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中考化学模拟(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0995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中考化学模拟(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中考化学模拟(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中考化学模拟(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中考化学模拟(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中考化学模拟(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中考化学模拟(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舒畅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下列活动,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B切过果蔬的菜刀未处理而生锈 C将黄瓜拍成块状 D和面时加入纯碱除去馒头的酸味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食醋与碳酸钙反应,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将黄瓜拍成块状,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

2、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和面时加入纯碱除去馒头的酸味是利用纯碱能与酸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某照相馆洗完胶卷底片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镁、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不含有镁,可能含有铁和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

3、FeCuAg,且根据金属置换的 “弱者先出局 ”原则,故向硝酸镁、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先后发生 2个反应: 2AgNO3+Fe=Fe(NO3)2+2Ag, Cu(NO3)2+ Fe = Fe(NO3)2 + Cu,反应进行的程度,完全取决于铁的量,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没有了 AgNO3溶液,说明第一个反应已经完全发生,而第二个反应进行的情况就不得而知,有可能已经完全发生,也有可能没有完全发生,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不含有镁,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和铜,正确,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不一定含有铁和铜,错误, C、滤液中一

4、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可能含有硝酸铜,错误,D也错误,故选 A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配置成稀硫酸,将镁条置于其中有气泡产生 Mg是活泼金属 B 验纯后,将纯净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燃 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 C 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 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一定有 CO32- D 将 ag的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为 bg 铁钉上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 金属活动顺序为: FeCu,且析出铜的质

5、量为( b-a) g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实验操作错误, B、验纯后,将纯净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燃,只能得出结论:纯净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不纯净的氢气那就不一定,结论错误, C、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无色未知溶液中含有 CO32-或 HCO3-,结论错误, 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置换出来,故根据铁钉上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可得出金属活动顺序为: Fe Cu,再根据化学反应,可判断且析出铜的质量为( b-a) g,正确, 故选 D 考点:浓硫酸

6、的稀释,可燃性气体点燃的注意事项, CO32-或 HCO3-的检验,金属的活动性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 CaO+H2OCa(OH)2; CaCO3煅烧 Ca O+CO2; NaOH+HClNaCl+H2O; Zn+H2SO4ZnSO4+H2; 2Mg+O2 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是化合反应,而 是分解反应,错误, B、 属于复分解反应,但 是置换反应,错误, C、反应 是吸热反应,错误, D、根据

7、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故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 ,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中,其分子的化学式为 C6H12O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果糖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果糖由果糖分子构成 C果糖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 1:2:1 D 1个果糖分子有 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 6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果糖的化学式为 C6H12O6,果糖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 B、果糖由果糖分子构成,正确, 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

8、字表示的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果糖中碳、氢、氧元素原子个数比 6:12:6=1:2:1,而不是质量比,错误, D、 1个果糖分子有 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 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微粒微观示意图,可知丙是单质,不是氧化物,错误, 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过氧化氢加热得到水和氧气,是分解反应,而不是

9、复分解反应,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而原子种类没有改变,错误,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正确,故选D 考点:氧化物的概念,基本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构成 下图所 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滴加少量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在实验台,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正确, B、检查气密性:连接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加热,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正确, C、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0、正确, D、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错误,故选 D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用钢丝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焚烧废弃塑料解决 “白色污染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室内起火,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等于加快空气流通,给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燃烧更旺,错误, B、用钢丝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容易将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去除,从而加快铝锅的腐蚀,错误, C、久未开启的菜窖里有可能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故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进行灯火实验,正确, D、不能焚烧废弃塑料

11、解决 “白色污染 ”,会对空气 造成污染,错误,故选 C 考点: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白色污染 填空题 ( 4分)( 1)某简单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当 x=13时,写出该粒子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 ( 2)物质 牛奶 白醋 蔗糖 矿泉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呈 色。 ( 3)如果用此装置 制取氧气,锥形瓶内所装固体为 (写化学式)。 答案:( 1) Al2(SO4)3 ( 2) 红 ( 3) MnO2 试题分析:( 1)当 x=13时,结合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失去了 3个电子,故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3价,而硫酸盐中的硫酸根化合

12、价为 -2,故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正前负后、化简交叉,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Al2(SO4)3 (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故属于纯净物的是 , 白醋中含醋酸,显酸性,故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呈红色 ( 3)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若采用如上图装置制取氧气,锥形瓶内所装固体为二氧化锰,化学式为: MnO2 考点: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化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酸的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 .4分 )、下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物质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 2)将 t1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

