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中山市三校九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1005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中山市三校九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中山市三校九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中山市三校九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中山市三校九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中山市三校九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中山市三校九年级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 “富国强兵 ”的是哪一条 A建立县制 B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 D允许土地买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认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当中最成功的一个,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最富强的一个国家,军队战斗力增强,经济得到发展,虽然后来由于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但商鞅变法的成果却存在下来,尤其是商鞅变法期间实行奖励耕战对秦国的影响较大,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是秦国富国强兵的重要保证, A,C,D三项对当

2、时秦国的发展壮大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选 C。 考点:大变革时代的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 知识的识记能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实力大增,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解答本题,一要对商鞅变法的内容识记清晰,二要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理解清楚,商鞅虽然死了,但其改革的成果对后世的影响却保存下来,这是理解的重点,也是解题的关键。 从 “邓小平 ”、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区姓社不姓资,你会联想到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 “十五大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共十三大的

3、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不符合题意, B 项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 邓小平理论 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并写入党章,C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问答决策, D项,从 “邓小平 ”、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区姓社不姓资都说明了中国正沿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邓小平创立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97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本题选 D。 考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新时期党的几次会议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识记:党的十二大 ,正式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 ”的新命题,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虽仍有分歧,但遇有重大国际事务都会适时保持联系和接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加强协作与沟通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强大的国家,没有中美参与,国际事务不能解决 C美国称霸世界需要中国默认 D 所有重大国际事务中,中美两国的利益一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A项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

5、原因,中美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但是,在重大国际事务问题面前,双方都会适时保持联系和接触,加强协作和沟通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正确, B错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C项错误,中国始终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 D项错误,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中美两国的利益不一致,存在着分歧,本题选 A。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 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中国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美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不同 ,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是正常的 ,关键是要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矛盾和

6、分歧 ,有些是因为政治偏见所致 ,有些由于相互缺乏了解造成 ,有些是两国建交以来一直存在的老问题 ,有些是随着两国关系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只要双方坚定致力于相互尊重、增进互信、拓展合作、妥处分歧 ,中美两国完全可以打破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走向对抗的所谓 定律 ,走出一条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之路。 ” “2012年 2月 27日,美国士兵焚烧古兰经引发哪一宗教信仰者世界抗议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伊斯兰教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2012年 2月 27日,驻阿富汗美国士兵焚烧古兰经,引发了阿拉伯人的抗议,默罕默德创立了伊

7、斯兰教后,打败麦加,双方达成协议,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了默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默罕默德承认对方的宗教和经济利益,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也就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圣教,因此本题选 C。 考点:伊斯兰教 点评: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宣言众生平等,要求人忍耐顺从,消除欲望,刻苦修行,追求长生不老的宗教是道教,伊斯兰教徒被称为 穆斯林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了促进作用,这三大宗教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同学们对这几个宗教的

8、教义和影响要好好把握。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关心的中心都是 A人 B神 C古典文艺 D基督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是指 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 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重视人,歌颂人,强调人和人性的 作用,在大量的文艺复兴运动作品中如神曲,蒙娜丽莎,鲁滨孙漂流记都重点歌颂和赞美人的伟大,因此本题选 A。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文艺复兴运动名义上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但实际上借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宣传

9、资产阶级思想,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代表人物及成就,影响同学们要重点识记和理解。 1689年英国国王威廉接受了阐明议会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的文件,虽然这个文件产生,并不意味 着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但这个文件确实一劳永逸地确立了议会的权力。这个文件是指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权利法案怒第的认识, 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了限制国王的行为,约束国王的权利,颁布了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条文去约束和限制国王,议会的权利得到法律上的保护,君主则逐渐处于

10、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建立起来。 B项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 C项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饭啦文献, D项是美国内战中,林肯颁布的文献,因此本题选 A。 考点:英国权利法案的目的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同学们的识记能力,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同学们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只要对基础知识熟悉,就能轻易得出答案:,另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领导者,影响和意义也要好好的把握。 18世纪,追求自由平等的新思潮在法国盛行。但是,独立宣言比人权宣言更早地将 “自由平等 ”的新思潮写进法律,从而获称 “第一人权宣言 ”的美誉。

