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0986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白醋挥发 B铁锅生锈 C煤炭燃烧 D饭菜变馊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BCD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A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选择 A 考点: 某物质的充分燃烧产物是 CO2和 H2O,为了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其中浓硫酸、无水 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称取 0 84g待测物完全燃烧后,称得 D装置增重 1 08 g, E装置

2、增重 2 64 g。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一定含有 C、 H元素,没有氧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 C、 H、 O 元素 C用充有空气的储气球代替装置 A、 B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D氧化铜的有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 0 84g待测物完全燃烧后,得 D装置增重1 08 g,故生成水 1 08g,氢元素的质量为 1 082/18=0 12g; E装置增重2 64 g,生成二氧化碳 为 2 64g,碳元素的质量为 ;2 64g12/44=0 72g,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没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故 B 选项是错误的;C是错误的叙述,因为 A

3、B装置提供干燥的氧气; D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可把产生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考点:物质组成的测定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 HCl气体 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再过滤 C NaCl Na2CO3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过滤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 A 选项所加试剂和方法是正确的;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加入过量的碳酸钠

4、,溶液中引进新杂质; 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引进生成的新杂质氢氧化钠;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所加试剂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主要物质减少 考点:物质的除杂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K+、 H+、 HCO3_ B Na+、 Ba2+、 CO32- C K+、 NO3-、 H+ D H+、 Cl-、 OH- 答案: C 试题分析: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说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沉淀和水, A选项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 B选项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形成沉淀; C选项能大量共存; D选项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考点:离子共存 甲、乙两种固

5、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t2 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到 t1 ,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 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 t2 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到 t1 ,析出甲的质量大,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说出溶液的质量多少; 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选项 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是正确的叙述因为该温度下溶解度

6、相等 考点:溶解度曲线 我市盛产茶叶,雨花茶享誉省内外。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 76个碳原子、 52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2813184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 26个氢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单宁酸的化学式可知 A选项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一个单宁酸分子由 76个碳原子、 52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是正 确的叙述; C选项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8

7、13184 是正确的叙述;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 52个氢原子,不能叙述成 26个氢分子 考点:物质的组构成,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氧气、碳酸钙、空气 B氢气、硫酸钠、水 C甲烷、食盐、冰水 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答案: A 试题分析:单质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故符合题意的为 A选项 考点:物质的多样性 有 X、 Y、 Z三种金属,只有 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 Y加入 X的硝酸盐溶液中, Y表面有

8、X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 X Y Z B Z X Y C Y X Z D Z Y X 答案: C 试题分析: X、 Y、 Z三种金属,只有 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Z的活动性较 XY弱,把 Y加入 X的硝酸盐溶液中, Y表面有 X析出,说明 Y的金属活动性强于 X,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Y X Z,答案:选择 C 考点:金属活动性强弱 在 NH3 H2O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3价 B -4价 C 3价 D 5价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式推求元素的化合价,依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氨气中氢

9、元素为 +1价,故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X, X+( +1)3=0,得到 X=-3,答案:选择 A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是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的数字是质子数,弧线中的数字表示核外电子数,故答案:选择 C 考点:微粒结构示意图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主要成分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全毛羊毛衫属于天然材料; B塑料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选项不锈钢餐具属于金属材料; D选项玻璃杯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考点:材料与生活 下列实验操作

10、中,错误的是 ( ) A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过滤 D取用块状固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试管要放平,药品放到试管口,然后慢慢直立,时药品滑到试管底,故 D操作是错误的 考点:基本操作 下列都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其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六大营养素中水、无机盐、及其维生素不能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答案:选择 D 考点:六大营养素的作用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 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25,相对原子质量为 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 25 B

11、30 C 55 D 80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 +中子数,故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5,答案:选择 A 考点:原子的构成 下列做法不会改变 PM2 5检测结果的是 ( ) A海水晒盐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答案: A 试题分析: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的原理把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开的过程,不会改变 PM2 5检测结果,故答案:选择 A 考点:空气污染 填空题 (7分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 1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图 1 图 2 ( 1)图 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 ( 2)图 2中的操作错

12、误是 ;若按图 2操作,取用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g。 (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 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 (水的密度为 1 g cm3) ,而实际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图 3 ( 4)在上述实际配得的溶液中加 6 0g水,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5)在上述实际配得的溶液中加 23 0g氯化钠,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已知: 25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g。计算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玻璃棒 ;( 2)砝码应放在右边,氯化钠应放在左边 ;12 0g; ( 3)18%;12 8% ( 4) 12 0% ( 5) 26 5% 试题

13、分析:根据题中所示可知( 1)图 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玻璃棒;( 2)图 2中的操作错误是砝码应放在左边了,氯化钠放在右边了,若按图 2操作,取用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15g-3g=12g; (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 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而实际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在上述实际配得的溶液中加 6 0g水,则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为 ( 5)在上述实际配得的溶液中加 23 0g氯化钠,依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由没有溶解的氯化钠,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考点:溶液的配制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9分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

14、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下图是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请完成并配平该工艺中生成 CaCO3固体的反应方程式: CaCl2+_+CO2 CaCO3+_+H2O ( 2)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操作 l的名称是 _,使用到的非玻璃实验用品有 _、 _。 ( 3)上述过程制得的碳酸钙粗品表面可能含有的可溶性杂质有 _(写一种化学式即可 )。操作 2为: _、检验和干燥,检验操作中选用的试剂为 _(选择序号 )。 NH4Cl溶液 AgNO3溶液 CaCl2溶液 Ba( NO3)溶液 ( 4)上述流程中的副产品可用作 _。 (写一种用途 ) 答案:( 1) 2NH3 H2O

