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 B煤的干馏 C酒精挥发 D石蜡熔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石油分馏的本质就是利用蒸馏的方法使其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出来,属于物理变化; B 煤的干馏是将煤炭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煤焦油等化工产品,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只是酒精分子有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石蜡融化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质三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点评:这类题型属于中考的必考点,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前的位置出现,较为简单
2、,注意细心。 下列各种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HCl Na2CO3 BaCl2 Na2SO4 B K2SO4 BaCl2 NaNO3 NaCl C KOH Na2SO4 CuSO4 HCl D KCl AgNO3 KNO3 NaCl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 两两混合,其中一种混合有气体生成,另一种有白色浑浊出现,和最后一种没有明显现象,这种物质是碳酸钠,有气体生成的是盐酸,白色浑浊的是氯化钡,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 C 首先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可以直接鉴别出来,和三种物质混合,有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剩余两种混合溶液温度升高的是盐酸,剩下的是硫酸钠。
3、考点:鉴别化学物质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某小组同学进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后,得到精盐的产率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过滤时液面高于 滤纸边缘 B溶解时加入过量的水 C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D过滤时滤液混浊就进行蒸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未过滤的液体会沿着漏斗壁留下,会导致过滤失败,得到精盐质量分数偏高; B 溶解时加入过量的水,不会影响产率;C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食盐溶液液滴飞溅,食盐有损失,得到精盐的产率偏低; D 过滤时滤液混浊应再次过滤,否则得到的食盐中会混有不溶性杂质,使产
4、率表现的偏高。 考点:过滤操作 点评:过滤操作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试剂和方法 A FeSO4 CuSO4 加适量 Ba(OH)2,过滤 B CO2 NH3 混合气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C Zn Cu 加入足量稀盐酸后过滤 D NaCl NaH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 加入 Ba(OH)2溶液,会和硫酸亚铁、硫酸铜均发生发应; C 加入足量稀盐酸会将锌除去,作为杂质的铜不反应; B混合气通过足量的浓硫酸氨气会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按,二氧化
5、碳不反应; D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稀盐酸会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蒸发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考点:除杂问题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 (猜想 )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 镁 D探究铜在酒精灯火焰内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中的元素会全部存在于生成物中,生成
6、物中不可能存在反应物中没有的元素。 C项氧化镁为白色,镁条表面出现了黑色物质,说明不只是氧化镁,在这个猜想的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是间接考察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这类题目并不困难,要和学过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仔细审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乙醇、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加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氧气不充足时,燃料中的碳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生成 CO等物质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易起浮渣的是软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乙醇主要来自粮食的发酵,为可再生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能源; B 饱和石灰水的溶质为氢氧化
7、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加热饱和石灰水会有氢氧化钙溶质析出,属于物理变化;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易起浮渣的是硬水。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 氧化物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醋酸、苛性钠、纯碱、生石灰 B硫酸、纯碱、 KNO3、干冰 、 C硝酸、熟石灰、大理石、水银 D碳酸、乙醇 (C2H5OH)、 NaCl、 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纯碱为碳酸钠,物质类别属于盐,水溶液显碱性; C 水银为汞金属,为单质; D 乙醇 (C2H5OH)不属于碱,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
8、物,溶于水不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考点:基本化学概念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某同学利用实验室准备好的固体食盐、水以及一些相应的仪器配制 50 %的食盐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试管、烧杯、玻璃棒 B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 C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 D称量时左盘放 2g砝码,游码移至 0.5g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所用仪器还有量筒; C 量取水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 称量时左盘应放被称量物体。 考点:溶液的配制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
9、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以下知识梳理正确的是 A煮沸可以降低井水的硬度 B粗盐提纯蒸发时滤液蒸干后立即停止加热 C被蚂蚁 (含蚁酸 )叮咬后可涂上食醋,减轻痛痒 D浓硫酸没有挥发性,可以敞口放置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 应在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C 叮咬释放蚁酸,可以用溶于水显碱性的物质中和;D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但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大量水分,致使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 的。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10、PM2.5监测指标。 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关于 PM2.5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白色污染 B焚烧垃圾 C建筑粉尘 D燃煤发电 答案: A 试题分析:白色污染是指的塑料及其制品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没有产生颗粒物进入空气中,如果焚烧塑料及其制品则有可能产生 PM2.5。 考点:环境保护问题 点评: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近几年考察较为频繁,常和实事相结合,注意仔细审题,平时也应该注意积累相关知识点。 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 2013年 6月上旬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一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从而为舱段减重 10%。
