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103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 “黄金 ” 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升华吸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 “黄金 ”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金属的加热融合,属于物理变化; 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的过程中,醋酸与水垢

2、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利用的是木炭的吸附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 不属于同类物质) (填选项序号) 阴离子 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Na+ 溶 溶 溶 溶 溶 K+ 溶 溶 溶 溶 溶

3、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u2+ 不 溶 溶 溶 不 部分物质溶解性表( 20 ) A Na2CO3 CuO BaCl2 B NaHCO3 Ba(OH)2 Zn C Fe2O3 Mg Ba(NO3)2 D BaCl2 Fe Ba(NO3)2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本题符合条件的物质比较多,故可用代入法,把不符合条件的选项排除。 A、 Na2CO3、 CuO、 BaCl2 中, Na2CO3 和 BaCl2 都属于盐,不符合 “ , , 不属于同类物质 ”,错误; B、把 NaHCO3、 Ba(OH)2、 Zn三种物质代入关系图,发现 Ba(OH)2不能和氧气反应,错误; C、把 F

4、e2O3、 Mg、 Ba(NO3)2三种物质代入关系图,都能和相连的物质反应,正确; D、 BaCl2、 Fe、 Ba(NO3)2中, BaCl2和 Ba(NO3)2都属于盐,不符合“ , , 不属于同类物质 ”,错误。故选 C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并能根据反应的规律或条件等,迅速判断出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物 质 杂 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 HCl气体 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

5、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适量的 Na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气体 CO气体 通过灼热的 CuO D CaO 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杂质 HCl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主要物质氧气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再通过浓硫酸能除去经过 NaOH溶液时带入的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B、杂质 Ca(OH)2溶液能与适量的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而主要物质 NaOH溶液不与 Na2CO3溶液反应,故能通过过滤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6、 C、杂质 CO气体能与灼热的 CuO 反应,生成铜和 CO2气体,而主要物质 CO2气体不能与灼热的 CuO 反应,故能通过灼热的 CuO 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D、杂质 CaCO3固体和主要物质 CaO 固体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主要物质除去,错误。故选 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碱性溶液能

7、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正确;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由其他微粒构成,错误;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

8、化碳、二氧化碳等碳的氧化物,以及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错误。故选 A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的性质,物质的微粒构成,有机物的概念 点评:理解和熟记相关概念、理论是解题的关键,严格按概念或定义分析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可熟记一两 个特例,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 向盐酸中加入过量某物质 X,溶液的 pH随加入 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则 X是 A水 B铜粉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盐酸的性质结合图像分析。 A向盐酸中加入过量的水,盐酸会被稀释,酸性减弱,其溶液的 pH会变大,但由于溶液始终为酸性,故其最终的 pH依然 7,错误

9、; B铜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故溶液的 pH不变,错误; C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向盐酸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钠溶液,同样起到的是稀释作用,故其最终的 pH依然 7,错误; D澄清石灰水是碱液,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溶液的 pH会变大,当澄清石灰水过量时,溶液的 pH大于 7,正确。故选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下面是小青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完

10、全正确的一组是 A实验记录: 用 10mL量筒量取 7.025mL水; 用托盘天平 称取 5.6g氯化钠 B安全常识: 酒精灯打翻起火,可用湿抹布扑灭; 冬天用煤炉取暖,应保证室内通风 C化学与健康: 人体缺维生素 A会引起夜盲症; 杜绝使用食品添加剂 D化学与生活: 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加入肥皂水振荡可区别硬水与软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常识分析。 A、量筒只能精确到 0.1ml,不能量出 7.025ml,错误; B、湿抹布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故能达到灭火目的;一氧化碳有毒,而通风可降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故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正确; C、有很多时候是需要使用食 品添加

11、剂的,是不可能杜绝使用的,错误; D、用钢丝球擦洗铝锅上的污垢,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使铝进一步被氧化,错误。故选 B 考点:测量容器 -量筒,称量器 -托盘天平,加热器皿 -酒精灯,一氧化碳的毒性,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金属的性质,软水与硬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间的相关问题等,既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 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

12、是 A CH4 + 2O2 CO2 + 2H2O B S + O2 SO2 C HCl +NaOH=NaCl + H2O D Fe + 2HCl=FeCl2 + H2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分析。 A CH4 + 2O2 CO2 + 2H2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且反应物中为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中为两种化合物,故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一种; B S + O2 SO2,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一种物质,故属于化合反应; C HCl +NaOH=NaCl + H2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且反应过程中有成分的交换,故属于复分解反应; D F

