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濉溪县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思想品德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1186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濉溪县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思想品德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濉溪县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思想品德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濉溪县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思想品德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濉溪县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思想品德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濉溪县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思想品德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2014学年濉溪县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思想品德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大方得体,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份,言谈话语也开始有所顾忌和选择。这些都是( ) A自负的表现 B自尊的表现 C虚荣的表现 D自卑的表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题文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是自尊的表现。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培养自尊的精神。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 扬帆,曾被诊断出患有脑肿瘤,在经历了开颅手术、放化疗之后,她没有悲观失望,反而更加热爱生活,以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杨帆的事迹启示我们( ) 人生当自强 自强对个人成长有巨大作用 自强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这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自强就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博。题文中杨帆的行为,体现了自强的品质。所以答案:选 A。 这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说法是错误的,是珍爱生命的表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树立自强的品质。 下列对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错误的是( ) A是成就学业的唯一因素 B有助于

3、个人健康成长 C是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D是个人应该具备品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自强不息: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自强的作用:进取的动力、成功的阶梯 。所以 BCD的说法是正确的。答案:选 A,自强不息并不是唯一因素。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认识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在父母不在家,缺少父母关爱的情况下,孩子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用自己一双幼小的手包揽着家务和农活,自己照顾自己。留守儿童的生活情景告诉我们中学生应该( ) A自尊自傲 B培养自尊、自信, 克服自负和自卑 C独自生活

4、 D学会自立,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长大后离开父母的呵护,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题文中留守儿童自己照顾自己,体现了自立的品质,所以答案:选 D。 ABC 说法都与题文不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积极培养自立的品质。 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 自尊要尊重他人 自信不要自负 自立不拒绝帮助 自强战胜困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文中徐特立的名言,自尊、自信、和自立,所以答案:选 A。 自强战胜困难,在题文中没有提到,不选。 考点:

5、本题主要考查培养自尊、自信和自立的优秀品质。 张虹在 1000米速滑中横空出世,击败众多高手勇夺索契冬奥会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参加冬奥会以来在速度滑冰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张虹获得成功靠的是( )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坚定的信念 顽强拼搏的精神 坚强的意志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文中张虹为国家获 得首枚金牌,为国争光。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击败众多高手,说明他有坚定的信念、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认识优秀的品质。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少年时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文革 又终止了他的学习生活,但他坚持白天下地干活,

6、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书,自学了全部的中学课程。材料体现了莫言有( ) A爱国主义精神 B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C勤劳勇敢的品质 D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自强不息: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自强的作用:进取的动力、成功的阶梯 。题文中莫言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习,说明他具有自强不息的品质。所以答案:选 B。 ACD在题文中都没有体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培养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不和别人比父母,只和别人比明天。 这句话说明( ) A个人的成才与父母的培养没有关系 B家庭条件优越往

7、往不利于个人成才 C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应自立自强 D对父母 没有信心,只能寄希望于明天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文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靠自己努力,不能只依靠父母,应该自立自强。所以答案:选 C。 A说法在题文中没有体现。 BD说法本身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 下面几种行为依次对应的心理品质是( ) 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注意礼节 有条理地摆放自己的学习用具,保持整洁 孙杨奥运会夺冠后,喊出: 我能行! 不须扬鞭自奋蹄 自信 自强 自立 自尊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文中 注意礼节,是自尊的表现。 摆放自己的东西,是自立的表现。 “我能行 ”体现了自信

8、。 自奋说明他做到了自强。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正确理解个人的心理品质。 没有 iPhone?你 out了 !近来,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 炫手机 的风潮,如果自己的手机样式旧、价格低、功能少,就觉得 没脸见人 。这体现出一些中学生存在着( ) A自尊心理 B虚荣心理 C自信心理 D自卑心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题文中中学生“炫手机 ”的风潮,是一种虚荣心理的表现,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认识虚荣心理。 观察右图,对图中小敏的语言和态度理解正确的是

9、( ) A耍小聪明的表现 B对人宽容的表现 C人是有差异的,无可厚非 D不尊重他人、不平等待人的表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漫画中小敏,说同学 “真笨 ”,是对同学的不尊重,看不起同学,没有什么到平等待人。所以答案:选 D。 ABC说法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在交往中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生活中,当我们和别人针锋相对时,别人也是针尖对麦芒。这时,往往尴尬的是自己。这说明( ) A应该拒绝和别人交往 B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C凡事都要忍气吞声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文中自己跟别人针锋相对时,别人也会那样对待自己。这说明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所以答案:选 B。 A说法

10、本身是错误的,人生离不开交往。 C说法错误,宽容要讲原则,不是忍气吞声。 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以下 属于自信表现的是( ) A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B嫉妒比自己强的人 C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 D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正确认识自己是自信的坚实基础,自我肯定是培养自信的重要途径。题文中 D 实事求是看到自己,是自信的表现。所以答案:选 D。 ABC说法都不是自信的表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自信的表现。 60年来,已有约 5000人次登顶珠峰。登山者怀着