11、铝一锂合金属于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铝一锂合金由金属单质组成,属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指硅酸盐类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由有机物组成;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按一定方式复合而成。 考点:人工合成材料的分类 点评:关于材料的分类属于中考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较为简单。 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需要开发新的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天然气 C石油 D氢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传统化石燃料,氢能属于今年刚兴起的新型清洁能源。 考点:清洁能源 点评:
12、关于清洁能源的考察属于中考的热点知识点,每年必出,通常在填空题中出现较多,较为简单。 目前发现 “达菲 ”治疗 H7N9病毒是有效的药物。但这个药物最好在 36小时之内,不超过 48小时之内用药有效,超过这个时间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生产“达菲 ”的主要原料是莽草酸 (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莽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莽草酸是由 22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莽草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是 7 10 5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有机物的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所以草莽酸属于有机物; B
13、 草莽酸中碳元素的总相对原子质量最大,所以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 一个草莽酸分子由 7个碳原子, 10个氢原子。 5个氧原子构成; D莽草酸分子中碳、氢、氧的个数比是7 10 5。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分为宏观和微观,考试时经常以此为考察点,要熟悉其意义,同时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Na2CO3,加入适量盐酸提纯 NaOH溶液 B加入净水剂 (如明矾 ),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 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使用过量的红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盐酸和碳酸钠、氢氧化钠都反应
14、,会将氢氧化钠也除掉; B加入净水剂 (如明矾 )可以产生胶体,会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之聚集沉降,不能除去可溶性的离子,所以不能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 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一会便会停止,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很快饱和析出,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盐酸和碳酸钙的接触,反应停止;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使用过量的红磷,将其中的氧气完全除去。 考点:判断化学操作的对错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 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
15、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到 t1 ,析出乙的质量大 C将 t2 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 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在 t1 之前乙的溶解度较大,在这之后甲的溶解度较大; B 如图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到 t1 ,析出甲的质量大; C 采取降温的方法,甲的溶解度减小,不饱和溶液为变为饱和溶液;D 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相等,则质量分数相等,因其 所含的溶质和溶剂的比例相等。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
16、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2个氮分子 _ (2)氨水中的阴离子的符号 _; (3) 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_; (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 (5) 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_。 答案: (1) 2N2 (2)OH- (3) (4) 2KMnO4 K2MnO4+MnO2+O2 (5)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试题分析: (1)2个氮分子为 2N2; (2)氨水是一种弱碱,阴离子的符号为 OH-; (3) 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4) 实验
17、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5) 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氢钠可以加入适量硫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 二氧化碳。 考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不要想当然。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的问题。 (1)下列服装主要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_。 (填标号 ) A羊毛衫 B涤纶连衣裙 C腈纶运动衣 D纯棉 T恤 (2)生石灰常用于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厨房里燃烧天然气来煮熟食物,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良好的家居环境
18、带来美好的生活。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 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4)2012年 12月 26日京广高铁全线运营。建高铁需要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 程式为 。车体用铝合金材料而不用纯铝的原因是 。 (5)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物体,其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6)常温下固体硫化亚铁 (FeS)和稀硫酸生成硫化氢 (H2S)气体和硫酸亚铁,实验室常用该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硫化氢 (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具有挥发性。根据上述信息实验室选用右图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其
