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1075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九年级 12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自然沉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沙层过滤的过程中只是将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活性炭吸附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物质,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考点: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氯气和氧气都是活

2、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发生反应。已知 O2和 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CO2和 H2O,据次此可推知, 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 A CCl4和 HCl B CH4和 Cl2 C CH2Cl2和 H2 D C和 HCl 答案: A 试题分析:氧气和甲烷反应是生成的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可以判断氯气和甲烷反应的生成物中也应该都含有氯元素,即形成碳和氯的化合物,以及氢和氯 的化合物,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 A符合这一要求,故答案:为 A。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该题为信息给予题,关键在于理解题目所给信息,结合自己已有知识,注重知识

3、迁移。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 /g 4 待测 28 2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待测 ”数值一定为 2 g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 1:7 D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16g,为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了 20g,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 4g,为反应物, 16g+4g=20g,所以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可能为催

4、化剂,故 A、B说法错误;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 16g: 20g=4: 5,故 C说法错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2Cu+O2 2CuO,其中 Cu、 O2、 CuO 之间的质量比为 642: 32: 280=4: 1: 5,而该反应中甲、丁、丙的质量比为16g: 4g: 20g=4: 1: 5,故 D说法正确,答案:为 D。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 B从该图中能认识到,物质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 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

5、应 D该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图可知生成物中的分子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另一分子反应前就有,不是生成物,故 A说法错误; B、从图中中能看到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构成,认识不到物质由离子构成,故 B错误; C、因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属于化合反应,故 C错误; D、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符合该反应特点,则生成物水可能是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 D。 考点:考查微观粒子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认真识图,准确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是解答该题的关键,不同于原来的分子即生成的新分子。 2012年 11月 19日号称天下第一酒的某品牌酒被曝塑化剂超

6、标 2.6倍,再度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其中一种塑化剂( DEHP)化学式为 C24H38O4,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DEHP是一种氧化物 B DEHP中碳、氢元素个数比为 12:19 C DEHP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DEH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90g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DEHP的化学式为 C24H38O4,是由碳、氧、氢三种元素组成,而氧化物只含 2种元素,故 A说法错误; B、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 B说法错误; C、在 DEHP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412: 381: 416 144:19: 32,碳元素的质量最大,所以在

7、 DEHP中碳元素的质 量分数最高,故 C说法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不是 g,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C。 考点:考查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该问题即可迎刃可解。 用下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要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需要加入消毒剂,而图示净水器中不含有该类物质,故 A说法不正确; B、净水器通过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

8、溶性杂质,处理后的水仍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为混合物,故 B说法不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化过程中吸附水中一些色素和异味,故 C说法正确; D、要达到将硬水变为软水的效果,需要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该净水器无法达到这一目的;故 D不正确; 选 C。 考点:考查水的净化。 点评:需要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的操作原理,才能正确掌握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这对解答此类问题尤其重要。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空气中氧气

9、约占空气体积的 21%,故 A说法正确; B、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饼干在空气中易受潮而变软,故 B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地球变暖,故 D正确; 故选 C。 考点:考查空气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 点评: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低碳生活 ”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 “低碳生活 ”主题的是( ) 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B参加 “地球熄灯一小时 ”活动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深秋时节焚烧

10、落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可以减少了木材的使用,符合 “低碳生活 ”,故 A正确; B、参加 “地球熄灯一小时 ”活动能够减少能量耗用,符合 “低碳生活 ”,故 B正确;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减少二氧化 碳的排放,可以减弱温室效应,符号 “低碳生活 ”,故 C正确; D、焚烧落叶加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增重温室效应,地球变暖,不符号 “低碳生活 ”,故 D不正确; 故选 D。 考点:考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点评:环境问题是近年来初中化学的热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是火柴头中含有的四种物质,火柴被点燃时,能闻到一股气体的刺激性气味,已知这种气体会污染空气

