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1085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浓硫酸滴到棉布上 B用金刚石裁玻璃 C氢气燃烧 D铁钉生锈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浓硫酸滴到棉布上会使棉布碳化,为化学变化; B 金刚石使玻璃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C 氢气燃烧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为化学变化; D 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的反应,为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2、 A向 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等质量的 Al、 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向 HCl与 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 Ba(OH)2溶液 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 NaCl溶液的水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向 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会无限接近于 7,但不会达到 7; B 铝比锌活泼反应速率快; C 由于硫酸钡不溶于酸,所以刚开始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就有沉淀生成; D 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会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会不变。 考点:数形结合 点评:此题属于数形结合类型的题目,常在选择题比较靠后的位置出现,通常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读懂所给的图形才能作对题目,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A

3、、 B、 C、 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接龙游戏,箭头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若常温下 A是一种无色液体, A转化成 B为放热反应,且 B、 C物质类别相同。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 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B B、 C可以是两种常见的碱 C B也可以是 氧气, C也可以是二氧化碳 D D不一定是碳酸钠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果 C是二氧化碳那么 B也是氧化物, B则是二氧化硅,其在高温下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 A 可以转化成 B且 A 为一种无色液体,这样的 A并不存在,所以 C不可能是二氧化碳。 考点:物质的推断 点评:利用化

4、学反应判断物质组成的题目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通常在探究题中出现,考察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思想,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用食盐水浸泡洗水垢; 用紫色的石蕊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用淬火后的钢针制作钓鱼钩; 用食品级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用灼烧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用降温结晶法除去硝酸钾中混用的少量氯化钠杂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用食盐水浸泡洗水垢无法除去,应用醋酸,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盐酸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在这三种物质中显不同颜色,所以可以用其区分, 淬火后钢的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变脆,强度减小,不适合

5、做鱼钩,应进行相应的回火操作, 柠檬酸的水溶液显酸性,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可以做汽水, 灼烧棉纤维有碳颗粒生成,灼烧羊毛纤维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相差较大,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法来提纯硝酸钾晶体。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化学常识通常来自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 ,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20 50 80 30 反应后质量 (g) 0 100 20

6、 x A反应后丁的质量 x为 30 g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1 4 C若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 6,则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 2 D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且甲、乙、丙分别为酸、盐、碱,则丁一定是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反应后质量减少 20g,乙反应后质量增大 50g,丙反应后质量减少6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物增加的质量,所以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大 30g, x=60g,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20g: 60g=1:3,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得出数的比值等于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很明显,不相等;甲和丙是反应物,乙和丁是生成物,酸和碱反应

7、生成盐和水,所以丁物质一定是水。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 、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的一类化学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 H+和 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H+、 Na+ 、 OH-、 NO3- B Na+、 K+、 Cl-、 OH- C H+、 K+、 CO32-、 HCO3- D K+、 Ba2+、 Cl-、 SO42-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复分解反应有水

8、生成,有沉淀生成或者有气体生成, A 氢氧根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 B 不满足三个条件,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C 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氢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碳酸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满足条件; D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满足条件。 考点: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点评:考察定义,属于基本知识点,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小强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常见的气体燃料: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C常见的还原剂:氢 气、木炭、一氧化碳 D

9、常见的干燥剂:浓硫酸、烧碱固体、熟石灰 答案: D 试题分析:熟石灰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不可以吸收水分,不能用作干燥剂,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可以吸收水分。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到 t1 ,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 t2 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 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t1 以前乙

10、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在这温度之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 B 应该说将 t2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降到 t1 ,析出甲的质量大; C 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减小而减小,所以采取降温的方法得到的仍然是饱和溶液;D t1 时,甲和乙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 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今年央视 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 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

11、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甲醚是一种有机物 B二甲醚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构成 C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8 D二甲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52.2%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应该说成一个二甲醚分子由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构成,二甲醚可以代表一种物质,是个宏观概念,而 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指的是微观概念,不能一起出现。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 KNO3、 NaOH、 HCl B Ca(OH)

