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1082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 “绿 V客( Green Week) ”环保活动主题的是 A缩短城市景观灯亮灯时间 B周末呆在家里上网看电视 C尽量使用可降解方便袋 D步行或骑单车上下班 答案: B 试题分析: “绿 V客( Green Week) ”环保活动,就是自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起,选择一周中你最喜欢的一天,并开始在每周的这一天行动起来,这样就可以成为 “绿 V客 ”。星期一:多吃菜;星期二:环保袋;星期三:不开车;星期四:自带筷;星期五:不剩饭;星期六:爱动物说出来;星期日:走进户外放弃宅。 A缩短城市景观灯亮灯时间,

2、能够节约电能,符合环保主题,正确; B周末呆在家里上网看电视,增加了对电能的消耗,也不符合 “走进户外放弃宅 ”的主题,错误; C尽量使用可降解方便袋,能够减少 “白色污染 ”,符合环保主题,正确; D步行或骑单车上下班,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符合环保主题,正确。故选 B 考点:化学与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节约资源的具体方式,解答本题要充分理 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 Mg B MgO C Mg(OH)2 D Mg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3、反应,盐酸属于酸,故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应是碱,选项中只有Mg(OH)2是碱。故选 C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较简单,熟记中和反应的特征,即能轻松解答,即中和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CO(NH2)2 B K2SO4 C NH4H2PO4 D NH4H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 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 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 NH4H2PO4中含有氮

4、、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D、 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 C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肥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化肥进行正确的分类。 维生素 C( C6H8O6)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下列关于维生素 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 C、 H、 O元素组成 B是一种有机物 C C、 H、 O元素质量比是 3:4:3 D相对分子质量为 176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维生素 C的化学式为 C6H8O6来分析。 A、 C6H8O6是由 C、 H、 O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 C6H8O6是含 C元素的化合物,又不是碳的氧化物、碳酸及碳酸盐等物质,故属于有

5、机物,正确; C、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比,故 C6H8O6中碳、氢、氧的质量比 =( 126):( 18):( 166) =9:1:12,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和,故 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 =126+18+166=176,正确。故选 C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B发光发热现象都由物质燃烧引起 C含

6、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基本概念分析。 A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碳元素可组成金刚石、石墨等单质,正确; B发光发热现象不一定都是由物质燃烧引起,如灯泡的发光发热,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 H2SO4中含有 H、 S、 O 三种元素,就不属于氧化物,正确; D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因为碳的氧化物、碳酸及碳酸盐等物质,通常被认为是无机物,正确。故选 B 考点:单质的概念,燃烧的概念,氧化物的概 念,有机物的概念 点评:理解和熟记相关概念、理论是解

7、题的关键,严格按概念或定义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可熟记一两个特例,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 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反应后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答案: AB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物质的分子有 H2O2和 H2O,反应后的物质的分子有 O2和 H2O,且 H2O由 1个变成 3个,即反应中生成了 2个;故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H2O2,生成物是 H2O和 O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O2。 A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8、,正确; B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故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C生成物氧气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故属于单质,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H2O2=2H2O+O2,但由于题目中没有说明条件,故不能标注条件,错误。故选 A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 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9、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10 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20 时,将 10g甲物质加入 50g水中,得到 60g溶液 D 30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60 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等。 A、不同物质的溶解度要在同一温度下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题目中没有说明温度,故不能比较,错误; B、 10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在 10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10、数 = 100,可知 10 时,它们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 10 时,它们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 C、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而 1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 20g,则 20 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20g,即此温度下,每 100g的水中所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一定大于 20g,故 20 时,将 10g甲物质加入 50g水中,能完全溶解,故能得到 60g溶液,正确; D、 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60g,则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 100=37.5,错误。故选 B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

11、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 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下列物质的除杂实验中,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方法 反应类型 A CaO( CaCO3) 高温 分解反应 B Fe( Fe2O3) 足量 CO 置换反应 C CO2( CO) 足量 O2 化合反应 D CaCl2溶液( HCl) 足量 CaCO3 复分解反应 答案: AD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杂质 CaCO3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

