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扬州市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1062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扬州市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扬州市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扬州市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扬州市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扬州市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扬州市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右图提到的 “低碳生活 ”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属于 “低碳生活 ”方式的是 A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具 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C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 “低碳生活 ”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耗,降低 “碳 ”,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A、由于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具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故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和塑料餐具,会增大对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错误; B、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

2、行,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C、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能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A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点评: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并据此进行 分析解答。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60 时, 50克水中加入 50克甲得到不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 4:9 B 60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 40 时,乙析出晶体最多 C 40 时,丙和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相同 D 4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 :乙 甲 丙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6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80g,即在 60 时,向 50g中加入 50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 40g,故可得到溶液质量为 90g,则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 4:9,但由于仍有 10g甲物质未溶解,故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丙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而甲、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故将 60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 40 时,乙析出晶体最多,正确; C、由溶

4、解度曲线图可知, 40 时乙、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说明 40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可知 40 时,它们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相同,正确; D、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曲线位置在上方的大,在下方的小,故 4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 : 甲 乙 =丙,错误。故选 B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工业盐酸因含

5、 FeCl3而显黄色,现向 1 2mL工业盐酸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其加入量 (x)与生成沉淀量 (y)的关系比较合适的图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向工业盐酸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而生成的氢氧化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开始没有沉淀产生,当氢氧化钠把盐酸消耗完后,才开始产生沉淀,而当氯化铁消耗完后,则不再产生沉淀,C图符合变化规律。故选 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还要注意和图中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氢元素有 3种不同的原子,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依次为 0、 1、 2。这 3种原子与金属锂形成的氢化锂 “三兄弟 ”LiH 、 LiD、 LiT是 “神舟七号 ”的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D、 T质子数之比为 1:2:3 B LiH、 LiD、 LiT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 C H、 D、 T核外电子数不等 D LiH、 LiD、 LiT中 Li元素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 A、因为 H、 D、 T 都属于氢元素,故它们的质子数相同,都是 1 个质子,错误; B、根据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可知,当质子数一定时,中子数越多,相 对原子质量越大,而

7、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 LiH、 LiD、 LiT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正确; 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故 H、 D、 T核外电子数相等,错误;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 = ,结合 LiH、LiD、 LiT的化学式可知, Li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相同,而 LiH、 LiD、 LiT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则 LiH、 LiD、 LiT中 Li的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减小,错误。 故选 B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 学式的计算,熟练掌握相关计算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所以要求学生在平

8、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训练。 下列利用初中化学知识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金属 C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答案: C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就只含有一种元素 氧元素,错误;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可能是金属或碳酸盐等物质,错误; C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则能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正确;

9、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则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物质,正确。故选 CD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酸的化学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理解和熟记相关概念、理论是解题的关键,严格按概念或定义分析 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可熟记一两个特例,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铜粉(碳粉) 氧气 在空气中灼烧 B NaC1(Na2CO3) 盐酸 加入过量的盐酸,将溶液蒸发结晶 C NaOH(Na2SO4) 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蒸

10、发结晶 D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再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铜粉和碳粉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由于它们都能与氧气反应,故均被除去,错误; B、 NaC1和 Na2CO3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盐酸后,杂质 Na2CO3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被除去,而主要物质氯化钠不能与之反应,故能除去杂质,而且剩余的盐酸在溶液蒸发时会挥发掉,正确; C、 NaOH和 Na2SO4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主要物质 NaOH会被反应掉而除去,而杂质却不反应,错误; D、一氧化

11、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杂质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而被除去,而主要物质一氧化碳不反应,故能除去杂质,由于除杂时带入了一定量的水,故要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气体中的水,得到较纯净的一氧化碳,正确。故选 B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经测定,甲醛 (CH2O)、醋酸 (C2H4O2)、丙酮 (C3H6O)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含氢元素 8g,则该混合物完全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 A 48g B 72g C 120g D 176g 答案:

12、 D 试题分析:由甲醛、醋酸和丙酮的化学式可知,每个分子中的 C、 H原子个数比均为 1: 2,则 C、 H 元素质量比均等于( 112):( 21) =6: 1;根据题意,混合物中含氢元素 8g,则混合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8g6=4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中所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 =完全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再结合 “物质的质量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知,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48g =176g。故选 D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熟练掌握相关计算的

13、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还应注意元素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将 V1mL3.65% HCl溶液和 V2mL 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 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实验中始终保持 V1 + V2= 50mL,溶液密度均看成 1g/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 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 C NaOH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6%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示分析。 A、从图示观察,起始温度即为实验时环境温度,故该实验开始时温度是 20 ,错误; B、根据图示中溶液温度变化进行比较可知,该