12、2、 HCl、 NaCl C H2SO4、 Na2CO3、 Ba(OH)2 D HNO3、 KOH、 CuSO4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定义,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 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考点:物质组成的判断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基本化学知识,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实验或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D将少

13、量品红加入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分子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气泡生成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降低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丝在氧气中才能燃烧; B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硫酸亚铁和铜; C硝酸铵

14、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所得溶液温度降低;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白烟是固体小颗粒。 考点:常见化学实验现象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反应及现象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选项 A、 B、 D 均正确,选项 C 为过滤操作,应注意紧紧围绕 “一贴、二低、三靠 ”。本选项其错误在于倾倒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其次错误在于漏斗末端没有紧贴烧杯内壁。故答案:选 C。 考点:实验操作 点评:化学实验操作时中考的必考考点,考生在复习

15、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课本中出现的实验。应掌握其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注意事项。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监测指标。 PM2.5( particulate matter)是指 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 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 是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粉尘,加重PM2.5污染。 考点:环境污染 点评:环境保护类的题目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常和实事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

16、为简单。 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衣料中的棉和涤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可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建造高楼大厦时所用的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合金 D公交车使用压缩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衣料中的棉来自于棉花,属于天然材料,不是人工合成, B 人体补充的是元素; C 生活中使用的金属绝大部分都是合金; D 使用压缩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天然气比石油更容易充分燃烧,释放的污染性气体更少。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化学与生活方面的知识,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

17、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填空题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H、 C、 O、 Ca、 Cl是初中常见的几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用作补钙剂的盐是 ;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 ;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质是 。 下图是有关 “暖宝宝 ”取暖贴的标签,请依据此标签回答:(温馨提示: “暖宝宝 ”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即生锈的过程) 袋内物质包括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符号为 ,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具体粒子名称)。 活性炭也常用作净水材料,净水时所起的作用是 ,使用 “暖宝宝 ”

18、时 要打开外袋取出内袋,过一会儿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 “暖宝宝 ”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 接触。 答案:( 1) HCl CaCO3 CH4 C6H12O6 ( 2) Na+ 水分子 吸附水中部分溶解性杂质,除去异味和色素 空气(或氧气) 试题分析:( 1) 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 用作补钙剂的盐是碳酸钙,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质是葡萄糖; 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符号为钠离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为分子,所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活性炭在净水中净水时所起的作用是吸附水 中部分溶解性杂质,除去异味和色素,由图可知 “暖宝宝 ”含有铁粉和水,则发热是由于

19、袋内物质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生锈产生的。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化学与生活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根据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铝制品抗腐蚀性强的原因 ( )反应; 高温时碳还原氧化铜 ( )反应; 过氧化钠( 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碱性物质与氧气 。 答案:( 1) 4Al + 3O2=2Al2O3 化合( 2) C + 2CuO 高温 2Cu+ CO2置换 ( 3)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试题分析:( 1)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形成的氧化物薄膜比较致密,可以阻止空气中的氧气、水

20、蒸气和铝的接触,为 4Al + 3O2=2Al2O3,为化合反应; 碳和氧化物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考察常见化学方程式,属于基本知识点,中考 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这提醒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总结。 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下图所示: 为除去粗盐中的 CaCl2、 MgCl2和 Na2SO4杂质,加入下列 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是(填序号) ; A Na2CO3 B NaOH C BaCl2 将

21、滤液的 pH调至中性应加入的试剂是 ;操作 a的名称是 ; 流程中所得饱和食盐水可用于制取纯碱等产品,其主要反应原理: NaCl+H2O+NH3+CO2 NaHCO3+NH4Cl ,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若向分离出 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 ; 该流程的主要产品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试举一例: 。 答案:( 1) BCA 或 CBA 或 CAB ( 2)稀盐酸 蒸发 ( 3) NH3 ( 4)用于洗涤剂的生产等(合理均可) 试题分析:( 1)由于钡离子有毒必须除掉,所以碳酸钠一定要加在氯化钡后

