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光时,光线太弱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B高倍镜换上低倍镜后,视野变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C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D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若使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显微镜的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环境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大光圈,环境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小光圈,所以,对光时光线太弱应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C、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然后用细准焦螺旋调清楚,所以,如果视
2、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D、显微镜下看到物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使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故 A、 C、 D都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 倍数的成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高倍镜换上低倍镜后视野变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的正确的操作观察习惯,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下列的叙述中,与皮肤颜色无直接关系
3、的是 A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个别人皮肤呈现白化病态 B经常被日光照射,皮肤中的黑色素增多,呈现黑棕色 C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变为维生素 A,引起皮肤呈现黄色 D真皮中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高时,使皮肤呈现红润 答案: C 试题分析:皮肤的颜色属于生物的性状,在遗传过程中,传下去的是基因,不是性状,而生物表现出来的各种性状正是由遗传下去的基因所控制的,当决定肤色的一对基因都是白化病基因时,皮肤呈现白化病态,经常被日光照射,皮肤中的黑色素增多,呈现黑棕色,这是一种由于环境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真皮中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高时,使皮肤呈现红润,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变为维生素
4、 A,可以预防夜盲症,与皮肤颜色无直接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影响皮肤颜 色的因素。 点评:此题较新颖,难度一般,可结合自身的皮肤分析此题。 当心脏的房室瓣处于关闭,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态为 A心房、心室同时收缩 B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C心房、心室同时舒张 D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答案: D 试题分析: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 点 评:此题为基础题,难
5、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可结合示意图进行记忆。 下列与关节的结构特点无关的一项是 A关节囊中有滑液 B关节囊外有韧带 C关节两端有肌肉 D关节面覆盖着软骨 答案: C 试题分析: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
6、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可结合关节结构示意图进行记忆。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蜻蜓点水 B老虎钻火圈 C猩猩搬箱取物 D宠物犬对着主人摇头晃尾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7、,不 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 “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表演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如老虎钻火圈、猩猩搬箱取物、宠物犬对着主人摇头晃尾,蜻蜓点水,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A白鹤翩翩起舞进行求偶 B乌贼受到 威胁时释放墨汁 C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D蜜蜂的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位置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信息交流即
8、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动物的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信息交流。 点 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A制酸奶 发 酵技术 B培养抗虫棉 转基因技术 C “多莉 ”羊的
9、诞生 克隆技术 D培养无病毒植株 无土栽培技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获得的,因此采用的是发酵技术, B、抗虫烟棉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 C、克隆羊多利有三个母亲:一个为它提供了细胞核,一个为它提供了去核的卵细胞,另一个为它提供了胚胎发育所需的子宫,但多利羊的相貌却最像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因 为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 DNA, DNA上有与遗传相关的片段 -基因,基因决定性状,故 A、 B、 C都不符合题意。 D、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技术的应用。 点
10、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原理。 下图是某家族成员的关系图谱,第二代成员 5患有白化病,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代成员 1、 2可能表现都正常 B第三代成员 7、 9属于近亲,按婚姻法规定,不允许结婚 C若第二代成员 6表现正常,则第三代成员 9也可能会患白化病 D若第二代成员 3表现正常,则第三代成员 7、 8一定不会患白化病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果第二代成员 5患有白化病,那么 1和 2都有白化病基因,如果另一个基因也是白化病基因的话,那么 1和 2就是白化病患者,如果另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的话,那么表现就正常,故 A正确, 7和 9属于旁系血亲
11、,属于近亲,按婚姻法规定,不允许结婚,故 B正确,如果成员 6表现正常,但是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第三代成员 9也可能会患白化病,故 C正确,若第二代成员 3表现正常,但和 4都是 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第三代成员 7、 8可能会患白化病,故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遗传图解解答此题。 右图是某同学建立一个生物分类图。 各代表 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能用该图表分类 A蘑菇、银杏、葫芦藓、水绵 B大熊猫、水杉、桫椤、衣藻 C流感病毒、松、铁线蕨、海带 D大肠杆菌、大豆、水稻、葫芦
12、藓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 无叶绿体,所以不是绿色植物, 有种子,那么是种子植物, 有叶,无种子,那应该是蕨类植物或者苔藓植物, 无叶,那么是藻类植物,所以此题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分类的知识,能灵活的对生物进行分类。 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 1、 2、 3 分别是血液中三种成形的结构。下列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 A 1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只有 2没有细胞核 C 3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D 2的体积最小,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1个体较大,有
13、细胞核,而且数量少,可以判断是白细胞,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C、 3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可以判断是红细胞,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 D、 2个体最小,可以判断是血小板,但人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血液的凝固,故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 血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 1、 2、 3中 2血小板没有细胞核 3红细胞无细胞核,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
14、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下各血细胞的名称以及各血细胞的功能。 下列消化腺中,分泌的消化液对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A胃腺 B肝脏 C肠腺 D唾液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不能消化淀粉和脂肪, B、肝脏分泌的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没有消化分解功能,只能够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D、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二者都不能消化脂肪,故 A、 B、 D都不符合题意。 C、肠腺分泌的肠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