12、主要物质)和二氧化碳(逸出),且主要物质氧化钙在高温下也不反应,故方法正确;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故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B、杂质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能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铁(主要物质)和二氧化碳(逸出),而主要物质铁在高温的条件下,也不能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故方法正确;但由于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都是化合物,故不可能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C、 CO2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故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所以 CO2中的 CO很难用氧气除去,且由于氧气足 量,会在反应中剩余,而带来新杂质,错误; D、杂质 HCl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主要物质),水(溶剂)和二

13、氧化碳(逸出),而主要物质氯化钙不能与碳酸钙反应,且剩余的碳酸钙由于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故方法正确;由于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且有成分的交换,故为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 A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某钢铁厂用 800吨( Fe =75) FeO、 Fe2O3、 Fe3O4的混合铁矿石炼铁,炼得生铁(非铁元素含量 8)的质量可能是(生铁中 C为 2 4.3) A 600吨 B 608吨 C 625吨 D 676.5吨 答案: C 试题分析

14、:根据题意可知,炼铁就是把铁矿石用还原剂还原成单质铁的过程,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只是金属氧化物失去了氧,而变成单质铁,故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可知,氧化物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应等于生成的生铁中的铁元素的质量。所以,生铁中的铁元素的质量 =800吨 75 =600吨。 结合公式 Fe%= ,可知混合物生铁的质量 =Fe元素的质量Fe%;再根据题意,由于生铁中非铁元素含量 8,即铁的含量 92,所以生铁的质量应小于 600吨 92 =652.2吨;又因为生铁中 C为 2 4.3,所以生铁的质量还应大于 600吨 ( 1-2) =612.2吨。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含杂质物质的化学

15、反应的有关计算 点评:在计算题中元素守恒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省去很多中间步骤,使得计算更简便。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错误;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喷出,故试管内液体的盛液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

16、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错误。故选 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隔离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常用的灭火方法则有:隔断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等。结合题意分析,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17、,是隔绝了空气。故选 B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熟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NaOH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固体 D电解水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分析。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五氧化二磷固体,故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雾,错误; B、 NaOH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故温度升高,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 D、电解水

18、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故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故选 D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溶解时的热现象,电解水实验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燃气燃烧 C钢铁锈蚀 D光合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 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燃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生成,属

19、于化学变化; C、钢铁锈蚀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淀粉和氧气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属于人 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A H B Zn C Ca D O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体所需元素分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铜、锌、铬、锰、钼、碘、硒;故氢、钙、氧都属于常量元素,锌属于微量元素。故选 B 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20、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区别和种类,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新型杀菌消毒剂,其中 Cl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0 C +4 D +5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O 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设 ClO2中 Cl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x+( -2) 2=0,解得 x=+4价。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注意对题目中有用信息的抽取,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

21、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K2CO3, K2CO3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K2CO3的组成分析。 A氧 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 K2C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而 K2CO3中不含有氢元素,错误; C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碱多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元素组成的,而 K2CO3中不含有氢元素,错误; D盐是指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故盐多是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而 K2CO3是由钾元素和碳酸根组成的,正确。故选 D

22、 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点评:理解和熟记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可以依据物质的化学式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解答。空气中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含量如下: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故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记住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含量是解答本题关健。 下列关于用微粒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说法,

23、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微粒在不停运动 B 1滴水中含有 1.71021个 H2O分子 微粒是很小的 C等体积的大米和绿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微粒间有间隙 D食盐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判断。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够到达很远的地方,并最后进入人的鼻腔,而被人发现,正确; B 1滴水中 含有 1.71021个 H2O分子,说明 1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非常之多,也就间接说明水分子是非常微小的,正确; C等体积的大米和绿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是因为它们进入了相互的间隙中去了,但不是微粒间的间隙,错误; D食盐溶

