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重庆市大足区珠溪中学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1140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重庆市大足区珠溪中学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重庆市大足区珠溪中学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重庆市大足区珠溪中学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重庆市大足区珠溪中学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重庆市大足区珠溪中学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重庆市大足区珠溪中学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C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水受热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不符合题意; B、剩饭变馊、铁锅生锈二者都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符合题意; C、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不符合题意; 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二者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不符合题

2、意; 故选 B。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0 6 31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1: 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 10: 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 8g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表格可知:在反应前后,物质乙的质量增加了 19g( 20g-1g) ,为生成物;

3、丙的质量关减少了 36g( 42g-6g) , 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了 21g( 31g-1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丁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g(21g+19g-36g)。 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表达式为甲 +丙 乙 +丁,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 “一变多 ”,故 A说法错误; B、参加反应甲、丙的质量比为 4g: 36g=1: 9,故 B说法正确; C、无法确定甲、乙、丙、丁四物质之间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也无法进一步计算出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故 C说法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反应物,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减少,反应后的质量为0g( 4g-4g) ,故 D说法错误; 故

4、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解此类题应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金刚石、石墨、木炭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不是黑色固体,故 A错误; B、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 B正确;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木炭和 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主要是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 C错误; D、一定条件下,

5、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金刚石是不同于石墨的新物质,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碳的各种单质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由于组成元素相同而化学性质相同。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 O B Zn C N2 D C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O 是氧的元素符号,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 O 只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 A不符合题意; B、锌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它的元素符号 Zn 可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故 B

6、符合题意; C、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 N2只能表示一种物质,不能表示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故 C不符合题意; D、 CH3OH是甲醇,甲醇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只表示一种物质,不能表示一种元素和原子,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周围数字的含义。 点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元素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 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 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示意图可知,水分子中含有

7、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 A说法正确; B、由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氢、氧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 B说法正确; C、由示意图可知,在反应前后,水分子分裂,而氢、氧原子保持不变,所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 C说法错误; D、由示意图可知, 1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微观粒子及模型图的应用;水的组成。 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在化学变化 中不能再分,也不发生改变。 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 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8、(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的试管底部有缺口,只要将大理石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试管产生气体,不用时可以随时移出试管,故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B中虽然有带孔的塑料片,但是稀盐酸总是浸没大理石,与大理石接触,所以无法控制反应的进行; C中石灰石在有孔塑料片上,用气体时,打开开关, U型管的右边压强减小,稀盐酸就会浸没石灰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开关,气体不能排出,则 U型管内压强增大盐 酸又被压到塑料片以下,故可控制了反应的进行; D中的原理同 A,可以上下移动铜丝,就移动了有孔的塑料瓶,因此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故选 B。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设计与评价。 点评:认真观

9、察装置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是原子 B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 是阳离子 D 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原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可知粒子 和 是原子,故 A说法正确; B、粒子 和 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8,达到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 B说法正确; C、粒子 核内质子数 =9核外电子数 =10,可知 为阴离子,故 C说法错误;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粒子, 和 的核内质子数都为 11,为同种元素,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别;元素的概

10、念 点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Z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 X、 Y、 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 1: 2 C若 X和 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和 N,则 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N) D若 ag X完全反应生成 bgZ,则同时消耗( ba ) gY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2X+Y2Z属于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组成,可推断 Z一定是化合物,故 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 2X+Y2Z可知,反应中 X、 Y、 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 1: 2,故选项正确; C、若

11、X和 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和 N,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推断出, 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M+N) 2,故 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agX完全反应生成 bgZ,则同时消耗( b-a) gY,故 D正确; 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点评:由化学方程式可获得信息有: 1、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是 11 B它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是 11 答案: A 试

12、题分析: A、元素周期表中方格内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故 A正确; B、由 A分析可知,该元素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 B错误; C、钠元素为金属元素,易失电子 ,故 C错误; D、元素周期圾中方格内的正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点评: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元素的种类、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要稍微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图