11、上述 “自由平等 ”的新思潮源自 A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 C科学社会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 “独立宣言比人权宣言更早地将 “自由平等 ”的新思潮写进法律,从而获称 “第一人权宣言 ”的美誉 ”,根据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博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对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启蒙运动也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A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C项是社会主义运动, D是工业革命时期一些思想家产生的空想 社会主义,因此本题选 B。 考

12、点:启蒙运动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起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启蒙思想家的很多思想后来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运用和体现出来,本题其它的考点还有启蒙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等同学们都要掌握好, 那个时候,所有装在船上的黑人奴隶的待遇都一样:难以忍受的拥挤、令人窒息的炎热、和少的可怜的食物,还要经过那条被称为死亡路线的 “中央航路 ”。 “中央航路 ”是指 A从欧洲到非洲 B从非洲到美洲 C从美洲到欧洲 D从 欧洲到美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三角贸易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三角贸易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中的奴隶贸

13、易的内容,指 17-18世纪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反映了其血腥的一面,因其贸易涉及欧、美、非三洲,故称三角贸易,在这个贸易中,从非洲到美洲是中央航路,本题选 B。 考点:西欧原始资本积累中的黑人奴隶贸易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考察三角贸易的情况和实质,要做好这道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对整个的三角贸易的过程熟悉,二是要清楚三角贸易的影响,特别要注意三角贸易对非洲和欧洲带来的影响。 1921年苏俄的国家经济已经陷于崩溃的边缘,无偿的征收再也执行不下去了。于是列宁

14、在苏俄出台了新规定:农民们被允许在公开的市场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商人们可以保留他们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当时苏俄的新规定指 A新经济政策 B两个五年计划 C农业集体化 D国家工业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知道,三年内战结束后,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通过一定限度内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使俄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实行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我们可借鉴的, B 项是苏俄为了建成工业化国家而进行的计划建设,C项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行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D项是苏联为了建成现代化的国防而实行的经济政策,本题选 B。 考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5、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探索,实践证 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手段,可以互相借鉴,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0世纪 20年代快结束的时候,突然到来的经济大危机让资本主义制度的肌肤里各种暗疮一起破皮而出:有些政府把对外扩张作为改变国内紧张局势的手段,另一些政府则无视甚至纵容这种扩张行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能体现上述材料涵义的历史事件是 A希特勒上台 B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 C慕尼黑会议 D二战全面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

16、析:本题考察学生 对慕尼黑会议的认识,题目中的 “有些政府把对外扩张作为改变国内紧张局势的手段,另一些政府则无视甚至纵容这种扩张行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该题是知识迁移题,知识迁移就是由此及彼,由这个知识迁移到那个知识,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的 “另一些政府则无视甚至纵容这种扩张行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把知识迁移到 1938年 9月 29 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这次会议是把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拒之门外 的情况下签署的,历史惊人的相似, A项是法西斯政权的建

17、立,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B项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是法西斯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的历史史实,本题选 C。 考点:慕尼黑会议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知识迁移能力,历史知识迁移题是指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表 ,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从而发现规律 ,找出方法 ,并应用于新问题解答的一类问题 .历史知识迁移题的显著特征是 :解题信息往往比较含蓄地设置在题目提供的阅读材料或图表中 ,只需在理解新信息本质的基础上 ,学会语言的翻译、新旧知识的转化 ,便可使问题顺利解决 .常用方法有直接推导、以旧带新、特例与一般、类比与转化等。 二战后,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

18、了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浪潮。属于上述范围内卓有成效的独立与振兴的浪潮有 印度的独立 埃及纳赛尔领导的革命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二战后,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独立与振兴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 属于二战后,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独立与振兴的事件,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61年 4月 16日卡斯特罗公开宣布古巴革命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并改组了执政党。由于美国一系列敌视政策,坚定了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1965 年,古巴执政党也正式更名为古巴共产党。所以, 不属于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 巴拿马人民

