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广西柳州市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氩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 21%,氮气体积分数为 78%,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 0.03%,稀有气体体积分数大约为 0.94%,稀有气体中绝大部分都是氩气,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考点:空气的成分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积累和总结,属于简单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工业中常用活性炭来脱色和吸附毒气 C废弃塑料会带来 “白色污染 ” D施用
2、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反应有放热也有吸热; B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较大,可以吸附有色、有味的杂质; C废弃塑料不容易降解会带来 “白色污染 ”; D 农药可以除去杂草和病菌虫害,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现象,属于基本知识点,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一组物质是( ) A CO和 CO2 B H2CO3和Na2CO3 C HCl和 H2SO4 D NaOH和 Na Cl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3、一氧化碳为不成盐氧化物,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性质不同;B 碳酸属于酸,碳酸钠属于盐,性质不同; C 盐酸和硫酸都属于酸类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 氢氧化钠属于碱,氯化钠属于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点评: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物理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现有 X、 Y、 Z三种金属,如果把 X、 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X溶解并产生氢气, Y不反应,如果把 Y和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表面有银析出,而 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 X、 Y、 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 A X Y Z B Y X Z C Z Y X
4、 D X Z Y 答案: A 试题分析:把 X、 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X溶解并产生氢气, Y不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比氢元素强, Y活动性比氢元素弱,把 Y和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表面有银析出,而 Z没有变化,说明 Y活动性比银强, Z活动性比银弱,综上所述, X、 Y、 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X Y Z。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应注意细心审题,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要熟记于心。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 t2 时,甲、乙两种物
5、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甲、乙两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既可通过加溶质 ,也可以通过降温的办法实现 D 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应改为在 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是随温度的减小而减小,增大而增大,所以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既可通过加溶质 ,也可以通过降温的办法实现; D 由图可知, 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
6、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学会分类让我们对同类物质有更清晰的认识 , 下表中分类正确的是 ( ) A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浓盐酸 B 常见合金 不锈钢、焊锡、生铁、铝合金 C 常见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棉花 D 常见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火碱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浓盐酸不吸收水分不可以用做干燥剂; B 常用的金属材料基本都是合金,纯金属的性能不是很好,而做成合金可以改进性能; C 棉花属于天然材料,不是人工合成; D 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 考点:物质的分类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物质的组成分类,每年必有
7、,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 CO2中的少量 CO,可点燃除去 B除去 CO2中的水蒸气, 可通过装氢氧化钠的干燥管 C除去 NaCl溶液中的 FeCl3,可加入过量的 NaOH溶液后过滤 D除去 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 ,可加入过量的石灰石后过滤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通过点燃除去; B 氢氧化钠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C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会引入氢氧化钠杂质; D 石灰石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石灰石可以过滤除去。 考点:除杂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
8、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生产设计方案从原料到制取较纯的最终产物,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较为耗能,而且氢氧化钠较贵,不合理; B 铜不和盐酸反应,不合理;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没有三氧化二铁生成,不合理; D 较为合理,经济上也可以接受。 考点:物质的制取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属于必考题型 ,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Ba(NO3)2、 CaCl2、 Na2CO3、 Na2SO4、 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
9、仍有白色物质不能溶解;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后,不溶物全部溶解;继续加入 Ba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该粉末的可能组成最多有多少种情况( ) A 4 B 5 C 6 D 7 答案: C 试题分析:把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仍有白色物质不能溶解;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后,不溶物全部溶解;说明沉淀为碳酸钙或者碳酸钡,继续加入Ba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硫酸钠,有六种组成情况, CaCl2、Na2CO3; Ba(NO3)2、 CaCl2、 Na2CO3; Ba(NO3)2、 Na2CO3; CaCl2、 Na2CO3、NaCl; Ba(NO3)2、 Na2CO3、 NaCl; Ba(NO3
10、)2、 CaCl2、 Na2CO3、 NaCl。 考点:物质的推断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 “家庭小实验 ”能实现目的是 ( ) A除水垢 用食盐水浸泡 B燃烧 鉴别羊毛纤维与棉纤维 C观察 鉴别软水与硬水 D溶解 鉴别小苏打与纯碱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除水垢应使用醋酸; B 点燃羊毛纤维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点燃棉纤维没有特殊气味,但有颗粒状固体出现; C 常用肥皂水鉴别软水与硬水; D 小苏打与纯碱均可以溶于水,所以不能采用溶解的方法鉴别。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 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
11、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配制 50g生理盐水 (质量分数为 0.9%)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将食盐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B将食盐放在量筒中加水溶解 C用 20mL的量筒量取 50mL的水 D将食盐放在烧杯中加水溶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食盐应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B 量筒只能称量液体,不能用来配制溶液; C 量取 50mL的水应用 100ml量筒; D 溶液药品应在烧杯中。 考点:溶液的配制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12、( )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胶塞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反应物为固体药品,且需要加热,所以大试管、集气瓶、酒精灯、铁架台、导管、单孔胶塞都可以用得着,烧杯、玻璃棒用不上。 考点: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自来水属于 ( ) A混合物 B单质 C化合物 D纯净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离子,而且自来水厂通常会加入氯气等杀菌消毒的药品,所以自来水由两种或这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考点:物质的组成分类 点评