13、e + 2HCl=FeCl2 + H2,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A 考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要学会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判断。 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 H+ C氧气性质活泼,是因为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极易失去电子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组成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

14、学知识分析判断。 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吸烟者吸烟产生的烟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并最后进入非吸烟者的鼻腔,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 H+,正确; C氧气性质活泼,是因为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极易得到 2个电子,而形成最外层 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不同,正确。故选 C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熟练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即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之间有

15、间隙,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 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 A氢氧化钠易潮解 用作某些气体的 干燥剂 B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用于冶炼金属 C磷燃烧能产生白烟 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波 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逐项进行分析。 A氢氧化钠易潮解,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故常用作某些碱性或中性气体的干燥剂,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但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不对应,错误; C由于磷在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白烟,故可用于制作烟幕弹,正确; D由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波,在一般条件下不与

16、其他物质反 应,故可用作食品保护气,正确。故选 B 考点: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氮气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故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填空题 根据右图中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 1) P 点表示在 t1 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 b c(填 “ ”、 “ ”或 “=”,下同)。 ( 2)将 t2 时 b、 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 3) t2 时, 26 g b物质加 入到 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

17、质量为 。 ( 4) b中含有少量的 a,若要提纯 b,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答案:( 1) = ( 2) b c ( 3) 75g ( 4)降温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等。 (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1 时, b、 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 P,故说明在 t1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 b=c。 (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降温后 b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溶质析出,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而 c的溶解度

18、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降温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但由于 t2 时 c的溶解度仍小于 t1 时 b的溶解度,再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它们各自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 b c,即降温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为 b c。 (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2 时, b 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故 t2 时, 26gb物质加入到 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 25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5g。 (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 b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a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的影响不

19、大,故当 b中含有少量的 a时,若要提纯 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在 “宏观 微观 符号 ”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 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如果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用 “ ”表示氯原子,用 “ ”表示氯气分子,如图 1为 A、 B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恰好完全反应),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1)请用给定的符号,在方框内画出相应数

20、量的 B分子模型。 ( 2)已知 D物质的化学式为 HClO,写出该微观过程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 3)硒元素被誉为 “抗癌大王 ”,硒元素部分信息如图 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硒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6个电子 B硒元素应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硒原子结构 示意图中 X=18 D硒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g 答案: (1) ( 2) H2O+Cl2=HCl+HClO ( 3) D 试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进行分析,已知反应前共有 2个氧原子和 4个氢原子,反应后共有 4个氢原子、 4个氯原子和 2个氧原子,故知

21、 B框中一共含有 4个氯原子,再结合题意 “ ”表示氯气分子,可知 B框中一共含有 2个氯分子,故表示为 。 ( 2)由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 A为 H2O, B为 Cl2, C为 HCl,再结合题意 D为 HCl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l2=HCl+HClO。 (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分析。 A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6个电子,正确; B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4个电子层,故硒元素应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即 34=2+8+x+6,则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正确; D

22、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故其单位为 “1”,不是 “g”,错误。 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以及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也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按照一定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常用方法。现有三组物质: 水、氧

23、化铜、熟石灰、干冰; 空气、糖水、一氧化碳、不锈钢; 酒精、蛋白质、硫酸、甲烷。 按物质组 成不同进行分类,每组中均有一种物质所属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这三种物质依次是 、 、 。 答案:熟石灰 Ca(OH)2 一氧化碳( CO) 硫酸( H2SO4)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 水、氧化铜、干冰,这三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都属于氧化物;而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碱,故属于不同类别。 空气、糖水、不锈钢,这三种物质都是都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而一氧化碳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属于不同类别。 酒精、蛋白质、甲烷,这三种物质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

24、 物,都属于有机物;而硫酸属于无机物,故属于不同类别。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判别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此外,熟记常见物质的组成,也能有助于对物质进行分类。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CO2 CH3COOH NaOH KNO3 C2H5OH SO2 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 ( 2)属于复合肥的是 ; ( 3)食醋中含有 ; ( 4)国酒茅台中含有 。 答案:( 1) ( 2) ( 3) ( 4) 试题分析:根