15、 ;2NH4Cl ;( 2)过滤 滤纸 漏斗架(或铁架台、铁圈) ( 3) NH4Cl 或 CaCl2 洗涤 ( 4)氮肥 (化学肥料、化肥等均可 ) 试题分析:根据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工艺流程( 1)生成 CaCO3固体的反应方程式为 CaCl2+2NH3 H2O +CO2 CaCO3+2NH4Cl +H2O;( 2)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因为是固液分离,故操作 l的名称是过滤,使用到的非玻璃实验用品有滤纸 漏斗架(或铁架台、铁圈);( 3)上述过程制得的碳酸钙粗品表面可能含有的可溶性杂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有 NH4Cl 或 CaCl2操作 2为:洗涤、检验和干燥,检验操作中选用的试剂为硝

16、酸银检验;( 4)上述流程中的副产品可用作氮肥 考点: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 (6分 )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活性炭 B高锰酸钾 C石油 D聚乙烯塑料 E干冰 F酒精 ( 1) 可用于人工降雨 ( 2)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 3) 被誉为 “工业的血液 ” ( 4) 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 5) 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 6) 可用作食品包装袋 答案:( 1) E ( 2) F ( 3) C ( 4) A ( 5) B ( 6)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可以得到( 1) E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2) F 酒精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 3) C 石油被

17、誉为 “工业的血液 ”;( 4)A活性炭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5) B高锰酸钾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6) D聚乙烯塑料可用作食品包装袋 考点:常见物质的用途 ( 3分)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 过程( 1)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过程( 2)是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加热生成硫酸铜和水。请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与铜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1) ( 2) ( 3) 答案:( 3分) 2Cu + O2 加热 2CuO;CuO + H2SO4 = CuSO4 + H2O;Fe + CuSO4 = FeSO4 + Cu 试题分析: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中

18、,与铜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1) 2Cu + O2 加热 2CuO;( 2) CuO + H2SO4 = CuSO4 + H2O;( 3)Fe + CuSO4 = FeSO4 + Cu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6分)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 A装置中的导气管 a与 C装置中的导气管 相连,当装置 C中产生 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 ( 2)若将 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 H2经干燥后用 D装置收集,当 D装置的瓶口向下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 abc 。 ( 3) B装置中使用过

19、的浓硫酸稀释后,还可以用作它用, 用烧杯稀释浓硫酸时,应后向烧杯中倒入的物质是 。 ( 4)判断 A装置产生的气体的水溶液显酸性的试液或用品是 。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pH试纸 以上三者均可 答案:( 1) d;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 g;( 3)浓硫酸;( 4) A B(2分 )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可知( 1)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可将 A装置中的导气管 a与 C装置中的导气管 d相连,只有这样气体才能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当装置 C中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 2)若将 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 H2 经干燥后用

20、 D 装置收集,当 D 装置的瓶口向下时,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故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 abcg;( 3) B装置中使用过的浓硫酸稀释后,还可以用作它用, 用烧杯 稀释浓硫酸时,应后向烧杯中倒入的物质是浓硫酸;( 4)判断 A装置产生的气体的水溶液显酸性的试液或用品是酸碱指示剂,故选择 AB。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探究题 (14分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 3种方法。 方法一:将氨气( 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 1 2508g/L。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测得该气体的

21、密度为 1 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 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 (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 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下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 N2,并测定生成 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 1) NaNO2+NH4Cl NaCl+N2+2H2O (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 2) 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 【实验探究】 ; 20 时,取含溶质 0 21g饱和 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

22、装置; 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 12 0mL;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 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 0mL; 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 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 是 ; ( 2)步骤 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 ; ( 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 ( 4分,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 2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 1892年, 英国科学家瑞利( 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

23、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 5 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 【反思与评价】 ( 1)装置中 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C 防止 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 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防止溶液冲入 U形管 (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们在 今后的学习 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

24、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答案:【方法二】 E( 2分) 碱石灰;【方法三】【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 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目的是因为反应放热,防止水准管中水冲出,影响实验 ;( 3) 1 25g/L 【解释与结论】空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物质。或空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反思与评价】 C( 2分); A、 C( 2分) 试题分析:方法二:中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E中加入碱石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 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步骤

25、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目的是因为反应放热,防止水准管中水冲出,影响实验 ; ( 3)解:设反应生成 N2的质量为 x NaNO2 + NH4Cl NaCl + 2H2O + N2 1 分 53 5 28 0 21g x (设、关系式、比例式不全扣 1分) x 0 11g 1 分 实验生成 N2的密度 = =1 25g/L 1 分 【解释与结论】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 5 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物质。或空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反思与评价】

26、( 1)装置中 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C使 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 们在今后的学习 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考点:氮气的制取,有关计算 推断题 (5分 )下图中 A、 B、 C、甲、乙、丙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其中甲、乙、丙为氧化物, A、 B、 C分别为含有三种元素的酸、碱、盐,且 B、 C中包含两种相同的元素。将 B 的饱和溶液升温有固体析出,且甲和丙反应能生成 B。A的浓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

27、量增加,其溶质中含氧元素约 65 3%。图中 “” 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 1)写出丙的化学式 ; A的化学式 ( 2)写出丙存在时,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 ( 3)写出 B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H2O; H2SO4 ; ( 2) ;化合( 3) Ca(OH)2 + CO2 = CaCO3+ H2O 试题分析:由题中的叙述可知, A为硫酸, B为氢氧化钙, C为碳酸钙;因为甲和丙生成氢氧化钙,甲乙丙能生成碳酸钙,故甲为水,乙为二氧化碳,丙为氧化钙,( 1)丙的化学式为 H2O; A的化学式 H2SO4;( 2)丙存在时,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 B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 CO2 = CaCO3+ H2O 考点:物质的推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