24、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正确。故选 C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熟练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即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之间有间隙,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粉笔灰 B植 物油 C蔗糖 D生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A、粉笔灰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错误;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25、D、生铁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错误。故选 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 在化学反应: 4HgS + 4CaO = 4Hg + 3CaS + X中, X的化学式为 A SO2 B SO3 C CaSO3 D CaSO4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gS + 4CaO = 4Hg + 3CaS + X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Hg原子 4 4 S原子 4 3 Ca原子 4 3 O原子 4

26、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 成物 X分子中含有 1个 S原子、 1个 Ca原子和 4个 O原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CaSO4。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填空题 关注碳排放。 ( 1)化石燃料属于 (填 “可再生 ”或 “不可再生 ”)能源,请你推荐一种新型绿色的能源 ; ( 2)下列做法不符合 “低碳 ”生活理念的是 ; A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纸巾 B推广电热水器 C逐步淘汰白炽灯 ( 3) CO2过多排放是城市 “热岛效应 ”的

27、原因之一。右图中地点 、 分别为 ; A农田、商业区 B公园、居民区 C市中心、公园 ( 4)下表是 CO2排放系数及一个家庭的月消耗(产生)数量: 项目 电 液化石油气 自来水 垃圾 系数 0.36 kg/kwh 6.3 kg/m3 0.58 kg/m3 0.84 kg/ kg 数量( /月) 100 kwh 7 m3 5 m3 15 kg 则一个家庭每月至少排放 kg CO2; ( 5)研究发现: CO2 和 H2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 CH4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金属铈( Ce)和 CO2、 H2O在 900 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和 CeO2,反应的化学

28、方程式为 。利用 CO2和环氧乙烷制成的塑料无污染、易降解,可减少 的发生。 答案:( 1)不可再生 太阳能等 ( 2) AB ( 3) C ( 4) 95.6 ( 5) CO2 + 3H2 CH4O + H2O Ce + CO2 + H2O CeO2 + CO + H2 白色污染 试题分析:( 1)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经若干年复杂变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水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不产生空气污染物,是绿色能源。 ( 2) “低碳 ”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A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纸巾,会增大对森林的砍伐,会使光合作用降低,故能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错误; B推广电热水器,会

29、增大对电能的消耗,从而增大因发电而消耗煤的量,故能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错误; C逐步淘汰白炽灯,能减少对电能的消耗,从而减少因发电而消耗煤的量,故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正确。故选 AB ( 3)根据题意, CO2过多排放是城市 “热岛效应 ”的原因之一,结合图示分析,图中地点 的温度较高,也就说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大,地点 的温度较低,也就说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小;而由于市中心、居民区和商业区的人流较大,故二氧化碳的排放较多;而公园和农田中有大量的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故选 C ( 4)根据题意,一个家庭每月至少排放 CO2的质量 =0.36 kg/

30、kwh100kwh+6.3 kg/m37m3+0.58 kg/m35m3+0.84kg/kg15kg=95.6 kg。 ( 5)根据题意, CO2和 H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 CH4O)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3H2 CH4O + H2O;金属铈( Ce)和 CO2、H2O在 900 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和 CeO2,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可知,该两种可燃性气体是氢气和一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e + CO2 +H2O CeO2+CO+H2。由于利用 CO2和环氧乙烷制成的塑料无污染、易降解,故可减少白色污染的发生。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

31、、能源的分类,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书写 化学方程式 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 材料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 1)下列生活物品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 A玻璃杯 B铁锅 C塑料桶 D玻璃钢转椅 ( 2)现行流通的硬币材质均为金属材料,如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 Ni),伍角硬币是钢芯镀铜,一角硬币是铝合金或不锈钢。 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 B金属 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 D金属价格与

32、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五角硬币镀铜是因为常温下,铜的化学性质 (填 “稳定 ”或 “活泼 ”); 钢是一种含碳量为 (填数值)的铁合金,其硬度比铁 (填 “大 ”或 “小 ”); 在一定条件下,镍在空气中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Ni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镍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镍( NiSO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右图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镍原子的原子序数是 ,在化学变化中易 电子(填 “得到 ”或 “失去 ”)。 答案:( 1) A ( 2) A 稳定 0.03 2 大 2Ni + O2 = 2NiO Ni + H2SO4 = NiSO4 + H2 28 失去

