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八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 B石油 C水煤气 D甲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煤属于植物形成的化石,为混合物; B 石油是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化石燃料; C 水煤气是指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D 甲烷是指 CH4,是纯净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属于中考必考题型,常在单选题中出现且位置靠前,属于较为简单的题目,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 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
2、过量 B图 是用 H2还原 CuO来测定 CuO中铜元素的含量 C图 是向饱和的 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 D图 是用适量的 KClO3和 MnO2混合物加热制 O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开始的时候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先反应,然后再和氯化钙反应; B横坐标和纵坐标标反了,铜单质的质量不可能比氧化铜大; C 向饱和的 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没有溶解的氯化钠会不断溶解,溶质质量会增大; D 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大,氧气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随着氯酸钾质量的减少氧气生成的质量也在不断减少,直到反应结束随着受热时间的增加氧气质量为零。 考点:化学
3、反应中的数形结合问题 点评:这类题目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可以在选择题中也可以在计算题中出现,其中在计算题中出现的可能性最大,注意审清题意,明白坐标曲线的意义。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制得二氧化碳 凡均一、稳定、透明、 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反应,且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碳单质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为化合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为分解反应,碳单质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
4、的反应为置换反应,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溶液属于混合物,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也可能属于纯净物,比如蒸馏水; 塑料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考点:基本化学反应的定义 点评:对于基本化学反应定义的考察,属于中考的热点,考察较为灵活,考生应熟练掌握初中阶段所涉 及的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水中冒气泡就可收集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量筒中 D蒸发食盐溶液制晶体,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5、,观察到水中冒出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就可以收集了;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加盖的小烧杯,称量纸是不可以的,氢氧化钠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C 稀释浓硫酸时,应使用烧杯,而不是量筒; D蒸发食盐溶液制晶体,不要将蒸发皿中的水分蒸干再停止加热,要用余热蒸干,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考点: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可能出现,但选择题是必出的,可以考察的范围较窄,注意总结。 将 X、 Y两种金属放入 Z的盐溶液中,观察到 X表面有明显的变化,而 Y的表面无变化,根据此现象可推断出 X、 Y、 Z的活动性由
6、强到弱的顺序是 A ZYX B YXZ C XYZ D XZY 答案: D 试题分析:将 X、 Y两种金属放入 Z的盐溶液中,观察到 X表面有明显的变化,说明 X物质能将 Z物质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X比 Z活泼; Y的表面无变化说明 Y物质不能将 Z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不如 Z活泼。综上所述, X、Y、 Z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ZY。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中考的必考点,主要在选择题或者填空题中出现,较为简单,注意细心。 下表记录了物质 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 X的化学式可能是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石蕊 物质 X 无明
7、显现象 产生气泡 溶液变红 A Ca(OH)2 B CuSO4 C HCl D NaOH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Ca(OH)2和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另外Ca(OH)2能使石蕊变蓝; B CuSO4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有蓝色碳酸铜沉淀,加入石蕊中不变色,仍为紫色; D NaOH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加入石蕊试液中是石蕊试液变蓝。 考点:物质性质判别 点评:关于两种物质间能不能反应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属于常考的内容,要会判断,能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盐溶液是 A NaOH B CaCO3 C K2CO3 D
8、NaCl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此物质溶于水显碱性,根据题意此物质还必须是盐溶液,只有 K2CO3 符合。氢氧化钠不属于盐,碳酸钙溶于水为沉淀,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氯化钠溶于水不显碱性也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考点:物质类别的判断 点评:物质溶于水后的酸碱性和其物质类别属于中考必考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并不难,但要注意对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加热试管里的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蓝色沉淀变成黑色 D将鸡蛋壳放入一定量的食醋中,产生气泡 答案: A 试
9、题分析: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的现象为,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其中白色固体物质为氧化镁,但是并不属于现象。注意现象的描述方法。 考点:常见的实验现象描述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及其实验现象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蒸馏水 C碳酸钠 D甲醛 答案: D 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沼气生产 B冰水融化 C转炉炼钢 D高炉炼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沼气是由微生物发酵得来的,涉及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 B 冰水融化是水分子的充新排列组合,属于物理变化; C转炉炼钢是将铁水融化,利用高温使其中的碳单质和