22、面,所以顺序有两种 BCA 或 CBA; 滤液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是过量的,显碱性,所以 pH值调为中性应加入盐酸,操作 A为蒸发; 由题可知,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铵,加入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纯碱用途较为广泛,可以用来制造玻璃,用于洗涤剂的生产等。 考点:粗盐提纯 点评:此题是关于粗盐提纯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计算题 某校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 Ca2+、 Mg2+

23、、 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 水垢( 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20 ): 阴离子 阳离子 OH- CO32- HCO3- Ca2+ 微溶 不溶 可溶 Mg2+ 不溶 微溶 可溶 根据上述物质的溶解性,小组同学确定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 和 ,可能含有 Ca(OH)2和 MgCO3。 【提出问题】水垢的主要成分中是否含有 Ca(OH)2和 MgCO3呢? 【实验方案 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 Ca(OH)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在滤液里加入 Na2CO3溶液。 没有白色沉淀

24、产生 水垢中 。 【实验方案 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 MgCO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精确称量 D、 E装置总质量为 600.0g,按上图组装后,将 9.8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 K,从导管 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 D、 E的总质量为 604.4g(碱石灰主要成分为 CaO 和 NaOH,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性以及装置内空气、外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讨论】 加入药品前应 ,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 K,缓缓鼓 入空气的目的是 。 任写一个装置 B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装置

25、B中生成 CO2的质量为 g。通过计算说明该水垢中 (填序号)含 MgCO3。 A一定 B一定不 C可能 D无法确定 【实验方案 3】定量探究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另取质量为 9.8g的水垢试样,加入 7.3%稀盐酸与之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消耗稀盐酸 110 g。结合以上数据和实验结论,计算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CaCO3和 Mg(OH)2 (两个都对得 1分 ) 不含 Ca(OH)2 (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残留在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 D、 E装置中充分吸收( 2)CaCO3+2HCl = CaCl2+H2O+CO2或

26、MgCO3+2HCl = MgCl2+H2O+CO2 ( 3) 4.4g A;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5.9% 试题分析:根据溶解性氢氧化钙和碳酸镁属于微溶,水垢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镁属于难溶,所以水垢中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加入碳酸钠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没有钙离子,说明没有氢氧化钙; 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鼓入空气的作用是将残留在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 D、 E装置中充分吸收;( 2) B装置有两个反应,为 CaCO3+2HCl = CaCl2+H2O+CO2或 MgCO3+2HCl = MgCl2+H2O+CO2;( 3)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就是 D、 E装置总质量

27、的前后质量之差,为 ,如果是纯的碳酸 钙和足量的酸反应生成 4.4g二氧化碳则需 10g,题目中是 9.8g,说明还混有碳酸镁。 【实验方案 3】解:设用于产生二氧化碳的盐酸质量为 ,氢氧化镁质量为 2HCl CO2 Mg(OH) 2+ 2HCl=MgCl2 + 2H2O 73 44 58 73 7.3% 4.4g 10g7.3% , ,解得 =100g =0.58g 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 0.58g/9.8g100%5.9% 答: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5.9% 考点:探究水垢成分 点评:本题较为综合,是集实验探究和 化学方程式计算于一体的题目,题目较为冗长,属于较难的题目,在中考

28、中常作为压轴题出现。 探究题 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f仪器的名称: f 。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或 或 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固定试管时,若发现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应调整铁夹 部位(填 A或 B或 C)。若用装置 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正确的操作是 。 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时,用装置 代替装置 的优点是 。 观察装置 的反应,判断气体制取处于 (填 “进行 ”或 “停止 ”)中。 答案:( 1)长颈漏斗 (2) 2KClO3MnO2 2KCl + 3O2 B 在瓶中装满水,氧气从 h端通入收集( 3)随时控制反应发

29、生或停止(随开随关) 进行 试题分析: f仪器为长颈漏斗;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为固体反应物,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装置 A,方程式为 2KClO3MnO2 2KCl + 3O2,调整铁夹 B部位可以调整试管高度,若用装置 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应在瓶中装满水,氧气从 h端通入收集;( 3)装置 关闭止水夹,液体回流到长颈漏斗中和固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液体下降和固体接触反应开始,所以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