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1062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 A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km/h B 25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 C洗澡水的温度约 60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 50cm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符合实际; B、 25寸彩电的功率约为 130W, 2.5W不符合实际;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40 , 60 不符合实际;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 10cm

2、, 50cm焦距太长了,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电功率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0 ,定值电阻 R0为 5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发现能使电流表 (“0 0.6A”或 “03A”)和电压表 (“0 3V”或 “0 15V”)的指针同时达到满刻度线则 R0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闭合开关后,定值电阻始终能接在电路中,且电压恒定为 6V

3、,所以电流不为 0,故 A、 B错误; 根据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小(即为 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公式 ,可知 D错; 故选 C 考点: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点评:考查学生会根据题意计算最大电流和功率的能力,会观察图象与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小灯泡 L1、 L2串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灯 L1较亮 ,灯 L2较暗,对此有下列几种猜想,其中可能的是( ) 灯 L2的电阻太小 灯 L2两端电压较大 通过 L1、 L2的电流不等 灯 L1、 L2额定功率不同 灯 L2的灯丝断了,灯座未短路 灯泡 L2的灯座被短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4、 由于两灯串联在电路中,所以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相同;开关闭合后,灯泡 L1较亮,灯泡 L2较暗,说明前者的实际功率大,由 知,电流相同时,功率越大,阻值越大,因此灯 L2的电阻太小,正确; 因为 ,而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由 可知,灯 L1两端的实际电压较大,错误; 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错误; 已知 ,那么在额定电压相同时,由 可得出阻值越大,其额定功率越小,即灯 L1的额定功率要小于灯 L2的额定功率,正确; 灯泡都发光,说明电路为通路,故错误; 灯泡 L2的灯座短路,则灯泡将不会发光,故错误 故选 D 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串联电路电流特征;电功率的判定。 点评:知道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

5、实际功率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熟练应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功率公式及欧姆定律即可解题 平常我们吃熟鸡蛋时,发现被蛋白包围的蛋黄是圆球形的,那么生鸡蛋的蛋黄形状是否也是球形的呢 为探究这个问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些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取一只鸡蛋磕破倒入玻璃茶杯中从正面观察蛋黄形状,然后多次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B先在玻璃茶杯中放半杯蛋清,然后一次取多只鸡蛋磕破倒入杯中,从上面观察各只蛋黄形 状,得出结论 C先在玻璃茶杯中放半杯蛋清,再取一只鸡蛋磕破倒入杯中,从正面观察蛋黄形状,然后多次重复得出结论 D先在玻璃茶杯中放半杯蛋清,再取一只鸡蛋磕破倒入杯中,从上面观察蛋黄形状, 然后多次重复得出

6、结论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液体体处于悬浮状态时,表面张力会使它的表面积尽可能缩小到最小值,以球形存在,生鸡蛋的蛋黄是悬浮在蛋清里的。 要使蛋黄悬浮,应有较多的蛋清,故排除 A; 要多次观察得出蛋黄形状,因为玻璃杯的形状容易使观察物体变形,再加重力的作用容易改变原有的形状,所以应从上面观察,而不能从正面,故 C排除; 一次取多只鸡蛋磕破倒入杯中,多个鸡蛋更容易破坏表面张力的作用,排除 B; 故 D最合理。 考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方案的设计,应该明确方案的合理性 通常情况下,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一些看得到的宏观现象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在学习分子运动的

7、理论时,我们通过研究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的快慢可以知道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上叫做 “转换法 ”,下面是小红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 “转换法 ”的是( ) A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时,保证物体的质量一定 B研究电流时,将电流比做水流 C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D通过观察电磁铁是否吸引大头针,来判断电磁铁有无磁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时,保证物体的质量一定,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B、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这种研究方法叫类比法,不符合题意; C、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这种研究方法叫模型法,

8、不符合题意; D、通过观察电磁铁是否吸引大头针,来判断电磁铁有无磁性,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物理学方法 点评:解决此类物理学方法问题,要结合研究对象判断所用的研究方法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 1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0.1m,所用时间为 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 F为 6N(不计绳重和绳 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所做的有用功为 1.2J B动滑轮自重 0.2N C拉力 F做功的功率为 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3.3%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 所做的有用功 ,故 A错; B、不计绳重和