11、,形成酸雨。火柴点燃时生成这种有害气体的物质是 ( ) A硫 B氯酸钾 C红磷 D二氧化锰 答案: A 试题分析: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易形成酸雨,故选 A。 考点:考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反应的现象。 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铝 B铁 C氧 D硅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壳中前三位元素为氧、硅、铝,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故选A。 考点:考查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点评:地壳中前三位元素可巧记忆为 “养(氧)闺(硅)女(铝) ”。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

12、是( ) A 天然气 B氢气 C石油 D煤 答案: B 试题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氢气燃烧后生成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又能生成水,可以循环使用且无污染,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 B。 考点:考查常见能源的分类。 点评: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无污染,热值高,原料丰富。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 A空气 B过氧化氢 C二氧化碳 D高锰酸钾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 A。 考点:考查物质的构成。 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 ) A一个乙醇分子: CH5OH B 2个碳酸根离子: 2

13、CO32- C 3个亚铁离子: 3Fe3+ D 4个氢原子: 2H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一个乙醇分子表示为 C2H5OH,故 A不正确; B、 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2CO32-,正确; C、亚铁离子还有 2个单位正电荷, 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 3Fe2+,故 C不正确; D、元素符号表示原子, 4个氢原子表示为 4H,故 D不正确; 故选 B。 考点: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 点评:铁元素的化合价有 +2、 +3, +3价的读作铁, +2价的读作亚铁。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使用量筒取取一定体积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

14、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 A操作错误; B、用火柴点燃洒精灯,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要注意,胶头滴管在悬空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壁,以免污染试剂,故图 C错误错误; 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药品,要注意试管倾斜,瓶口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图 D操作错误; 故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 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填空题 鉴别 O2、 CO、 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C试验

15、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 CO2,不能将 O2、 CO鉴别开来,故 A不正确; B、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 O2,木条火焰熄灭的是 CO2,气体能燃烧的是 CO,故 B正确; C、 CO、 O2二 者不易溶于水,无法进行鉴别,故 C不正确; D、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只能鉴别出 CO2;不能将 O2、 CO鉴别开来,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故选 D。 考点: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 点评: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 8分)(

16、 1)请选用下列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氧气 b氮气 c甲烷 d干冰 充填于食品包装袋内以防食品变质的是 ; 用作气体燃料的是 ;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可用病人急救的是 。 ( 2)锶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锶元素属于 (选择 “金属 ”或 “非金属 ”)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选择 “失去 ”或 “得到 ”)电子,锶元素和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答案:( 1) b c d a ( 2)金属; 38; 失去; SrCl2 试题分析:( 1) 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且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易获得,常填充在食品包装袋中作食品

17、的保护气; 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可作气体燃料; 干冰易升华可用与人工降雨; 氧气可以支持呼吸,可用医疗抢救病人。 ( 2)锶元素带有 “钅 ”字边,故为金属元素;由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故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38;锶原子最外电子数为24,易失电子,带有 2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元素通常呈 -1价,故二者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SrCl2。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用途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得失电子。 ( 10分)通过一阶段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 【药品】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大理石

18、; 过氧化氢溶液; 稀盐酸; 氯酸钾 。 【装置】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小明同学选择的药品是 和 ,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 2)小亮用装置 A制取氧气,试管中装入的药品是 (填序号),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选择了 E作收集装置,如果 a与 b相连, c端排出的物质主要是 。 ( 3)小秀用装置 F收集了半瓶氧气,然后将红热的木炭伸入该集气瓶中继续做气体性质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4)通过对 O2、 CO2气体制取的研究,小丽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

19、是反应物状态和 ; 答案:( 1) CaCO3+2HCl=CaCl2+H2O+CO2; B; C ( 2) ; 2KMnO4 K2MnO4 +MnO2+ O2; 氧气(或 O2) ( 3)发出木炭白光,石灰石表面及瓶壁出现一层白膜; ( 4)反应条件 试题分析:( 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 为常温,故发生装置为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 C。 ( 2) A装置为固体加热装置,试管口不放一团棉花,可用来 高

