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1039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合金材料中不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碳氧化物 C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 D用 CuSO4溶液浸泡粽叶,使粽叶变得鲜绿,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合金材料中,有的不含有非金属元素,例如黄铜;有的含有非金属元素,例如生铁、钢,不正确; 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不是碳氧化物,不正

2、确; C、绿色植物能够防风固沙、吸收一些有害气体等,对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 D、 CuSO4溶液中的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如果用 CuSO4溶液浸泡粽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用盐的用途。 将相同 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 X、 Y、 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金属完全反应,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 Z Y X 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 X Y Z C三种金

3、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Y X Z 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X Y Z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反应的原理可以知道,盐酸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生成氢气质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 X、 Y、 Z故消耗盐酸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X Y Z,故 A错; B、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Y反应所需时间最短,其反应速率最快, Z所需时间最长,反应最慢,故 B错; C、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Y反应所需时间最短,其反应速率最快,故其活动性最强, Z所需时间最长,反应最慢,故 Z的活动性最弱,故 C对; D、我们知道在化合价相同的条件下,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生成

4、气体的质量越少,但是本题中没有化合价,故难以确定其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如果将物 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当甲为氯化铵时, X可以为氢氧化钾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 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C当 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当 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钾为碱,可以和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反应,所当甲为氯化铵时,

5、 X可以为氢氧化钾,故 A对; B、碳酸钠能够和盐酸、氢氧化钙、氯 化钡分别发生反应,而这三种物质就是酸、碱和盐,故 B错; C、氧气和氢气、红磷、葡萄糖都反应,但是氢气和红磷都是单质,故 C错; D、铜和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如图所示是 a、 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物质的溶解度 B将 t2 时 a、 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 t1 , 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C图中 A、 B两点对应溶液均为饱和状态 D t1 时, 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 b大 答案: B 试题

6、分析: A、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故 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将 t2 时 a、 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 , 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故 B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图中 A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对应溶液为饱和状态, B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对应溶液为不饱和状态,故 C错误; D、 t1 时, 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大,如果不指出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下列关于 化学实验的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的

7、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B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蒸发结晶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该液体为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

8、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可能正好中和,也可能酸过量,因为酸不能使酚酞变色,实验的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的描述不正确,故 A错误; B、判断海水和蒸馏水:进行蒸发结晶,液体消失,无残留物,说明为该液体为蒸馏水,实验的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的描述正确,故 B正确;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实验的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的描述正确,故 C正确;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

9、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的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的描述正确,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证明碳酸盐;空气组成的测定;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 CO2有较强 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 -“干水 ”,其每个颗粒含水 95%,外层是 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的 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干水吸收的 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

10、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错误; 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错误; D、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

11、应,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不是指氧气的单质,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与,错误; B、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也就是单质除要求元素的种类是一种外,还要求该物质必须是纯净物,错误; C、常见的不带电的微粒有多种,如分子、原子、中子等,所以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正确; D、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其产物中一定有盐生成,但由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 2Na+Cl2 2NaCl属于化合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单质和化合物的

12、概念。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燃料燃烧产物 燃料,以上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B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爆料的造假事件: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 “奶粉 ”是化学变化 C在厨房里, “在晾干的咸菜表面会出现白色晶体 ”,这属于化学性质 D在衣柜里, “樟脑球渐渐消失 ”,这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燃料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通过太阳能或生物能,又转化为能燃烧的燃料,说明组成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 A正确; B、用淀粉

13、、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 “奶粉 ”是混合物的简单混合,没有发生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在厨房里, “在晾干的咸菜表面会出现白色晶体 ”是由于水分蒸发,氯化钠溶解不了析出,这属于物理性质,故 C错; D、樟脑球渐渐消失是樟脑球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不是物理性质,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填空题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截至目前,全国已报告 31例 H7N9禽流感病例, 9人死亡各地正持续发力应对 H7N9禽流感疫情,全天候进行监控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的人感染 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