13、:物质类别的判断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相结合,考查基础,通常较简单,注意积累。 下列变化中有一个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是 ( ) A米饭变馊 B菜刀生锈 C冰棒溶化 D生石灰吸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米饭变馊是微生物分解了米饭中的营养物质生成了新物质,为化学变化;菜刀生锈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属于化学变化;冰棒融化为水分子排列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生石灰吸水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为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
14、题。 “认识柳州从一碗螺蛳粉开始 ”,其中的主料 米粉,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 ( ) A油脂 B糖 C维生素 D蛋白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米粉由大米制作而成,大米中的重要营养物质为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所以米粉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是糖。 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 点评:涉及人体健康和营养物质方面的化学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积累。 下列消防标志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是禁止吸烟; B 为严禁烟火; C 严禁鸣放鞭炮; D 严禁易燃物品存放。 考点:常见化学标志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化学标志,每年必有,同学们应 注意在平时的
15、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 A KCl B NH4HCO3 C NH4H2PO3 D NH4NO3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通常只需要补充氮、磷、钾三种元素,根据复合肥的定义含有两种或以上这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属于复合肥,所以磷酸二氢钾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与农业生产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现象里的化学知识,较简单,但是却是中考中的必考题,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用洗菜水冲厕所 B工业用水二次利用 C洗碗时用流水冲洗 D农业和园林用滴灌浇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都是一水多用,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洗碗时用流水冲洗会浪费
16、水资源;农业上采用滴灌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考点:水资源的保护 点评:关于水资源的考题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并不是每年都考,但是关于水资源的相关知识点和常识却非常重要。 过氧化钠 (Na2O2)在工业中有较广泛的运用,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2 B -1 C 0 D +1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为正一价,所以氧元素为负一价。 考点: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点评:关于元素的化合价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石蕊试液遇醋酸变蓝色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17、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醋酸显酸性,石蕊遇酸显红色; B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为白烟;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光。 考点:化学实验现象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填空题 硫酸是柳州市的一种重要工业产品,下图是工业采用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图 ( 1)从硫酸厂的生产流程中不难发现,吸收塔中 SO2不可能是 100%吸收,所以尾气必须处理,否则含大量
18、SO2的尾气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最大的危害是形成 ;为了减少这种污染,对此生产流程可采取的措施是 (选填下列做法的序号)。 杜绝用煤做燃料; 把工厂的烟囱加高; 用烧碱溶液吸收后再排放; 开发新能源; 研究经济高效的回收 SO 2的技术。 ( 2)沸腾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4FeS2+11O2高温 2R +8SO2,推断炉渣的主要成分 R的化学式是 ( 3)为了提高硫铁矿(主要成份是 FeS2)的利用率,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将硫铁矿粉碎后再进行生产的原因是什么? ( 4)写出接触室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3 分) ( 5)为了提高硫酸的利用率,吸收塔选用 93%的浓硫酸
19、来吸收,写出吸收塔内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若将 100g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为 10%的稀硫酸需加水 g。 ( 7)浓硫酸具 有强烈腐蚀性,生产时每个工人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如果不慎将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你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答案:( 1)酸雨; ( 2分,答出一点给一分,多答不给分)( 2)Fe2O3 ( 3)增大硫铁矿与氧气的接触面,使反应更充分 ( 4) 2SO2 + O2 = 2SO3 化合反应 ( 5) SO3 + H2O = H2SO4( 6) 880 (7)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试题分析:( 1)二氧化硫增多会形成酸
20、雨,可以用烧碱溶液吸收后再排放,或者研究经济高效的回收 SO 2的技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发生变化,则 R的化学式为 Fe2O3;( 3)粉碎后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 4)接触室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过程,为化合反应;( 5)吸收塔内是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的过程;( 6)设需加水的质量为 。 ,解得 ; (7)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若滴到身体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考点:硫酸的生产 点评:此题考察知识点较为陌生,但仔细审题可知考察的思想和基本知识点都是中考要求的基本知识,此题有一定的 难度
21、,要多读提,多联系题干。 小明对实验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进行总结反思 ( 1)通过溶解、 、 、结晶等操作可以初步提纯粗盐; ( 2)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他认为经过初步提纯后所得到的粗盐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可以依次加入三种过量的试剂 、 、 并经过系列的实验操作后除去杂质得到更为纯净的食盐。 答案:( 1)过滤、蒸发( 2)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试题分析:( 1)提纯粗盐的操作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可以用过量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用过量碳酸钠除去氯化钙,用盐酸除去过量氢氧化钠和过量碳酸钠,加入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考点:粗盐提纯