20、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MnO2+ O2;装置 E相当于排水集气法,如果 a与 b相连,由于氧气的密度小于水, c端排出的物质主要是氧气。 ( 3)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红热的木炭但入氧气瓶内,可看到木炭发出木炭白光,石灰石表面及瓶壁出现一层白膜。 ( 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 考点:考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因素。 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有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是否与空气成分反应、是否

21、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等。 ( 10分)( 1)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学会 “透过现象看本质 ”去认识物质和变化。 透过 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根据下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金刚石硬度大且不能导电,而石墨却很软且导电性好, 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了 10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 ( 2)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单质A为红色固体,氧化物 A和单质 C 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反应 中 (填化

22、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氧化物 B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 性,对人体有危害。 根据题意,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过程中 (选择 “放出 ”或 “吸收 ”)热量。 答案:( 1) 墙 内开花墙外香(答案:合理即可)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0ml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答案:合理即可) ( 2) CuO 毒 CO2+C 2CO 吸收 试题分析:( 1) 可以通过远远闻到物质的气味来表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用嘴吹灭蜡烛,嘴吹出来的空气带有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温度低于了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由于二者的原子排

23、列方式不同,造成了二者的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 电解水时现象为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 1: 2,故负极气体的体积为 20m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 2)由氧化物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推断出氧化物 C为 CO2气体,又由单质 A为红色物质,氧化物 A为黑色固体,可进一步推断出单质 A为 Cu,氧化物 A为 CuO,氧化物 B为 CO;综合以上分析和图中所给信息,可推断出单质 B为 O2,单质 C为碳。 反应 CuO+CO Cu+CO2,其中 CuO 中的氧被夺去,发生了还原反应; 氧化物

24、B为 CO气体还有毒,对人体有害;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CO2+C 2CO,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考点:考查分子的特征、水的电解、灭火原理、常见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点评:推断题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特性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探究题 ( 12 分)( 1)小云从电视新闻中了解到: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已从今年 7月 1日起强制实施,其中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 氯胺( NH2Cl)、臭氧( O3)。 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 NH2Cl由 (填数字)种元素组成,其中 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NH2Cl用消毒时,发生反应 NH2Cl+X=NH3+H

25、ClO,其中 X的化学式是 。 ( 2)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1.2g CuO 0.5g 1.2g MnO2 0.5g 上述实验应测量的 “待测数据 ”是 。 若实验 比实验 的 “待测数据 ”更 (填 “大 ”或 “小 ”),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将实验 反应后的

26、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 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 (简述操作和现象 )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 和实验 对比的目的是 。 ( 3)小雪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相关数据如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 35.6g 反应后 34.8g 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结果精确到 0. 1 g,下同)。 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 1) 0 三; 7: 1 H2O ( 2)【设计实验】 所需时间 小 向其中加入适量氯酸钾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

27、察到木条迅速复燃(合理即可) 【评价设计】探究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好 ( 3) 0.8 1.7g 试题分析:( 1) O3为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由化学式可知, NH2Cl是由氮、氢、氯 3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12=7: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所以反应后NH3和 HClO 共有 1个氮原子、 4个氢原子、 1个氯原子和 1个氧原子,而反应前 NH2Cl已有 1个氮原子、 2个氢原子和 1个氯原子,故 X应含有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 H2O。 ( 2)【设计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氧化铜与二氧

28、化锰二者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效果的哪个更好,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考虑因素应为反应所需的时间; 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 比实 验 所需时间自然更小; 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与性质都不变,故向其中加入适量氯酸钾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木条迅速复燃; 【评价设计】小雨设计实验 和实验 对比的目的是比较氧化铜与二氧化锰的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可知,氧气的质量 =35.6g-34.8g=0.8g;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X,则 2H2O2 2H2O+O2 68 32 X 0.8g 解,得 X=1.7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为 1.7g。 考点:考查化学式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设计与评价、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该题为综合性试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应利用已学知识进行逐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