13、 A操作错误; B、用量筒量 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 B操作错误;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因为酒精属于易燃物,易造成火灾,故图 C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粉末状药品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慢慢竖立试管,图 D操作正确; 故选 D。 考点:化学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小明在上网时发现一首很有意义的诗,其中的几句是: “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 带给大地勃勃生机 。 ”结合化学学课上学的知识

14、,小明感觉诗中的 “她 ”和某种气体的性质很接近。你觉得这种气体应该是 ( )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氧气可共给人呼吸,有助燃的作用等,不能用于灭火,故 A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常被人们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没有诗中所说的作用,故 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可燃性和还原性,没有诗中所说的作用,故 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固体 “干冰 ”可以制造舞台云雾;二氧化碳制作的汽水 “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 ”; “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 ”是指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 “带给大地勃勃生

15、机 ”,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 点评: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粒子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 A H2 B 2H C 2H2 D 2H+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H2是氢气的化学式,可表示 1个氢分子,数字 2可表示 1个氢分子含有 2个氢原子,故 A错误; B、元素符号表示原子,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H表示 2个氢原子,故 B正确; C、 2H2表示 2个氢分子,故 C错误; D、 2H+表示 2个氢离子,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周围数字的含义。 点评:在微观上,元素符号表示

16、原子,化学式表示分子,分子、原子不显电,离子带电。 为防治碘缺乏症,我国广泛推广食用含碘盐,即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 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1 B +3 C + 4 D +5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碘酸钾( KIO3)中,钾 元素显 +1价,氧元素为 -2价,则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0-( +1) -( -2) 3=+5,故选 D。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应根据其它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价原则来求。 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有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可以用

17、来做灭火剂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可用来灭火,故 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做制冷剂和进行人工降雨,故 B说法正确;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很有好处,做了植物的肥料,故 C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二氧化碳的用途主要有四个: 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二氧化碳可以

18、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 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或做制冷剂; 二氧化碳可以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下图表示 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图中的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且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符合单质的特点,该物质为单质,故 A符合题意; B、图中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混合物,故 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的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为纯净物;但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不属于单质,故 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但

19、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应属于化合物,故 D不符合题意; 故 选 C。 考点:物质的分类。 点评: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在判断单质时应分析一是纯净物二是同种元素组成,从微观上来说即由同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填空题 ( 4分)下图所示的仪器名称是 ,其作用是 。该仪器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仪器,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容器口的朝向有所不同。若选用装置 A,配合其它仪器和用品,可以完成的实验有 (填序号)。 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双氧水制氧气 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木炭还原氧化铜 答案:试管 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题分析:试管是初中常见仪器,

20、其可作为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装置 A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可用于固体药品加热,故可完成实验 。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 9分)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 a、 b仪器的名称: a , b ; ( 2)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若用该装置制取 CO2气体,往 a中加入的药品名称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如图所示为收集氧气装置,氧气应从 _ _(填 “a”或 “b”)端导入。答案:( 1)

21、长颈漏斗 集气瓶 ( 2)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O2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 3)稀盐酸 化学方程式 CaCO3 2HCl CaCl2 CO2 H2O ( 4) a 试题分析:( 1)长颈漏斗、集气瓶是初中化学常见仪器, a为长颈漏斗、 b为集气瓶; ( 2)该装置为固液制气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 ( 3)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 CO2,从长颈漏斗所加液体药品为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2HCl CaCl2 CO2 H2

22、O; ( 4)该收集方法相当于排水法,氧气应从短导管导入,故氧气从 a端导入。 考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化学性质。 点评: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牢固的掌握基础即可从中找到突破点理清思路。 ( 4分)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 1)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 : ( 2)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答案: (1)C+2CuO 2Cu+CO2 (2) 2KMnO4 K2MnO4 +MnO2+ O2 试题分析:( 1)木炭具有还原性,高温下可以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C+2CuO 2Cu+CO2; (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MnO

23、4 K2MnO4 +MnO2+ O2。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解此类试题,应先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然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5分)某无色气体,可能由 CO、 CO2和 H2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将混合气体做 如下实验: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出现; 将混合气体点燃,产生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试回答: (1)根据上述现象,判断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_,一定不含有 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_。 (2)写出使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CO、 CO2、 H2 化学方程式 CO2 Ca(