15、粉和蛋白质、脂肪都能进行化学性消化,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可结合消化系统的组成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将经暗 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图)。几小时后,将叶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主要是因为 A缺水多 B氧气太 C缺乏二氧化碳 D温度太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用表达式表示:,可以看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而该实验装置中,在密闭的玻璃瓶内放了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6、,故玻璃瓶内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了,这样的话,玻璃罩内的叶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因此整片叶都不变蓝。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点评:此题为探究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 B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某些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 D无论何种形式的细胞分裂,所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恶性肿瘤是细胞只分裂不分化形成的, B、细胞的分化是指在
17、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其结果是产生了不同的组织, D、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数目会减半,故 A、 B、 D都不符合题意。 C、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经过脱分化再形成完整植物个体,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动物细胞是不行的,动物细胞不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也就是说拿一个动物细胞的细胞核放到一个去核卵细胞里,那这个细胞就能形成胚胎并发育成完整生物个体,这个就叫克隆了,又叫核移植技术,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 考查的是细胞的几种生理过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的生理过程包
18、括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 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 “擦,滴,撕,放,展,盖,染,吸 ”,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葱表皮,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盖是盖上盖玻片,染是进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对照 “擦,滴,撕,放,展,盖,染,吸 ”,正确顺序应是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正确的操作习惯。 下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
19、尔文进 化观点的是 A农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B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C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 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
20、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因此,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自然选择学说。 点评:此题较新颖,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唯一证据 B生物进化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 C “始祖鸟 ”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D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
21、越新近的地层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此外还有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 B、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不是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 D、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 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故 A、 B、
22、 D都不符合题意。 C、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前肢特化为翼,有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生物进化的规律。 点评 :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化石的分布规律和始祖鸟化石的特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管理不善的庄稼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庄稼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庄稼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庄稼上影响庄稼的生长 C杂草使庄稼的品质受到影响 D杂草和庄稼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23、,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庄稼地里杂草丛生,庄稼和杂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杂草使庄稼得到的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减少,因此会影响庄稼的产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玉米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下面关于玉米的正确叙述是 A玉米为雌雄同株,借助风 力完成异花传粉 B玉米是单子叶植物,一粒玉米是由一个胚珠发育来的 C在新鲜的玉米种子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 D种子萌发时,胚轴首先突破种皮
24、发育成根并且子叶出土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位于顶端的雄花序,基部的是雌花序,花粉多而轻,靠风力来完成异花传粉,故符合题意。 B、玉米的胚中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所以一粒玉米就是由一个子房发育来的, C、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所以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不是胚, D、种子 萌发的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故 B、 C、 D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几个知识点:一
2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二、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三、种子萌发的过程,四、传粉。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下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装置 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装置 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 B、只有叶绿体滤液,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产生氧气,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遮光后 c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故 A、 B、 D都不符合题意。 C、装置 c 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少光合作
26、用的条件 -光,而不是缺乏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点评:此题为探究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知道 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甲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了示意图乙,下面叙中错误的是 A图中 表示子叶 B图中 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C图中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D图中 中的染色体都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比种子的纵剖图 图中 1应是胚根, 2是种皮, 3是子叶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
27、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可结合图示对比记忆。 综合题 比较被子植物与人有性生殖生殖的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后面问题: ( 1)被子植物与人的发育起点都是 。 ( 2)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考虑,有性生殖会产生更多的 ,出现新性状,后代更好的适应环境。 ( 3)最初形成的幼体需要在母体中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然后才能脱离母体独立生活。被子植物 的胚在 中发育,所需有机物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人的胚胎在母体的子宫中发育,营养物质通过 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 答案:( 1)受精卵 ( 2)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变异 ( 3)子房 胎 盘、脐带 试题