14、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 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20mL,由于溶液密度均看成 1g/ml,故盐酸溶液的质量是 30g,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g,设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 x,则 HCl + NaOH = NaCl + H2O 36.5 40 30g3.65% x 36.5:40=(30g3.65%):x 解得, x=1.2g 则 NaOH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6%,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有水生成的

15、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错误。故选 B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点评: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还要注意和图中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某溶液中含 n 个 K+、 n 个 SO42-、 n个 Cl-,除可能存在一定数目的 H+或 OH-外,别无其它离子存在。请推测此溶液的 pH A pH 7 B pH 7 C pH 7 D pH 7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故整个溶液对外不显电性;再根据题意 “某溶液中含 n 个 K+、 n 个SO42-、 n个 Cl

16、-”可知,该溶液中正电荷总数是 n个,负电荷总数是 3n个,故要使溶液不显电性,则还需要有较多的带正电的 H+,故溶液显酸性。故选 A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溶液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结合题意分析,将方便面在平原密封好时,袋内的气压等于平原的大气压,将其带到高原后,由于高原气压变低,故袋内气体的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减小而变大,气体体积增大,包装袋会鼓起来;但原子本身

17、不变,包括质量、体积和数目。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 t ,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 Q 点 B N 点 C P点 D M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且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大,燃

18、烧越剧烈。 A、 Q 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最大,故燃烧最旺,正确; B、 N 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氧气的浓度较小,故燃烧情况一般,错误; C、 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错误; D、 M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故不能燃烧,错误。故选 A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 理解和熟练掌握燃烧及燃烧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要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燃烧的条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市今年年大力发展糖业生产,小亮家种植的甘蔗出现茎叶细小,同时有倒伏现象。小亮认为应给甘蔗施用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

19、料的是 A CO(NH2)2 B NH4NO3 C NH4HCO3 D KNO3 答案: D 试题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 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 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 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 KNO3中含有钾、氮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 D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现代

20、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车汲水灌溉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发射航天飞机的过程中,需要燃烧大量的燃料来提供能量,故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车汲水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太阳能热水器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

21、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 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 5监测指标。 PM2 5( particulate matter)是指 2 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 PM2 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 PM2.5是指 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能有效减少地面上颗粒物的漂浮,有积极作用; B、火力发电需要燃

22、烧大量的化石燃料 ,从而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没有积极作用; C、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或扬沙等天气的发生,从而能减少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积极作用;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就能减少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积极作用。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 PM2.5是指 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只要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就能对 PM2.5的治理起作用。 妈妈在新装修的家里放了一个炭雕 (如图 ),说它是一 种工艺品,又是一种实用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炭雕的这种新功能源于 A活性炭的吸附性 B碳的稳定性 C碳的导电性 D碳的还原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活性炭具有

23、疏松多孔的结构,故具有吸附性,所以可以用作室内空气净化器,吸附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和异味等。故选 A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熟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在空气中加热铜丝,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化学反应的现象分析判断。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由于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故现象为产生大量的白烟,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但这不是可见的现象,错误; C

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 D、在空气中加热铜丝,由于铜被氧化成氧化铜,故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正确。故选 B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 “烟 ”与 “雾 ”, “光 ”与 “火焰 ”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钻石( C) B水晶( SiO2) C食盐( NaCl) D钟乳石( Ca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钻石( C)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

25、于单质,错误; B水晶( SiO2)是由硅、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C食盐( NaCl)中不含氧元素 ,错误; D钟乳石( CaCO3)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 B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了解氧化物的概念方面的含义,只有掌握了氧化物的含义才能对各种物质是否属于氧化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盛液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要用外焰加热,正确; B、过滤要用玻璃棒

26、引流,不能直接倾倒,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错误;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要 “左物右码 ”,图示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错误。故选 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用 “王水 ”(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 )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 HAuCl4(四氯合金酸 ),其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

27、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H的化合价为 +1价, Cl的化合价为 -1价,设 HAuCl4中 Au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 +x+( -1) 4=0,解得 x=+3价。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注意对题目中有用信息的抽取,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的重大突破。下列应用的材料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隔水透气的鸟笼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大理石华表 D银制器皿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

28、析,有机合成材料首先必须是有机物。 A、隔水透气的鸟笼是用聚硅氧烷薄膜制造的塑料制品,属合成材料,正确; B、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无机材料,错误; C、大理石华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无机物,错误; D、银制器皿属于金属材料制成,错误。故选 A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点评:理解和熟记合成材料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类。 填空题 低碳生活( low-carbon life)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中最庞大的家族,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碳家族的成员