19、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99年 12月 14日,巴拿马运河管辖权移交仪式在巴拿马城附近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举行,巴美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运河交接换文。这标志着巴拿马正式收回运河主权,美国结束了对巴拿马运河的长期控制。因此, 也不属于二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本题选 A。 考点:二战后,亚非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独立与振兴浪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统治。亚洲国家的独立冲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许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到 1955年资本主义和社

20、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战后以美苏两极格局为主要特征的雅尔塔体系的最终确立。 二战临近结束的时候,这种由共同危险促成的反法西斯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自己国家利益越来越倾向于牺牲团结,并 在两三年后被另一种新的战争形式所取代。这种新的战争形式的双方,主要国家分别是 A美、英 B英、德 C美、苏 D中、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美苏争霸的认识,本题关键的信息是 “合作者们为了自己国家利益越来越倾向于牺牲团结,并在两三年后被另一种新的战争形式所取代 ”根据所学知识,合作者们的合作在二战中是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二战即将胜利的时候,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意

21、识形态方面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妄想称霸世界,而当时唯一能够和它抗衡的只有社会 主义国家苏联,到 20世纪 40年代到 50年代,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双方在很多方面进行竞争, A,B两项同属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英国实力衰落,德国战败, D二战后中国正在进行内战,而且中国也不具备同美国争霸的实力,题选 C。 考点:美苏争霸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本题以真实的历史情景再现美苏争霸的情形,比较新颖,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美苏争霸,它争霸的几个阶段要识记和理解清楚,解答此题,一要分析题目中的关键

22、信息,二要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最后 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方向大致是 A沿海到内地 B陆地到沿海 C由西向东 D由北向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到 20世纪 8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B,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A。 考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也逐渐富裕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23、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建国以来,我国各项工作的开展基本是围绕 “经济建设 ”这个中心进行的,但是下列哪一个时期却背离了这个中心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大跃进运动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文化大革 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内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文革中,造反派冲击政府机关,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使国家政权遭到了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了践踏,文革中,大批工人,农民离开岗位闹革命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文革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

24、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A项是建国后举行的土地改革运动, B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是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经济建设的高指标,高速度的运动,本题选 C。 考点:文革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 ,文革是一场内乱,不是任何形式的革命,文革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它告诫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 ,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须进一步建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历史证明:秦朝尽管存在的时间短暂,但用一个组织的很严密的统治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结构在长达 2000多年的

25、封建历史长河里不断加强。“这种结构 ”指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世袭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解答的关键是对题目中的 “用一个组织的很严密的统治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结构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里不断加强 ”的理解,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使用,统一的度量衡,文化上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A项是秦朝建立的三公九卿制的内容, B项是地方制度, C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旧习,本题选 D。 考点: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

26、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 能力,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省制和县制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的制度而来,同学们要细心把握和理解。 下图是中国古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路线图,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希霍芬称之为 “丝绸之路 ”。有关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因丝绸而得名 B东起长安西到罗马 C张謇为此路开辟作出了贡献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丝绸之路开辟的认识,根据所学

27、知识,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甲流和发展,因此, A,B, D三项正确, C项是张骞为此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不是张謇,张謇是辛亥革命时期实业救国的实业家,本题选 C。 考点:丝绸之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历史知 识的识记能力,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大事,扩展了我国疆域,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丝绸之路使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我国后来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

28、路,这些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整顿吏治 B迁都长安 C汉化政策 D改革田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认识,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 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汉化政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具有开创性的措施, A,B,D三项措施在其它改革中也有体现,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本题选 C。 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