28、分析:( 1)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通常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被子植物与人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 ( 2)有性生殖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两个亲代的遗传特性,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 ( 3)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将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胚将来发育成新植株,是在子房内发育的,而人的胚胎在 发育的初期是由卵黄提供营养的,等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在子宫内慢慢发育,形成脐带和胎盘,胎儿通过
29、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性生殖。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考查的内容多,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请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回答: ( 1)图中结构 E是由 组成的。 ( 2)请用图中字母写出 “缩手反射 ”活动的反射途径: 。 ( 3)小明在做膝跳反射时故意自我控制,不使小腿弹起。从反射类型来看,该反射属于 ,控制小腿弹起的 中枢是 。 ( 4) “谈虎色变 ”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因为人类具有 中枢。 答案: (1)神经元细胞体 (2) ABECD (3) 条件反射 H 躯体感觉中枢 (4)语言中
30、枢 试题分析:(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 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 2)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缩手反射 ”活动的反射途径:ABECD 。
31、( 3)若刻意地控制此反射,则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这样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躯体感觉中枢。 ( 4)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由大脑皮层一下神经中枢(脊髓)就能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吃梅时分泌唾液,并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 与,所以它是非条件(简单)反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膝跳反射实验。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掌握反射弧的组成。 2013年 1月份以来,山东省局部地区频繁发生麻疹病例,个别市疫情还有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3月 4日到 10日,德州市在 11个县市区开展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
32、活动,为 8月龄至 3周岁儿童 (即 2010年 1月 1日以来至接种期间满 8月龄)进行免费接种一针麻疹疫苗;同时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对在校学生和 35岁以下流动务工聚集人群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比,病毒最大的结构特点是 ,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们不能独立生活,其营养方式是 。 ( 2)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麻疹疫苗属于 ,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刺激人体产生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 。 ( 3)麻疹病毒在阳光下或空气流通环境中半小时就失去活力,人类是它唯一的自然寄主
33、,在天花灭绝后, WHO(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计划消灭的传染 病之一。请你为预防或消灭麻疹提一条建议: 。 答案:( 1)没有细胞结构 寄生 ( 2)抗原 保护易感者 ( 3)经常通风换气;研制效果更好的疫苗;多参加户外锻炼等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因此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活。 ( 2)注射麻疹疫苗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对其他病原体没有抵 抗力如对
34、 H7N9禽流感不具有免疫力,这种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 ( 3) H7N9禽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积极锻炼身体可以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力,室内保持通风和及时洗手能切断传播途径,都可以预防 H7N9禽流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下图所示的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数字 1、 2、 3、 4表示物质,字母 ABCDE表示人体器官(结构),序号 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 1)生理过程 中,如果人
35、体的呼吸肌处于 状态,肺内气压降低。 ( 2)生理过程 被称之为 ,生理过程 被称之为 。 ( 3)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于 C中的细胞能透过管壁到达组织细胞的是 _ _。 ( 4)若 D示意的是一健康人的肾脏,则物质 4中的成分主要有 _ _(至少 2种) 答案: (1) 收缩 (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吸收( 3)白细胞 (4) 水、 尿素、尿酸等 试题分析:( 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 缩,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 2)生理过程 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
36、肺泡里,生理过程 则是营养物质被吸收的过程。 ( 3)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 (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虑过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 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吸收回血液,所以尿液中的成分主要有水、 尿素、尿酸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涉及的知识点多,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下图表示将叶片制成临时
37、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制作叶片临时切片时,需要将两片刀片捏紧向下切。捏紧刀片的主要目的是: 。 ( 2)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是由 进入的,而需要的水分则是由 运送来的。 ( 3) A排列紧密,外面有一层角质层。这样减少了叶片水分的散失,体现了 生物学观点。 答案:( 1)使切片薄,便于观察。 ( 2) E 气孔 C 叶脉 ( 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试题分析:( 1)由于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制作叶片临时切片时,需要将两片刀片捏紧向下切,选取其中选取其中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观察。 ( 2)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
38、小孔称为气孔,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水分运输所需要的动力正是来自于 气孔控制下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 “门户 ”,也是气体交换的 “窗口 ”,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其中同样包括导管和筛管两种管道,形成叶片内的运输通道,被称为叶片的 “骨架 ”,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 3)上下表皮是分布在叶片上下表面的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具有保护功能,为了减少蒸腾细胞外壁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点评:此题为
39、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 探究题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即有角的雄性在一起活动,没有角的雌鹿在一起活动。有人提出 “鹿角效应 ”假说解释这 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在草原上,兔和鹿的关系是 ,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 2)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三组模拟实验,以检验 “鹿角效应 ”假说是否成立: 甲组同时向 流水池
40、中抛出两个相同项圈; 乙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两个相同棍棒; 丙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 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模拟的是该草原上的 。 930上述实验中,测试时要求甲、乙、丙 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 “相同 ”或 “不同 ”) 。 答案:( 1)竞争 草 鹿 狼(或草 兔 狼) ( 2) 小于 雄鹿或雌鹿 ( 3) 相同 试题分析:( 1)兔和鹿都以草原上的草为食物,所以两者的 关系为竞争关系,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材料中的食物链为:草 鹿 狼(或草 兔 狼)。 ( 2)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条件都相同,该题的对照实验,变量是项圈还是棍棒,项圈或棍棒模拟的是该草原上的雄鹿或雌鹿,测试时要求甲、乙、丙 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要相同,狗是捕食者,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甲、乙两者,说明结果支持假说。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较新颖,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确定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