9、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 ,则:动滑轮的重力,故 B错; C、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 F做的功是总功,则拉力 F做功的功率: ,故 C错; D、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根据题图确定 n的大小(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是本题的突破口,利用好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拉力和物重的关系 是本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的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 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B图 可用来演示磁生电现象 C图 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D图 可用来演示磁场

10、对电流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图( 1)是演示电磁感应现象,故不合题意; B、图( 2)是电流的磁效应,故符合题意; C、图( 3)电演示电磁铁中线圈匝数的多少与磁性强弱的关系,故不合题意; D、图( 4)是演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电磁感应;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点评:图中所示的四个实验,是电与磁这一单元最典型的四个实验,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学习中我们应该加以重点区分才行 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

11、车尾。若 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华先看到乙车的车头,后看到乙车车尾,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前运动 甲车有三种情况: 如果甲车静止,乙车是向前运动的 如果甲车向前行驶,乙车也向前运动,乙车的运动速度比甲车大 如果甲车是向后倒车,乙车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前运动、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甲车的 倒车速度小 故选 C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由甲车的三种运

12、动状态,分析乙车的运动状态甲乙的运动情况比较多,要全面进行分析,不要遗漏 如图所示, a、 b、 c、 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 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物体在 c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利用这种情况的

13、凸透镜成像制成的故 A正确 B、物体在 d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情况的凸透镜成像制成的,而不是照相机故 B错误 C、物体在 a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情况的 凸透镜成像制成的,而不是放大镜故 C错误 D、物体在 F点时,此时的物体在焦点上,此时物体不成像而人的眼睛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情况相似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根据图示各点的位置,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突破口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

14、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其中 “天在清溪底 ”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天在清溪底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即天为景物以 水面为平面镜成像在水中,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A、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故与天在清溪底的形成原理相同故 A正确 B、小孔成像反应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 B错误 C、分解太阳光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故 C错误 D、矫正视力,无论是凹透镜还是凸透镜,都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色散;凸透镜成

15、像的应用 点评:明确天在清溪底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 “下雪不冷化雪冷 ”,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天冷时,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 A错误; B、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 B正确; C、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需要吸热,因此要从身上带走热

16、量故 C正确; D、冷冻冰糕外层出现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 D正确 故选 A。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 “声纹锁 ”,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

17、据是音调 D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 ”,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A错误; B、超声波通过传递能量可以击碎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 B正确; 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结构决定的,因此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声纹锁 ”就是根据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来辨别声音的,故 C错误; D、公路上 “禁鸣喇叭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利用,音色的特征,防治噪声的途径,这类题目是中考声学知识点的重点题目 实验题 如图

18、所示,甲、乙分别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装置。 ( 1)在利用甲图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 ;手指放在蜡烛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 “A”或 “B”) ( 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中刻 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 ,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15

19、.30 23.15 25.60 28.50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 B与蜡烛 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 3)实验中,在确定蜡烛 B和蜡烛 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选填: “a. 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 B; b.在玻璃板前蜡烛 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 c.直接观察光屏 ”,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 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 ( 4)在利用乙图装置做 “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 ”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 90cm移动到 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 5cm的地方,

20、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理由是:_。接着他把凸透镜放在如图示 A位置时,光屏应向 M点的 _(左 /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 M 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 A点的 _(左 /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 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把蜡烛放到 B点 _(左 /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答案:)透光性、确定像的位置、 B 2) C 3)b、 c 4)5、物距大于 10倍焦距,像距约等于焦距、左、右、左 试题分析:(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

21、璃板的透光性,从而能确定像的位置;手指放在蜡烛 B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 ( 2)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在判断蜡烛 B与蜡烛 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 3)确定蜡烛 B和蜡烛 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在玻璃板前蜡烛 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人眼应直接观察光屏; ( 4)把蜡烛离凸透镜 90cm移动到 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 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 5cm,理由是:物距大于 10倍焦 距,像距约等于焦距;把凸透镜放在如图示 A位置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

22、光屏应向 M点的左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 M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与上一成像情况正反,他应把蜡烛向 A点右侧移动;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所以把蜡烛放到 B点左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把所学知识进行对比记忆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平面镜直立放置时,成像是正立的,平面镜水平放置时,所成的像 是倒立的,注意区分; 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在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中:

23、(1) 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应将平衡螺母向 _(填“左 ”或 “右 ”)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实验时,在 A 处挂 3 个重为 0.5N 的钩码,若在 B处用一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方向应竖直 _,大小为 _N。若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拉变为斜拉,则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_(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左、向上 、 3、变大 试题分析:( 1)杠杆右端下沉,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 2)因为弹簧测力计与钩码在同一侧,所以方向应竖直向上读图可知,所以 若弹簧测力计斜拉,则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24、其读数将变大 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点评:在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中,要学会通过平衡螺母调节杠杆的平衡,并能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确定力的大小或力臂的长短同时要明确一点,弹簧测力计必须在竖直方向 上用力 如图是 “探究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实验装置。 闭合开关 S,发现直导线向左运动,要使直导线向右运动,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 (2) (选填 “发电机 ”或 “电动机 ”)就利用到这一实验原理。 答案:改变电流方向、改变磁极、电动机 试题分析:( 1)根据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要使直导线向右运动,可以采取将磁体的磁极对调或

25、改变电流方向; ( 2)电动机就利用到这一实验原理 考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点评:要改变通电直导线的运动方向,只能改变电流方 向和磁场方向中的一个即可,两个因素不能同时改变 在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 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 (1)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_。 (2) 闭合开关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_端 (选填 “A”或 “B”)。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_。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 3V,产生的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_。 (3)排除故障后,实验得到的数据

26、如下表。在第 1次实验中,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_A,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_W。 实验次数 电压表示数 U/V 电流表示数 I/A 小灯泡电功率 P/W 1 2.0 2 2.5 0.22 0.55 3 2.8 0.24 0.67 (4) 由上表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_W。 (5) 某同学根据测出的三组数据求出各次电阻,发现灯泡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不同,这是因为灯泡的电阻值与 _有关。 答案:断开、 A、灯短路、灯断路、 0.2、 0.4、 0.55、温度 试题分析:(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 2)闭合开关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27、 A端; 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短路; 灯泡不亮,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 3V,产生的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断路 ( 3)电流表量程是 0.6A,最小分度值是 0.02A,电流表示数是 0.2A, 灯泡实际功率 ( 4)由表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对应的功率为 0.55W,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 为0.55W ( 5)灯泡电压不同,功率不同,灯丝温度不同,灯泡电阻不同,这说明灯泡电阻与温度有关 考点: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额定功率;实际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电路故障分析、电

28、流表读数、求灯泡的功率、分析影响电阻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电路故障一般有断路与短路两种,应根据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 “碘的升华 ”而设计的 .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 “碘的升华 ”现象,并说明理由 . 你认 为实验方案 _更好些,你的理由是:_。 实验 1 实验 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 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 碘的蒸气 .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 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 现了碘的蒸气 . 碘的熔点: 114 碘的沸点: 184.3 水的沸点: 100 酒精灯火焰: 500 左右 答

29、案:、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 碘的升华 试题分析:实验二更好些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 “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点评:在做 “碘的升华 ”的实验时,为了防止由于汽化而产生碘蒸气,故要控制温度低于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才能使实验现象更有说服力 实验室要测量一只阻值约为数百欧的电阻 RX.能提供的器材有 :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 0 3V、 0 15V)、学生用电流表(量

30、程为 0 0.6A、0 3A)、滑动变阻器 R( 100 2A)和电阻箱 R0( 0 9999、 5A)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 .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下面是其中三组同学的设计方案 (电路图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1)你认为三种设计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_,原因是 :_. (2)在可行的方案中 ,你认为 _组的设计方案可以让测量结果更准确。理由是 :_。 答案:)甲、电路中电阻大,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法读数 2)丙;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 小误差 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可知,甲图: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可能很大,但电路中的电压很小,所以电流也会很小,题目中的电流表可能无法使用;

31、 ( 2)实验时要多次测量,结合电阻箱的准确读数,这样可以取平均值,结果会更准确; 考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对于这类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方案的题目,要结合电路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选择 填空题 如图是小明自制的一个电磁跷跷板小狗、小猫站在一个可绕光滑转轴的轻质杆上它的工作过程是:当处于如图位置时,两触点断开,电磁 铁失去磁性,在小狗重力作用下,小狗端下降,反复上述过程 (1)如果小猫、小狗站立点离转轴的距离分别是 7cm和 5cm,小猫的质量为 1Kg,则该跷跷板要能正常工作,小狗的重力应略大于 _ N; (取 g=9.8N/kg) (