29、的民族融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很不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很高,既要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识记清楚,又要对措施中的内容要理解清楚,考察学生全面掌握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全面掌握和理 解要靠平时的积累,对待历史问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433年以后,明朝终止了引人注目的海外远征的决定,充分表明了中国人与欧洲人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态度的根本差别。这里的 “海外远征 ”指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倭 C雅克萨之战 D郑和下西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30、,当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也是为了宣扬国威,而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原料,所以欧洲把掠夺来的财富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A项是明末清初 ,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史实, B项是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历史史实 ,C项是康熙帝抗击沙俄侵略者的历史史实,本题选 D。 考点:郑和下西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中外航海活动的分析对比能力,郑和下西洋时间之 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航路开辟后使世界连接为一个

31、整体,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同学们要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规模,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比对,特别要注意和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进行对比,以区分它们之间的根本不同。 我国人民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不忘记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这种环保理念,下列哪一个人的创新过程体现出了这一点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C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D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 答案: A 试题 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 “我国人民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不忘记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的环保理念 ”根据所学知识,东汉宦官蔡伦用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些原料是对资源的回收和再利

32、用,体现了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这种环保理念,B是毕升对印刷术的改进, C侯德榜打破了西方制碱技术的垄断, D袁隆平,这位 “杂交水稻之父 ”,在 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 “谁来养活中国 ”的疑问,因此 B,C,D三项 都不具备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环保理念,本题选 A。 考点:蔡伦改进造纸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后来,造纸术传到欧洲,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统治

33、阶级的工具,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 仁 为政以德 兼爱 无为而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春秋时期,孔子创办儒家学说,提出仁,后来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分压迫人民,道家思想提倡清静无为,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排除 ,本题选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要识记清楚,然后在分析题意,看诸子百家中那个思想符合题意,然后得

34、出正确答案:。这几派的主要思想如下: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主张德治和仁政,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中国人把 18401842 年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战争叫鸦片战争,如果我们要把课题改为直接体现 “英国发动战争目的 ”的课题,你认为以下最佳课题是 A倾销鸦片的战争 B开拓市场的战争 C获取赔款的战争 D虎门销烟报复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根据题目中的 “如果我们要把课题改为直接

35、体现 “英国发动战争目的 ”的课题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1840年,英国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开拓市场, A, C,D都是表面现象, B才是本质和目的。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是中西方第一次正面的较量,腐朽的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进入了近代,对于鸦片战争的时间,目的,性质,结果影响同学们要重点识记和掌握。 “百日维新 ”的失败表明,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

36、国实现近代化是无效的。当时有些中国人就在想:不如自下而上的进行革命,或许有效。于是,在接下来的近代化探索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根据题目中的 “不如自下而上的进行革命,或许有效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项 A是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学习西方技术的自救运动, B项是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为目标, 1912年,清朝皇帝宣布下诏退位,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项是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C项是 20世纪初期发

37、生的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本题选 B。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该题以戊戌变法的失败为素材命题,形式新颖,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对四个选项中的运动熟悉,知道它们的原因,过程,结果,提醒同学们以后的历史学习中一定要对其历史活动过程以及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关注和掌握。 毛泽东是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放弃了靠 “工人阶级进行革命,从而夺取大城市 ”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创新出新的革命策略。“新的革命策略 ”最早的实践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根据地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 创建 答案 : B 试题分析:本题

38、考察学生对革命根据地的认识,革命根据地是在革命战争中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建立的根据地。试题中问第一块农场革命根据地,根据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三大起义,其中秋收起义失败后 ,毛泽东率领一部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就成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A项是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 C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 的朱毛会师的历史史实, D 项是红军的战略转移,本题选 B 考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点评:本题难度

39、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革命史上建立了很多革命根据地,同学们不妨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进行整理,其中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重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注意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1946 年东京国际战犯法庭上,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承认当时( 1931 年)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这一事件。当年日本关东军未经宣战就在 24小时内占领沈阳和长春 ,然后成扇形展开,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关东军行动的速度和目标的精确性,证明了这位外交官的供词的真实性。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这一事件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40、 D华北事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分析题目, A是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的道轨,反污是中国军队破坏,进攻沈阳,不到半年占领了东三省,中华民族开始了局部抗战, B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C是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威逼南京政府投降发动的一次事变, D项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华北制造的事变,本题选 A。 考点:九一八事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史记能力,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九