25、据所学化学知识分析。 (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选 ; ( 2)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故属于复合肥的是 KNO3,故选 ; ( 3)食醋中含有醋酸,故选 ; ( 4)国酒茅台中含有酒精,故选 。 考点:光合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常见的有机物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特点和性质,以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轻松作答。 计算题 为 了测定含杂质的氧化铁(杂质不参加反应)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该样品 10 g,并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反应前 氧化铁完全反应后 A组 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4

26、3.7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 41.3 g B组 广口瓶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180 g 广口瓶和瓶内物质的质量 186.2 g 试回答: ( 1) 你认为,应当选择 组的数据来计算样品中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请写出具体解题过程。 请解释你不选另一组数据进行计算的原因 。 ( 2)这位同学所用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答案:( 1) A 80% 广口瓶敞口放置,所以广口瓶中质量变化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受外部空气的影响,(或者氢氧化钙溶液吸收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 ( 2)缺少尾气回收装置。 试题分析:( 1) 应该用 A组数据计算,由于玻璃管中的氧化铁被 CO还原,生成了铁,故玻璃管内固体的质

27、量会变小,且减少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据此进行计算即可。 根据题意,反应前玻璃管和固体样品的质量是 43.7g,反应结束后玻璃管和固体样品的质量是 41.3g,即固体质量减少 2.4g,也就是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2.4g; 则氧化铁的质量为 =2.4g =8g, 所以,样品中的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 100% = 80%。 由于广口瓶敞口放置,故广口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其质量的变化,可能由于受外部空气的影响而变大;当然,由于不确定氢氧化钙溶液是否足量,故无法确定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完,也就不能确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8、,所以无法计算,故不选择 B组数据进行计算。 ( 2)由于 CO有毒,若直接排入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需尾气处理,而实 验装置中就缺少尾气回收装置。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思想,运用到解题过程中,结合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出固体质量的减少量为氧化铁被夺去的氧元素的质量;此外,关于数据的选择,要注意不要忽略氢氧化钙微溶这个隐含条件,否则容易出错。 探究题 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 1)仪器 的名称是 _。 ( 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该装置既可制取氢气

29、又可制取氧气,应选 (填序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E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 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若不加油层会使测定结果 (填 “偏大 ”或 “偏小 ”)。 答案:( 1) 长颈漏斗 ( 2) BC 或 BA(说明:选择任何一种组合都可以) 2H2O2 2H2O+O2 ( 3)避免二氧化碳和水接触 偏小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等回答,图中仪器 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 2)由于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故该反应属于固液体常温下的反应,故选 B和 A(或 C)作为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氧

30、气的三种方法中,只有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适用于 “固 -液不加热型 ”的发生装置,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3 )要用 E装置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就要用排水法,即通过用量筒测量用二氧化碳气体排出的水的体积,从而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以防止二氧化碳与水接触。若不加油层,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故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

31、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化学实验老师整理药品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他让小刘和小赵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 已经生成碳酸钙而变质? ( 2)进行猜想:药品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A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 B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 C 。 (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下表是对猜想 A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示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取少量滤液于试

32、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滤液不变色 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 请你另选择一种猜想参与探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 4)原理与用途: 农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钙改良 性土壤(选填 “酸 ”或 “碱 ”)。 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 保存。 答案:( 2)没有变质 ( 3)滤液变红色 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部分变质 (或 滤液变红色 无气泡产生 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 4) 酸 二氧化碳( CO2) 密封 试题分析:(

33、2)该瓶氢氧化钙在保存期间可能吸收空气二氧化碳而全部变质为碳酸钙,也可能部分吸收二氧化碳而部分变质为碳酸钙,当然,也可能因保存较为完善而未变质。 ( 3)根据猜想可知,该瓶氢氧化钙还存在另外两种可能:部分变质成碳酸钙和没发生变质;若猜想 B成立,即部分变质,也就是说,固体样品中既含有氢氧化钙又有碳酸钙,因此,溶解过滤后,滤液中因含有氢氧化钙,而能使酚酞变红;而滤渣中因含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故可观察到: 滤液变红色, 有气泡产生。 若猜想 C成立,即未变质,则只有氢氧化钙,因此,溶解过滤后,滤 液中因含有氢氧化钙而能使酚酞变红;但滤渣中由于不含碳酸钙,而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故可观察到: 滤液变红色, 无气泡产生。 ( 4) 由于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农业上一般采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由于氢氧化钙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钙应密封保存,防止接触到空气中二氧化碳。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能熟练判断出氢氧化钙变质的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 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