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1027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摸底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解决登山、潜水人员呼吸困难的问题,他们应携带的物质为(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能供给呼吸是因为其中含有氧气,所以他们应携带的物质为氧气。 考点:氧气的性质 点评: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物理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通过下列变化,均无法得到单质的是( ) ( 1)分解反应 ( 2)化合反应 ( 3)置换反应 ( 4)复分解反应 A( 1)、( 2) B( 1)、( 3) C( 3)、( 4) D( 2)、( 4) 答案: D 试题分析:

2、分解反应可能产生单质,比如水的电解,化合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不可能有单质生成;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复分解反应生成物全为化合物。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现象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草酸是一种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一些蔬菜(如菠菜)和草本植物(如 秋海棠、芭蕉等)中常有的成分,它在工业中有重要的作用。请根据所学酸的性质 推测,草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是( ) A、能用于除铁锈 B、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C、能用于除水壶内的水垢 C、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草酸是一种酸,有

3、酸的性质所以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用于除水壶内的水垢。 考点:酸的性质 点评:此题考察知识点较为陌生,但仔细审题可知考察的思想和基本知识点都是中考要求的基本知识,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多读提,多联系题干。 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B用碳酸钙作补钙剂 C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 物 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少量亚硝酸钠可以使食物增色,但是量多可以引起中毒,所以不可以用来烹调食物。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物理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向稀盐酸和 CuC

4、l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NaOH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滤液里加入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有 HCl、 NaCl B滤液中可能有 HCl、 NaCl、 CuCl2 C滤液中一定有 CuCl2 D滤液中一定有 NaCl、 NaOH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和 CuCl2的混合液中,先发生的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然后发生氢氧化钠和氯化铜的反应,所以必须分情况讨论,向滤液里加入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氢氧化钠没有过量,可能只和稀盐酸反应,也可能和稀盐酸反应完又和氯化铜反应,经分析 B项所示情况为氢氧化钠只和稀盐酸反应的情况。 考点:化

5、学反应的推断 点评: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素材出现,中考题中经常有考察,但不是每年都出大题,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要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 将 80g20%的 NaCl溶液变成 1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加入 80g水 B加入 16gNaCl C倒掉 40g D加入 40g5%的 NaCl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加入 80g水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变为一半,变为 10%; B加入16gNaCl质量分数变为 ; C倒掉 40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加入 40g5%的 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考点:溶液的稀释 点评:溶液的稀释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

6、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大蒜素,其化 学式为 C6H10S3,能杀菌,具有一定的 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下列关于大蒜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个大蒜素分子中含有 5个氢分子 B、 1个大蒜素分子由 6个碳原子、 10个氢原子、 3个硫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 C、 H、 S元素原子质量比为 6 10 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应为 1个大蒜素分子中含有 10个氢原子; C 有化学式可知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D分子中 C、 H、 S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6 10 3。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

7、评:化学式的意义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不要想当然。 现有四种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可能是 MgSO4、 KOH、 CuSO4、NaNO3, 请你利用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进行鉴别,除用水以外,不能用其他任何物质。四种 物质被一一鉴别出来的合理顺序是( ) A MgSO4、 KOH、 CuSO4、 NaNO3 B CuSO4、 MgSO4、 KOH、 NaNO3 C CuSO4、 KOH、 MgSO4、 NaNO3 D MgSO4、 CuSO4、 KOH、 NaNO3 答案: A 试题分析:向这四种物质加水溶液为蓝色的是硫酸铜,将硫酸铜加入其余三种溶液中有蓝色沉

8、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钾,将氢氧化钾加入剩余的两种物质的水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硫酸镁,剩余的物质为硝酸钠。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生活中的物质 B、安全常识 铅笔芯主要成分 石墨 饮水机滤芯的吸附剂主要成分 活性炭 进入陌生溶洞前 先做灯火试验 浓硫酸沾到衣服上 立即涂上氢氧化钠浓溶液 C、元素与人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缺铁 易引起贫血 缺碘 易患甲状腺肿大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煮沸 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 灼烧后闻气味 答案: B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浓溶

9、液也具有腐蚀性,所以不可以涂抹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该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涂抹小苏打溶液。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把金属 X放入 Cu( NO3) 2溶液中, 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若放入 Mg( NO3) 2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 X、 Cu、 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Mg、 X、 Cu B X、 Mg、 Cu C Mg、 Cu、 X D Cu、 X、 Mg 答案: A 试题分析:把金属 X放入 Cu( NO3) 2溶液中, 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 X活动性比铜强,若放