10、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减少碳单质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D 高炉炼铁是铁矿石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单质的过程,为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对于常见现象及原理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可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泄漏 C用铁锅烹饪会在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存在,经常冲洗自行车容易使自行车生锈;B可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泄漏容易引燃液化气罐中的可燃性气体,造成火灾或者爆炸;
11、C 用铁锅烹饪会使铁锅中的铁元素进入食物中,有利于补充铁元素; D 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所以放一壶水并不能减少一氧化碳的含量,从而不能预防中毒。 考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现象的解释,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理论联系实际。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氯化钾 B磷矿粉 C泥沙 D植物精油 答案: A 试题分析:氯化钾可以溶于水,和适量的水混合可以形成溶液;磷矿粉和泥沙内有很多不溶于水的成分,与水形成悬浊液;植物精油和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考点:溶液定义的理解 点评:对于常见物质是否溶于水,或者和水混合形成什么样的体系属于常识,属于中考 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开辟防
12、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 (防火带 )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 答案: C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而灭火正是让其达不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 (防火带 )主要是让树木群体之间隔开,防止着火时火势蔓延,属于隔离可燃物。 考点:燃烧条件 点评:燃烧和灭火相关知识点属于中考必考题型,考察常以选择题为主,较简单。 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A氯化铵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 C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 D用钢丝球洗刷铝锅上的脏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13、 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水溶液显碱性,和铵态氮肥混合施用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 B 汽油可以溶解衣服上的油污,从而可以用其去除油渍; C 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可以和他们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从而除掉;用钢丝球刷洗铝锅会将铝锅表面的三氧化二铝刷掉,使铝失去保护膜,容易被腐蚀。 考点:常见化学现象及原理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现象的积 累和总结,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而氢气不反应; B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浓硫酸稀释时
14、应贴着烧杯壁倒入,同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D 图示气密性的方法是热的手捂住试管,水槽的导管处有气泡冒出,手离开后玻璃导管有一段水柱上升。 考点:常见的实验操作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填空题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S2。测定黄铁矿中 FeS2含量的两种方法如下图所示: 已知:王水(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为 3:1混合而成)与 FeS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2 5HNO3 3HCl FeCl3 2H2SO4 5NO 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过滤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还有 。 ( 2)方法 II 中
15、加足量 BaCl2溶液的作用是 ,写出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通常黄铁矿中会含有其它金属杂质,用方法 I测定黄铁矿试样中 FeS2的含量时,测定结果会 。(填 “偏高 ”或 “偏低 ”或 “不变 ”) (测定过程中由 操作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 4)工业上一般不直接用黄铁矿冶炼铁的原因是: 。 答案:( 1)漏斗 ( 2)完全除去硫酸 方程式: BaCl2+H2SO4=BaSO4+2HCl ( 3)偏高 ( 4)冶炼过程中有害气体产生(答案: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过滤常使用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加足量BaCl2溶液主要是完全和溶液中的硫酸完全反应,生成
16、硫酸钡,测定硫酸钡的质量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求出 FeS2的质量;( 3)加足量氨水是为了将其中的铁离子沉淀出来,含有金属杂质会增大沉淀的质量,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4)黄铁矿中含有大量硫元素,炼制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环境污染。 考点:炼铁的原理 点评:这道题目是对炼铁原理的灵活考查,教科书中给出的是三氧化二铁的炼制,原理基本相同,注意仔细审题,没有学过的知识点题目中均已给出。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 。 (2) 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 “A”或 “B”)。其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
17、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 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填写试剂名称)。 (3)实验室常使用仪器 E来收集气体,如现在要收集氢气,则气体从 _端进入(填 “b”或 “c”),有同学认为只要经过一定的改进措施,氧气也能从该端进入收集,则他的改进措施是 。 (4) 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 B 装置改进为 C 装置,当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 d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1)长颈漏斗 ( 2) B 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浓硫酸 ( 3) c 瓶中装满水 ( 4)液体下降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 试题分析:( 1)注意长颈漏
18、斗和分液漏斗的区别,长颈漏斗没有旋塞; (2)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且为固液混合型,所以选用 B,方程式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干燥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 3)用仪器 E来收集氧气可以使用排水法,将集气瓶中装满水从 c处进气即可; (4)C装置可以用来代替 B装置, C装置较为巧妙,关闭止水夹即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者停止,关闭止水夹后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气压增大,液体被排到长颈漏斗中,液面下降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止水夹打开液面下降固液接触,反应开始。 考点:常见 气体制备的装置 点评: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和反应装置是中考必考内容,常在实验题中出现,考察方式并不灵活,考生平时注意总结,做题注意细心即
19、可。 右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与 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2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对应字母)。 (3)若要使 C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_方法。 答案:( 1)在 t1 时, ac的溶解度相等 ( 2) cba ( 3)温度不变继续添加水或升高溶液温度 试题分析: (1)P点的含义是在 t1 时, a、 c的溶解度相等; (2)观察 t2 时三种物质纵坐标的相对大小,纵坐标较大说明物质在这个温度下溶解度较大; (3) 若要使 C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添加
