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103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属于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液化气作燃料,利用的是其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 B、铝材做高压锅,利用的是铝的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升华会吸热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D、钢材制作铁轨,利用的是钢的硬度大和延展性好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

2、物理性质。故选 A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 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硝酸铵 B蔗糖 C氢氧化钠 D食盐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现 象分析, 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说明装置中的气压增大,即装置内温度升高了。 A、硝酸铵溶于水时,溶解吸热,温度降低,会使容器内压强减小,错误; B、蔗糖与水不反应,且溶解时无明显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错误; C、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D、食盐与水

3、不反应,且溶解时无明显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错误。故选 C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点评:这是一道实验综合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即通过 U型管的变化,可说明容器内温度升高了,此外,关于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热现象,也是必须 要掌握的。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 分子间有间隔 B糖溶解在水中看不见了 分子很小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 分子不停地运动 D敞口放置的酒精很快挥发完了 分子间存在间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判断。 A、氧气能经压缩后存放在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受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故体积变小,可说

4、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 B、糖溶解在水中看不见了,说明分子很小,肉眼不可见,正确;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因为含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运动,最后进入人的鼻腔的缘故,正确; D、敞口放置的酒精很快挥发完了,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而不是分子间存在间隔的问题,错误。故选 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和熟练掌握分子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正确; B、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会污染托盘,且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错误; C

5、、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正确; D、溶解固体氯化钠时,可要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正确。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我国科学家发现用含硒 (Se)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掉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的硒元素为 +4价,氧元素为 -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 Na2SeO2 B Na2SeO4 C NaSeO3 D Na2Se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代入计算,看是否等于

6、 0来判断。 A、( +1) 2+( +4) +( -2) 2=+2,故错误; B、( +1) 2+( +4) +( -2) 4=-2,故错误; C、( +1) +( +4) +( -2) 3=-1,故错误; D、( +1) 2+( +4) +( -2) 3=0,故正确。故选 D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B做燃料的煤 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 D消毒用的碘酒 答案: A

7、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以上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中,其实只含有一种物质 水,属于纯净物; B、煤是由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C、可口可乐中含有碳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两种物质,故属于混合物。故选 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

8、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带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和微粒带电的情况分析解答。 不是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所以 说法错误; 一切微粒都时刻在不断的运动着,所以 说法正确;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 说法正确;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所以 说法正确;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所以 说法错误。故选 A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质

9、子、中子、电子,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核 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目前使用的二氧化氯( C1O2)作为饮用水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无污染等特 点。下列有关二氧化氯 (C1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氯是由氯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一个二氧化氯分子是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 C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7.4 D二氧化氯中氧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2: 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氯的化学式 C1O2分析。 A、 C1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1O2分子是由氯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个二氧化氯分子是

10、由 1个氯原子和 2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47.4%,正确; 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 162): 35.5=64: 71,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氧气的 “自述 ”,正确的是( ) A我不溶于水 B我具有可燃性 C我能做 “保护气 ” D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A、氧气不易溶于水,而不是不溶于水,故错误; B、氧气

11、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不能做 “保护气 ”,故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多种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故选 D 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反映物质的性质,故熟练掌握氧气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 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和 2个中子,那么 (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 2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 A 试题分析

12、:根据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 A、由于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质子数为 1 的原子,都属于氢原子,正确; B、根据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氢元素的汉字名称带有 “气 ”字头,因此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由于该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则核外只能有一个电 子,错误; D、根据题意,该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 1个质子和 2个中子,而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该原子核带 1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故选 A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的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等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

13、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D从 50mL溶液质量分数为 10的盐水中倒出 10mL,剩下的食盐水中质量分数仍然是 10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判断。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错误;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所以溶液中物质可以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也可以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错误;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错误; D、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故从 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水中倒

14、出 10mL,剩下的食盐水中质量分数仍然是 10%,正确。故选 D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溶液的特征(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以及溶液的组成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灵活运用溶液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C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析。 A、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还可以继续被分成更小的粒子,如质子、中子、

15、 电子等,错误; B、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为钠离子,故其质子数不变,所以钠原子的质子数等于钠离子的质子数,错误; C、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但是间隔依然存在,错误;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它们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正确。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自然界中物质是千变万化的。下列自然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露水消失 B苹果腐烂 C火