11、必胜的信念,征服了懦弱和犹豫,战胜了重重困难,代表人类一次次站在世界之巅。我们应学习登山者( ) A自负,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B自信,使可能成为现实 C自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D自尊,使成功成为必然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识基础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 题文中登山者怀着必胜的信念,说 明他们做到了自信。所以答案:选 B。 ABD说法都与题文不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积极培养自信的精神。 曾经受助于人,在暂

12、时渡过难关后,这家人婉言谢绝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今后的生活,这家人就是连云港海州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崔云瑞一家。这告诉我们青少年( ) A要有竞争的意识 B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 C要有良好的体魄 D要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文中崔云瑞一定婉言谢绝捐款,体现了他们具有自尊的精神。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生活,说明他们做到了自信。所以答案:选 D。 ABC 在题文中都没有体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简答题 ( 12分)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排 6.54亿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大中专学生给予补助,其中, 3.59亿元将针对 14.3万名

13、家庭经济困难高校学生给予补助; 1.84亿元针对 15.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给予补助; 1.11亿元针对 9.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给予补助。 ( 1)作为贫困生应该怎么办?( 6分) ( 2)你能为同班的贫困生做点什么?( 6分) 答案:( 1) 好好学习,感恩社会; 学会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告别依赖,从 小事做起; 在生活中锻炼,提高自立自强能力。等。( 6分,每点 3分,回答 2点即可) ( 2) 尊重贫困生的自尊心; 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心; 尽力解决贫困生生活上的困难。等。( 6分,每点 3分,回答 2点即可) 试题分析:()题文中国家给贫困生救助,体现了国家和社会

14、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做为贫困生应该好好学习,感恩社会,培养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告别依赖,提高自己自强的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帮助班上的贫困生,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尊重贫困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尽自己的能 力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培养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学会帮助他人。 论述题 ( 16分)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只有小薇低着头一言不发,她觉得自己普通话太差,更害怕发言出错误。 ( 1)小薇的表现对其自身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4分) ( 2)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薇?( 12分) 答案:( 1)小薇的自卑心理会

15、让她逐渐远离成功,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4分) ( 2)要从帮助小薇树立自信心的角度作答,如: 帮助她发现自我,找到自信的支点即她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引导她学会悦纳自 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多肯定自己。 帮助她追求成功,多创造成功的记录。( 12分,每点 4分,回答 3点即可) 试题分析:()题文中小薇一言不发,害怕发言出误,是一种自卑心理的表现。根据教材知识,自卑心理的危害: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过于自卑,往往会产生一些自暴自弃、孤僻悲观的不良心理。 ()帮助小薇克服自卑心理,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做法。克服

16、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要走出自卑这个心理牢笼,就要努力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还要换个眼光打量自己,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鼓起自信的风帆。结合小薇的表现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认识自卑心理。 ()培养自信心的做法。 探究题 ( 9分)在七年级 班思想品德课上,老师提出一个讨论题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发言。 甲同学认为:找爸爸、妈妈、奶奶或者老师,他们能处理的圆满。 乙同学认为: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 1)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分) ( 2)遇到困难

17、可以得到他 人帮助,但是不能完全依赖他人。依赖不能自立,不利于成长。甲同学把依靠变成依赖是错误的( 3分) ( 3)乙同学遇到困难靠自己解决是对的,有利于培养自立精神。但是在必要时也要靠他人帮助,因为自立不是拒绝帮助。( 3分) 试题分析:题文中甲的说法是错误的。甲同学的说法是完全依赖他人,是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乙同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己的事能自己解决的,自己做,有利于培养自立精神。但有些事情自己可能无法完成,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向别人求助也是自立的表现。因为自立不是拒绝帮助。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认识培 养自立精神的做法。 ( 18分) 2007年,淮北市 36岁的张红运

18、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瘫痪,经过医生和好心人的帮助,在床上躺了一年后,她又重新站了起来。短暂的消沉后,她重拾生活的信心,用灵巧的左手学习用单手按摩,并考取了按摩师资格证书。从 2010年 8月至今,这位身残志坚的 中国好人 张红运单手义务按摩 1200余人次。图片为张红运在给敬老院里的老人按摩。 ( 1)中学生应该学习她哪些优秀品质?( 9分) ( 2)我们青少年怎么走出自己的自强之路?( 9分) 答案:( 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 9分,每点 3分,回答 3点即可) ( 2) 树立坚定的理想这是自强的航标; 要用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要战胜自我,这是自强的关键; ( 9分,每点 3分,回答 3点即可) 试题分析:()题文中张去红在经过大病后,重拾生活的信心,并义务按摩,体现了他自信、自立自强和自尊的品质,我们中学生应该学习她这些优秀的品质。 ()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培养自强品质的做法。培养自强精神 :志存高远,朝着目标去奋斗拼博,使自己成为有所作为的人。看到自己的爱好优势,学会扬长避短这是自强的捷径。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认识优秀的品质。 ()培养自强精神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