32、2)如果该跷跷板电路连接正确、两触点接触良好,工作一段时间后,跷跷板不能正常工作,可以改进的方法是 _ (只要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 .72、将小狗模型适当向左移动(或提高电源的电压,或适当增加小猫模型的质量等) 试题分析: ( 1)已知:小猫的力臂为 ,小狗的力臂为 ,小猫的重力为 ; 要使跷跷板能正常工作,则应使小狗的重力与力臂的乘积大于或等于小猫的重力与力臂的乘积,即 , 则解得: 即小狗模型的重力应略大于 13.72N; ( 2)跷跷板不能正常工作说明左侧小猫模型及磁力和力臂的乘积小于小狗的力及力臂的乘积,无法将左端压下,故可以增大左侧力及力臂的乘积或减小右侧力及力臂的乘积;方法有:将

33、小狗模型向左移动,减小右侧力臂;增大电压提高线圈中的电流,从而增大磁力;增加小猫模型的质量,从而增大压力;以上任选一个回答即可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点评:本题为力电综合类题目,考查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审题时要注意挖掘有用信息 云、雨、露、雾、雪、冰雹是自然界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雾是由水蒸气 _ 形成的,霜是由水蒸气 _ 形成的,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到一定程度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 _成水珠,这就是雨(以上三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凝华、熔化 试题分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在

34、空气中土壤 、灰尘颗粒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在下降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小水珠形成雨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点评: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 老花镜的镜片是 透镜,它的度数等于它焦距(用 m作单位)的倒数乘以100,小明拿着爷爷的老花镜正对太阳光,再拿一张纸在老花镜下来回移动,纸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距老花镜 50cm,则小明爷爷老花镜的度数 是 度,爷爷戴上老花镜后能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前 /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

35、落在视网膜上。 答案:凸、 200、前 试题分析:老花眼是远视眼,所以要戴凸透镜来矫正 凸透镜的焦距为 0.5m,所以老花镜的镜片度数: 度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减弱,使近处物体发出的较为发散的光线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戴上凸透镜后,通过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戴上老花镜后,像的位置前移了 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点评:通过远视眼形成的原因,理解凸透镜的作用,进而确定成像位 置的变化 常用的打火机从打火方式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一个粗糙的小轮摩擦 “火石 ”打火;一种是能产生高电压的装置打火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前者是把 _ 能转化为内能

36、;后者是把 _ 能转化为内能 . 答案:机械、电 试题分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摩擦点火,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高电压火花点火,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考点:能量转化的现象 点评:明确工作的过程,才能进一步分析能量的转化 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两个终点计时员分别选择如下两种方式开始计时 :A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 .则两计时员中按 _ _方式计时较为准确(填 “A” 或 “B”);若已知按 B方式计时员记录某同学的百米赛跑成绩为 12.3s,则按 A方式记录该同学成绩约为 _.(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答案: B、 12s 试题分析: B计时员计时较准确因为光

37、速远大于声速,则光从起点传到终点时所用时间要短的多,故以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 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 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 少的时间为 ;按 A方式记录该同学成绩约为 12.3s-0.3s=12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声速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必须理解整个物理过程: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已传播到人耳,此时运动员已跑了一段距离解决此类题目还要结合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差异进行分析 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 , 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来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

38、画面。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 _(填 “镜面反射 ”或 “漫反射 ”)。 ( 2)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 _(填 “实像 ”或 “虚 像 ”)。 ( 3)当鼠标向前推移时,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在向 _移动。 ( 4)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 _。 答案:漫反射、实、前、像没有刚好成在光

39、学感应器上(像成在感应器的下方) 试题分析:(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发生漫反射; ( 2)感应器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是利用二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的原理,因此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3)感应器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鼠标向 前推移时,物向前推移,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也向前移动 ( 4)鼠标悬空相当于增大了物距这时候像距会变小,因为成像透镜和光学感应器距离是不变的,导致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下方,即像没有刚好成在光学感应器上 考点:漫反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点评:本题考查了漫反射现象和照相机成像原理的了解和掌握,要会结合材料提供的知识点进行分