14、3年第 1版)指出,可选用奥司他韦( Oseltamivir)或扎那米韦( Zanamivir),临床应用表明对禽流感病毒 H5N1和 H1N1感染等有效,推测对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毒应有效其中奥司他韦又称达菲,其分子式为:C16H31N2PO8请阅读 信息后,回答: ( 1)达菲有 种元素组成,一个达菲分子含有 个原子 ( 2)达菲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 1) 5 58 ( 2) 410 46.8% 试题分析:( 1)由达菲的化学式 C16H31N2PO8可知,达菲由碳、氢、氮、磷、氧五种元素组成;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可知一个达菲分子含有的

15、原子个数为: 16+31+2+1+8=58。 (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达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6+131+142+31+168410; 根据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可知,达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46.8% 。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已知草酸( H2C2O4)固体与浓硫酸供热发生化学反应: H2C2O4 CO2+CO+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用于制取纯净干燥的 CO气体来还原氧化铁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开始时,应首先点燃 处

16、的酒精灯(填装置序号) ( 2) C中所盛的液体是 ( 3) D装置玻璃管中观察的现象是 , ( 4)从 E装置出来的尾气要进行处理,如何处理 。 答案:( 1) A; ( 2)浓硫酸; ( 3)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 4)用酒精灯点燃或收集起来。 试题分析:(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首先要通一氧化碳排尽管内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所以要先点燃 A处酒精灯,制取一氧化碳。 ( 2)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二氧化碳,再用浓硫酸干燥,除去气体中混入的水蒸气,故 C中所盛的液体是浓硫酸。 ( 3)一氧化碳可与红色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故可在 D玻璃管中看到红色粉 末逐渐

17、变为黑色。 ( 4)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可利用其可燃性将其点燃或收集起来。 考点:本题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气体的净化(除杂)。 工业上用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或者氧化钠在空气中加热,可制得过氧化钠(化学式为: Na2O2)乐乐同学为了研究 Na2O2与 CO2的反应,设计了如图实验:两个中间用干燥管连接的针筒,干燥管中盛有淡黄色固体 Na2O2,并用玻璃纤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固定其中一个针筒中充有 100mL干燥的 CO2,将 CO2气体通过 Na2O2粉末缓缓推入另一针筒中,反复数次后,干 燥管的温度明显升高,冷却至反应开始时的温度和压强后,针筒中剩余的气体维持在50

18、mL,进一步实验证明该气体为纯净物( X),并且能使余烬木条复燃;认真观察发现干燥管中 Na2O2表面有一部分固体变为白色物质( Y) 友情小帖:在同温同压下任何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例如:同温同压下 1L氢气所含有的氢气分子数与 1L氧气所含的氧气分子数相同 ( 1)请你帮乐乐同学分析: X气体是 (写化学式);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Na2O2+b CO2c X+d Y (其中 a、 b、 c、 d为系数),则 b: c= ( 2)乐乐同学猜测白色物质 Y可能是 Na2CO3,请你帮乐乐同学用实验验证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方案) ( 3)欢欢同学在参与该实验设计时,想用棉花

19、代替玻璃纤维固定 Na2O2固体,你是否支持他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 4)物质性质决定用途,请你根据 Na2O2与 CO2的反应的性质推测它的一项重要用途 答案:( 1) O2; 2: 1。 ( 2)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看是否溶解,若不溶解则一定不是Na2CO3,若溶解,再取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溶液或 CaCl2溶液或 Ca( OH) 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 成,则该白色物质是 Na2CO3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 HCl溶液,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若变浑则该白色物质是 Na2CO3。 ( 3)不支持, Na2O2与 CO2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棉花

20、达到其着火点,并容器内产生大量氧气使棉花燃烧。 ( 4)在密闭环境中提供氧气,如潜水艇中、宇宙飞船中的供氧剂。 试题分析:( 1)该气体为纯净物( X),并且能使余烬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氧气,化学式为: O2;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有是碳酸钠,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2O2+2CO2O2+2Na2CO3,则 b: c=2: 1。 ( 2)碳酸钠溶于水且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证明白色物质 Y可能是 Na2CO3的方法: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看是否溶解,若不溶解则一定不是 Na2CO3,若溶解,再取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或