19、中 b装置的作用是 _。 答案: (1)AD (2)CaO+H2O=Ca(OH)2 (3)吸附 (4) 纯铝较软,铝合金质轻而坚硬 (5) (6)FeS+H2SO4=FeSO4+H2S 防止倒吸 试题分析: (1)羊毛衫材料直接来自于羊毛,纯棉由棉花直接加工而来,属于天然 材料; (2)生石灰能做干燥剂是因为其和水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天然气燃烧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活性炭内部含有很多小孔,可以用来吸附气体分子; (4)炼铁是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纯铝质地较软,铝合金强度较大,性能较好; (5)酒精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 b
20、 装置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氢氧化钠溶液倒吸进 a 瓶中。 考点:化学与人类生活 点评:化学与人类生活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计算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图表示用该氢氧化钠溶液与 10 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配制 150克 8%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主要步骤有 _、称取、 _、_、装瓶贴标签。 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过程中 _(填放热或吸热 ); A点到 B点过程中溶液 pH_(填 变大或变小 );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反应
21、恰好完全进行。 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恰好完全 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计算、量取、溶解 (2)放热、变大、 20克或 20g (2) 14.6%(2分 ) (3) 7.8% 试题分析: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 放热,碱性变大,温度达到最高后温度下降,说明已经没有了热量补给,反应停止,所以当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0g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 4)由题,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 36.5 40 58.5 恰好完全反 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加盐酸的质
22、量=10g+20g=30g 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这种题目是每年中考的压轴题,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 在于把坐标曲线表示的意义和题干联系起来。 探究题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三聚氰胺 (化学式为 C3H6N6)的制取原理: 【查阅资料】 (1)目前,化工企业常用尿素合成法制取三聚氰胺。即以尿素 化学式: CO(NH2)2为反应物,硅胶为催化剂,在 380 至 400 的温度下,沸腾反应、冷凝得到三聚氰胺,同时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 NO 是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能
23、迅速氧化为红棕色 NO2气体。 【提出问题】 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 根据资料及反应物质判断,生成的两种气体可能是: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二氧化碳和氨气; 二氧化碳和氮气;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 (填序号 ) ,理由是 ; 【设计实验】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摸拟制取三聚氰 胺,并验证猜想。 A装置的作用是使生成的三聚氰胺迅速凝华而与气体分离。 【实验现象和分析】 (1)实验观察到 B中棉花变红,则证明生成 ,同时看到 D中 _现象,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D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C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24、 _。 【实验结论】 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用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 _。 答案: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合理猜想 理由:两种 无色 气体,且有一种有 刺激性 气味 (要答到无色、刺激性两点才能得分 ) (1)NH3 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2)吸收 (或除去 )多余的 NH3 试题分析: (1) 依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根据题意,两种气体为无色气体,且有一种刺激性气味;【设计实验】 (1) 观察到B中棉花变红,说明有碱性气体生成,为氨气,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 (2)
25、C中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 (或除去 )多余的 NH3,根据题意,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探究气体的成分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题目给的知识点没有学过,较为陌生,但是重点考察的反应的思想,装置等,所以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推断题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已知常温下 A、 B、C为无色气体,且 A是工业炼铁的一种反应物; A、 B是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 D、 G是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 E、 F均为黑色固体,且 F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 (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 (1)写 A、 B、 D的化学式 A_
26、 B_ D_ (2)写出 C的一种用途 _; (3)CF实验现象是 _; (4)自然界中 B转化为 C的化学方程式 _; (5)D、 G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_; (6)F转化为 B的反应类型 _(填 “一定 ”或 “不一定 ”)是置换反应。 答案: (1)CO CO2 H2O (2)医疗急救、火箭助燃剂、炼钢等 (3)红色固体变黑色 (4) (5)分子构成 或结构不同 (6)不一定 试题分析: A是无色气体,且是工业炼铁的一种反应物,所以 A是一氧化碳,A、 B是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所以 B是二氧化碳, E为黑色固体,且由图,可以生成 A、 B两种物质,所以 E为碳单质, F为黑色固体物
27、质,且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所以 F为氧化铜, D、 G是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 C为无色气体,由图可知, C为氧气, G为过氧化氢, D为水。 (2)根据推断 C为氧气,可以用作医院氧气瓶的主要成分; (3) CF是氧气参加反应生成氧化铜,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4)B为二氧化碳, C为氧 气,自然界中 B转化为 C的化学反应为植物的光合作用; (5)D为水, G为过氧化氢,两者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6)氧化铜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为,属于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考点:常见物质的推断 点评:常见的化学反应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素材出现,中考题中经常有考察,但不是每年都出大题,有时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题要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