40、析解答,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 小明利用标有 “6V 6W”的灯泡 L1和 “6V 3W”的灯泡 L2进行实验 (1)当 L1正常发光时,通过 L1的电流为 _ A (2)如图甲 所示, OA和 OB分别为通过灯泡 L1和 L2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曲线现 将两灯连入图乙所示电路,要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 _ A, 电压表的示数是 _ V,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_ W答案:、 0.5、 2、 4 试题分析:( 1)由 得: ; ( 2)由图象可知, L1正常发光的电流为 1A, L2的正常发光电流为 0.5A,两灯串联在电路中,只有一灯正常发光,则一定是 L2, 则

41、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0.5A,由图甲可知 L1两端的电压为 2V, 所以电源电压 , 则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为: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该题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两个灯的电阻是变化的,即电压和电流不成正比,所以需要从图中找出电流对应的电压,而不是先求得电阻再求电压 某一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如图所示,重物的质量 m=50kg,电源提供给电动机的电压为 U=110V,不计各种摩擦,当电动机以 v=0.9m/s的恒定速度向上提升重物时,电路中的电流 I=5.0A,则电动机的线圈电阻 R= _,电动机提升重物的效率 = _。(取 g=10N/kg) 答案:、 81.8% 试题分析:

42、( 1)在时间 t内电流通过直流电动机做功(消耗电能): , 在时间 t内得到的机械能: , 在时间 t内,在电动机线圈的电阻转化的内能: , 由题知, , , , 即: 解得: ; ( 2)考点:电机效率;能量利用效率;功的计算;电功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消耗电能(电功)的计算、功的计算、效率的计算特别是要知道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用电器,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少部分转化为内能(发热) 当前,能源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21世纪核能将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我国现已成为第二能源消耗大国,并正在大力开发利用核能,那么,在世界和平利用核能的过程中,人类利用的是原子核 _变时释

43、放的能量。 答案:裂 试题分析:用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是核电站的原理,目前可控的核反应为核裂变 考点:核裂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弹的原理和核电站的原理的区别:是否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如上右图所示分别是一台电冰箱和一台电扇的铭牌,则正常工作时,在 12h内消耗电能较多的是 _。 答案:电扇 试题分析: 电冰箱耗电: ; 电风扇耗电: ; 因为 ,所以电风扇耗电多,电冰箱消耗的电能少 考点:电功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消耗电能的计算,关键是会应用公式,由于电冰箱间歇工作,所以用 这一参数进行计算,题中又给出电冰箱的电功率,千万不能用 来计算 _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44、早在 1864年,英国青年物理学家 _就预言了它的存在。这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_环节。 答案:电磁波、麦克斯韦、猜想 试题分析: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1864年,英国青年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研究了当时所发现的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环节 考点:电磁波的产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磁波的产生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计算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小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仔细观察和思考,可以发现小汽车的一些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 1)

45、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缸体的温度很高,为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需对缸体进行冷却汽车发动机常用水 作为冷却剂,这主要利用了水的 _的特性若汽车的水箱中装有 10kg水,当水温升高 50 时吸收的热量是 _ J( c 水 =4.2103J/( kg oC) ( 2) “五 一 ”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外出旅游,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小明用了 10min的时间通过了这段 10km长的限速路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 ( 3)图为某小汽车测定油箱内油量的电路原理图其中: Rx为压力传感器,它的电阻值随受到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 A为油量表,它实质是一只电流表,油箱内油量的变化

46、通过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显示出来; R0是阻值为 5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为 15V;油箱位于压力传感器 Rx上,空油箱重 50N若电流表的量程为 0 0.6A,该油箱加满油时,指针恰好指示最大刻度。 求:油箱加满油时, R0两端的电压和 Rx的阻值 . 油箱最多能储油多少升? ( 1升 =1dm3 汽油 =0.7103kg/m3) 答案:)比热容大、 2.1106 2)超速 3) 3V、 20、 50L 试题分析:( 1)由公式 Q 吸 =cm t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与其它液体比较,因为水的比热最大,所以吸收的热量最多、冷却效果最好; 水吸收的热量: ; ( 2)小明开车的速度为 所以小明开车超速; ( 3) R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