41、一八事变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几次事变同学们要注意把握和识记。 有关一五计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是在国民经济好转的基础上实施的 B一五计划重点发展交 通运输业 C一五计划开始了我国艰难的工业化道路 D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工业品拥有量的差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国民经济好转的基础上,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

42、人才,从 1953年开始,到 1957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建立了一大批重工业企业,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A,C,D三项符合一五计划的内容, B项错误,本题选 B。 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一五计划意义重大,它使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 综合题 材料一:台湾的阿里山因红桧木而闻名于世。粗大挺直的红桧树确实令人惊叹!当看到许多红桧树被砍伐得只剩下树根时,导游告诉我 们:日治(日本统治)时期,日本掠夺阿里山上

43、稀有的红桧木材,运到日本国内。此时此刻,这些树根静静的伫立在那里,像是要和我这个来自大陆的游客诉说着那段被宰割、受辱的历史。时值天空下着阴冷的雨,顺着我的脸颊和那些静静伫立的红桧树根缓缓流淌,像是我们的眼泪 摘自台湾旅游日记 材料二:社论认为,如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期。去年 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将 “九二共识 ”写入报告;社论认为,此次 “习连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晤)承先启后,对正处关键时期的两岸关系有推进作用 ,相信 “习连会 ”将创造新的契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 。真诚企盼两岸同胞共圆 “中国梦 ”。

44、摘自新华社香港分社社论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 1)、材料一中提到:台湾被日治开始于什么条约的签订?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分) ( 2)、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是近些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增进互信的最直接体现。请写出为海峡两岸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 2分) ( 3)、材料二中提到的 “九二共识 ”,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2分) ( 4)、历史上兄弟齐心 的事例也有很多,请写出近代史上国共两党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的历史事件两个,并分别加以说明。( 4分) ( 5)、请用一句话概述两岸共圆 “中国梦 ”的含义。( 1分) 答案: ( 1)马

45、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2)海协会、海基会(不分顺序) ( 3)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4)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创建的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 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消灭了军阀势力,(革命从珠江流域迅速推进到长江流域)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中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等)(任举两例即可,只举例子不说明各给 1分) ( 5)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 1)根据所学知识,台湾被日本统治是始于

46、 1895年的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2)根据所学知识,为海峡两岸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是海基会和海协会。 ( 3)根据所学知 识,材料二中提到的 “九二共识 ”最核心的内容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 4)根据所学,近代史上的国共两党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的历史事件分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不到半年的时间,北伐军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事件。 ( 5)两岸共圆 “中国梦 ”是指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实现两岸统一,台湾回归祖国

47、。 考点:海峡两岸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两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历 史上的大事,实践证明:合则对国家民族有利,分则对国家民族无利,因此两次国共合作的条件,经过,影响同学们都要好好的去掌握。 大欧洲一直是欧洲政治家的理想。之前,有人试图用武力实现大欧洲的理想。然而历次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以及后来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让欧洲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才清醒的认识到欧洲国家必须走正当的联合之路,才能实现大欧洲的理想,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列举两个试图以武力实现大欧洲理想的欧洲人( 2分) ( 2

48、)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 主要国家分别参与了相互对抗的军事集团。请写一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对抗性军事集团名称( 2分)并说说这两大对抗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 1分) ( 3)材料中的联合之路指 20 世纪 60 年代的西欧国家成立了什么组织?( 1 分)该组织建立的主要倡导国家是哪两个?( 1分)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什么?( 2分)它的成立对于世界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1分)举例说明,欧盟成立后,成员国公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1分) ( 4)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1分) 答案: ( 1)拿破仑、希特勒 ( 2)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 3)欧共体;法国和德国;目的:发展成员国的经济,提高成员国的地位,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任选两点即可)意义: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促进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