21、Ca( OH) 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白色物质是Na2CO3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 HCl溶液,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若变浑则该白色物质是 Na2CO3。 ( 3)棉花的着火点比较低,由于该反应生成氧气还放出热, 能使棉花燃烧,所以不支持棉花代替玻璃纤维固定 Na2O2固体。 ( 4)该反应在密闭环境中能提供氧气且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作用,所以做潜水艇中、宇宙飞船中的供氧剂。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证明碳酸盐;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燃料和食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

22、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1)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 木炭 煤 石油、天然气 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这些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填 “可再生 ”或 “不可再生 ”)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如 (举一例) ( 3)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 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 制的;(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塑料 在 “灶 ”上悬挂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 ; 在引燃细枯枝

23、后,如果迅速往 “灶 ”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 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答案:( 1) 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 CH4+2O2 2H2O+CO2; ( 2)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合理均可); ( 3) A; 用外焰加热; 有充足氧气。 试题分析:( 1) 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是 CH4+2O22H2O+CO2。 ( 2)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 3) 结合生活实际可知,导热性好的材料是金属,故 A项正确。 外焰温度

24、最高,加热时要用外焰。 “灶 ”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燃烧不充分,氧气不足。 考点:本题考查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计算题 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 49t( H2SO4的质量分数为 10%),与足量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可生产硫酸亚铁 7.6 t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 程式找出硫酸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比,再根据硫酸的质量通过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设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x, Fe+H2SO4 =FeSO4

25、 +H2 98 152 49 t10% x 根据: 解得 x=7.6 t 考点:本题考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 王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硫酸镁溶液 硫酸钠溶液 硫酸溶液 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 MgSO4 Na2SO4 ( NH4) 2SO4 H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75.4g 与水任意比互溶 ( NH4) 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 ( 1) 实验探究 小明对王老师的提

26、示进行了评价 ,原因是 (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 成立 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 pH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溶液 pH小于 7 猜想 成立 小雅对小明实验操作 的结论评价是 ,理由是 ; (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 猜想 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猜想 不成立;常温下 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20% ( 2) NaOH (或氢

27、氧化钠)(答案:合理即可); 结论不正确;( NH4) 2SO4溶液也呈酸性; (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NH4) 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试题分析:( 1) 实验探究 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值不会大于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常温下硫酸钠的溶解度为 19.5g,则常温下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16.3% 20.0%,因此,该溶液不可能是硫酸钠,故猜想 不成立。 ( 2)硫酸镁、硫酸、硫酸铵三种物质中只有硫

28、酸镁能与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形成氢氧化镁沉淀,因此,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就可判断溶液为硫酸镁溶液,说明所使用的试剂为氢氧化钠等碱的溶液;由于硫酸溶液、硫酸铵溶液都呈酸性的原因,测出溶液的 pH小于 7时,并不能就断定溶液为硫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铵溶液。 ( 3)只要检验出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即可说明溶液为硫酸铵,因此可取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微热,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试纸变成蓝色,即可说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可确认溶液为硫酸铵溶液。 考 点:本题考查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推断题 A、 B、 C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X元素,已知

29、: X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A为单质, B、 C为化合物; B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C大量用于建筑业; C与稀盐酸反应可产生 B请回答: ( 1) C的化学式为 ; ( 2)写出 A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 B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CaCO3; ( 2) 3Fe+2O2 Fe3O4; ( 3) Ca( OH) 2+CO2=CaCO3+H2O 试题分析:( 1)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因此 X是氧元素,因为 A为单质,因此 A是氧气,铁和氧气在点燃的生成四氧化三铁; B 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 B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C大量用于建筑业, C与稀盐酸反应可产生 B,因此 C是碳酸钙。 ( 2)因为 A为单质并且是含有氧元素,所以 A是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是点燃,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 3)由 B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 以 B是二氧化碳,所以 B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水,可得化学方程式: Ca( OH) 2+CO2=CaCO3+H2O。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