16、山爆发 D酸雨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露水消失的过程中,只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而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酒精等许多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山爆发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硫磺及二氧化硫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D、酸雨形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硫酸或硝酸 等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7、 下列成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百炼成钢 D大浪淘沙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滴水成冰,只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而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 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在捶打的过程中将碳氧化掉,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大浪淘沙,只是水和沙子的运动问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

18、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在甲骨上刻字的过程中,只是在甲骨上刻划出一些痕迹,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泥土筑城墙的过程中,只是将泥土整塑成型,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磨制玉石饰品的过程中,只是玉

19、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铸造青铜器皿的过程中,需要先从铜矿石中冶炼出铜来,故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蒸发皿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分析解答。 A、量筒只能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正确; B、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错误; C、烧杯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错误;

20、D、蒸发皿可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当然可以直接加热 ,错误。故选 A 考点: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解答本题就要熟记,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坩埚、蒸发皿;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环境保护,以人为本。 ”从 2000年 6月起,新调整的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中指出,影响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 ) A N2、 NO2、可吸入颗粒物 B CO2、 N2、 O2 C SO2、 NO2、可吸入颗粒物 D CO2、 O2、 SO2 答案: C 试题分析: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臭氧等物质

21、。 A N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污染物,故 A错误; B、 N2、 CO2、 O2都是空气中含有的主要气体,不是污染物,故 B错误; C SO2、 NO2、可吸入颗粒物,都属于污染物,故 C正确; D、 CO2、 O2都是空气中含有的主要气体,不是污染物,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 Fe B O C 2C D SO2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

22、种单质。 A、 Fe既可表示一个铁原子,又表示铁元素,还可表示铁这种物质,正确; B、 O 可表示氧元素或 1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氧气,错误; C、 2C 只能表示 2 个碳原子,不能表示碳元素,也不能表示碳这种物质,错误; D、 SO2表示二氧化硫,或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但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 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一般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化学式则表示一种物质或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同时要记住特例,即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下图是表示气体

23、微粒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可表示纯净物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A、图中的 7个微粒可分为 2种, 1种为物质的分子,且每个分子都是由 2个不同的原子所构成的,即为化合物的分子;另一种为原子,可表示为单质,故所示物质为混合物,错误; B、图中的 5 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正确; C、图中的 7个分子可分为 2组,即为 2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错误; D、图中的 9个原子可分为 2组,即为

24、2种单质的原子,所示物质为混合 物,错误。故选 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甲型 H1Nl流感是甲型 (A型 )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为预防甲流感,可从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加以预防,如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也有帮助。 “二白汤 ”就是其中一种:葱白 15g白萝卜 30g小香菜 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经查配料中的白萝卜成分中每 100g含钙 36mg、钠 61.8 mg、锌 0 3mg

25、、铁 O 5mg。这里的钙、钠、锌、铁指的是( ) A元素 B物质 C原子 D分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根据题意 “经查配料中的白萝卜成分中每100g含钙 36mg、钠 61.8mg、锌 0.3mg、铁 O.5mg”,这里的 “钙、钠、锌、铁 ”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的,这里所指的 “钙、钠、锌、铁 ”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 A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 和物质的构成的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填空题 (3分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

26、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填序号) 。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右图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 a中产生的气体是 。 (3)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的主要作用是 。 答案:( 1) AD ( 2)氢气 ( 3)过滤 试题分析:( 1)根据水的污染源结合题给的选项进行分析。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直接对水体造成污染,正确;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不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更

27、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错误;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错误; D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会因降水而随地面径流进入江河,造成水体污染,正确。故选 AD ( 2)根据电解水时, “氢二氧一,正氧负氢 ”可知,试管 a中的气体较多,且试管 a连接电源负极,所以 a中收集的应该是氢气。 ( 3)根据水的净化方法分析,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掉水中的部分不溶性杂质。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只有

28、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3 分)下图是镁元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填序号)。 ( 2)镁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 答案:( 1) 12 D ( 2)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试题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可知,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2;在原子中,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故表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为 D; (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镁原子与氯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考点