20、溶剂或者改变温度,通过曲线知道 C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所以要通过改变温度使 C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应该温度不变继续添加水。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属于中考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必考,一般在双选题里出现,属于较难的题目,需要考生多做题多总结规律。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 在括号里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 1)木炭和氧化铜混合反应 ,( )反应; ( 2)稀硫酸洗去铁锈 ,( )反应; ( 3)小苏打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常温下最常见的液体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及一种常见的盐 答案:( 1) C+2CuO 2Cu+CO2 置换 ( 2) Fe
21、2O3+3H2SO4=Fe2(SO4)3+3H2O 复分解 ( 3) 2NaHCO3 Na2CO3+H2O+CO2 试题分析:( 1)根据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定义,木炭和氧化铜混合反应既属于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 2)稀硫酸洗去铁锈的反应为三氧化二铁和硫酸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3)小苏打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考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属于中考要求的知识点,但是并不直接出题考察,较为简单,仔细审题。 现有 H、 N、 O、 C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酸 ;
22、 三种元素组成的碱 ;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 ; 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 。 答案: CH3COOH NH4OH NH3 CH3COONH4 试题分析: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酸为醋酸; 三种元素组成的碱为 NH4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气体只有一种,就是氨气,氨气是中学阶段接触过的唯一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为 CH3COONH4,根据盐的定义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尽管题目中没有给出金属离子,但要注意铵根离子的的性质和金属离子比较接近,它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也称为盐。 考点:酸碱盐的定义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
23、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四种物质: 聚乙烯 明矾 紫卷心菜汁的酒精溶液 酒精 小苏打 生石灰。请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 1)可作为火锅燃料的是 _;( 2)可作食品包装材料的是_; ( 3)可用于净化水质的是 _;( 4)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 ( 5)可作干燥剂的是 ;( 6)用于测试食醋和厨房洗涤剂酸碱性的是 ;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试题分析:( 1)酒精常被用来作为燃料;(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的主要成分就是聚乙烯,常用作包装材料;( 3)明矾溶于水产生胶体,容易吸附水中不易沉降的杂
24、质,使其聚集沉降;( 4)小苏打溶于水显弱碱性,能中和过多的胃酸,但是也不至于伤害胃粘膜;( 5)生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可以作为干燥剂;( 6)紫卷心菜汁的酒精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颜色不同,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考点:常见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现象里的化学知识,较简单,但是确实中考中的必考题,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探究题 ( 10分) 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
25、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提出问题 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 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 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2)取步骤( 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 (填 “部分 ”或 “全部 ”)变质。 反思与评价 在上述 实验探究 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
26、替氯化钡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填 “可行 ”或 “不可行 ”),理由是 理解与应用 ( 1) 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 ( 2)取上述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10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 1.97白色沉淀,求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实验探究 1(每空 1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实验探究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
27、化钡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 白色沉淀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2)取步骤( 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氢氧化钠 。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 部分 (填 “部分 ”或 “全部 ”)变质。 该方案 不可行 (填 “可行 ”或 “不可行 ”),理由是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 (答案:合理即可) 理解与应用 ( 1) 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浓硫酸(答案:合理即可) 。 ( 2) 1.06% 试题分析:在实验探究一中,样品是否变质,就是探究其中有无碳酸钠,加入盐酸
28、有气泡冒出说明其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说明已经变质了;探究二主要是探究样品是完全变质就是探究样品完全是碳酸钠还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过量氯化钡,氯化钡和生成物全部为中性,测其酸碱度仍为碱性,说明有氢氧化钠剩余,原样品为部分变质,如果为中性则样品全部为碳酸钠,样品完全变质。不可以用氢氧化钙代替氯化钡,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无法通过测定反应后溶液 pH值来测定样品是否完全变质。理解与应用中,实验室密封保存的药品很 多,比如浓盐酸,浓硫酸等。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 X Na2CO3 + Ba(OH)2= BaCO3 + 2NaOH 106 197 X 1.97g 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6% 考点:氢氧化钠的性质 点评:这道题目较为综合,有关于实验探究的考察也有关于计算题的考察,考察较为常规,注意仔细审题,注意题目各小问前后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