10、入 Mg( NO3) 2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 X的活动性不如镁,所以 X、 Cu、 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应为 Mg、 X、 Cu。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判定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应注意细心审题,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要熟记于心。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有无数孩子因为种种不当为 “扼杀 ”自己。若不幸被困 于倒塌的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A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B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D一时无法脱

11、险时,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 停地大声呼救,会过度消耗体力,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可能会造成坍塌造成危险,应尽可能固守待援。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小亮同学周未的晚餐食谱是:主食 米饭和面包,配菜 大白菜,蒸南瓜、油 炸薯片、醋拌黄瓜。小亮的晚餐食谱中缺乏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南 C油脂 D维生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米饭面包中含有淀粉,属于糖类;油炸薯片中含有油脂;大白菜中含有维生素,所以缺少蛋白质。 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

12、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积累。 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生物呼吸 D白磷自燃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苹果腐烂涉及诸多化学反应为化学变化; B 工业上采取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为物理变化; C 生物呼吸是代谢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白磷自燃是白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

13、象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的缘故,而空气受热 体积增大是由于空气受热分子间隔变大,分子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现象的积累和总结,较为简单,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读取试管中的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

14、处保持水平; C 点燃酒精灯不可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点燃;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于试管正上方。 考点: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2”表示的意义正确 的是( ) A Mg2+:一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 B 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 2H: 2个氢元素 D Ca+2O:氧化钙的化合价为 +2价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 表示两个氢原子; D氧化钙中钙元素的的化合价为 +2价的表示方法为 。 考点:化学符号的意义 点评:

15、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中科院广州研究所采用纳米技术,成功开发出了 “CO2制取全降解塑料 ”的新 技术。则下列有关此项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塑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将有助于缓解 “温室效应 ” C有助于减少 “白色污染 ” D是纳米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 答案: A 试题分析:塑料及其制品是由有机物组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由于生成这种塑料会消耗二氧化碳,所以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全降解塑料可以完全降解,有助于减少 “白色污染 ”;此项技术是纳米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

16、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面是金刚石、石墨、 C60、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 3个碳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为四面体排列,较硬; B 四种物质的原子排列各不相同; C 四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所以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CO2; D 由图可知并不是每个碳原子都连接 3个碳原子。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 生应注

17、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最外层已经达到稳定结构; B 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C 容易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 D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八个电子稳定结构。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原子结构示意图属于中考中的热点题型,出现率较高,但是并不难,注意仔细审题,另外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号元素排列要会背诵。 交警常用一种 “酒精检测仪 ”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酒精检测仪中的反应原理 为: C2H5OH+4X(红棕色) +6H2SO42Cr2(SO4)3(绿色 )+2CO2+9H2O,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 A糖类 B

18、 Cr2O3 C Cr2S3 D CrS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有一定的技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种类、数目皆不发生变化,由题可知, C2H5OH和 H2SO4中均不含有铬元素,所以 X中一定含有, 4X中含有四个铬原子,所以一个 X中含有一个铬原子,所以 X的化学式为 CrS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填空题 我国家用能源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燃气时代。小华在家里打开煤 气罐(内装液体燃料)时,听到 “咝咝 ”的声音。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

19、一现象: 。如果你是小华,在家里你检测燃气是否泄漏的简单方法是 为了便于提醒用户煤气是否泄漏,国家统一规定必须在燃气中加入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请说出乙硫醇可能具有的性质 (至少两条)。 ( 2)刘菲为同学们表演了一组魔术,她在 3个盛有相同液体的玻璃 杯(分别编号 A、 B、 C)中,分别倒入三种不同的液体,同学们看到下列奇特现象: A杯变成红葡萄酒, B杯变成 “汽水 ”(有大量气体生成), C杯变成 “牛奶 ”(有白色浑浊)。请你给刘菲揭开魔术的秘密。 B杯中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填化学式)。 写出 C杯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可以把肥皂水

20、涂在燃气管口,若有气泡,则说明漏气(答案:合理即可)有特殊气味、无毒等 ( 2) CO2 AgNO3+HCl=AgCl+HCl 试题分析:( 1)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检查的是否泄漏的方法是把肥皂水涂在燃气管口,若有气泡,则说明漏气,乙硫醇有特殊气味、无毒,可以便于提醒用户煤气是否泄漏;( 2)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C杯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AgNO3+HCl=AgCl+HCl;( 3)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及其现象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

