D项为医学方面,故都可排除。 A项齐民要术

10、是北朝贾思勰所著其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我国当时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世界上第一位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是: A刘徽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 答案: B 试题分析: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著名的科学家,他在数学研究,特别是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 1000年。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下面是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为巩固统一,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

11、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题考学生对秦朝统一措施的识记。 ABD三项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钱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奠定了后来各朝代铜钱的基本形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圆形方孔钱取天圆地方之意。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好的音乐能陶冶情操。我国很早就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这种制度形成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

12、一,成为编钟。我国在两千多年前音乐文化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成都平原变成 “天府之国 ”,得益于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学生对都江堰的理解。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泄洪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 “沃野 ”,人称 “天府之国 ”。 BC两项都是在三国时期对四川进行开发经营。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时代 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下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

13、人类的房屋样式?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学生的识图能力。依图可知是远古人类的干栏式房屋,远古人类的房屋式样是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而建的。干栏式房屋可以通风防潮防蚁虫,主要出现在长江流域。 AB项还没有出现原始农业, D项处于黄河流域,房屋样式为半地穴式,只有 C项河姆渡人位于浙江余姚,处于长江流域,故选 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传说黄帝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其中尧、舜开创了古代民主的先声,采取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选举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办法就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

14、制 D六部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学生对禅让制的理解。 A项产生于西周, C项是秦朝, D项三省六部制在隋朝时出现。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禅让 ”,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 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学生夏朝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 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 “家天下 ”的历史。 D项秦始皇建立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故

15、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同学们来到殷墟参观,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说: “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行书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学生对甲骨文的理解。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成为甲骨文。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政治经济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也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其有着渊源关系。ABC三项都是在甲骨文之后进一步发展演化而来的。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

16、和社会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商朝时,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A盘庚 B武丁 C商汤 D商纣 答案: A 试题分析:商朝的统治从公元前 1600年到公元前 1046年,在其统治前期政局混乱,公元前 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因此,后世把商朝又称为殷。故选 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小明从网上收集到了一些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图片,其中哪一个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记能力。 A项具有鲜明的四川风格, B项四羊方尊是较精美的青铜器。 C项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

17、代表作,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高 133CM,长 110CM,重 800多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西周的众多诸侯和诸侯国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统治,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并以此为原则进行分封,周初共分封 71国。故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

18、庄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孟子为儒家代表,韩非子为法家代表,墨子为墨家代表,庄子为道家代表,故选 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春 秋时期, “卧薪尝胆 ”,终成霸业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典故的理解。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另一种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注意题目中的时间 “春秋时期 ”以及 “卧薪尝胆 ”可知,应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故宫里

19、有一块牌匾上写着 “中正仁和 ”,其中 “仁 ”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是 “仁 ”“礼 ”两部分,后儒家思想发展为仁政,民贵君轻。 A项思想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项思想为 “法治 ”,中央集权; D项为兼爱,非攻。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现在的湖南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下列哪个诸侯国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燕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理解拓展能力。战国时期,齐国在最东边,楚国在最南边,秦国位于西边,

20、燕国位于北边。结合现今行政区划分,可知湖南应位于 C项楚国境内。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过节时有吃粽子和划龙舟的风俗,这些都是为了纪念 A屈原 B孔子 C黄帝 D刘邦 答案: A 试题分析: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后自沉与汨罗江,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这一天很近的一天,五月初五本就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 屈原的日子。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C各国的社会变革 D社会生产力

21、的显著进步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目中 “最根本的 ”。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进步,表现为铁器牛耕普遍使用,从而个体农耕成为可能,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各国开始进行社会变革。故究其根本因素应选 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蔚缭、王翦等。其中,蔚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发现这位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架子, “依法食饮与缭同 ”,后来任命他为统管军事。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通过这样的考察,他发现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

22、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请回答: ( 1)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秦王嬴政、汉武帝的最大历史贡献。 ( 4分) (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秦王嬴政、汉武帝在为政治方面有何共同点? ( 2分) ( 3)除了材料 中提到的措施外,秦王嬴政、汉武帝刘彻在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这些措施分别有何影响?( 4分) 答案:( 1)、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 2分) 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 2分) ( 2)、重视人才( 2分) ( 3)、秦王嬴政:焚书坑儒 ( 2分)影响: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2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影响:确定

23、了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 2分) 试题分析:( 1)注意题目中 “用一句话分别概括 ”,秦皇汉武在历史上的贡献非常大,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在经济文化上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在军事上,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等,故应总结为,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汉武帝实现并推进大一统格局。 (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比较概括能力。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王嬴政和汉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共同点为重视人才。 (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虽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 于统一,但却禁锢了思

24、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大一统的汉朝 问答题( 12分)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 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沿着丝绸之路,中 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冶铁等技术相继传到西方;西方的葡萄、芝麻、胡萝卜以及杂技、印度的佛教等纷纷传人中国。

25、请回答: (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分) ( 2)观察 “丝绸之路图 ”,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4分) ( 3)你认为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商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2分) ( 4)根据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分) ( 5)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2分) 答案:( 1)、张骞出使西 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2分) ( 2)、起点:长安( 2分) 终点:大秦( 2分) ( 3)、路途遥远;环境险恶;语言障碍等;( 2分) ( 4)、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

26、化交流。( 2分) ( 5)、设置了西域都护。(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公元前 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故本图所示为张骞出使西域;第二幅图为丝绸之路的开通。 ( 2)仔细观察 “丝绸之路 ”图,可以看出当时贯穿东西的交通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图中 大秦即为古代罗马。故起点为长安,终点为大秦。 (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学生要充分的思考拓展。丝绸之路从长安道欧洲,路途遥远,经过众多国家,其中困难众多,如路途遥远,环境险恶,语言障碍等等。 ( 4)依据材料二中,中

27、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故其意义为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 5)自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 使节,互通商旅。到公元前 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

28、之人,语音不听任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大意是:魏主在朝堂上接见大臣,下诏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那些年龄在 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要立即改变。但是 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 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 -北史 材料二: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后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请回答: ( 1)材料中的魏主是指谁?( 2分) ( 2)材料反映了魏主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2分) ( 3)魏主的这项改革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 4)主持上述两次改革的君主分别是谁?( 4分)这两次改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分) 答案:( 1)、北魏孝文帝( 2分) ( 2)、学说汉语 ( 2分) ( 3)、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2分) ( 4)、北魏孝文帝 ( 2 分) 秦孝公( 2 分) ; 敢于向旧势力挑战,创新精神;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改革不是一帆风顺,有时会付出血的代价等。 ( 4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