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1001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 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 A原始生命 B微生物 C简单有机物 D单细胞生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

2、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 篮,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还原到自然环境中的是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不能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符合题意; B、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 C、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

3、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

4、的是生物圈。 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一块农田中全部的水稻 C一块草地 D一片 树林中全部的松树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只有生物部分中的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 B、一块农田中全部的水稻,只有生物部分中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 C、一片树林中全部的松树,只有生物部分中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故 A、 B、 D都不符合题意。 C、一块草地

5、,既包括了草地这个环境,也包括 了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 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能量在甲、乙、丙三者中的流动方向是 A甲 乙 丙 B乙 丙 甲 C丙 乙 甲 D甲 丙 乙 答案: B 试题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

6、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丙次之,甲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图示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乙 丙 甲,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炎热的夏天,食物很容易变馊,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A夏天空气潮湿,化学物质的污染严重 B夏季阳光太强,食物容易分解 C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大量繁殖 D炎热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发过快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

7、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夏天温度较高,食物中的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中细菌真菌数量大量增加繁殖,进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品的腐败原因。 某同学在尝试 “用鲜奶制作酸奶 ”和 “用葡萄制作葡萄酒 ”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制作酸奶和葡萄酒都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B制作酸奶需要密封而制作葡萄酒不需要密封 C制作酸奶用到一种微生物而制作葡萄酒用到两种微生物 D制作酸奶和葡萄酒用到的 “菌 ”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答案: A 试题分析: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

8、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制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时 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这两个过程都要密封,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后,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胰岛素,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生产过程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 “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 ”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C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 D胰岛素可用来治疗糖尿病

9、 答案: B 试题分析:利用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细菌常常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 “遗传工程 ”、 “基因工程 ”、 “遗传转化 ”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 “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 ”,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菌体内,能使之生产胰岛素, “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 ”这种变异能遗传给后代,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一种生物反应器,该技术 的生物学原理是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综上所述 A、C、 D

10、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 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3 0.145 0.009 A ABCDE B EDCBA C DABCE D CEBA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

11、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依题意,由表可知: C表示生产者, E表示初级消费者, B表示次级消费者, A表示三级消费者, D表示四级消费者,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右图示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C水稻虫害严重 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于生态平衡与生物的数量有关,数量越少生态平衡越不容易维持, A错误; B、青蛙是蛇的食物,捕杀青蛙,蛇因食物减少而减少, B错误; C、青蛙是稻蝗的天敌,大量捕杀青蛙,稻蝗的数量增加,所以水稻虫害严

12、重,C正确; D、大量捕杀青蛙,使稻蝗的量增加,水稻的数量减少,水稻减少使田鼠因缺乏食物而减少, D错误; 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下列各项可表示食物链的是 A蛇 鹰 B植物 鼠 狐 C鼠 蛇 鹰 D兔 植物 鹰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必须是生产者,然后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所以四个选项中只有 B是食物链,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的书写。 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

13、语中能够说明 “生物影响环境 ”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答案: A 试题分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现代海洋 D原始高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

14、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 篮,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汽、氢气、氨气 生命起源于陆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

15、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 篮,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 A解剖证据 B胚胎发育上的证据 C分子生物学证据 D化石证据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

16、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但化石是生物进 化的重要证据,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按照进化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17、A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C爬行类、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D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图生命系统树所示: 可见,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鸟类、哺乳类,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进化的历程,解答此题可结合进化树解答。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十九世纪自然科 学三大发现之一。下面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C生存斗争只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 D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渡繁殖,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在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变异为生 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个体得以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可以说,没

19、有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生存斗争既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 A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B自然选择在野兔和鹰的进化中没有发挥作用 C一种生物的进化与周围生物没有关系 D野兔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能力发达 ,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生存压力对奔跑速度的选择,跑的慢的野兔就会被雄鹰吃掉,这样跑的快的野兔就被选择,他们的后代也会跑的快,如此进化,就会越来越快,而对于雄鹰,同样的视觉也越来

20、越敏锐,视觉不敏锐的雄鹰就不容易捕捉到野兔,就会被淘汰掉,这样,生存下来的雄鹰都是视觉敏锐快的,这样一代一代的进化,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因此,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野兔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下列有关 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森林古猿就是类人猿 B人类进化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祖先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距今 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

21、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D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 化成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 C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可以适应干旱少水的环境的适应,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

22、环境的适应。 综合题 分析下表资料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我国物种数占世界种数 百分比 哺乳动物 581 4342 13.39 鸟类 1244 8730 14.25 爬行类 376 6300 5.97 两栖类 284 4010 7.08 鱼类 3862 19056 20.3 蕨类植物 2200 2600 10000 12000 22 裸子植物 约 240 850 940 26.7 被子植物 30000 260000 10 ( 1)我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 。 ( 2)在表 1所列的生物类群中,请你写出四种我国珍稀动植物的名称: 。 ( 3)表中的资