33、试题分析:( 1)无机材料是指由无机物单独或混合其他物质制成的材料。 A、玻璃杯是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正确; B、铁锅是铁制成的,铁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C、塑料桶是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 D、玻璃钢转椅是玻璃钢制成的,玻璃钢是纤维强化塑料,是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属于合成材料,错误。故选 A ( 2) 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硬度,且 具有耐腐蚀性,价格需要与硬币面值吻合,铸币与导电性无关,故不需要考虑金属的导电性,故选 A。 根据题意,伍角硬币是钢芯镀铜,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而铜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故在钢的外面镀铜,能在铁

34、的表面覆盖保护层,使铁与水货氧气隔绝。 钢是一种含碳量为 0.03 2的铁合金,其硬度比铁大。 根据题意,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 NiO,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i+O2=2NiO;镍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镍( NiSO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可知,该可燃性气体单质是 氢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i+H2SO4=NiSO4+H2。 根据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镍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28,而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故其原子序数也为 28,由于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2个,小于 4个,故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 2个电子。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5、生铁和钢,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应用,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多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用字母序号填空: a CO2 b Ca(OH) 2 c CaO d NaHCO3 e NaCl f O2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用于运动饮料生产的气体是 ;可作调味品的是 ;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可供给呼吸的是 。 答案: c b a e d f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 CaO易于空气中的水反应,故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选 c; Ca(OH)

36、 2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 b;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常用于运动饮料的生产,故选 a; NaCl有咸味,是常用的调味品,故选 e; 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焙制糕点,故选 d; O2可供给呼吸,故选 f。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熟记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 1)用化学用语填空: 3个氧分子 ;沼气的主要成分 ; +5价的 P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答案: O2 CH4 Al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 1)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37、表示分子的个数可知, 3 个氧分子表示为 3O2; (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化学式为 CH4; ( 3)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 +5价的 P元素可表示为 ;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元素符号为 Al。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探究题 现有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 ( 2)检查 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向长颈漏斗 中加适量的水,若

38、观察到长颈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 3)实验室制取 H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为 ; ( 4)实验发现:用 40的硫酸制取 H2效果最好。现欲配制 30mL 40(密度为 1.30g mL1 )的硫酸,需要 98(密度为 1.84g mL1 )的浓硫酸 mL(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需要水 mL(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量取浓硫酸时,若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硫酸的质量分数 40(填 “ ”或 “ ”或 “ ”),配制过程不需要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烧杯 D玻璃棒 E胶头滴管 F铁架台 ( 5)实验室制取 H2时,在硫酸溶液中滴入饱和 CuSO4溶

39、液会影响反应速率。右图是滴入饱和 CuSO4溶液体积( X)与反应速率( Y)的关系图,请回答: 滴入 CuSO4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点过后,反应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 1)铁架台 ( 2)堵住右侧导气管 ( 3) Zn + H2SO4 = ZnSO4 + H2 (或 Zn+2HCl=ZnCl2+ H2) B ( 4) 8.7 23.0(或 23.1) AF (共 1分,全对得1分 ) ( 5) Zn + CuSO4 = ZnSO4 + Cu 生成的 Cu覆盖在 Zn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或硫酸浓度变小,使反应速率降低)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

40、名称回答,图中仪器 的名称是铁架台。 ( 2)根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分析,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是利用给装置加热,使其内部气压增大而实现的,而由于该装置有两个出口,故检查气密性时,应先堵住一个出口;如先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高于试管内液面的水柱,静置水柱高度不变,则装置气密性好。 (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 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固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故属于 “固液不加热型 ”,故应选择 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 4)用 98(密度为 1.84g mL1 )的浓硫酸配制 40(密度为 1.30g mL1 )的稀