24、OH)2 CaCO3 H2O 试题分析: (1)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实验 可推断出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 CO2;实验 将混合气体点燃,产生蓝色的火焰,说明混合气体中有可燃性气体存在;进一步实验,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有 CO2生成, CO燃烧生成 CO2气体,故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 H2也具有可燃性, H2、 CO燃烧都可以产生蓝色火焰,实验 不能排除 H2是否存在,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H2。 (2)石灰水是 Ca(OH)2的水溶液, CO2与 Ca(OH)2反应生成难溶性的 CaCO3和 H2O,化学方程式为 CO2 Ca(OH)2

25、 CaCO3 H2O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 点评: CO、 CO2的实验检验过程应先检验 CO2再将 CO转化为 CO2进行检验。 ( 6分) “神六 ”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lO4)的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如下反应: 2NH4ClO4高温 N2+2O2+Cl2+4X NH4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X的化学式为 ,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_。 N2右下角的 “2”表示的含义是 _ 。 2O2左侧的 “2”表示的含义是 。 答案:( 1) +7、 0 ( 2) H2O 、 质量守恒定律 ( 3)每个

26、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两个氧分子 试题分析:( 1)通常情况下,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铵根化合价为 1,则在 NH4ClO4中,根据化合价原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0-( -2) 4 -( +1) =+7;Cl2为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 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0;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2NH4ClO4共含有 2个氮原子、 8个氢原子、 2个氯原子、 8个氧原子, N2、 2O2和 Cl2已有2个氮原子、 4个氧原子和 2个氯原子,可推断出 4X含有 8个氢原子和 4个氧原子,则 X的化学式为 H2O; ( 3) N2右下角的 “2”

27、表示每个氮分子是由 2个氮原子构成的;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故 2O2左侧的 “2”表示 2个氧分子。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学符号及周围数字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点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应由其它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价原则来求;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 2分)写出下列符号 ( 1)三个碳酸根离子 ( 2) 氧化铁 答案: CO32- 、 Fe2O3 试题分析:( 1)碳酸根离子带有 2个单位的负电荷,符号前面的数字可表示微粒的个数,故三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3CO32-; ( 2)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 +3价,氧的化合价为 -2价,其化学式应为 Fe2O3。

28、考点:化学符号及周围数字的含义。 点评:铁元素的化合价有 +2、 +3价, +2价的铁读作亚铁, +3价的铁读作铁。 计算题 给 29.4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 (m)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 ts t0 t1 t2 t3 t4 t5 t6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mg 29.4 27.4 25.4 23.4 21.4 19.8 19.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剩余固体由哪些物质组成?它们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答案: (1) 9、 6g (2) 剩余固体中有 MnO2和 KCl,,质量分别为: 4.9g

29、、 14.9g。 试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 + 3O2 可知,反应前后固体减少质量应为氧气的质量, 29.4g-19.8g=9.6g; (2) 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可进一步求出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解:设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钾质量为 x 2KClO3 2KCl + 3O2 149 96 x 9.6g = x = =14.9g 剩余固体中 MnO2的质量 19.8g-14.9g=4.9g 答:剩余固体中有 MnO2和 KCl,,质量分别为: 4.9g、 14.9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代入化学方程式中的物

30、质质量必须为纯净物的质量。 推断题 (4分 )已知 A、 E、 F是单质, B、 C、 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 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 B和 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 1)则 A、 E的化学式为 A , E ( 2)请你写出下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FC ; 答案:( 1) O2、 H2 ( 2) C+O2 CO2 试题分析: B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由此可推断出 B为 H2O ; C、 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且 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 B和 C,由此可推断出 D为 H2CO3, B为 CO2; A、 E、F为单质, A+EH2O, A+FCO2,可推断出 A为 O2, E为 H2, F为 C;A+FC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该题属于推断题,抓住事物的所具有的特征来确定物质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