21、30 时,甲的溶解度 (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 乙的溶解度。 ( 2)要使饱和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 3)在 20 时,把甲、乙各 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 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 (填 “饱和 ”或 “不饱和 ”)溶液;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4) 10 时,向 12%的 100g甲溶液中加水 60g,可得到溶液 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 1)大于 ( 2)加入溶剂(或升温)( 3)不饱和 等于 (

22、4) 160 7.5 试题分析: ( 1)由题可知 3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所以可以采取加入溶剂或升温的方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3)在 20 时,甲的溶解度是 30g, 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15g甲,所以所得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0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所以乙的溶液也是不饱和溶液,所以若将温度都升高到 30 ,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可得到溶液 160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 审题,避免粗心。 NO和 N

23、O2具有下列不同的性质: ( 1)通常情况下, NO 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NO2 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 ( 2) 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如下图,将一支充满 NO2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烧杯中,试分析反应完全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 、 。 答案: .紫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 试管内有液体上升 试题分析:( 2)根据题意可知 NO2与水反应有硝酸生成,所以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三分子二氧化氮生成一分子一氧化氮,所以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试管中液体页面上升,气体颜色变浅。 考点:气体的性质 点评:此题考察知识点较为陌生,但仔细审题可知考察

24、的思想和基本知识点都是中考要求的基本知识,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多读提,多联系题干。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你知道下列化学原理吗? ( 1)使用久了的水壶内壁会形成水垢,在家里可用 浸泡除去。 ( 2)白糖与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 性,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 ( 3)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含有一定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面的除杂方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除杂方法 a Fe粉 ( Fe2O3粉末) 加入适量稀盐酸; 灼热的木炭 b CO2( CO) 点燃; 澄清石灰水 c KCl溶液 ( K2CO3溶液) 加入适量稀盐酸; 加入适量 BaCl2溶液 d KNO3晶体 ( N

25、aCl) 溶解,降低温度,过滤; 加入过量 AgNO3溶液 ( 4)选择一种物质,均能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该物质是 。 C( CuO) Ag( Mg) HCl( BaCl2) NaCl Ba( OH) 2 答案: (1)醋 (答案:合理即可 ) ( 2)吸附 ( 3) C (4)稀硫酸 试题分析:( 1)水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用醋酸可以除掉;( 2)活性炭中含有许多小孔表面积较大,所以吸附性较强;( 3) a中加入稀盐酸会同时和铁单质、氧化铁反应, b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将二氧化碳除掉, c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

26、酸钡和氯化钾,满足题意, d加入过量 AgNO3溶液会有硝酸银剩余,引入新的杂质; (4)用稀硫酸即可满足题意。 考点:生活中的化学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现有下列六种物质: 葡萄糖; 熟石灰; 酒精; 硝酸钾; 硝酸铵; 氯化钠,请从其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其化学式填空。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农业上可作复合肥料的是 ; 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是 。 答案: Ca(OH)2 KNO3 NaCl 试题分析: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可以用作复合肥;常做生活中调味品的是氯化钠。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

27、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共热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将反应后的剩余物质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溶解后分离的主要操作是 。 答案:过滤 试题分析:二氧化锰为催化剂,不参加反应,所以最后剩余的物质中含有二氧化锰,所以溶解后分离的主要操作是过滤。 考点:过滤 点评:过滤操作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写出下列符号: ( 1)氦气 。( 2) 4个氢氧根 离子 。 ( 3)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 4)化肥厂在合成氨的同时,还得到有毒

28、的副产品甲醇,对它的处理反应之一是: 5CH3OH+12O2+6X=3N2+5CO2+19H2O,则 X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 He (2) 4OH- (3) Fe+3Cl3 (4) NH3 试题分析:( 1)氦气为 He;( 2) 4个氢氧根离子为 4OH-; (3)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三价: ;(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不发生变化,所以 X的化学式为 NH3。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计算题 加碘盐即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 KIO3),

29、以防治碘缺乏病的发生。通常每千克食盐含碘 25mg。 ( 1)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 0.1%) 答案:( 1) 39: 127: 48 ( 2) 59.3% 试题分析:( 1)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点评:化学式的计算属 于中考必考题型,一般在计算题的第一道题里面,较为简单,但注意要细心,尤其是计算质量分数。 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铁矿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取得铁路建设所用的赤铁矿石样品(含 Fe2O3 和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化学