29、: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元素的概念,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 结构示意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 4分)生活处处有化学,家庭就是个化学小世界。 (1)为了全民的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 “铁 ”指的是 (填 “单质 ”“元素 ”或 “原子 ”)。 ( 2)在餐桌上,当我们发现某种汤很淡时,通常的做法是增加 ,这个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变大的是 。(请填下列选项中的字母) A水的质量 B汤的质量 C盐的质量 D盐的质量分数 答案:( 1)元素 ( 2) C BCD 试题分析:(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0、,强化铁酱油中的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酱油中的,不能以分子、原子、离子的形式存在,故是指元素。 ( 2)汤很淡,说明盐的量较少(即溶质质量分数较小),可通过加入盐来增加汤的咸味,故选 C;加盐溶解时,汤(溶液)中盐的质量增加,但不会改变水的量,汤(溶液)的质量会随之增加,汤(溶液)中盐的含量(即溶质质量分数)也增加,故选 BCD 考点:元素的概念,溶液的组成,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评:本题较简单,但能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就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问题解决中,解答本题只要理解和熟记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即可。 ( 4分)( 1)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水分子 _;构成氯

31、化钠的阳离子 _; ( 2)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 甲的单质是 _;乙元素是 _。(均用化学符号表示) 答案:( 1) 2H2O Na+ ( 2) N2 Al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 1)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个水分子 表示为 2H2O;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1”要省略;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钠离子,由于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表示为 Na+; ( 2)空气中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含量如下:氮气 78%,氧

32、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为 N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依此是:氧、硅、铝、铁、钙,故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为 Al。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3分)写出下列化学式的名称: ( 1) ClO2 ,( 2) Fe3O4 ,( 3) SO2 。 答案:( 1)二氧化氯 ( 2)四氧化三铁 ( 3)二氧化硫 试题分析:化学式的命名一般是 “从右往左读 ”

33、,组成的化合物比较多时,还要读出原子的个数,故 ClO2读作二氧化氯, 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SO2读作二氧化硫。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读法,熟记 “化学式是从左往右写, 从右往左读 ”的即可。 计算题 ( 2 分) 2011 年 4 月,上海工商部门查获用柠檬黄色素染黄的 “染色馒头 ”。柠檬黄色素的化学式为 C16H9N4O9S2Na3,外观为橙黄色粉末,可添加于饮料等食品,但用量有严格限制。 (1)柠檬黄色素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2)柠檬黄色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C: H= 。 答案:( 1) 6( 2) 64:3 试题分析:根据柠檬黄色素的化学式

34、 C16H9N4O9S2Na3分析。 ( 1) C16H9N4O9S2Na3是由 C、 H、 N、 O、 S、 Na共六种元素组成; ( 2)在 C16H9N4O9S2Na3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C: H=( 1216):( 19) =64:3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物质的组成的描述,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学式的计算,即可做出正确解答。 ( 6分)医药商店销售的某种葡萄糖 (化学式 C6H12O6)注射液说明如下图,经检测这瓶注射液共含葡萄糖 120g。 葡萄糖注射液说明书 葡萄糖 水 补充能量 规格 500mL 20%

35、(质量分数) (1)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只写结果 ) (2)该注射液的密度为 (只写结果 ) (3)现要配制 480g10%的葡萄糖溶液待用 ,需要上述注射液多少毫升 答案:( 1)( 1分) 40 ( 2)( 1分) 1.2g/ml ( 3)( 4分) 200ml 试题分析:( 1)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 100%=40%; ( 2)根据密度公式 = ,可计算出该注射液的密度 = =1.2g/ml; ( 3)用 20%的葡萄糖溶液配制 10%的葡萄糖溶液,需加水,故溶质质量不变。 首先计算出 480g10%的葡萄糖溶液中溶质葡萄糖的质量为

36、480g10%=48g 则需 20%的葡萄糖溶液的质量为 48g20%=240g 所以 20%的葡萄糖溶液的体积为 240g1.2g/mL=200mL 答:需要上述注射液 200mL。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熟记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解答时要注意质量与体积的换算。 探究题 ( 5分)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 1)甲同学选 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写出仪器 A的名称: 。 除用排水法,甲同

37、学还可选择 。 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 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 ( 2)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制取甲烷能否用此装置 。否(填 “能 ”或 “否 ”)原因是 。 答案:( 1) A是分液漏斗;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否 制取甲烷需加热,该装置适合固液常温制取的气体 试题分析:(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回答, 图中 A是分液漏斗; 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不易溶于水,所以除用排水法收集外,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当打开仪器 A的活塞时,由于水的注入,会压缩锥形瓶内气体的空间,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可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力差,故可观察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出现。 ( 2)根据题意,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反应条件是加热,而该装置适合固液不加热反应,所以不能用此装置。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 点评:熟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注意事项等,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