22、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粗盐提纯,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写出下反应的列化学方程式 (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得既白又硬 答案: KMnO4 = K2MnO4 + MnO2 + O2; Ca(OH)2 + CO2 = CaCO3+ H2O 试题分析:( 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2)石灰浆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考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现象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方程式,属于基本知识点,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23、 请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下列问题 ( 1)闻到酒精的气味 ; (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 。 答案:(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试题分析:( 1)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中和反应本质上属于复分解 反应,其中的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相结合成水分子。 考点:物质的微观组成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我们应该建立的一种思维模式 ( 1)从下列灭火的操作中,可以推知燃烧的条件 “釜底抽薪 ”,推知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推
24、知燃烧的条件之二是 ( 2)为防止菜刀生锈,用后及时洗净擦干并涂上一层食用油,可推知铁制品生锈的条件 是 ( 3)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可以用右图的装置来收集,但不能收集一氧化碳,说明一氧 化碳与其它三种气体不同的一点性质是 ;若瓶中装满水后可以用来收集氢气、氧气、一氧化碳,说明这三种气体具有的一点共同性质是 (4)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和酒精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和酒精却可以溶于水中,这说明 答案:( 1)需要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2)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3)密度与空气接近(或有毒);不溶于水( 4)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或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
25、同;不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试题分析:( 1) “釜底抽薪 ”是移除了可燃物导致灭火, “炒菜时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是隔绝氧气;( 2)可推知铁生锈的条件是隔绝氧气或者空气;( 3)能收集题干中三种气体却不能收集一氧化碳说明其有毒性,或者密度和空气接近; (4)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或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考点:化学基本概念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或者在填空题中出现,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 1)构成水
26、的微粒是 ; ( 2)生活中常用 方法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 3)用水就可以将固态的 NaCl、 NH4NO3、 NaOH鉴别出来,其中的理由是 。 答案:( 1)水分子(或 H2O);( 2)煮沸(或加热);( 3)三种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或 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 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 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 试题分析:( 1)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所以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 2)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或者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
27、,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1个氧原子 2个氢分子 3个碳酸根离子 五氧化二磷 柳钢生产的钢铁的主要成份 鱼峰山上石灰石的主要成份 答案: O ; 2H2 ; 3CO32- ;P2O5 ;Fe ;CaCO3 试题分析: 1个氧原子为 O; 2个氢分子为 2H2; 3个碳酸根离子为 3CO32-;五氧化二磷 P2O5;柳钢生产的钢铁的主要成份为铁,铁的合金主要成分均为铁;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考点:常见化学用语 点评:常见化学用 语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不要想当然。 计算题 根据化肥硝酸铵 N
28、H4NO3的化学式进行计算 ( 1)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2)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用百分数表示)。 答案:( 1) 80 ( 2) 35% 试题分析:( 1)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点评:化学式的计算属于中考必考题型,一般在计算题的第一道题里面,较为简单,但注意要细心,尤其是计算质量分数。 探究题 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 1)写出图中 a仪器的名称 使用该仪器的一点注意事项 ; ( 2)其中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 气体(写出一种即可)。 ( 3)实验时,应先通一段时间的 H2,再加热氧化铜,目的是 。 ( 4)测得 C 装置的玻璃管中样品在实验前后减少了 1.6g, D 装置增加了 1.85g,按实验结果计算出水中 H、 O元素的质量比为 (化为整数比);同学们反复操作后得出的结果还是不变,若装置的气密性及所有的操作是正确的,结果异常的原因是 , 答案:( 1)酒精灯;不要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合理均可) ( 2) Zn + H2SO4 = ZnSO4 + H2; O2 (或 CO2) ( 3)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 4) 25:160(或 5:32) ;空气
30、中的水蒸气进入 D装置,使水的质量偏大,从而氢元素的质量偏大 试题分析:( 1) a是酒精灯,使用的时候不能用嘴吹灭;( 2)反应为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反 应物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3)先通氢气可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4)氧化铜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D中增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所以水中 H、O元素的质量比为 5:32,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D装置,使水的质量偏大,从而氢元素的质量偏大。 考点:探究水的组成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小明在书中
31、看到有关金属钠的一段描叙 “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极活泼的金属,与冷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金属镁是 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小明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将一表面光亮的镁条放入冷水中并滴入酚酞试液,无变化,将水加热,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红色,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小明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 1)溶液变红说明反应后溶液 pH 7(选填 “ ”、 “”或 “ ”) ( 2)写出镁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溶液红色褪去的最可能的两点原因是什么? ( 4)选择其中的一种原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现象(预期) 分析
32、答案:( 1) ( 2) Mg + 2H2O = Mg(OH)2 + H2( 3) 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2分) ( 4)(答案:合理均可)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分别取上述红色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在与空气接触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放置,观察 (或分别在冷却与不冷却的条件下放置) 前者褪色,后者不褪色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溶液的碱性减弱,导致红色褪去(或温度降低使溶液的碱性减弱) 试题分析:( 1)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为碱性溶液;( 2)由题可知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 氢氧化镁是一种碱,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镁和水, 另外也可能是温度降低氢氧化镁沉淀造成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分别取上述红色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在与空气接触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放置,观察 (或分别在冷却与不冷却的条件下放置) 前者褪色,后者不褪色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溶液的碱性减弱,导致红色褪去(或温度降低使溶液的碱性减弱) 考点:探究镁和水的反应 点评: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