30、反应) 20g,将其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84g稀盐酸,反应原理为:Fe2O3+6HCl=2FeCl3+3H2O,二者恰好反应,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 4g。 求:( 1)赤铁矿石中 Fe2O3的质量分数; ( 2)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80% ( 2) 32.5% 试题分析:( 1)赤铁矿石中 Fe2O3的质量分数为 ; ( 2)设反应生成氯化铁质量为 ,则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325 20g-4g 有 ,解得 溶液质量为: 84g+20g-4g=100g 则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则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2.5%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

31、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理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探究题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序号,下同);写出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 2)为测定所收集氧气的体积,可以选用的装置是 和 。 ( 3)硫化氢( 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它,收集硫化氢气体可选择 装置;对多余的硫化氢气体,可用 NaOH溶液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

32、案:( 1) A(或 B) 2KMnO4=KMnO4+MnO2+O2或 2KClO3=2KCl+3O2 或 2H2O2=2H2O+O2 (2) F G (3) D H2S+2NaOH=Na2S+2H2O (答案:合理即可 ) 试题分析:( 1)制取氧气通常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不需要加热,且为液体和固体混合物,所以采用 B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2)可以采用 G、 F装置,从 b处通入气体, a处通入量筒中,排出水的体积为气体的体积;( 3)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选用 D装置,氢氧化钠和硫化氢反应的方程式为 H2S+2NaOH=Na2S+2H2O。 考点

33、: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许多实验需要改变,或者发生异常现象。 【探究一】 有一乡村中学由于条件所限,仅有一大一小两种试管和稀硫酸。甲(图 1)、乙(图 2)两学生找来铝制易拉罐皮(代替锌粒),各自设计了一种装置(如图所示),制取并收集一试管氢气。(大试管套在小试管上收集氢气) ( 1)哪个学生设计的比较合理? 。 ( 2)用较合理的装置制取氢气,要使氢 气充满收集氢气的试管,操作过程是 。 (

34、3)在家里,还可以用哪些物品代替废易拉罐皮和稀硫酸完成反应? (任写一组物质名称) 【探究二】 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元凶,减少它的产生和除去它,成为每个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小敏、小丽、小静和我为了探究 CO2与 NaOH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研究: 【小敏的方法】在一个充满 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 体积的 NaOH溶液,发现塑料瓶变瘪。小敏宣布验证了 CO2与 NaOH发生了反应。 我不同意小敏的看法,理由是 ; 我的做法是 。 【小丽的方法】在 NaOH溶液中滴加 3滴酚酞溶液,再通入 CO2,如果 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酚酞溶液应该由红色变成无色。(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

35、我不同意小丽的看法,原因是 。 【小静的方法】将 CO2通入到 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取少许反应后的液体,滴加澄清的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浑浊。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我的方法】我用的物质与其他三位同学都不一样,证明反应的发生。我的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CO2与 NaOH发生了反应。 答案:【探究一】( 1)乙 ( 2)将上面的试管缓慢上移 ( 3)铁钉和食醋(答案: 合理即可) 【探究二】 CO2本来就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二者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也会使酚酞试液变红 Na2CO3+Ca(OH)2=CaCO3+2NaOH 设计 CO2分别通入 Na

36、OH溶液和水的一组对比实验 将 CO2通入到 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试题分析:【探究一】( 1)乙实验装置较为合理;( 2)将上面的试管缓慢上移有助于收集氢气;( 3)在家里可以用铁钉和食醋反应来制取氢气;【探究二】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还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我的做法是设计对照实验;我不同意小丽的看法,原因是二者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也会使酚酞试液变红,有干扰;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我的方法】将 CO2通入到 NaOH溶液中

37、一段时间,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此碳酸根离子由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考点:探究二 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能在下图圆圈中填写适当物质的化学式,使得直线相连的两物质能相互反应,且分别反映出单质与 Ca( OH) 2的三条不同的化学性质。 请问: ( 1)单质是 ; A是 ; B是 ; C是 ; ( 2)写出其中的 3个属于不同基本反应类型的化

38、学方程式: ; ; 。 答案: (1) Mg O2 HCl CO2(答案:合理即可) ( 2) Mg+2HCl=MgCl2+H2 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CuCl2+Ca(OH)2=Cu(OH)2+CaCl2 复分解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单质是镁, A是氧气, B是氯化氢, C是二氧化碳;( 2)基本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为镁和盐酸的反应,方程式是 Mg+2HCl=MgCl2+H2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CuCl2+Ca(OH)2=Cu(OH)2+CaCl2 复分解反应。 考点:常见物质的推断 点评:对于常 见化学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