41、硫酸,需要加水,故溶剂的质量会变大,溶液的质量也会随之变大,但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列式解答。 设需要 98(密度为 1.84g mL1 )的浓硫酸 xmL,则 x1.84g mL1 98=30mL1.30g mL1 40,解得 x=8.7mL;则需要水的体积 = =23mL。 量取浓硫酸时,若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量取的实际液体的量要大于读数,故所配硫酸的质量分数 40;由于整个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称量固体质量,故不需要托盘天平,配制过程中也不需要固定装置,故不需要铁架台,故选 AF。 ( 5) Zn与 CuSO4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

42、Cu; 由于反应生成的 Cu覆盖在 Zn的表面,阻止了 Zn与硫酸的接触,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当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会变小,反应速率自然会降低。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关溶液的稀释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金属的化学性质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实验的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等,是解题的关键。 过碳酸钠( 2Na2CO3 3H2O2)广泛用于洗涤、纺织、医疗、造纸等。某兴趣小组展开了深入的学习: 【资料卡片

43、】: 、制备研究:下图是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问题: ( 1)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生产中,反应及干燥均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原因是 ; ( 3)生产过程中,需加入较多的 NaCl,以便过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 4)操作 A的名称是 ,若在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和 ; ( 5)洗涤过碳酸钠晶体最好选用 。 A蒸馏水 B无水酒精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饱和 NaCl溶液 ( 6)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其中主要含有的溶质是 和 ; 、纯度测定:测定过碳酸钠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中 2Na2CO3 3H2O2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

44、验装置(部分仪器略去),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将过碳酸钠样品( 2.20g)和少许黑色粉末均匀混合后置于装置 A 中,在量筒中加满水; 连接仪器,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水; 待装置 A中 时,停止滴加水,并关闭活塞; 待量筒中水面不再变化时,记录其中水面刻度; 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 7)完善实验步骤的相关内容: 、 ; ( 8)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黑色粉末能加快过碳酸钠的分解速率,其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可能是 (填化学式) ; ( 9)实验中, ,则开始收集气体;( 2分) A刚开始出现气泡时 B当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 C若用带火星木

45、条放在导管口部,复燃时 ( 10)若量筒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 224mL(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近似为1.43g L1 。),计算过碳酸钠样品中 2Na2CO3 3H2O2的质量分数 3分, Mr( 2Na2CO3 3H2O2) =314、 Mr( O2) =32 ; 【实验反思】: ( 11)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大,可能原因是 ; ( 12)量筒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 ( 13)有同学提出,装置中原有空气会使测定结果偏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 ( 14)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用下述方案进行测定。方案:将装置 A中剩余物过滤,洗涤滤渣,并将洗涤液并入

46、滤液蒸发得无水固体 1.39g。则样品中 2Na2CO3 3H2O2的质量分数为 。 ( 15)根据资料卡片,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方案测定样品中 2Na2CO3 3H2O2的质量分数? 。(只需给出简要的方案) 答案:( 1) 2Na2CO3+3H2O2=2Na2CO3 3H2O2 ( 2)防止过碳酸钠分解,影响产量和产率 ( 3)过碳酸钠在 NaCl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易析出晶体 ( 4)过滤 玻璃棒 漏斗 ( 5) B ( 6) NaCl Na2CO3(或 H2O2) ( 7)检查气密性 不再产生气体时 ( 8)溶解过碳酸钠,利于其分解 MnO2(或CuO) ( 9) A( 2分) ( 10)

47、95.0 ( 11)滴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体积,使得 O2体积偏大 ( 12)起缓冲作用,防止温度降低至室温时,测量结果产生偏差(或防倒吸) ( 13)不正确,装置中原有空气和生成的 O2等体积代换 (注:理由叙述不正确不给分) ( 14) 93.6(或 93.5) ( 15)想方法测出过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 CO2的体积或质量,进而进行计算(或过碳酸钠和氯化钙、氯化钡等溶液生成沉淀质量进行测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图可知,反应器中的反应物是Na2CO3溶液和 H2O2溶液,生成物是制备的过碳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3H2O2=2Na2CO3 3H2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