29、。 ( 1)请按图要求,填写出含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A 天然最坚硬的单质 , B 可以燃烧的氧化物 , C 禁止喝后开车的饮品 , D 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 。 ( 2)大气中一些气体具有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性质,如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和臭氧等,它们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 气体。(填序号) A惰性 B温室 C活跃 ( 3)自然界自发进行的碳循环,在很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然而人类的行为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破了这种平衡,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剧增。 写出动物体内葡萄糖( C6H12O6)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上述平衡被破坏的同时,空气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

30、,导致产生硫酸型酸雨。请写出二氧化硫转变成硫酸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 : 。 ( 4)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普及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 等。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我的一个低碳举措是 。 ( 5)经研究发现 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将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 答案: (1)C CO C2H5OH或 C2H6O CH4 (2)B (3) C6H12O6+6O2 6CO2+6H2O 2SO2+O2+2H2O=2H2SO4 (4)氢能等(合理即可) 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 5) 14:3 2N2 试题分析

31、:(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析。 A、天然最坚硬的单质是金刚石,其化学式为 C;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可以燃烧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CO; C、酒精会麻醉人的神经系统,故要禁止酒后开车,酒精的化学式为 C2H5OH; D、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故其化学式为 CH4。 ( 2)根据题意可知,这些气体具有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性质,故为温室气体。 ( 3) 葡萄糖( C6H12O6)在动物体内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6O2 6CO2+6H2O。 二氧化硫能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SO

32、2+O2+2H2O=2H2SO4。 ( 4)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低碳生活 ”就是要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低碳举措可以是随手关灯等简单的办法。 ( 5) 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14:( 13) =14:3。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N 原子 4 0 H原子 12 12 O 原子 6 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另一生成物的分子中含有 4个 N 原子,故其化学式可能为 2N2。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3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书写化学方程式,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多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 我们的生活。现有以下几种物质: A氧气 B氢气 C干冰 D熟石灰 E食醋 F尿素 G不锈钢 H聚乙烯 I纯碱 请从 A I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用于农作物化肥的物质是 ; 厨房调味品中 pH小于 7的是 ; 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 ; 可用于制造刀具的物质是 ;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最理想的绿

34、色能源是 。 答案: F E H G C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 由于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于农作物的氮肥,故选 F; 由于厨房调味品中的食醋中 含有醋酸,显酸性,故 pH小于 7,故选 E; 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聚乙烯,故选 H; 由于不锈钢的硬度较大,故可用于制造刀具,故选 G; 由于干冰升华时会吸热降温,故常用于人工降雨,故选 C; 由于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没有污染,故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氢气,故选 B。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熟记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5、( 1)用化学用语 (化学符号 )表示: 一个硫酸根离子 ; 五个银原子 ; (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3Cl- ; ZnS 。 答案: (1) SO42- 5Ag (2) 3个氯离子 硫化锌中硫元素显 -2价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 1)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由于 1个硫酸根离子带 2个单位负电荷,故可表示为 SO42-。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可知,五个银原子可表示为5Ag。 ( 2) 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

36、表示离子的个数可知, 3Cl-可表示 3个氯离子。 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 中的 -2表示硫化锌中硫元素显 -2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探究题 下图甲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备常见气体,乙装置中有两只大小完全相同的彩色气球,红球中充有空气,蓝球中充有氧气。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 (2)用橡皮乳胶管将 A、 B连接,打开分液漏斗和活塞,缓缓将 X滴加到

37、 Y上,有气体生成。 如果观察到乙装置中的红球缓缓上升,蓝球几乎不动,则甲装置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 Y起 作用。 如果观察到乙装置中的红球和蓝球均缓缓不同程度地上升,则甲装置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如果观察到乙装置中的红球和蓝球均几乎不上升,则甲装置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_ 。 (3)用分液漏斗替代长颈漏斗进行该实验的一条优点是 。 答案: (1) 导管 集气瓶 (2)2H2O2 2H2O+O2( 2分) 催化作用 CaCO3+2HCl=CaCl2+H2O+CO2( 2分) Zn+H2SO4=ZnSO4+H2(合理即可)( 2分) (3)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试题分析:( 1

38、)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 为导气管, 为集气瓶。 ( 2)空气球上升,说明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而氧气球几乎不动,说明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和氧气差不多,由此可知收集的气体可能是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中,只有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适用于 “固 -液不加热型 ”的发生装置,故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其中固体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若空气球和氧气球都上升,说明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和氧气都大,则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若空气球