23、料说明了 “生物多样性 ”内涵中的 的多样性。 ( 4)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 1)裸子植物 ( 2)华南虎、银杉、大熊猫、珙桐等等 ( 3)物种 ( 4)建立自然保护区 试题分析:( 1)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越 240种,占世界已知种数的 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 “裸子植物故乡 ”的美称; ( 2)在表 1所列的生物类群中我国珍稀动植物有:桫椤、银杉、银杏、水杉、金钱松、珙桐(任意四种); ( 3)表中的资料说明了生物种类很多,因此体现了了 “生物多样

24、性 ”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 4)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 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珍稀植物、保护措施,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

25、现、含义、珍稀植物方面来切入。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和 。 ( 2)在此食物网中,就鹰而言,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是 。 ( 3)鹰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有 个营养级。 ( 4)正常情况下,如果用图形表示兔数量的变化, 图是正确的。答案:( 1)非生物成分 分解者 ( 2)草 鼠 蛇 鹰 ( 3) 2 ( 4) B 试题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兔、鼠、狐、蛇、鹰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因此 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

26、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 2)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食物链为:草 鼠 蛇 鹰。 ( 3)鹰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 ( 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相对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导致其数量呈波浪变化曲线,不可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直线状态如 D,更不可能呈直线增多状态如 C或直线减少状态如 A,如草 兔 狐食物链中,兔多了,狐因食物丰富大量繁殖,狐就多,狐多了,兔因天敌增加,数量减少,兔的数量减 少,狐因食物不足,发育不良,繁殖能力下降,狐的数量减少,狐的数量减少,兔因天敌减少,兔数量增多,因此在一个动态平衡的

27、森林生态系统中,狐的数量应是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即水平方向的波浪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据下图和表回答问题: ( 1)图中燕子飞行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 。 ( 2)燕子和树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区别是 。 ( 3)图中 A生物是营腐生生活的 ,能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 等物质。 ( 4)请写出图中所含的食物链: ;若该食物链被有毒物质污染,经化 学检测,它们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如上表所示,表中生物类别 代表图中的 。 答案:( 1)阳光 ( 2)树没有系统,燕子有系统 ( 3)细菌、真菌;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 4)树 昆虫幼虫 燕子;树 试

28、题分析:( 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图 中燕子飞行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阳光的能量; (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树属于植物,燕子属于动物,所以燕子和树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区别是树没有系统,燕子有系

29、统; ( 3)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被大量的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图中 A生物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物 质; ( 4)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所含的食物链:树 昆虫幼虫 燕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

30、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据此在 “树 昆虫幼虫 燕子 ”食物链中,若该食物链被有毒物质污染,那么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燕子,最少的是树,因此表中生 物类别 代表图中的树。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解者的作用,食物链的概念组成,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等知识点。 下图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 A装置里气体中不含有 。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 。 ( 2) 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实验后 可检验

31、到其中含有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 3)此实验证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 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答案:( 1)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 2)原始海洋 氨基酸 ( 3)无机物 试题分析:( 1)美国青年学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装置中的 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电机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闪电; ( 2) B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 3)此实验结果共生成 20种有机物,其中 11种氨基酸中有 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32、是生物的蛋白质所 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 A、 B、 C、 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 ( 2)与 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 3)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 答案:( 1) F ( 2) A ( 3) F 试题分析:( 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EAB , FEDC ,因此 A、 B、 C、 D四种生物的共 同祖先是 F; ( 2)从图中得出 F

33、EAB ,因此与 B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A; ( 3)从图中得出 F最古老,应出现最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 探究题 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公民健康的 “隐形杀手 ”,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科研人员选取 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并平均分为 3 组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如下表 30 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注:醋酸铅是一种含铅化合物) 注射剂 剂 量 注射方法 检测方法 甲 ? kg体重注射 10mg 每 3天皮下 注射一次 每 10天检测 1次血 红蛋白含量 乙 含 1.8%醋酸铅的 5%葡萄糖溶液 丙 含 3.6

34、%醋酸铅的 5%葡萄糖溶液 请你回答 : ( 1)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 溶液。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 ( 2)若此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符时,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 A放弃该实验 B如实记录,重新再做实验 C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D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 3)根据下图,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 由甲和乙曲线可知,铅 (能,不能)影响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 由乙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 。 答案:( 1) 5%葡萄糖 铅(或醋酸铅) ( 2) B ( 3)能 越低 试题分析:( 1)该实验

35、的目的是探究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实验变量是铅,所以甲组应注射 5%葡萄糖溶液,乙组是实验组,甲组是对照组,所以实验前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假设:铅(或醋酸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或铅(或醋 酸铅)对小白鼠的健康没有影响。 ( 2)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 3) 比较曲线坐标图可知:由甲和乙曲线可知,甲小白鼠体内无铅血红蛋白含量几乎不变,乙小白鼠体内含铅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说明铅能影响小白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 由乙和丙曲线可知,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越高,其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越低。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及其控制,解此题的关键掌握科学探究的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读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