13、2 (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 3) 将 t2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 4)若 b为氯化钠,那么从它的饱和溶液中获得较多的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 答案:( 1)降低 ( 2) ab ( 3) a ( 4)蒸发结晶 试题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物质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 a、 b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 t1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 (溶剂量不变), c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也降低,而

14、 a、 b有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 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幅度最大,故将 t2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 4)由于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故从它的饱和溶液中获得较多的氯化钠晶体,应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结晶的方法 计算题 ( 6分) 有资料表明,氧化铜代替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也能很快产生氧气先将 2.4g氧化铜与 w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不再产生气体后,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 wg然后将固体溶于 21.3g水中,

15、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 2.4g。(注:不考虑每步实验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 1位小数) ( 1)该反应中氧化铜起 作用。 ( 2)求生成的 O2质量; ( 3)求所得的滤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催化 ( 2) 2.4g ( 3) 14.9% 试题分析:( 1)因为因为氧化铜代替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也能很快产生氧气,并且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故该反应中氧化铜起催化作用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 O2质量 =2.4g+Wg-Wg=2.4g ( 3)根据化学反应: 2KClO3 2KCl+3O2中与 O2的 KCl质量关系,先求出

16、KCl质量,再来计算所得的滤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 KCl质量为 x 2KClO3 2KCl+3O2 96 X 2.4g 149: 96=x:2.4g X=3.725g 所以所得的滤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725g/(3.725g+21.3g)100%=14.9% 考点: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探究题 ( 7分)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 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 C 装置(包含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

17、 1) A装置中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补充 D装置 (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 2)有同学认为图 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 ( 3)为了克服图 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 1装置与 A装置连接( 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 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空气。 反应前,断开 B、 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 1装置鼓入空气,反应后,用图 1装置鼓入空气。在 A装置中的反应进行时,开关 K 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 【数据处理】 ( 4)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 10.8g,实验前、后 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 75.2g和 79

18、.6g,纯碱的纯度 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 1位)。 【反思与评价 】 ( 5)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 答案:( 1)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跟装置 C同样的装置 ( 2)产生的二氧化碳残留在锥形瓶内无法排出,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低,使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 ( 3)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开关 K 进入到氢氧化钠固体中,是二氧化碳质量减少 ( 4) 98.1% ( 5)在反应过程中氯化氢气体会挥发出来,使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 试题分析:( 1) A装置中的药品是稀硫酸和纯碱,化学方程式是:Na2CO3+H2SO4=Na2SO4

19、+H2O+CO2,装置 C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从而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该纯碱的纯度,而如果直接让装置 C与空气相连,那么装置 C 同样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从而使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故 D装置可以采用与装置 C同样的装置,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到装置 C中 ( 2)有同学认为图 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残留在锥形瓶内无法排出,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偏低,使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 ( 3)在 A装置中的反应进行时,开关 K 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开关 K 进入到氢氧化钠固体中,是二氧化碳质量减少 ( 4)因为实验前、后

20、 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 75.2g和 79.6g,质量差 =79.6g-75.2g=4.4g,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根据化学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中 CO2与 Na2CO3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Na2CO3的质量,进而计算该纯碱的纯度 解:设 Na2CO3的质量为 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4 x 4.4g 106: 44=x: 4.4g x=10.6g 故该纯碱的纯度 =10.6g/10.8g100%=98.1% ( 5) 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的原因是:在反应过程中氯化氢气体会挥发出来,使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使得

21、测出的纯碱的纯度不准确 考点: NaOH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吸水性,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推断题 (5分 )一包白色粉末,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_。 ( 2)取实验 ( 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_。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 _种可能。 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 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 CO2,产

22、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_。 答案:( 1) 硫酸铜 ( 2)碳酸钙 4 氯化钡和氢氧化钠 试题分析:这是实验型的推断题,解题时应紧紧跟随实验过程,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可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 2)取实验( 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说明白色沉淀是碳酸钙,而不是硫酸钡,则说明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而氯化钡和硫酸钠不能同时存在,故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碳酸钙和氯化钡、碳酸钙和硫酸钠、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和氢氧化钠这 4种可能,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 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 CO2,产生 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钠,因为先后发生这 2个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BaCl2+Na2CO3=BaCO3+2NaCl 考点:实验型的推断题,物质的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