39、和氧气球都不上升,说明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和氧气都小,则该气体可能是氢气,实验室常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3)若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则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添加,从而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以及反应的速率,还能节约药品。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是一道理化综合题,解答的关键是要学会从物理上的浮力和密度知识进行分析,此外,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实验的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等,也

40、是解题的关键。 海洋是个巨大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 1)食用海鱼摄取的主要 营养素是 。 ( 2)右图为海水淡化装置,利用的能源是 ,获得的蒸馏水属于 (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 3)利用海水可制取许多化工产品。用海水制食盐,常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少量的 CaCl2、 Na2SO4等杂质。 除去上述杂质,先加过量 BaCl2溶液除去 ,再加过量 溶液除去 CaCl2和过量的 BaCl2,生成的沉淀经 除去,最后加入 调节 pH,蒸发,结晶,制得精盐。 ( 4)用氯化钠和碳酸氢铵 NH4HCO3可制备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NH4Cl,该反应化 学方

41、程式可表示为: NaCl+ NH4HCO3=NaHCO3+NH4Cl。 20 时,按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向 100 g水中加入 g NaCl和g NH4HCO3,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资料: 20 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假设它们同时溶解在水中各自的溶解度不变。 物质 NaCl NH4HCO3 NH4Cl NaHCO3 溶解度 /g (5)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吹出法,即用氯气 (C12)将海水里溴化钠 (NaBr)中的溴置换出来,再用空气或水蒸气吹出溴 (Br2)。流程示意图如下: 写出氯气置换出溴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在 pH=3的酸性条件下进行,可用 测定反

42、应液的酸碱度。 吹出的溴和大量空气混合在一起进入吸收塔 (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根据流程图分析,通入 SO2的目的是 。 答案:( 1)蛋白质 ( 2)太阳能 B ( 3)硫酸钠 碳酸钠 过滤 稀盐酸(写化学式也可) ( 4) 7.2 ( 5) Cl2+2NaBr=Br2+2NaCl pH试纸 分离空气和溴 试题分析:( 1)根据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分析,食用海鱼摄取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 ( 2)根据图示可知,海水淡化装置中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蒸馏水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属于化合物,故选 B。 ( 3)根据

43、粗盐中含有的杂质 CaCl2、 Na2SO4的性质分析,先加入的 BaCl2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硫酸钠;而另一杂质 CaCl2和剩余的 BaCl2,可用碳酸钠与之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由于生成的物质均是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可通过过滤来除去;由于碳酸钠溶液过 量,故有剩余,需加入稀盐酸与之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将之除去。 ( 4)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 NaCl+ NH4HCO3=NaHCO3+NH4Cl 58.5 79 84 53.5 11.7g 15.8g 16.8g 10.7g 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16.8g

44、,生成氯化铵的质量为 10.7g,再结合题中的溶解度表可知, 20 时 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9.6g,能够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 37.2g,所以生成的 16.8g的碳酸氢钠不能完全溶解,故有晶体析出,且析出的晶体 的质量为 16.8g-9.6g=7.2g。 ( 5) 根据题意,氯气能置换出溴化钠中的溴,而生成溴单质和氯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NaBr=Br2+2NaCl;常见的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使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根据反应的方程式 Br2+SO2+2H2O=H2SO4+2HBr分析,可知通入 SO2的目的是使溴与空气相互分离。 考点:生命活动

45、与六大营养素,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酸碱度的测试方法 点评:本题是以海洋资 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为背景,考查了包括物质的分类知识、除杂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等多个知识点,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与之相关的知识,并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分析和解答,同时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牙膏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配料成分有摩擦剂、增稠剂、发泡剂等,其中摩擦剂的类型有很多,如 CaCO3、 Al(OH)3、 SiO2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我校兴趣小组想研究牙膏摩擦剂的成

46、分。 【提出问题 1】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 CaCO3? 【查阅资料】 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方案】 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出现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摩擦剂中含有 离子; 取实验 中的溶液,加入草酸铵【 (NH4)2C2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草酸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 2】该牙膏中 CaCO3的含量是多少?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后,发现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 ; 重新连接好装置,并 ; 在 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 8.00g; K1, K2(填 “打开 ”或 “关闭 ”),向牙膏样品中滴入 10%的

47、盐酸,至 ,停止滴加盐酸; ,至 C中不再产生沉淀; 将 C装置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 、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重复实验。 (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为碳酸钙,且其他成分不和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数据】重复实验, 3次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C装置中沉淀质量( g) 3.93 3.94 3.95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上述数据能否由托盘天平测得? 。 若没有 A装置,则测定结果将 。(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变 ”) D装置的作用是 。 据上表数据,计算该牙膏样品中 CaCO3的含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 4分) 【实验反思】 重复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